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彪
【摘 要】為了有效傳承民族音樂文化,高校需要在音樂教學中融入民族音樂。針對當前民族音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高校需要全方位優化教學設計,改善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創新拓展教學手段,加大師資力量建設,從各個方面解決問題。隨著民族音樂教學水平的不斷提升,高校能夠承擔傳承民族音樂文化的重任。
【關鍵詞】高校;音樂教學;民族音樂文化
中圖分類號:J6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27-0097-02
民族音樂文化具有極其深刻的內涵,其不僅僅包含有中華民族傳承千年的音樂技藝,也是民族文化的重要代表,更是民族情感的深刻表達。高校應當發揮自身的教育傳承作用,將民族音樂融入到音樂教學之中,引導學生對民族音樂技藝、民族文化及民族情感有更為深刻的認知、理解與感受。
一、高校音樂教學中傳承民族音樂文化的必要性
(一)傳承民族技藝、文化與情感
步入新時代的新中國在大力追逐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民族音樂文化正是推動中國夢實現的重要基礎。傳承民族音樂文化有助于傳播和發揚民族文化,增強民族文化自信心,同時深化民族內部團結,將所有中華兒女聯系在一起,共同為打造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偉大民族而奮斗。而高校作為系統化的音樂教學基地以及高等教育陣地,其必然需要承擔傳承民族音樂文化的重任,為國家和社會輸送大批具有優秀傳統音樂素養的人才,全面提升學生傳統文化水平,為中華傳統民族音樂的傳承與發揚奠定良好基礎。
(二)推動音樂教學發展與完善
傳統民族音樂是世界音樂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同樣也是高校音樂教學中的重要分支。只有在音樂教學中融入傳統民族音樂,才能有效構建更加完整、全面的音樂體系,全面提升教學水平,推動音樂教學的創新與發展。尤其是在傳統民族音樂更加受重視的當下,高校必須對其加以重視,結合時代發展、社會風向、專業打造,以及傳統文化傳承等,全面促進音樂教學水平提升。
二、高校音樂教學在傳承民族音樂文化方面的不足
(一)學生缺乏學習與傳承民族音樂的意識、興趣、責任感
要想將高校音樂教學作為民族音樂的傳承媒介、渠道,必須以學生愿意了解、學習、探索和傳承民族音樂為前提,如果學生自身缺乏相關興趣和意愿的話,那么無論學校和教師如何努力,都難以起到良好效果。而就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不少學生都缺乏學習與傳承民族音樂的意識、興趣和責任感。一方面,不少學生都對傳統民族音樂抱有偏見。在現代流行文化尤其是流行音樂的沖擊下,大部分學生都很少接觸民族音樂,對民族音樂缺乏必要的興趣和喜愛,甚至有部分學生認為傳統民族音樂是已經過時的東西。另一方面,學校乃至整個社會并沒有給學生傳遞出一種良好的民族音樂傳承信號。整個社會缺乏傳承民族文化的良好環境,這使得高校學生難以形成民族音樂傳承意識。再加上校園內相關文化、風氣并不濃厚,也難以有效激發學生自主探索和傳承優秀民族音樂的意識。
(二)課程及教材資源不合理
課程與教材是教學的基礎,唯有確保二者足夠科學合理與適用,才能保障實際教學效果。對高校而言,往往只有音樂專業才會設置音樂課程,其他專業學生通常都沒有機會接觸學校的音樂教育,直接導致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缺乏實踐機會。而且,即便是音樂專業學生,他們也會被分為西方音樂以及民族音樂兩大部分,前者數量遠多于后者,接觸民族音樂文化的機會也十分少。與此同時,高校音樂教材與課程設置的對應性較強,即教材主要是以西方音樂為主,其中的民族音樂文化相關內容較少,再加上內容編排不合理,缺乏體系與規范,過于理論化,都不利于民族音樂教學的高效開展。
(三)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發展不對等
實際上,隨著國內傳統音樂文化的復興以及音樂教學的發展,高校已經充分意識到傳承民族音樂文化的重要性,并且在積極探索更加符合本校實際情況的特色化音樂教學模式。不過就實際情況來看,當前高校在傳統民族音樂教學方面存在較為明顯的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發展不對等問題,即理論化尚可,在付諸實踐方面卻存在不少缺陷。這主要是因為當前高校針對傳統民族音樂的教學是以諸多專家學者的專業文章為基礎,而這些文章本身理論性較強,并不完全適用于實踐教學。再加上高校尚處于傳統民族音樂教學的探索發展階段,缺乏足夠的經驗借鑒以及科學的規范指導,難以保障相應的實踐教學水平。
(四)教學手段單一低效
在高校音樂教學中,民族音樂教學主要是采取理論學習、經典賞析,以及模仿練習等,教學過程較為死板固定,手段單一,缺乏創新與變化。學生在長期學習后,往往會逐漸失去興趣,不利于民族音樂文化傳承。另外,單一的教學手段無法完全滿足實際教學需求,民族音樂不管是類型還是表現形式,或是文化內涵,都十分多樣,針對不同音樂需要采取合適的手段展開教學,才能保障實際教學效果。這種完全不考慮教學內容實際情況、一味以單一方法進行教學的方式,將會嚴重影響學生對民族音樂的理解、學習、吸收和掌握。
