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巧利

【摘 要】 目的:分析舒適護理在顱腦外傷患者圍手術期的應用價值和護理質量。方法:選擇2018.12月-2019.12月我院收治的300例顱腦外傷圍手術期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即分成2組,對照組進行常規護理,研究組在上述基礎上增加舒適護理,記錄2組患者的護理質量評分、護理前后NIHSS評分及Barthel指數。結果:①護理后組間比較,研究組患者NIHS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而Barthel指數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②研究組的護理質量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舒適護理在顱腦外傷患者圍手術期的應用價值較高,護理質量值得肯定。
【關鍵詞】 舒適護理;顱腦外傷;圍手術期;應用價值;護理質量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19-157-01
顱腦外傷病發較突然,且多數患者損傷較重,若不及時處理,極易危及生命[1]。本文主要分析舒適護理在顱腦外傷患者圍手術期的應用價值和護理質量,現進行如下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8.12月-2019.12月我院收治的300例顱腦外傷圍手術期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入選患者均經準確診斷。排除合并有其他重要的臟器疾病患者,合并有惡性腫瘤的患者,免疫系統存在疾病的患者,肝腎功能不全患者。
按照隨機數字表隨機分成2組。對照組150例,男性75例,女性75例,年齡43~72歲,平均年齡(53.8±2.3歲);
研究組150例,男性78例,女性72例,年齡42~73歲,平均年齡(54.5±2.1)歲。
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比等一般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經經過相關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且參與研究者均已經知情同意。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根據專科疾病護理原則實施常規護理。包括①病情監測;②飲食營養護理;③呼吸道的護理;④并發癥護理。研究組在上述基礎上增加舒適護理,主要包括心理、康復訓練和環境改造方面的干預,具體內容如下:①促醒護理:在患者大腦神經處于興奮時期,通過語言呼喚及疼痛刺激和患者交流,促進其恢復意識;②臥位護理:術后應根據患者手術的部位選擇合理臥位以避免手術區的受壓;③心理評估,跟患者及其家屬進行溝通,了解患者心理變化信息,針對性進行心理護理;④功能評定,生命體征穩定后進行早期康復訓練;⑤建立支持性的護理環境,讓患者感受到正面力量的支持。
1.3 觀察指標 記錄2組患者的護理質量評分(包括病房管理、基礎護理、危重護理、專科護理、消毒隔離、護理文書)、護理前后NIHSS評分及Barthel指數。
1.4 數據分析 通過SPSS 22.0進行數據分析,其中計數資料應進行卡方檢驗,計量資料進行t檢驗,若P<0.05,說明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2組患者護理前后NIHSS評分及Barthel指數 組間護理前,兩組患者的NIHSS評分、Barthel指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②護理后研究組、對照組中NIHSS評分均顯著低于護理前,而Barthel指數則顯著高于護理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③護理后組間比較,研究組患者NIHS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而Barthel指數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2組患者的護理質量對比 研究組患者的護理質量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經數據分析,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舒適護理是在護理學不斷的發展下的產物,它主要強調各個方面的盡可能從患者的生理角度出發來滿足患者需求,調動患者的積極性,進而提高患者康復的速度[2]。另外,舒適護理是一種更為精確及細致的護理,患者的護理效果也有顯著的提高,因此得到了患者一致的好評及醫生一致的認可。
本研究發現,研究組患者護理質量評分、NIHSS評分及Barthel指數均顯著優于對照組患者,說明舒適護理模式具有創造性、有效性、可行性、整體性、個體化等特征,通過舒適護理,不僅是對患者的疾病護理,而且是對患者的全面干預,增強了患者戰勝疾病信心,在后期治療中也更加配合[3]。
總之,舒適護理在顱腦外傷患者圍手術期的應用價值較高,護理質量值得肯定。
參考文獻
[1] 王顯杰.圍術期舒適護理對顱腦外傷開顱血腫清除加去骨瓣減壓術患者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9,14(29):141-142.
[2] 鄭玉.舒適護理在顱腦外傷開顱血腫清除加去骨瓣減壓術圍術期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中國醫藥指南,2019,17(21):233-234.
[3] 黃鳳梅.舒適護理干預用于重癥顱腦外傷患者護理中的臨床效果分析[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9,6(26):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