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

【摘 要】目的:研究宮腔鏡對子宮內膜息肉的診治效果。方法:選取我院在2016年3月-2018年2月期間收治的122例疑似子宮內膜息肉患者,按雙色球隨機分組法分為參照組和實驗組,每組各61例,參照組為患者進行B超診斷,實驗組為患者進行宮腔鏡診斷,對比兩種診斷方式后的診斷結果和手術情況。結果:實驗組患者診斷準確率高于參照組,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和B超診斷相比,宮腔鏡診斷治療對于子宮內膜息肉患者效果更佳,確診率較高,且治療效果良好,值得大力推廣。
【關鍵詞】宮腔鏡;診斷;治療;子宮內膜息肉
【中圖分類號】R711.7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2-00-01
子宮內膜息肉發生于子宮內膜,病因為子宮內膜局部增生性病變,育齡期和停經后婦女屬于高發人群,該病癥臨床表現為陰道出血、小腹疼痛、不孕不育等,對患者的正常生活形成較大影響。對該病癥的正確診斷和有效治療是改善患者生命質量的重要保證,臨床對該病癥的診斷主要以B超、刮宮和宮腔鏡為主,治療以切除術為主[1]。本文主要分析宮腔鏡對子宮內膜息肉患者的診治效果,并對其結果進行分析和研究,詳細內容如下文所述。
1 研究對象和方法
1.1基本信息
選用本院于2016年3月至2018年2月時間段內收治的120例患者,分為參照組和實驗組,每組各61例。參照組年齡為23至62歲,平均(41.89±8.13)歲;貧血21例,不孕癥15例,10例月經紊亂,10例陰道不規則出血,5例為子宮內膜增厚。實驗組年齡為24至63歲,平均(40.89±7.28)歲;貧血11例,不孕癥10例,15例月經紊亂,15例陰道不規則出血,10例為子宮內膜增厚。經比較,兩組患者在年齡、病情表現等基礎資料方面差異不明顯,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參照組:為患者進行B超診斷,具體方式為:選取超聲儀Toshiba 530A,探頭頻率為7.0MHZ進行檢查,選取患者截石位,把探頭慢慢放于陰道后穹隆部、宮頸處,檢查子宮內膜大小、薄厚度、完整情況、息肉部位、基底狀況等。
實驗組:為患者使用宮腔鏡檢查,具體方式為:為患者進行局麻操作,使用2%利多卡因進行麻醉,宮腔壓力設定為100mmHg,灌流速度設定在250-300ML/min,放置宮腔鏡后,對宮腔做整體檢查,包括息肉位置、體積、數量等。之后對患者進行宮腔鏡治療,主要方式為:使用宮腔鏡子宮內膜息肉電切術,術前為患者進行肛塞操作,之后進行宮頸擴張術,持續為患者進行硬膜外麻醉和靜脈麻醉,對患者的外陰、陰道和宮頸進行消毒,檢查宮腔深度,通過宮頸擴張將手術鏡放入,宮腔壓力保持在150mmHg,灌流速度保持250-300ML/min,通過宮腔鏡視角,將息肉從息肉基底部通過環狀電極完整切除。術后為患者進行抗生素注射,防止發生感染[2]。
1.3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診斷率和手術情況,其中B超的診斷標準為:強回聲,產生不均勻或蜂窩狀回聲;宮腔鏡的診斷標準為:子宮內膜表面有柔軟贅生物,大小不超過兩毫米,但最大者會充滿宮腔,異物顏色和內膜相同,形態為纖細的微血管網。
1.4統計學方法
通過 SPSS16.0軟件對患者檢測后產生的相關數據進行統計學計算,計數資料通過百分率顯現,通過x2實行驗算,計量資料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具備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患者診斷結果的比較
實驗組患者確診率高于參照組,差異顯著,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2兩組患者手術情況的比較
使用宮腔鏡治療后,兩組患者手術均很成功,手術時長為半小時以內,宮腔深度在8厘米左右,術后并無異常,無感染、腹痛事件,無大出血現象,僅有一例患者產生發熱,但于一天后退熱。
3 討論
子宮內膜息肉屬于良性病變,是由雌激素持續影響產生子宮內膜過度增生現象,臨床表現為白帶異常、不孕等,會導致月經紊亂,子宮出血異常、停經后出血等病癥發生。該病癥的常見類型為局限性內膜腫物,在子宮腔內突出生長,表面光滑,與肉樣相似,大小不同,長短不同,最長的可突出宮頸口之外。對該病癥的檢查方式主要以超聲檢查和診斷性為主,但是超聲檢查具有局限性,敏感性不強,對于直徑小于0.5厘米的息肉診斷率較低;刮宮具有盲目性,對于體積較小或較大的息肉,會存在漏刮現象,而且息肉一旦被刮碎,會影響病理診斷結果。
隨著醫療水平的不斷提升,宮腔鏡診斷也慢慢被廣泛使用,有研究報道稱宮腔鏡不但可以對子宮內膜息肉進行治療,還可以用來作為診斷的有效方法。宮腔鏡診斷子宮內膜息肉時,會將宮腔鏡置于宮腔內,方便操作者更加清楚的觀察子宮內膜的病理變化和生理形態,具有較高的診斷優勢。宮腔鏡診斷能夠清晰觀察息肉的位置和大小以及息肉周邊組織狀況,診斷更加方便、直觀;治療時又可以輔助切除或徹底清除息肉,減輕患者痛苦,減少住院時長和治療費用,足見宮腔鏡診治子宮內膜息肉的優越性。值得注意的是,宮腔鏡手術必須盡快在一個小時內完成,這樣能夠減少灌流液的吸收,防止發生水中毒和低鈉血癥等不良事件發生[3]。本文研究中為患者使用宮腔鏡檢查和治療,結果表明患者診斷率高于B超診斷率,且術后并發癥較少,沒有產生感染、腹痛和大出血現象,治愈率較高,可見宮腔鏡對子宮內膜息肉患者具有較高診治價值。
綜上,對子宮內膜息肉患者使用宮腔鏡進行診斷和治療效果顯著,可有效診斷患者病變程度,且手術效果好,值得臨床借鑒。
參考文獻
[1] 夏春望,彭晴,姚錦霞,楊文建.宮腔鏡治療子宮內膜息肉的臨床效果[J].當代醫學,2017,23(12):110-111.
[2] 張敏.宮腔鏡診治子宮內膜息肉的臨床觀察[J].中國醫療器械信息,2017,23(16):141-142.
[3] 熱沙來提·哈力克,阿娜爾古麗·阿布都熱合曼.子宮內膜息肉的宮腔鏡診斷與病理診斷比較[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9,19(45):214+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