(五)師資力量不完善
民族音樂內涵十分豐富,要對其展開教學需要教師具備較高的音樂素養。當前高校音樂教師隊伍雖然在不斷壯大,但大多是專攻西方古典音樂、流行音樂的,民族音樂專業程度高的教師較少。與此同時,音樂教學不是教師專業水平高就能取得良好效果,還需要教師具備較高的教學水平,能夠以先進的教學理念、正確的教學方法、創新的教學手段引導學生學習。不過部分高校教師專業知識水平高,教學水平卻有限,難以支持民族音樂教學。而且還有一點容易被忽視,即音樂教師必須具備強烈的民族音樂傳承意識,將民族音樂傳承滲透到音樂教學的方方面面,才能有效起到音樂、文化、情感的傳承作用。否則很容易出現現代音樂方向教師很少涉及民族音樂,民族音樂方向教師過于功利化的情況,自然也不能保障有效傳承。
三、高校音樂教學與民族音樂文化傳承的融合策略
(一)加強針對學生的熏陶和引導
針對當前不少高校學生對民族文化缺乏興趣、存在偏見等問題,需要針對性地進行熏陶與引導。在整個社會已經逐漸意識到傳統文化和傳統音樂傳承、發揚重要性的大背景下,高校應當充分發揮自身針對學生的引導教育作用,激發學生了解、學習、探索和傳承民族音樂的興趣和意愿。對此,高校應當重視校園文化建設,將民族音樂融入到校園的方方面面,如每天通過校園廣播播放優秀民族音樂作品、定期推薦優秀民族音樂作品清單、開展校園民族音樂鑒賞活動等,構建濃厚的民族音樂文化氛圍,讓學生在不知不覺間被感染。同時學校還可以組建民族音樂社團,為廣大學生提供更加良好的民族音樂探索機會,通過豐富多樣的社團活動吸引學生,深化學生們對民族音樂的有效探索與傳承。
(二)優化教學設計
為了有效發揮音樂教學的民族音樂文化傳承作用,高校應當對音樂教學設計進行優化,確保民族音樂教學具備豐富的趣味性、高效性、選擇性、策略性、開放性與實踐性,其中尤其要重視課程設置以及教材資源設計。從課程方面來看,民族音樂文化應當貫穿于高校教育的方方面面,所有專業學生都應當獲得選擇相關課程的權利,同時高校還應當在校園內積極推廣民族音樂文化,吸引廣大學生主動參與到民族音樂教學中來。而音樂專業課程設置也應當更加關注民族音樂,增加其內容占比。教材資源方面,不但需要增加教材中民族音樂內容的占比,還要對其進行系統化、科學化編排,為民族音樂教學的穩定推進提供可靠支持。
(三)緊密聯系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
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是互為支撐的兩部分,只有實現二者的對等發展、協同進步,才能有效促進教學水平的不斷提升。針對當前民族音樂理論教學水平高于實踐教學水平的情況,高校應當以理論為基礎,指導實踐發展,構建更具可行性的實踐教學模式。民族音樂教學實踐主要體現在音樂技藝、文化內涵、情感體驗三方面,高校需要以理論內容為支撐,構建逐步深入的實踐教學機制,引導學生基于理論進行實踐,并逐漸掌握民族音樂技藝,領會傳統文化內涵、感受民族情感。
(四)創新拓展教學手段
教師必須解決民族音樂教學手段過于單一的問題,積極學習先進教學理念和方法,結合實際情況不斷進行教學創新與探索,逐漸形成更加多樣化、豐富化的教學模式。其中,將各種教學方法應用到音樂教學中是極其有效的方式,如合作學習法、問題導向法、自主探索法、活動教學法等,以豐富的方式創造更加良好的體驗。另外,教師還應當重點挖掘民族文化與民族情感,以體驗的方式讓學生分享他們的音樂感受,促使學生在體驗中感受民族音樂及其文化的魅力,有效激發學生興趣,促使學生主動成為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者。
(五)加大師資力量建設
強大的師資力量是保障教學效果的基礎和關鍵,高校音樂教師不但需要具備高水平的專業知識與技能,還需要有較高的教學能力。高校應當根據自身民族音樂教學實際要求,對音樂教師提出明確的綜合素質要求指標,并以指標為基礎對教師進行考核、培訓與管理。定期對教師隊伍進行綜合考核,根據考核結果制定和調整相應的培訓規劃,一方面通過專業培訓提高教師民族音樂素養;另一方面通過教學實踐培訓提高教師教學能力,打造一支能夠完全勝任民族音樂傳承的優秀教師隊伍。
另外學校還需要注意加強對音樂教師的教育培訓,重點強化教師民族音樂傳承意識,讓教師形成以傳承傳統文化精粹、發揚優秀民族音樂為己任的責任感,同時要求現代音樂方向教師在教學中適當融入傳統民族音樂內容;民族音樂方向教師在教學工作之外,還需要有意識地向學生滲透民族音樂文化,實現從教授到傳承的轉變。
四、結語
綜上所述,高校應當在音樂教學中融入民族音樂,傳承傳統音樂技藝和文化的同時,全面強化學生對民族情感的深刻認知。為了有效實現音樂教學和傳統民族音樂文化的融合,高校應當準確認識到當前音樂教學的不足,并采取相應對策進行改善,不斷提升音樂教學水平,引導學生在學習、掌握、練習和感受民族音樂的過程中提高音樂素養、升華民族情感。
參考文獻:
[1]田冰潔.高校音樂教學與民族音樂文化傳承問題探討[J].藝術品鑒,2015,(7):62.
[2]丁璐.對高校民族民間音樂課程教學的幾點思考[J].黃河之聲,2016,(21):47.
[3]劉榮蔚.關于高校音樂教學與民族音樂文化傳承的研究[J].音樂時空,2015,(19):51-52.
[4]王靖怡.芻議高校音樂教學與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J].大眾文藝,2015,(15):196-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