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祖衛
摘?要:小學德育和法制教育活動在現在的教學形式下得到長足的發展,在小學的學習環境中,學生在日常往往伴隨著強大的好奇心,但是受其本身的接受程度影響,需要教師和學校的工作人員對其有較強的管理和教育。從另一面看,小學時期的學生也有很好的可塑性,在空白的狀態下加深其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的建設,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在學生未來的生命發展中,形成一個良好的道德教育法制體系,對其未來發展也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小學教學;德育;法制;探析建議
在強調核心素養的教育大環境下,小學的德育教育也是在這個基礎上進行整體的課程內容設計和發展,在日常的學習任務中,法制教育的活動展開已經是教師需要深刻思考的課題,在小學階段學生需要形成自身的道德品質和為日后接受法律思維打下良好的基礎,教師在這一個層面的認知要求也需要提升到相應的位置,從宏觀的人生意義出發,結合社會法制發展的現實情況,堅持在核心素養的前提下,實現在德育中滲透法制教育活動擁有長足的發展。
一、小學德育教學中法制教育活動存在的問題
(一)法制教育活動的數量和質量不能達到教學要求
在整個的德育教育中,法制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可是現在的法制教育活動因為受到一些傳統的教育方式所束縛,并沒有進行很好的開展,也存在著一些老師的認識沒有跟上,并沒有給予小學的法律教育以高度重視,在講述過程中也沒有很好地將需要學生了解的法律常識進行深刻的教育和傳授,比如某學校在整個學期也沒有安排過一次,法律的教育活動供學生們參與,極大地阻礙了學生的法律知識水平的提高和發展。有的及時開展法律教育活動,卻流于表面,教師只是簡單地將一些法律常識講給學生們學習,并沒有系統生動地進行教學和結合實際的舉例,學生們在課堂也沒有興趣和積極性繼續學習,根本的積極性沒有被很好地調動起來。
(二)法制教育活動沒有結合實際情況進行開展
每一個學生在學習法律知識的過程中都會有一些切身的體驗和感受,但是很多時候不能有一個好的平臺和時機跟老師進行溝通和交流,而法制教育活動就是這樣一個好平臺。教師在組織這樣的活動的時候要結合社會法制飛速發展的現實狀況,結合學生的理解能力,滲透法制教育,用學生們能理解的實例,生動形象地開展。現在學校法律教育活動開展的時候,容易脫離實際,只是簡單的將常識性的法律條文講授給學生,沒有對學生的法制思維進行很好的培養和發展,而是機械化地講解,學生也是機械化地進行學習,等活動一結束也沒有很好地進行總結和歸納,最后結束的時候也沒有達到法制教育的實際要求。
(三)對于學生的犯罪預防沒有一定重視程度
學生在成長的關鍵時期,無論是身體還是思想,都是在每一天飛速成長。小學時期要將學生的法律意識培養重視起來,不光是為了滿足社會現狀的法制建設需求,還有就是小學生的發展,如果沒有一個很強有力的規范化,很容易被社會的壞習慣所沾染,走入岔道。在小學期間,將法律意識融入到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中還是很有必要的。避免學生養成不好的習慣,讓學生知道什么是善與惡,在生活中遇到法律問題,如何用法律思維進行思考,為在以后的生活中用法律方式解決問題打下基礎,也能為整個社會的法制建設作出極大的貢獻。
(四)法制教育活動存在僵化的現象
法制教育活動為了能更吸引學生最大程度地參與進來,應該在表現方式上呈現一種輕松、多樣的感覺,讓學生能在活動中有興趣吸收更多的知識,對于課堂的效果和最后學生的掌握情況有著非常好的促進作用。可是現在的許多法律教育活動形式單一,整體效果受到傳統的教育方式影響,沒有進行創新和進一步的深化,導致整個教育活動顯得形式單一,沒有輕松和互相進步的氛圍,學生也不能很好地融入到課堂內容中去,沒有輕松的學習氛圍,只有填鴨式的講解,學生的整體法律修養很難得到提高。
二、在小學德育教育中加強法制教育活動
(一)小學德育教育的教學目標對于加強法制教育的作用
從中國宏觀的法制建設來看,加強基礎的法制教育有著重要的意義,形成成熟的法制教育觀念是一個長時間的過程,而小學的德育教育是其形成的重要承載基礎,從完成教育目標來看,為了增強學生整體核心素養,讓學生在德、智、體、美各方面全面優化發展,加強法制教育的活動參與是非常重要的。在現今的社會環境下,人們的法制意識與社會法制觀念都在不斷地提高和發展。在小學德育階段,是學生各方面養成的重要時期,深化加強學生的法律意識啟蒙,達到教育目的要求,將小學法律教育作為重要的教學任務深化發展,嚴格實施,提高學生的整體的法制思維建設,讓學生能在實際生活中從法制思維出發,思考相關的法律問題,遵紀守法,為社會不斷完善的法制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二)學生的自身發展要求對于加強法制教育的作用
