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勇
摘 ?要:創設問題情境是指教師根據教材的內容,創設能夠促進學生主動積極的思考,并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的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問題情境的創設,對于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有著重要作用。下面,筆者將從通過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探究意識和增強學生創新能力等方面出發,對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的情況進行研究。
關鍵詞:小學數學;問題情境;學習興趣;探究意識;創新能力
在傳統的數學教學課堂中,教師往往缺乏問題意識,因而導致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能力得不到提高。因此,在新時期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就必須重視自身創新意識的培養,努力創設具有趣味性和開放性的課堂教學問題,引導學生積極進行問題的思考,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從而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果。
一、通過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學習知識的重要動力,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就可以通過創設問題情境的方式,在課堂中營造活躍的課堂教學氛圍,從而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例如,在教學“三角形”一課的內容時,教師首先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動手操作,而后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如“同學們,現在我們拿出準備好的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的紙板,而后想一想如何折疊才能使折痕兩邊紙板的形狀和大小完全一樣?”之后,教師就可以選擇部分學生上講臺進行演示和操作,從而引出本節課的課題“三角形”。再然后,教師可以從學生的生活出發提出問題,如“同學們,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哪些物體是三角形?”學生可能會說“紅領巾、標志牌”等等事物,從而深化學生對三角形的認知。再次,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嘗試畫出一個三角形,而后引導學生思考:“三角形都有哪些特征?”“大家能不能用自己的話概括一下什么樣的圖形是三角形?”等等,從而使學生在操作和感知的過程中,進一步深化對三角形概念的認知。最后,教師還可以提出以下問題,如“三角形在生活中應用得十分廣泛,它具有怎樣的特性?”而后,讓學生通過實驗的方式進行解疑。這樣,教師通過設疑的方式,就能有效促進學生體驗數學和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通過創設問題情境,提高學生探究意識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學生逐漸成為教學的主體。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就可以通過創設問題教學情境的方式,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發散,增強他們自主探究問題的意識和水平,從而能有效促進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提高。
例如,在教學“年月日”一課的內容時,教師首先就可以通過談話的方式進行課堂導入。如“同學們,你們誰能夠說出當前的時刻?在這個時刻中有哪些時間單位?其中有哪些是我們已經學過的時間單位”等等。而后,有的學生就可能說出其中的“時分秒年月日”的時間單位,而其中“時分秒”是學生之前學過的,從而就能引出“年月日”的教學主題。其次,教師還可以在課堂中展示年歷并讓學生進行觀察,而后提出以下問題讓學生回答,如“爺爺生病了,需要每天堅持吃藥,爸爸給爺爺拿了30天的藥,請問夠爺爺一個月吃的嗎?”而后,學生可能會回答夠或者不夠。這時,教師就可以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讓他們合作觀察年歷,而后交流和匯報相關的結果,從而引出大月和小月的知識。最后,教師還可以結合學生生活實際提出問題,如“誰能告訴老師你出生在幾月?你出生的月份是大月和小月?”等等,從而有效鞏固課堂教學效果。
三、通過創設問題情境,增強學生創新能力
數學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學科。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就可以通過創設問題情境的方式,在引導學生問題探究的過程中,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啟迪他們的創新思維,從而有效增強他們的創新能力。
例如,在教學“可能性”一課的內容時,教師首先可以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提出以下問題,如“將一枚硬幣握在手中,并在背后交換位置,而后你能夠確定硬幣在哪只手中嗎?”“將一個紅色的球放到紙盒中,從紙盒中拿出球的顏色,你能確定嗎?”之后,教師就可讓學生相互交流和探討上述問題,從而就能有效揭示課題。其次,教師可以創設“聯歡會上抽簽表演節目”的課堂情境,并預設下列問題,如“同學們如果使用抽簽的方式,能夠確定自己表演的節目嗎?共有哪些可能?”等等。之后,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中通過活動體驗的方式進行探究,從而就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增強學生對確定性和不確定性的認知。
總之,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創設問題教學情境,不僅符合新時期數學課程標準的要求,而且符合小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需要,對于激發學生學習數字知識的興趣、促進他們數學思維的發散、促進他們數學綜合素養的提升有著積極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張濤.小學數學教學中創設有效問題情境的策略分析[J].赤子(上中旬),2017(04):290.
[2]駱道國.小學數學教學中創設有效問題情境的策略分析[J].讀寫算(教師版):素質教育論壇,2017(46):229-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