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進梅
摘要:作為試點,現代職教體系貫通培養項目與多個利益相關者息息相關。由于各利益相關者有不同的利益訴求,在實施過程中相互博弈,導致企業參與積極性不高、職業院校合作簡單疊加等問題,致使項目推進陷入困境。因此,各利益相關者需要通過整體統籌,優化資源;調研反饋,明確需求;搭建平臺,規范管理等措施優化合作機制。
關鍵詞:現代職教體系貫通培養項目;利益相關者理論;合作機制
中圖分類號:G717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9094-(2020)07C/08C-0083-04
1984年,美國愛德華·弗里曼在《戰略管理:利益相關者管理的分析方法》一書中最早提出“利益相關者”(stakeholders)這一概念,是“能夠影響一個組織目標的實現,或者受到一個組織實現其目標過程影響的所有個體和群體”[1]。利益相關者理論認為無論是哪一方,不應僅僅關注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單一目標,而應該更多關注與其他利益相關者利益的共贏。根據利益相關者理論,現代職教體系貫通培養項目各個利益相關者在平等的基礎上,不能僅僅關注某些主體的利益,應兼顧和平衡各個利益相關者的利益,才能有效地推進現代職教體系貫通培養項目。
一、現代職教體系貫通培養項目利益相關者的利益訴求
現代職教體系貫通培養項目實施涉及多個利益相關者的投入與參與,包括政府、學校、學校管理者、學校教師、學生、家長、企業(管理者,參與專業設計的技術人員等)等個體或群體。“任何領域合作的發生前提均基于合作主體間共同的利益訴求”。[2]現代職教體系貫通培養項目的實施取決于各個利益相關者的利益訴求。只要不同的利益訴求能夠在合作中實現,合作才存在可能。
(一)政府:滿足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需要
當前,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蓬勃興起,原來要素低成本、資源高投入的增長方式已經難以為繼,我國處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關鍵時期。而科技和創新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支撐,“以高技術含量、高增值服務及智力密集為顯著特征的現代服務業,對從業人才的專業能力、國際視野、創新精神等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各行各業對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越來越緊迫。一方面,政府明確在高中階段教育招生中,中職學生與普通高中招生名額大體相當,保證中職教育應有數量比重;另一方面,政府通過《教育部關于推進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的指導意見》《教育部關于推進高等職業教育改革創新引領職業教育科學發展的若干意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 年)》和《江蘇省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試點工作實施方案》等文件的出臺,建構和完善現代職教體系,完善頂層設計,為現代職教體系貫通培養項目實施提供制度保障。
(二)職業院校:提高辦學吸引力,穩定生源
現代職教體系貫通培養項目涉及同一個類型教育的兩個不同層次。從學校功能看,中職學校與高職(本科)院校為經濟社會發展培養技術技能人才,具有技術性、專業性、職業性、行業性等特點。兩類學校貫通不僅能夠有效發揮教育資源優勢,還能通過人才需求預測,系統地規劃我國的人力資源戰略,有利于系統地培養技術技能人才。[4]從學校發展的角度,近幾年來我國部分高職院校生源比較緊張,招生不滿已成高職院校的常態。通過現代職教體系貫通培養項目,高職院校可以獲得較為穩定的生源,而中職學校通過現代職教體系貫通培養項目也可以提高生源的質量,減輕就業壓力,滿足中職學校學生受更高層次教育的需求,大大提高中職學校辦學的吸引力。
(三)企業:取得利益獲取的主動權
作為經濟實體,企業行為主要取決于利益。企業參與現代職教體系貫通培養項目一定程度上取決于參與建設成本是否大于產出。不同企業對利益理解和取得的判斷不同,使企業參與現代職教體系貫通培養項目積極性具有變動性。如果企業將企業利益窄化,等同于短期經濟利潤,企業只會停留在人才培養需求側,被動地判斷職業院校培養的技術技能型人才是否符合企業需要。事實上,許多企業已經不滿足被動等待,而是積極地參與到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培養過程中。在現代職教體系貫通培養項目中,企業通過合作從人才培養的需求側走向供求側,在合作中獲得人才資源、技術支撐、企業聲譽、社會影響等多種利益。
