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冬初
摘? 要:團隊合作作為素質教育背景下學生所需具備的基本能力,在培養學生合作和競爭意識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且對學生之后的學習和生活也有著重大的影響。因而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新型且十分高效的教學方式被引入到課堂中,在促進教學變革和創新以及提升課堂教學質量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以初中數學教學為切入點,針對合作學習模式在課堂教學中應用的方法和策略進行闡述,以期為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及提升學生學習效率提供一些參考價值。
關鍵詞:初中數學;合作學習;教學策略;教學案例
合作學習是指學生通過合作探究的形式掌握知識的一種高效的學習方法以及教學組織形式,借助明確的職責分工以及教師的合理指導,使學生在交流觀點、思維碰撞的過程中完成知識的構建。作為新課改背景下的一種新型教育組織形式,小組合作學習在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及促進學生之間的深度交流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是提升課堂教學實效性的重要途徑和方式。作為初中數學教師,我們應在緊密結合自身教學實際的基礎上,探究在教學中開展合作學習的一些有效方法和策略,從而更好地推動并實現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良性交流與互動,對促進數學教學效果的提升產生積極的影響。
一、了解學生情況,科學劃分學習小組
構建科學、合理的合作學習小組是開展合作學習的基本條件,同時也是保證課堂教學取得高質量的必要前提。因為學生個體在智力、學習能力以及性格特征等方面存在有差異性,因而對學生進行合理分組顯得尤為重要。為此,初中數學教師應在充分了解學生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在遵循“組內異質、組間同質”分組原則的基礎上,將學生分為人數和能力相當的幾個小組,且保證小組內部成員的差異較大一些,從而更好地實現優勢互補,促進合作學習的順利進展和實施。
例如,教師可以從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學習成績以及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等方面綜合考慮出發,按照一定的分組原則,將學生分為以4到6人為一單位,且具有差異性的學習小組。在此之前,教師可以首先對學生進行隱性分層,即按照學生的實際情況將學生分成優秀、一般、較差等幾個層次,并根據每個層次包含學生的人數進行比例劃分,比如2:3:1。按照這一比例進行不同層次人員的分組,保證每組內具有學習能力好、一般和較差的學生,使學生能夠互幫互助,共同進步。如此,通過合理劃分學習小組,促進了學生之間的優勢互補以及相互提升,為小組合作學習的順利進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以教師為指導,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合作學習作為符合新課改發展需求以及教育發展實際的教育組織形式,在凸顯學生課堂主體地位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是將學生視為教學核心、促進學生主觀能動性發揮的教學模式。而教師則從中扮演著學習方向指引者,教學活動組織者以及疑難問題解答者的角色,發揮著比以往課堂教學中更為重要的作用。為此,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開展合作學習時,教師應正視自己的位置并將自己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在充分掌握學生學習過程的基礎上,使學生的合作學習得以順暢、高效地進展下去。
例如,在進行“數軸、相反數與絕對值”這課內容的教學時,我就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通過合作學習的形式進行課堂學習。并在課前給學生展現了本課的教學導案,向學生明確學完本課知識所要掌握的內容。即學會用數軸上的點表示給定的有理數,借助數軸了解相反數和絕對值的概念,以及會求給出數的相反數和絕對值。讓學生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圍繞這些方面展開探究,通過閱讀課本、探討、畫圖的形式解決這些問題。在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我也通過巡視的方式對各個小組的活動進行指導,并針對他們遇到的問題給出合理的建議或是解決方案。如此,便將教師的指導作用以及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顯現了出來,擺脫了以往教學中學生靜坐無語以及教師滿堂灌的狀態,促進了合作學習質量和效果的提升。
三、以問題為指引,促進學生深入思考
初中數學是一門十分抽象且知識復雜、難懂的學科,學生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這樣或是那樣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導致逐漸對數學學習產生厭倦情緒。而教師可以憑借自身豐富的教學經驗將教學內容以問題化的形式呈現出來,由易到難、層層深入地引導學生逐步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各種疑難知識點,從而在明確探究方向和學習目標的基礎上更好地進行合作互動、交流,在深入思考的過程中迸發出智慧的火花,將集體的作用和力量充分發揮出來。
例如,以“多邊形的內角和”這課內容為例,本課的教學難點在于讓學生了解多邊形內角和公式的探索過程。為了很好地化解這一知識難點,教師可以在學生進行合作學習時通過梯度提問的形式來引導學生深度思考。比如:從n邊形的任一頂點出發,可以作幾條對角線?形成幾個三角形?形成三角形的數量與多邊形的邊長之間有何關系?如何利用這一關系推算出多邊形的內角和?讓學生在這些問題的指引下逐步、深入思考,從而深入了解多邊形內角和的探究過程。如此,通過探究性問題的指引,明確了學生的探究方向,解決了學生在小組學習中遇到的障礙,為合作學習的順利進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四、強化評價機制,促進師生共同進步
教學評價作為教師調整自身教學方向的指南針,以及指引學生學習方向的指揮棒,在提升小組合作效益以及發展學生數學核心素養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是促進師生共同進步的重要途徑和方式。為此,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開展合作學習時,教師應充分發揮教學評價的導向性作用,針對學生的實際表現給出適時、適度的合理評價,使學生能夠充分認識到自己在合作學習中的表現,從而更好地揚長避短。教師也能適當調整教學方向,并對教學計劃做出適當整改,將教學評價的作用和優勢充分發揮出來。
在進行教學評價時,教師應摒棄以往以成績高低為主的單一評價標準和評價方式,借助學生自評、互評以及小組評價的形式,針對學生的課堂表現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使學生能夠深入、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學習效果,通過取長補短實現自身的不斷進步。如此,便將教學評價的作用和優勢充分發揮了出來,提升了學習學習的針對性和目的性,為合作學習的順利進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總之,初中數學教師應在打破傳統教學模式局限和束縛的基礎上,不斷求變求新,積極將新課改倡導并強調的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引入到課堂中。通過融會貫通實現數學課程知識與合作學習模式的有機融合,實現學生思維和溝通能力的發展,并最終達到學生數學學習水平以及數學教學質量提升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曹龍錦.新課程背景下初中數學小組合作學習策略[J].讀寫算(教師版),2017
[2]桑明杰.合作學習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赤子,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