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雪姣
【摘要】目的:探究延續肺康復護理對社區穩定期慢阻肺患者的應用效果。方法:將近期我院收治的穩定期慢阻肺患者根據護理方法分為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與觀察組(實施延續肺康復護理)。結果:經比較,護理后,觀察組患者在軀體活動、精力、睡眠與情感以及社會活動等各項生活質量評分中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同時其各項肺功能指標也明顯更優,上述數據行組間比對結果提示具備統計學價值(P<0.05)。結論:對社區穩定期慢阻肺患者實施延續肺康復護理,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及肺功能指標,值得在臨床中推廣使用。
【關鍵詞】延續肺康復護理;穩定期慢阻肺患者;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5-0156-01
慢阻肺,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種呼吸系統疾病,常見于中老年群體中,此病嚴重程度高且遷延不愈,可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慢性咳嗽、氣短和胸悶等[1],極易引發呼吸衰竭等并發癥。臨床主要采用支氣管擴張劑治療該疾病,必要時可聯合呼吸康復、氧療和手術等方法治療,但在給予患者有效治療的同時,還應注重加強對患者的護理干預。本文為了深入探究延續肺康復護理對社區穩定期慢阻肺患者的應用效果,選取了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期間在我院收治的100例穩定期慢阻肺患者作為主要研究對象,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100例穩定期慢阻肺患者均于本院接受治療,納入時間由2018年6月開始,到2019年5月結束,均分成兩組,對照組男29例,女21例,年齡58-80歲,均值(67.1±4.7)歲。觀察組男28例,女22例,年齡59-79歲,均值(66.8±4.8)歲。研究已將參與研究患者病歷資料送入倫理委員會,并獲得同意,患者及其家屬也支持研究;對比兩組各項臨床資料,其結果顯示(P>0.05),符合對比需要。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康復護理,項目主要包括飲食指導、對癥護理以及康復指導等。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再給予延續肺康復護理,具體為:(1)健康教育,給患者詳細講解慢阻肺相關知識,使患者能夠對疾病發生原因、治療方法、護理方法以及注意事項等有充分的了解,從而增強患者配合度。(2)心理護理,加強與患者的溝通交流,了解患者的病情、病史、家庭背景以及疾病進展等情況,根據患者及家屬對治療的看法和經濟承受能力,制定具有針對性的治療與護理方案,對于經濟較為困難的患者應適當給予幫助,減輕患者的經濟和心理負擔,并對患者存在的心理問題進行個性化的疏導。密切關注患者心理變化情況,鼓勵患者及時發泄不良情緒,多給予患者關心和鼓勵,消除患者的緊張、恐懼等情緒,增強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給予患者心理暗示,正視患者情緒反應,鼓勵家屬多給予患者心理支持,使患者身心得以放松。(3)呼吸功能鍛煉,依據患者的具體病情制定出科學、合理的呼吸訓練計劃,護理人員指導患者學會用鼻吸氣,再以口呼氣;指導患者取舒適體位,放松全身,讓其閉嘴用鼻吸氣,之后再由嘴緩慢呼出,以深而慢的方式呼吸,頻率維持在8-10次/min之間,每天重復訓練多次,每次訓練時維持在1520min/次之間,持續訓練2--3 個月。(4)用藥及運動護理,告知患者治療前間遵醫囑用藥的重要性,給患者詳細介紹藥物的作用、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增強患者用藥依從性。在患者病情穩定后指導患者適當進行功能鍛煉,增強患者機體免疫功能,減少患者并發癥發生。
1.3評價標準
(1)采用SF-36生活質量調查量表[2]進行測評,主要包含了軀體活動、精力、睡眠與情感以及社會活動;得分越高則表明生活質量越好。
(2)護理后對兩組患者的肺功能指標進行檢測并比對。
1.4統計學分析
本次研究過程中所產生、相關的所有數據均通過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其進行對比分析,其中包括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以及肺功能指標,上述數據統一由()的方式呈現,采用t檢驗,當最終結果顯示P值小于0.05時代表該項數據對比具備統計學差異。
2 結果
2.1兩組患者護理后的生活質量評分
經比較,護理后,觀察組患者在軀體活動、精力、睡眠與情感以及社會活動等各項生活質量評分中均明顯優于對照組,詳見表1,上述數據行組間比對結果提示具備統計學價值(P<0.05)。
2.2兩組肺功能指標比對
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FEV1/FVC為(65.6±11.8)%、PEF為(4.5±1.7)L/sec、MMEF(1.9±0.9)L/sec、FEV1(2.9±1.0)L;而對照組組則分別為(48.2±9.1)%、(3.6±1.6)L/sec、(1.3±0.6)L/sec、(2.1±0.7)L,對比可知,觀察組患者各項肺功能指標均明顯優于對照組,上述數據行組間比對結果提示具備統計學價值(P<0.05)。
3 討論
慢阻肺是一種能夠防治的肺部疾病,其主要特點為氣流受限。慢阻肺具有起病緩慢、病程長等特點,若不及時治療,不僅會損傷患者的肺氣,還會導致腎、肺、脾皆虛[3]。同時,慢性阻塞性肺病多發于老年患者,而老年患者的心理與生理均處于逐步衰老的狀態,患者更恐懼病痛與死亡,很多患者會因此產生極大的心理負擔,對治療失去信心,降低患者對于治療的依從性,影響預后。而延續肺康復護理是常用于穩定期慢阻肺患者的護理干預措施,其中心理護理的主要目就是幫助患者緩不良心理,通過有效的心理疏導,增強患者對于疾病治療的信心,提高患者對于治療與護理配合度,促進疾病康。呼吸功能訓練的主要目的則為了提升患者的肺功能指標水平,改善其肺功能與呼吸功能,以此緩解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臨床癥狀,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4]。
綜上所述,對社區穩定期慢阻肺患者實施延續肺康復護理,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及肺功能指標,值得在臨床中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郭世燕. 延續肺康復護理對社區穩定期慢阻肺患者的效果[J]. 河南醫學研究, 2019,9(16):3056-3057.
[2] 宋亮. 肺康復訓練對不同嚴重度穩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影響[J]. 健康之路, 2017,8(10):75-75.
[3] 張妤. 肺康復治療對慢阻肺穩定期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質量影響的研究[J]. 中外醫學研究, 2019,11(8):35-36.
[4] 張曉東, 李琳, 岳崇梅. 呼吸操對穩定期慢阻肺患者肺康復的作用[J]. 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 2019,22(25):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