蘇飛
摘 要:教學助手被積極推廣應用于課堂教學,它對課堂教學產生了深刻影響。在它的影響下,教師與學生的角色發生改變,使得教學資源變得更加豐富,并能促進課堂教學的公平性。
關鍵詞:教學助手;課堂教學;高中生物
當下“互聯網+”已成為推動我國新時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社會各行各業在互聯網信息技術的推動下,均不斷發生著新的變革,教育事業亦是如此。2018年4月18日,在教育部關于印發《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的通知中,其指導思想這樣要求,因應信息技術特別是智能技術的發展,積極推進“互聯網+教育”,堅持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1]。隨著時間的推移,“互聯網+”必將為教育事業帶來新的變革。本文以寧夏教育云平臺的教學助手為例,淺析“互聯網+”給課堂教學帶來的新變化。
1 教學助手使用方法及相關功能簡介
由寧夏回族自治區開發的寧夏教育云平臺,通過其教學助手,將電腦、智能移動終端置于同一無線網進行連接,就可實現移動講臺。教師可以通過手機終端實現對電子白板、教學資源的控制,使其深度融合。
教學助手上的功能是非常齊全的,除了有控制幻燈片播放的按鈕以外,還有隨堂拍攝、隨堂直播、拍攝視頻、隨機點名、計時器等多種功能,這些功能能夠很好的促進課堂教學,顯著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2 信息技術、教師、學生角色發生轉變
“互聯網+”教育使得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作用已經由輔助教學轉變為承載教學。在技術變革的推動下,課堂教學中信息技術(互聯網)、教師、學生的定位發生了改變,多媒體技術由原來教師進行演示轉變為師生共同操作;教師由原來的主導教學轉變為組織教學,轉變為服務于課堂教學活動;學生由原來的被動接受學習轉變為主動投入學習,轉變為課堂教學活動的中心者。
3 教學資源更加豐富
傳統的應試教育、灌輸教育模式將被打破,教育定位更加強調人的核心地位,圍繞學生的興趣、態度、需求設計教學策略[2]。以往的課堂教學活動教師需要準備許多材料輔助教學,然而其中的一些材料對于學生而言是陌生的、是沒有體驗過的、甚至是抽象的,教師生搬硬套,有時難以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當下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收集互聯網信息以及進行小調查,整理數據,得出結論。課堂上讓學生走向講臺,利用電子白板進行講解,與教師和其他學生分享。這樣既可以鍛煉學生收集、辨別資料真偽的能力,突出社會責任,也鍛煉了學生合作、表達的能力;這既可以將學生的學習與生活相聯系,同時也降低了學生學習新內容的難度。高中生物有很多知識點是當下社會的熱點話題,如基因工程,筆者就曾安排學生對有關基因工程的安全性進行實踐調查,課堂上與大家分享,效果非常好。
在課堂上每個學生的答題過程、操作細節等都可以成為有效的教學資源,以往教師總是按照自己的備課內容進行授課,往往會忽略學生的認知基礎。對于學生練習、操作出現的錯誤,并沒有及時捕捉到,沒有給予關注,最終這些教學資源幾乎就被永久的埋沒了?,F在教師可以利用教學助手上的隨堂拍攝、拍攝視頻等功能可以將學生在課堂練習、動手操作實驗的每一個細節進行抓拍,及時反饋,并將其上傳至白板,放大播放,共所用學生和教師進行思考,進行深入的探討。例如在高中生物學科中,遺傳變異是學生學習的難點內容,教師就可以將學生解答遺傳題的過程,拍照上傳,分析學生出現的問題。這樣就可以以學生的易錯點、認知沖突為基點構建課堂教學。這樣的課堂由于教師的講授與學生的學習是統一的,所以是一節高效的課堂。
4 促進課堂教學的公平性
課堂教學公平的主觀方面主要體現在教育者在教學過程中公平地對待每一個教育對象,使每一位學生在課堂上都感到教育資源對其是公平、公正的[3]。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很多時候教師其實很難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公平的參與到課堂學習活動中。
高中生物學科均安排了許多實驗,教師在講臺上會進行相關的實驗操作,距離較近的學生能清晰地觀看實驗操作過程以及出現的現象,而距離較遠的學生卻不能清晰地觀看實驗操作和現象,教師對此進行的講解,對于距離較遠的這些學生來說幾乎是無效的。現在可以利用教學助手的隨堂拍攝等功能,可以將教師進行的實驗操作全部投影到電子白板上,每一位學生都能清晰地觀察到每一個細節、每一步操作。這帶來的效果是非常震撼的,全體學生都能精準的把握實驗操作及現象。這樣的課堂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是一節公平、公正的課堂。
又如同一個班級內,總有學優生與學困生,教師往往會潛移默化的將自身注意力放在班內的學優生身上。提問時,總是提問班級內的學優生,許多的教學內容只要學優生能聽懂,就可以了,逐漸忽略了班級內的學困生,這樣很容易導致學生兩極分化。教學助手上的隨機點名功能,避免了教師點名學生回答問題時,帶入自身主觀因素。隨機點名功能不僅能夠讓全班學生,無論學優生、還是學困生均有等概率的機會被點名回答問題,這樣能夠做到有教無類。由于全體學生可能都會被點名回答問題,也能夠使他們保持精力集中,持續高效的投入到課堂的學習活動中。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 教育部關于印發《教育信息化2.0 行動計劃》的通知 [Z]. 教技 [2018]6 號,2018.
[2] 劉俊杰.“互聯網+”對基礎教育的影響與應對策略[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8,38(29):26-27.
[3] 李洪.多媒體課堂公平問題的實證研究[J].課程與教學,電化教育研究,2014,(4):9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