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民族文化景觀是旅游景點中最具有規模和特色的表現形式之一。本文分析了民族景觀文化翻譯的現狀,通過對翻譯實例的研究分析,探討了民族文化景觀的翻譯方法。
關鍵詞:旅游;民族文化景觀;翻譯
作者簡介:高豐(1980.9-),女,漢族,江蘇蘇州人,本科,蘇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際、英漢翻譯。
[中圖分類號]:H0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20)-29--02
自旅游產生開始,它便于文化的傳播密不可分。在我國,各大景點中,無論是自然景觀還是人文景觀,都流淌著中華上下五千年文明的一份傳承。在對名勝古跡和旅游景點進行的講解,同樣也是一份歷史情思的沉積。旅游材料的翻譯就是一種文化景觀翻譯,這不光是為了吸引游客前來觀光,更是為了我國文化的傳播與發展。愈加具有民族特征的東西,會具備更強的國際吸引力,與文化競爭力。
一、民族文化景觀翻譯現狀與原則
這些年來,有關進行旅游介紹的翻譯研究數量已逐漸提升,但是專門涉及民族文化景觀的,則仍比較少,其中1999年到2018年間,以此為題發表的論文只有兩篇。《人文景觀的文化蘊涵及其翻譯》這篇文章列舉了一些旅游外部宣傳的資料,通過翻譯的實際例子,對比東西方的文化差異,列明了在人文景觀資料方面存在的錯誤翻譯等問題。賈文波在他的著作中也討論了旅游翻譯,但是卻沒有突出我國的世界物質文化遺產中各項景點的深層剖析。陳剛在其旅游翻譯的著作中,對單獨的旅游景觀進行了。較為深刻的探討,但是未對總體的翻譯方法與策略進行深入研究。盡管有關旅游資料翻譯的相關研究數量在不斷提升,但是那些專門從事民族文化景觀相關的資料翻譯的研究則仍比較罕見。
面對這些文化差異和翻譯道路上的困難,在翻譯旅游資料時應該采取靈活的翻譯策略,按照旅游資料的不同側重點,采用音譯、意譯、增添、解釋、刪減等多種方法的有機結合,我們應該對原文進行適當的處理,不能夠生硬地照搬模仿,失去語言本來的韻味。接下來我將結合一些具體的語言翻譯例子來進行這方面的說明。
二、民族文化的翻譯之道
1.語音擬聲
在對于民族文化的描述中,會出現大量的專有名詞,對于專有名詞的翻譯,我們一般使用擬聲方法來進行翻譯。大部分漢語文本中的專有名詞,已經用漢語拼音音譯進行過一次處理,在英文文本中再用漢語拼音進行音譯,顯得不夠準確。如果我們使用民族語言擬聲,那么可能變更好的,保留了語言最初的感覺。
例1:居住在部落中的蒙古人最初沿著額爾古納河居住生活,自公元840年起,逐步向西部草原進行遷移,此后在鄂嫩河與貝加爾湖一帶定居。于十三世紀初,鐵木真統領了所有這些部落。1206年,鐵木真當選大汗,頭銜為成吉思汗。 并建立了蒙古汗國實行中央集權制。從這個時候開始,我國北部便出現了一個新生的民族體—蒙古族。
譯文:The Mongols,who lived among the tribes, originally roaming along the Erguna River,.It gradually moved to the western grassland and settled in the area of? Onon River along the Lake Baikal.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thirteenth century,Temujin ruled over all the tribes.In 1206, he was elected to the title of Genghis Khan of Great cold. From then on, a new ethnic group, the Mongols appeared in the North of China。
原文中出現了許多專有名詞,例如,鄂嫩河,貝加爾湖,鐵木真等。由于這些詞是經過蒙語音譯為漢語的,如果再由漢語音譯為英語,那么便顯得怪異不入流。所以原文中的這些專有名詞,均使用民族語言語音進行音譯翻譯。這樣做既貼近蒙語的原文讀音,也會符合英語發音的習慣。讀起來朗朗上口,讓目的語讀者更容易接受。
2.背景增譯
如果原文中涉及到了歷史,文化等相關方面,并且表述十分簡單,直接翻譯,我們無法理解原文的效果時,我們應當按照譯文讀者閱讀習慣與心理感受,添加一些解釋性語言,從而增強文章的宣傳效果。另一方面,如果有一些極為重要的信息涉及中國的歷史文化背景的,例如人物名稱,地點名稱,朝代名稱之類,我們應當進行合適的說明與闡述,防止讀者錯誤理解或者無法理解現象的發生。
例2:在河南省開封市的西北角,有著一座大型的文化公園——清明上河園。這座公園有著鮮明的宋代風格,可以說是宋代名畫《清明上河圖》生動和藝術的再現,展現了蓬勃發展的北宋京城的繁榮。走進花園,您會發現自己回到大約一千年前的中國古代。
譯文:In the northwest corner of Kaifeng city in Henan Province, there is a large cultural park - Qingming Shanghe Park.This park has a distinct Song dynasty style, can be said to be the song dynasty painting "Qingming Riverside Scene" vivid reproduction.It shows the prosperity of the capital of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Walking into the garden is like being in the Song Dynasty.
