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燕

【摘 要】 目的:探討優質護理對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疼痛的應用。方法:將確診的2018年7月-2019年4月80例類風濕關節炎患者,信封隨機法分二組。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實驗組實施優質護理。比較兩組護理開始和護理后視覺模擬(VAS)評分、焦慮自評(SAS)評分、疼痛緩解時間。結果:實驗組視覺模擬(VAS)評分、焦慮自評(SAS)評分、疼痛緩解時間和對照組比較,存在顯著差異,P<0.05。結論: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實施優質護理可減輕患者疼痛和焦慮,值得推廣。
【關鍵詞】 優質護理;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疼痛;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19-168-02
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病因不明的疾病。優質護理模式是一種有特色的護理模式。對于類風濕關節炎患者來說,類風濕關節炎主要由于免疫系統攻擊,導致關節變形、腫脹,阻礙患者的正常活動[1]。而優質護理模式可減輕關節疼痛程度,加強患者對類風濕關節炎的認識,防止患者病情惡化。本研究探析了優質護理對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疼痛的應用,報道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確診的80例類風濕關節炎患者,信封隨機法分二組。每組例數40。實驗組年齡21-74歲,平均(53.56±2.37)歲,女:男=29:11。對照組年齡21-71歲,平均(53.78±2.21)歲,女:男=27:13。兩組樣本比較顯示P>0.05。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實驗組實施優質護理。(1)對患者進行疾病知識教育:根據住院患者的文化程度,向患者講解類風濕關節炎的相關知識,耐心細致地回答患者的問題,對患者的預后和并發癥知識進行評估。(2)對患者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患者長期忍受疾病,導致極度絕望和焦慮,甚至抑郁和恐懼,嚴重影響疾病的治療,降低患者的生活水平。心理疏導能有效提高治療效果,消除患者心理障礙,使患者早日康復。(3)生活護理:告知患者注意保暖, 出汗時及時擦干,防止受寒;及時更換濕衣服鞋襪;不要過量喝冷飲或長時間接觸冷水;尤其是兒童,家長需要加強護理管理,避免因忽視生活細節導致類風濕關節炎。(4)飲食護理:加強營養,可食用高蛋白食物,如雞蛋、牛奶、瘦肉等,增加膳食纖維、新鮮蔬菜、木耳等的攝入。(5)鍛煉指導:合理的功能鍛煉是促進患者康復的重點,能有效減輕患者的疼痛癥狀。功能鍛煉分為三個階段:急性期:告訴患者遠離冷濕刺激,適量理療(熱敷、按摩、熱水浴等)。放松肌肉關節,促進水腫吸收,臥床休息,避免過度運動加重病情;亞急性期:指導患者進行關節運動訓練(初期1次/d,逐漸增加到2次/d,1~2h/次),增強關節活動度,增強肌肉能力,維持和改善肌肉關節功能。慢性期:引導患者糾正錯誤體位,安排工作,保證休息時間,避免關節疲勞,減輕關節負擔。(6)用藥護理(激素、大劑量激素休克療法、免疫抑制劑、生物制劑):責任護士嚴格按照醫囑服藥,密切觀察藥物療效,及時向床位醫生報告用藥反應,以便醫生及時調整治療方案;指導患者聽從醫囑服藥,不得隨意增減劑量或停藥。(7)關節護理:目的是及時糾正患者的不良姿勢和姿勢。為了減輕疼痛,患者通常會尋求固定的姿勢,隨著時間的推移,會導致關節畸形。因此,對于本病患者,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及時糾正不正確姿勢,應注意關節活動,堅持功能鍛煉,以免影響未來生活。經常按摩腫痛關節,熱療、蠟療等,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溫度,防止肌肉萎縮,注意避免燙傷。在緩解期,根據患者的耐受性,進行適當的關節功能鍛煉,包括主動鍛煉和被動鍛煉是可行的。營造安靜舒適的休息環境,避免噪音過大。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幫助患者采取俯臥位,伸展下肢,放松全身肌肉,達到止痛的目的。為避免疼痛部位受壓,可使用支架墊子,避免關節受壓。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護理開始和護理后視覺模擬(VAS)評分、焦慮自評(SAS)評分、疼痛緩解時間。
1.4 統計學處理
SPSS26.0軟件處理數據,均數的比較采取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意義。
2 結果
2.1 視覺模擬(VAS)評分、焦慮自評(SAS)評分 護理開始兩組此類指標比較,P>0.05,而護理結束實驗組視覺模擬(VAS)評分、焦慮自評(SAS)評分優化程度大于對照組優化的程度,P<0.05。如表1.
2.2 疼痛緩解時間
實驗組的疼痛緩解時間比對照組短,(t=7.213,P=0.000<0.05)。實驗組的疼痛緩解時間是4.41±0.11d,而對照組的疼痛緩解時間是6.44±2.21d。
3 討論
類風濕關節炎因病因不明,其突出臨床表現為反復發作的對稱性多發性小關節炎,以手、腕、足關節最常受累,是一種致殘率很高的疾病[2]。
由于人體自身免疫紊亂導致關節疼痛或變形,長期發展會導致關節殘疾,同時還會涉及肺、心等重要器官病變,因此類風濕關節炎患者需要定期進行功能鍛煉、飲食調節和堅持服藥。類風濕關節炎患者服藥時要注意一些藥物不良反應,隨時檢查肝、腎等重要器官功能[3]。
通過對患者的優質護理,指導患者進行功能訓練可以減輕疼痛,保持最佳的關節功能狀態,防止或延緩關節肌肉的損耗[4]。通過對患者的心理疏導,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緩解焦慮,保證充足的休息,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加深了患者對疾病的認識,緩解了患者的負面情緒,可一定程度防止關節損傷,保護關節功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5]。
該研究的成果顯示實驗組視覺模擬(VAS)評分、焦慮自評(SAS)評分、疼痛緩解時間和對照組比較,存在顯著差異,P<0.05。
綜上,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實施優質護理可減輕患者疼痛和焦慮,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李承誠,謝功華,江曉方.護理干預對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疼痛及生活質量的影響研究[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9,4(36):58+68.
[2] 孫璞.中醫綜合護理對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疼痛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交通醫學,2019,33(04):413-415+418.
[3] 華美霞,朱世民,范勁霞.疼痛專項護理配合階段性健康教育對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疼痛癥狀、應對方式與生活質量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9,16(13):22-24.
[4] 張瑩,林華.延續性護理對類風濕性關節炎伴骨質疏松患者疼痛及康復依從性的影響[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9,4(16):161-162.
[5] 曾長華,劉春秀.對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進行綜合護理對其關節疼痛的影響[J].當代醫藥論叢,2019,17(06):21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