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小清
摘? 要:音樂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音樂課則是實施音樂教育的主要形式。在學校美育課程中,音樂課是人文學科的一個重要領域,是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之一,是基礎教育階段的一門必修課。可是,在我國廣大的農村小學中出現的音樂課未能開足、開齊,音樂課被其它學科占用,音樂老師不專業等問題一直沒有得到有效解決。即使有被分配到農村的音樂專業老師,也往往都面臨著專業不對口或自身專業教學水平難以提高等問題。針對以上種種,我將從農村小學音樂教師的教學實踐和自身發展兩個方面進行敘事。
關鍵詞:音樂課;農村小學;教師;發展
來村小近六年了,按小學學制來講我即將送走執教生涯中的第一個六年級。因為我不單是孩子們的音樂老師,同時還是她們的語文老師兼班主任。雖然要教多個年級的音樂課,但其他老師占課和班主任工作的瑣碎常常讓我力不從心。如果沒有音樂課和相關活動,我甚至都快忘了自己的專業所在,或許這也是大多數農村小學音樂教師的現狀。如何讓領導和家長重視并支持學校的音樂教育工作?如何在日常工作與自身專業發展中找平衡?一直深深困擾著我,這六年以來,我也一直在反思與實踐中前行。
一、因地制宜,入鄉隨俗
我所任教的村小地處長沙縣果園鎮,這里也是我國國歌歌詞創作者田漢的家鄉。近年來,果園鎮政府加大了對田漢文化園的開發力度,為了更好地傳承戲曲文化,還特意請了戲曲專家對果園鎮中小學的學生進行免費的戲曲培訓。小戲骨們學得像模像樣,在外參賽也是屢獲佳績!多半是由于免費的緣故,家長們表現得相當支持與配合,這不禁讓我反思:在此背景下的孩子們更需要怎樣的音樂課?畢竟,在農村能通過藝術走出去的孩子寥寥無幾,那高昂的學習費用也不是一般家庭所能承擔。
于是,身為戲曲外行的我也開始走進戲曲、重視相關專業知識的教學:(一)暑假期間積極參加長沙縣舉行的戲曲種子教師培訓并獲優秀學員;(二)認真學習了“第一套戲曲廣播體操”且細致認真地教授學生,我們學校還在鎮上舉辦的戲曲操比賽中榮獲一等獎;(三)以公開課的形式促使自己上好音樂教材中有關戲曲的內容,也培養了孩子們對戲曲的興趣愛好。我盡力做這些也只是希望我校孩子們在小戲骨的選拔時能多幾分勝算、多一份機會。
二、因材施教,有教無類
猶記得當年那個初涉教壇的我。雖然帶著滿腔熱血投身音樂教育事業,但對課堂是迷茫的,對教學是捉襟見肘的,更別提如何對學生進行最優教育了。還好我漸漸捋清了思路,我開始關注課堂里的小細節,于是,我心態漸寬、收斂了埋怨、停止了憤怒和咆哮。
當二年級的娃娃在邊唱邊跳時還能分出2拍子和3拍子;當四年級的學生能在聽范唱時注意到氣息和演唱方法;當五年級的學生用熱情推動我向前;當六年級的學生能安靜聽完一次次的理論課并保持興趣時……我認為,再多的理論與技巧都不如我們之間的信任與尊重來的實在。感謝孩子們,同我一樣熱愛音樂,愿意同我一起走近它、了解它、體會到它的美并且愛上它!課后我也曾感慨:這節課學革命歌曲,講到臺灣、日本時有點像歷史課;這節課的內容是《賣火柴的小女孩》,我朗誦故事和講解時像語文課;這節課我進行節奏分析時又有點像數學課……可不管它像誰,它都是屬于我們的音樂課!因為它是一門綜合性藝術,只是以音樂為載體來讓你我之間交流。后來我發現這種交流光是發生在課堂上還滿足不了學生,因為會有學生放學后主動到琴房找我,問我“春曉”中間的“啦”怎么唱,想起后會高興地哼唱著回家;還有學生在超市購物時會著魔似的哼出《一根竹竿容易彎》;甚至還有些平時成績不太好、表現也一般的學生表示很喜歡我的音樂課,希望一天能夠有兩節呢!
三、大愛無疆,包容并濟
一個人的精力畢竟有限,在村小,我還是語文老師兼班主任,所以如何在完成日常工作的同時兼顧自身的專業發展也是我一直在探索的問題。至少目前,我是這樣做的:
(一)對于專業技能
我將繼續穩步提升自己的音樂專業技能。藝術是相通的,需要我繼續用心投入。無論古箏、聲樂、舞蹈、指揮、鋼伴……都有它獨特的魅力,但共同點是都需要大量基礎練習、細節處理、層次設計、情感投入以及自我認知的表現。音樂是靈動的,每一個人的理解不同就會有不同的處理和不同的靈感,所以我會順著這些思路繼續潛心研究、練習、體會、掌握。而這一切,刨除了功利性,不是為了表演、不是為了比賽、更不是為了考試,而是為了我自己的熱愛與追求。
(二)對于課堂教學
我將繼續用愛與期待來培育孩子們。向我身邊的優秀教師們學習,學習她們的德藝雙馨!德不僅體現在為人上,更體現在平時的教學上!我不是只教音樂的教師,而是通過音樂這門學科能夠影響到孩子們整個人生的教師。因為學習(音樂)本身就是一部奮斗史!正如我和五年級那群調皮孩子們一起改過的歌詞:“告訴自己要堅強,我承認我自卑。”不逃避、不放棄,只有正視自己的內心,才能更好地成長。
(三)對于全體學生
音樂是屬于全民的,并沒有那么高冷。它既有陽春白雪、也有下里巴人。每個人對音樂都有不同的感受和理解,有人說不懂音樂,只是因為他們不懂理性、科學地去分析音樂,但能感性、直接地認識音樂卻是我們每一個人與生俱來的。不然也就不會有如今廣場舞的崛起和網絡歌曲的泛濫了。所以對每個孩子而言,音樂都是必不可少的滋養品。不需要有多專業,只要你有一顆感受力強的心,你就能讀懂這世間的絕美——音樂。
四、教學相長,砥礪前行
身為一線教師,我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嚴格要求著自己、激勵著自己,在求學和教學的路上穿梭前行著。通過不斷的努力,我找準了方向也正努力發揮著自身價值:指揮入門了,校長答應我可以組建校園合唱團;音樂教學入門了,主任想要我保持自己的一技之長,多上音樂公開課;古箏有了扎實的理論基礎和我最近大量的練習,我也能更好地挑戰和表現大曲子;鋼伴入門了,我可以自信地運用于教學了……這,就是良好的開端!
音樂,遇見美好!前進,遇見優秀!無論是在教師合唱團,還是在一次次的講座和培訓中,總能看到榜樣的力量,由此也更堅定了我的目標,就是——做研究型和實踐型并重的教師!用所學來更好地提升孩子們的音樂水平,做孩子們真善美的榜樣,和孩子們一起提高!一起前行!
參考文獻:
[1]劉赟. 小學音樂課程實施中教師教學實踐的教育敘事研究[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