(四)學生(家長):滿足升學、終身發展的需求
在調查中,發現現代職教體系貫通培養項目的招生規模進一步擴大,社會影響逐年提升,深受學生(家長)的歡迎。一方面,學生初中畢業進入中職學校接受職業教育,往往并不是學生主動的選擇;另一方面,隨著經濟與社會的發展,中職學校的學生和家長,特別是經濟發達地區在完成中職學校學業后有升學需求的學生越來越多。現代職教體系貫通培養項目打通了一條中職學校通向高職院校的通道,為中職學生終身發展提供了一條路徑,滿足中職學生的求學需要。
二、現代職教體系貫通培養項目利益相關者合作的困境
雖然各個利益相關者有著不同的利益訴求,但都可以在現代職教體系貫通培養項目中實現,所以現代職教體系貫通培養項目得到快速的推廣和擴張。但是,現代職教體系貫通培養項目實施中,各個利益相關者相對獨立,有不同的價值取向,一旦在利益博弈中利益獲取出現了問題,就會使合作流于形式,甚至退出合作。
(一)企業利益獲取受主客觀條件的影響,企業參與積極性不高
在現代職教體系貫通培養項目實施中,企業的參與度普遍不夠成為最為突出的問題,主要是因為影響企業人才資源、技術支撐、企業聲譽、社會影響等預期利益受到主客觀條件的制約。
一是企業實際獲取的利益出現偏差。人才資源利益是企業在現代職教體系貫通培養項目中最期望獲得的利益之一。由于現代職教體系貫通培養項目專業調研不夠,現代技術更新較快等,目前一些現代職教體系貫通培養項目的人才培養與預期有所偏差,專業適切性不夠,沒有特色,影響企業人才資源利益的獲得,降低企業參與的積極性。
二是企業利益獲取具有滯后性。根據現代職教體系貫通培養項目規劃,企業最起碼要在六年后才能全部獲取到所有人力資源的利益。技術支撐、企業聲譽、社會影響等利益的獲取需要企業在前期有大量人力、物力的投入。盡管有政府的頂層設計和系列推動,大多數企業對現代職教體系貫通培養項目廣泛、深入參與存有疑慮,“蜻蜓點水”式參與對企業利益獲取效果不大。
三是企業利益獲取受多方制約。與一般職業教育校企合作不同,現代職教體系貫通培養項目校企合作主體多元,較為復雜,人才培養的終端在高職(本科)院校,而人才培養的過程是由中職校和高職(本科)院校共同負責。在現代職教體系貫通培養項目中,企業需要與兩所合作學校進行協調、協商,成本加大,企業各項利益獲取的不確定因素就會增多,變大。企業參與必然會受影響。
(二)職業院校利益獲取前置,導致合作簡單疊加
從現代職教體系貫通培養項目推進來看,中職校和高職院校應是最大的獲利方,中職校招生吸引力增強,高職院校也可以獲得比較穩定的生源。但是,從項目推進的時間軸上看,兩類學校的獲利均在現代職教體系貫通培養項目設立之初。獲得前置就會導致在項目的具體推進中缺少動力,導致合作出現簡單疊加操作的問題。
一是人才培養方案斷裂。現代職教體系貫通培養項目最大價值在于貫通培養,而貫通培養的基礎是人才培養方案的一體化設計。但是,具體參與現代職教體系貫通培養項目的人員對此如果認識不到位,對人才培養方案一體化設計價值不夠重視,在制訂和實施過程中就出現了問題。在一些現代職教體系貫通培養項目中,合作的中職校和高職(本科)院校為減少因課程變動帶來的人力及物力的投入增多,在制訂便于實施的人才培養方案時,將原有的中職課程與高職(本科)課程進行比對,只對相同的課程做前后移動的調整,沒有從一體化課程體系的角度進行重構,導致目前現代職教體系貫通培養項目的人才培養方案呈現斷裂的現象。
二是教育教學管理斷層。由于各學校辦學歷史和不同學段要求,中職學校和高職(本科)院校有著不同系列的教育教學管理體系。在現代職教體系貫通培養項目實施中,除了課程學習成績和轉段考試成績之外,兩個學段的管理大都處于“各自為政”的局面,管理斷層,溝通零散。
人才培養方案的斷裂和教育教學管理的斷層導致直接影響項目價值的實現。作為利益相關者,如果中職校和高職(本科)院校所獲利益出現問題,合作就會難以持續,影響現代職教體系貫通培養項目的推進。目前,一些優質的本科院校沒有生源的壓力,現代職教體系貫通培養項目人才培養又是簡單疊加,在人才培養上體現不了優勢,特別是現代職教體系貫通培養項目影響本科院校考核。本科院校在現代職教體系貫通培養項目實施中獲利漸無。特別是沒有規模效應,運行成本增加,一些優質本科院校就不愿意繼續推進現代職教體系貫通培養項目,直至取消合作項目。
三、現代職教體系貫通培養項目利益相關者合作機制的優化
針對各個利益相關者在實踐中博弈出現的問題,現代職教體系貫通培養項目基于利益相關者理論,必須優化現代職教體系貫通培養項目利益相關者合作機制。
(一)整體統籌,優化資源
