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承奉

【摘要】目的:分析在高原病患者的康復治療中通過篩查應激肽的治療價值。方法:抽取院內自2018年1月~2019年4月36例高原病患者為觀察組,高原適應者40例和平原體檢健康者40例分別納入高原適應組和健康對照組。觀察組采取對癥治療。三組受試者進行應激肽和ALD測定。結果:觀察組高原病患者治療后應激肽含量顯著下降(P<0.05),同時觀察組患者治療前的應激肽含量顯著高于高原適應組和健康對照組(P<0.05);觀察組治療前的ALD水平高于本組治療后及高原適應組和健康對照組(P<0.05)。結論:高原病的易感者存在著應激肽水平升高的特點,通過監測應激肽水平可為高原病患者的病情判斷和康復效果評估提供重要參考。
【關鍵詞】高原病;應激肽;康復;治療
【中圖分類號】R197【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5-0100-02
高原病是指進入高原或者高海拔地區后出現的由于高原低氧環境所引發的一系列臨床癥狀,高原病根據其起病緩急又可分為慢性高原病以及急性高原病。患者的典型臨床癥狀為頭痛、惡心、嘔吐、手足麻木、心慌、眼花、氣促和失眠等。近年來有研究中發現[1],當人體處在低氧環境中體液環境內的特殊應激蛋白是神經內分泌出現免疫調控應激反應的重要物質基礎,并且該物質和高原病的產生密切相關。本文旨在分析高原病患者康復治療中篩查應激肽的臨床效果。
1 資料及方法
1.1常規資料
抽取院內自2018年1月起,到2019年4月止診治的36例高原病患者并納入觀察組,另選擇高原適應者40例和平原體檢健康者40例分別納入高原適應組和健康對照組。觀察組:36例,男女性別比為17/19,年齡區間處于23~47歲,均值(36.4±1.3)歲。高原適應組:40例,男女性別比為19/21,年齡區間處于21~49歲,均值(36.9±0.7)歲。健康對照組:40例,男女性別比為22/18,年齡區間處于20~50歲,均值(35.6±1.4)歲。三組線性資料比較,P均>0.05。
1.2方法
36例高原病患者均采取吸氧和利尿等對癥治療。分別對健康對照組、高原適應組以及觀察組患者在治療前后的應激肽水平進行測定,三組受試者均于清晨空腹下收取靜脈血3ml,以3000r/分鐘速度進行離心來分離血清,時間為10分鐘,血清標本放置在-70℃環境中待檢,并且所有采集標本均以1天內完成應激肽測定,檢測方法參照文獻方法進行[2]。同時應用放射免疫法對三組受試者的血漿醛固酮(ALD)進行測定。
1.4統計學方法
研究的相關數據均以軟件SPSS17.0進行統計和分析,其中均數標準差通過()描述,行t檢驗,P<0.05代表差異之間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高原病患者治療后應激肽含量顯著下降(P<0.05),同時觀察組患者治療前的應激肽含量顯著高于高原適應組和健康對照組(P<0.05);觀察組治療前的ALD水平高于本組治療后及高原適應組和健康對照組(P<0.05)。
3 討論
平原人由低海拔區域進入到高海拔區域后,由于大氣氧分壓的下降,使得機體產生的氧及一系列的病理和生理反應,也就是代償功能失調及誘發急性高原病。同時高原的環境中具有紫外線輻射強、大氣壓的空氣干燥、寒冷以及氧分壓低等特點,當人體在高原暴露之后由于機體受到環境變化的影響,出現了氧自由基代謝變化而進入到氧化脅迫狀態,進而形成生理和病理等反應。與此同時,肺泡氣氧分壓和動脈血氧飽和度也不斷下降,此時氧供應無法滿足人體大腦的需求而產生代謝形態及功能等方面變化,甚至可能產生腦水腫及腦疝,對于患者生命安全產生嚴重威脅[2]-[3]。應激反應是指單細胞極多細胞生物適應外界環境因素變化而產生的適應性反應,同時應激反應將導致機體形成非特異性產物,也就是應急蛋白對于機體快速適應外界環境的變化具有良好保護作用,當處于低氧環境中致使機體產生病理和生理反應,與此同時應激蛋白將會幫助機體盡快適應外界環境。本次研究中,通過對36例高原病患者接受治療前后的應激肽水平進行檢測,從對比結果來看,治療后應激肽水平顯著降低,同時該組患者在治療之前與健康對照組及高原適應組的應激肽水平相比均明顯升高。這提示在高原病患者治療中可通過篩查其應激肽水平來對其病情進行判斷,也可通過測定應激肽水平來對其康復治療提供參考。
綜上所述,高原病的易感者存在著應激肽水平升高的特點,通過監測應激肽水平可為高原病患者的病情判斷和康復效果評估提供重要參考。
參考文獻
[1] 王超臣,羅勇軍.呼吸訓練防治高原病作用研究進展[J].人民軍醫,2017,60(5):515-517,532.
[2] 胡宗海,胡娟,高建麗.低氧應激肽的核磁共振譜及快速檢測方法研究[J].中國公共衛生, 2004,20(3):327-328.
[3] 侯云鵬,董紅梅,陳郁, 等.慢性高原病診治研究進展[J].人民軍醫,2017,60(12):1238-1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