我們對原文中提及的《清明上河圖》可以說是耳熟能詳,但是由于對我國歷史知識方面的欠缺,外國游客聽起來可能一頭霧水。有關的這些背景知識,外國游客不為熟知,所以應當在譯文中添加相關解釋,從而使游客能夠更好的理解。雖然這個做法可能會使翻譯的文章流暢性欠佳,但是能夠令國外游客更好地去了解相關歷史知識,從而激發他們的旅游意愿。
3.意識性刪減
很多名勝古跡中含有許多典故,不熟悉當地的一些中國人可能都不是很了解,那就更不要說一些國外的游客了。如果一些名稱和典故之類的對于文章與情感的理解沒有太大幫助,那么,我們可直接將其跳過,省略不翻譯。我們只需要將主要的信息進行強調與翻譯,讓讀者有一目了然的效果,這便達到了介紹的目的。
例3:景山這座山的名氣很大程度上歸因于于皇帝的自縊。清嘉慶年間有人做“巍巍萬歲山,密密接煙樹,中有望帝魂,悲啼不知處”一詩來悼念這位亡國君主。
譯文:The fame of the mountain owes much to the suicide of the emperor. People in the reign of Jiaqing of the Qing dynasty wrote poems to mourn the emperor. It said that trees abounded on the Green mountain where the soul of the emperor cried sadly.
在這個例子中,原文引用了古詩,借此來表達對景山自縊朱由檢的懷念,同時呢,也為景點籠罩了一層神秘面紗。在我們將漢語譯為英語時,沒有必要對整首詩進行直譯,只需要借用一兩句話來表達對朱由檢的懷念之情即可。這種翻譯方法,在對類似的翻譯資料進行處理的時候,能夠保持傳遞的原文信息的一致性。除此之外,保持譯文的簡單明了,易于接受,則更有利于文化的交流與傳播。
4.聯想對應
中國景點大多具有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這對剛開始接觸中國文化與語言的外國友人來說可能會感到百思不解,不知所云。如果我們只是生硬的直接來翻譯原文,那么那些具有極高文化底蘊的因素可能會被曲解,或者去除。因而,我們應當在尊重原文情感與表達的基礎上去追求卓越效果的近似。
例4:有一石雕拱門,雕刻工藝精美,上刻八個漢字:“云夢勝境,海內奇觀”。
譯文,:There is a beautifully carved stone arch.The arch is engraved with eight Chinese characters“East or west, Yunmengs landscape is fanciest”
石雕拱門上的“云夢勝境,海內奇觀”這八個字如果直接翻譯,那么,很難令英語讀者理解其中的韻味與意境,及其所想表達的真正意思。“East or west, home is best”如果像此劇這樣引用了英國諺語,那么,英語讀者就能夠更好地體會情感。這樣既顧及了英語讀者的閱讀習慣,減少了閱讀障礙,又增強了譯文的感染力,喚起了游客的興趣。
5.篇章改寫
由于文化、思維習慣、行文風格和修辭手法等不同的原因,可以對篇章進行整合與改寫,讓其更像原創作品。
例5:王家大院的建筑規模十分龐大,屬于清朝時當地王家官商的一座院落,是極具代表性的清代民居建筑。無論是他的建筑技術還是雕刻技藝等方面,都十分的出神入化,超脫凡塵。可以說它代表著北方民居的最高境界,被譽為“三晉第一宅”。
譯文:The Wang Family Compound is an epitome of residential buildings of the Qing Dynasty.
With superb architecture, decoration and carving, it can be said to be a pearl among residential buildings in northern China.
此譯文它相較于其他,則更注重翻譯的交際方面,在其中特別強調了在翻譯中要懂得變通的觀點。我們應當利用英語同漢語之間的那種差異性,來選擇適合情境與場所的翻譯方法。我們應區分翻譯的聽眾,對其心理與所處場合環境進行分析,從而選擇適合的翻譯。
三、結語
民族文化景觀翻譯要靈活運用各種方法,在充分考慮游客的閱讀習慣的同時盡量減少文化差異帶來的閱讀障礙和語言傳遞中的信息不對等,以免出現文化傳播中的誤讀誤解的現象,從而順利將旅游景點中的民族文化景觀向全世界傳播。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使不同國籍和民族的讀者和游客在異域旅游時既得到美的感受,又能促進旅游業的發展和中西方文化的交流。
參考文獻:
[1]陳剛. 旅游翻譯[M]. 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4.
[2]宋瑞. 文化和旅游:多視角的透視[J]. 旅游學刊,2019 (04): 1-3
[3]賈文波. 旅游翻譯不可忽視民族審美差異[J]. 上海科技翻譯,2003 (01):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