目前現代職教體系貫通培養項目得到中職校、高職(本科)院校、學生等利益相關者普遍認可,規模發展迅速。例如,江蘇省現代職教體系貫通培養項目從2012年開始招生,到2018年招生數占中職招生總數比例由原來的49.18%提升到60.37%,增加了11.19個百分點,已逐漸打通了職業院校畢業生的升學之路。[5]當現代職教體系貫通培養項目已達到一定的數量和規模時,政府應進行整體統籌,優化資源。
一是科學調整布局。在調查中,目前現代職教體系貫通培養項目在各個區域分布不平衡,相同的區域存在較多同質化項目。一方面在現代職教體系貫通培養項目推廣時要注意區域間的平衡,另一方面根據區域經濟發展需要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規劃,合理調整區域現代職教體系貫通培養項目布局,整體統籌,防止出現人才培養出現過剩或不足問題,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撐。
二是引進項目競爭機制。在現代職教體系貫通培養項目中,高職(本科)院校居于主導作用。通過鼓勵有相同專業的高職(本科)院校進行良性的競爭,優勝劣汰,特別要將人才培養一體化設計作為主要考核項,選擇優質專業、愿意參與項目的高職(本科)院校是現代職教體系貫通培養項目順利推進的首要條件。在同一個專業中,區域內的多所中職校與1—2所具有優質專業高職(本科)院校合作,有利于充分發揮區域內優質專業的影響和輻射,也能使現代職教體系貫通培養項目形成規模效應,提高效益。
(二)調研反饋,明確需求
根據利益相關者理論,滿足各個利益相關者的利益需求和了解其需求變化是合作的前提。在現代職教體系貫通培養項目中,通過專業調研和常態化反饋,才能明確各個利益相關者的利益需求和需求變化。
一是做實專業調研,了解需求。現代職教體系貫通培養項目的人才培養與單獨的中職學校人才培養、高職(本校)院校人才培養不同,具有自己的優勢和特點。其優勢和特點是現代職教體系貫通培養項目的價值所在,也是各個利益相關者預期利益實現的基石。要準確把握現代職教體系貫通培養項目人才培養的優勢和特點,科學定位人才培養目標,就必須做實專業調研。專業調研可以由高職(本科)院校牽頭,中職學校配合參與,政府、行業、企業、學生(家長)提供信息并參與論證,調動所有利益相關者參與。只有做實專業調研,各利益相關者的預期利益才會成為現實,特別是企業的人才資源利益才會最終實現,企業的投入才會持續獲得技術支撐、企業聲譽和社會影響等多種利益,企業才有持續參與現代職教體系貫通培養項目的動力源泉。
二是常態化反饋,了解變化。在社會快速發展背景下,現代職教體系貫通培養項目中各個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并不是一成不變的,特別是企業對人才的需求會隨著技術快速更新和發展而變化。因此,各個利益相關者必須通過日常的合作,如項目啟動會議、項目推進研討、校企合作項目、教學改革溝通和頂崗實習等各個環節,建立常態化反饋機制,了解各個利益相關者的需求變化。
(三)搭建平臺,規范管理
一是成立專業建設委員會,強化利益共同體意識。現代職教體系貫通培養項目將各個利益相關者組成了利益共同體。為發揮利益共同體的作用,政府可以牽頭,高職(本科)院校具體負責,由區域內中職校和高職(本科)院校相關專業負責人、相關企業技術負責人、行業協會負責人、專業骨干教師和企業技術骨干等成員組成,成立某一專業建設委員會。通過定期會議制度,專業建設委員會明確職責,充分發揮各自優勢,起到現代職教體系貫通培養項目建設智囊團的作用,為各個利益相關者達成更多的共識搭建交流平臺。
二是基于一體化,科學規劃、統一管理。一體化是現代職教體系貫通培養項目的最大優勢。現代職教體系貫通培養項目的教育教學管理都必須基于一體化,充分考慮各個利益相關者的需求,做到科學規劃、統一管理。科學規劃主要體現“兩符合”,即教育教學規劃符合學生在中職階段和高職(本科)階段時的身心發展規律,符合職業教育技術技能教學規律,堅持能力導向,而非學科教育教學規律。統一管理主要是指中職學校和高職(本科)院校統一管理,將企業參與和教學改革統一納入人才培養中來。
參考文獻:
[1] R E Freeman Strategic Management:A Stakeholder Approach[Z].Boston:Pitman,1984.
[2]陳甜,林克松,安冬平.論職業教育校企共生性合作發生機制[J].教育與職業, 2013(7).
[3][4]褚建偉.中高職銜接人培養的價值追求與推進策略[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 , 2019(1).
[5] 江蘇省教育廳.江蘇省中等職業教育質量年度報告[EB/OL].2018-1-1.http://www.jsve.edu.cn/channels/43790/list.htm.
責任編輯:曹鴻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