在德育教育的大前提下,發展執行法律教育活動能對學生犯罪的社會問題,有良好的預防作用,在小學階段,學生的可塑性高,這個實際情況其實具有其兩面性,對于教育而言能更好的發揮教育效果,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可是也有沾染壞習慣和不利于學生發展的思想形成,在長期的教學生活中是學生和教師都要積極注意的問題,在這個成長的黃金時期,取得最大的有利效果。德育教育也是學生本身的迫切要求,知榮辱,明善惡,從法制的角度看待社會內容和自身發展。如某學校在德育教學時積極地開展法制教育活動,讓學生通過寫作的方式,對自身遇到的社會問題進行理解和研究,從實際生活出發,用身邊的親人家屬為例,不光能探討研究生活親情的道德層面問題,也可以此出發,從法制層面進行自己的思考和理解,形成文章的同時,既受到了如感恩等思想道德教育層面上的知識,也能讓學生從法律層面理解子女和父母的關系有著一定的法律層面上的責任,寫作之后可利用讀后感等教育手段,增加學生的法制理解和法制教育,完成從根本的學生法制、道德兩方面的行為規范。
(三)課堂體驗教材使用上對于加強法制教育的作用
課堂體驗對于教師完成自身的教育目標有著重要的意義和作用,德育教育課堂和教材的使用是教師宣傳和教育法制知識的重要平臺,在教材的編制中注意從現實生活出發,加入課堂活動的構象,可以通過游戲的方式活躍課堂氣氛,強化法律主體,再加上圖文并用的方式,令人眼前一亮,對于學生的整體知識吸收情況有著重要的意義,尊重學生自身的邏輯和思維方式,在其自身的核心素養提高的前提下,深化法律知識教育,利用課堂得天獨厚的優勢,大力發展德育法制活動,引導學生興致,自主地去學習和了解法律常識,讓他們擁有主人翁的感覺,去設計游戲和執行游戲,在輕松活動中將教育的成果最大化。如某學校在德育教學中定期舉辦學校法律演習活動,學生們進行自行分組,然后合作編排法律相關節目,由老師進行場外的整體指導,激發學生自身的創作欲望和熱情,自主學習法律知識,切身實感的體驗法律對于社會發展和自身發展的重要性,在整個活動的過程中,老師要求學生必須對自己提出的想法找到實際依據,并且在課后的時候讓學生們進行歸納整理,這能更加深化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到的知識理論。這樣的活動方式從現實出發,更深刻也更有效率地強化了學生的法律教育,避免了傳統教育的教學弊端,更有成效地表現教學成果,教師教得輕松愉快,學生學得也是沒有壓力負擔,提高了自身的道德意識和法制水平。
(四)從實際出發了解學生心理提高法律意識
從生活中學習和掌握知識具有很強的重要性,幫助學生從實際出發提高整體的生活實踐能力,在法制課堂上學習的法律知識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對于法律學習的熱情,用法律的手段解決實際問題,學生的心理健康也能得到長遠的發展,如某學校積極地組織了有實踐意義的法律教育活動,組織學生在課余的時間進行普法的宣傳和培養,在社區派發普法知識的傳單,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在實踐中增加自己的智慧,在傳播知識的過程中正好進行不斷地學習和加強。
結束語:在小學的德育教育和法制活動中,堅持在提高核心素養的前提下,增加法制方面的教育建設,尊重和理解每一位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生活的實際案例,積極地創新和調整方向,在實際的法制活動的開展過程中,用多樣的方式方法,幫助學生在課上能充分地將知識理解和吸收,真正地將小學時期的法律基礎打好,匡正學生行為,成為良好的規范。
參考文獻:
[1]李良材,顧樹棟. 中小學德育專題督導研究[J]. 上海教育科研,1992(01):48-50+64.
[2]彭興國. 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J]. 讀寫算:教師版(25期):119-119.
[3]林琨[1]. 淺談小學道德與法制的教學意義[J]. 讀書文摘(中),2018,000(009):P.196-196.
[4]潘弘. 基于道德與法治中的小學德育問題的對策研究[J]. 新課程,2017(19):218-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