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士紅
摘 要:《國家教育現代化2035》的發布,工業4.0、VR/AR虛擬現實、翻轉課堂、創客空間、可穿戴技術、自適應學習技術、物聯網技術等飛速發展,以及共享、共產經濟的結構轉型等,都將對學校教育產生重要影響,未來學校建設、學科建設、教學改革將面臨前所未有的技術革命與理念創新。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音樂藝術的表現力更加豐富、多元、有質感,現代信息技術也必將賦能小學音樂教學,不斷迭代創新。
關鍵詞:小學音樂;信息技術;應用路徑
引言
音樂是人類歷史重要的文化結晶,其有著極為獨特的文化內涵與藝術魅力。作為基礎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音樂教育與其他教育一并推動了人的全面發展。新的時期,教育要面向世界與未來,其需要注入新的技術與活力。信息技術的發展作為音樂教育發展的重要助推力,其不僅有效提高了音樂教育的容量,更極大地豐富了教育資源和手段。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小學音樂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已然成為了小學音樂教育發展的趨勢所在,并受到了廣大音樂教育學者的關注。
1 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巧設多媒體情境
小學音樂教學切忌枯燥乏味,創造氛圍顯得尤為重要,良好的氛圍可以帶動學生的積極情緒,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可以迅速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教師應注重給予學生感官刺激,在情境中陶冶情操,用美好的音樂旋律將學習體驗推向高潮。多媒體的優勢在于直觀,動靜結合,集結了諸多學生喜歡的要素,學生自然會全身心投入學習,積極參與活動,從而提升教學的效率和質量。教學《蕩漾的深情》一單元時,教師先讓學生聽賞《藍色多瑙河》和《海濱音詩》兩首曲子,引導學生閉上雙眼,細致感受美好旋律。當學生進入狀態后,教師組織學唱《劃船歌》,首先用多媒體展示印度尼西亞的風光圖片,加入了人文背景介紹,隨后出示了3D動畫。動畫模擬第一人稱視角,讓學生感覺自己正坐在船上,雙手就是船槳,船槳隱入流動的河水中,再配上《劃船歌》,意境感十足。教師讓學生跟隨琴聲,哼唱“lu”的旋律,進行“劃船”模擬,也就是用手來劃出旋律,隨著音樂起伏不斷切換高度和力度。學生在“劃船”中,感受到印尼船工一邊勞動一邊激情地歌唱,對生活的熱愛之情和樂觀的生活態度,得到了良好的情感反饋。先讓學生欣賞音樂,將學生慢慢帶入教學情境,利用3D動畫模擬活動,讓學生身臨其境,加深記憶,在良好的氛圍中對音樂形成濃厚興趣,陶冶了情操,感受到了音樂的魅力。
2 利用信息技術突破教學重難點
由于課時限制、小學生認知水平限制等各種原因,音樂課堂教學障礙重重,課堂教學往往因為各種障礙而難以取得預期效果。為了突破音樂教學瓶頸,使音樂學科的教育功能充分發揮出來,教師可以適當地引進信息技術。例如,在指導學生學習《彝家娃娃真幸福》這首歌曲的時候,由于這是一首根據少數民族民歌音調創作的歌曲,學生缺乏生活經驗,所以在學習的時候比較吃力。對此,音樂教師可以通過信息技術的資源共享性給學生介紹彝族,使學生能夠深入、全面地了解彝族的風土人情。有了這樣的認知之后,學生在學習這首歌曲的時候就會輕松、高效,從而突破教學重難點。又如,小學音樂課時有限,教師在課堂上很難有時間給予學生一對一或者針對性的指導,這讓很多學生不知道如何改進自己,所以音樂素養一直得不到提升。在當前這個信息化時代,音樂教師可以通過信息技術解決這一問題。具體來說,音樂教師可以在課下的時候通過微信、QQ等建立班級微信群,讓學生錄制音頻并將音頻文件發送到群內,也可以單獨發送給自己,然后教師再去聽音頻文件,及時找到學生的不足并給予學生針對性的改善建議。除此之外,現如今開發出各種用來錄制歌曲的軟件,如“唱吧”“K歌”等,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課后錄制歌曲然后上傳到平臺上,讓廣大聽眾點評、打分。這樣既可以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動力和熱情,還能促進學生音樂素養大幅度提升。
3 利用信息技術手段開展網絡互動開闊音樂視野
小學音樂教學要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得到個性發展。但在傳統的音樂教學中,學生趨于被動,沒有選擇性。教師可以利用網絡讓學生展開互動,在一定程度上打破被動局面。在網絡上學生有較大的選擇權,可按照個人興趣、音樂水平選擇不同層次的音樂教學,在自由的環境下,創造力將會得到大幅度提升。網絡無需考慮時空限制,課內的知識大可延展到課外,學生自由支配學習時間,拓展了視野,也強化了學習效果。教學《童聲中國娃》一單元時,教師先播放范唱,讓學生跟著哼唱。隨后指定學生上臺操作計算機,給歌曲進行分句,并標上分句記號。有學生會立馬發現錯誤,主動要求去修改。學生仔細觀察海星、海螺、貝殼、海草等圖片,發現都有相對應的歌曲分句節奏。隨機抽取圖片,練讀圖片后所隱藏的節奏,練讀后還與其他同學互動,互相抽取圖片考驗對方,有不會的分句就互相指導。學生唱成一片,氣氛十分歡快。教師還將歌曲襯詞比作“海風的聲音”,讓學生根據電腦程序流程,練習大三度音程和小三度音程,即便是難懂的音樂理論,學生也積極配合。最后,教師拓展介紹了許多童年歌曲,讓學生自由選擇欣賞,課堂非常具有活力。教師為學生設計了許多不同形式的音樂互動游戲,用電腦程序加強了歌曲分句的練習,還將音樂理論知識加入計算機程序,并且進行教學拓展,創設了優秀的課堂氛圍。
結語
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為其在教育領域的滲透與推廣提供了有力支持。音樂是對學生進行美育的重要課程,其對于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意義深遠,將信息技術與音樂課程兩者有效融合,能夠有效地發揮信息技術的積極作用,提升小學音樂課程教學的實效性,進一步發揮音樂課程促進小學生全面健康發展的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陳海燕.利用信息技術,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有效性[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4(20):157.
[2]吳蕾.讓孩子愛上音樂——多媒體設備在小學音樂審美教育中的應用[J].大眾文藝,2018(22):233.
[3]鄭紅麗.多媒體信息技術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合理應用[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6(1):125-126.
[4]蔡洪志.多媒體信息技術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6(23):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