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



摘要:在時下的時代,大數據讓人們越來越傾向于憑借著各種視覺信息載體來獲取和理解知識。本文立足于一線小學英語課堂story教學實踐,以基于核心素養的教育理論為指導,根據具體的教學主題,探索有效運用思維導圖輔助教學的“BQLRM”教學模式,通過繪制個性思維導圖輔助教學,鍛煉學生的思維素養以形成高級思維模式。
關鍵詞:思維導圖;思維能力;Story教學;BQLRM教學模式
《2014年3月教育部印發的《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也提出要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立德樹人。那么,如何才能幫助、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Story課堂,更高效、更系統地進行英語學習,這是值得我們一線教師探討的問題?醒目、直觀的思維導圖模式很適合對文本的整合、靈活性處理,這一種新的學習方式可以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因此,筆者利用近兩年的教學實踐,探究在小學英語課堂story教學中引入思維導圖輔助教學,研究基于核心素養,利用思維導圖輔助小學英語Story的課堂教學模式。
一、基于核心素養的“BQLRM”思維導圖教學模式
“BQLRM”思維導圖教學模式是指Brainstorm,Questioning,Listening and Reading, Mind Mapping教學模式。筆者將以粵人版小學英語Book5 Unit 2 Months的Story板塊教學為例,詳細分析基于核心素養的“BQLRM”思維導圖教學模式。
Step 1:B--Brainstorm激活知識儲備
圖形往往勝過千言萬語,它可以讓你充分發揮想象力.并且刺激創意性思維、強化記憶。20世紀60年代,英國著名教育家Tony Buzan發明了“思維導圖”,它“從中心主題出發通過特定的關聯立體展開分支,由關鍵詞或圖形標識分支,并充分利用色彩和字體的變化,將放射狀思維變為可視化的一種工具”。
在前一單元,我們學習過Seasons and Weather;在本單元的第一課時,我們已學習了the months in the year。所以本課(第二課時)伊始,筆者設計了以Season為中心的Brainstorm(圖片一)作為開篇,引導學生激活知識儲備,為Story的教學打好鋪墊。
【課堂片段】
We have learned seasons. (板書Seasons)
How many seasons are there in a year? (開始建立分叉)
How many seasons are there in spring? What are they? (關聯分叉,完善思維導圖)
利用這第一種思維導圖模式進行“頭腦風暴”,喚起學生的注意力,快速復習本課相關單詞的同時,讓學生快速調整學習狀態,進入課堂。
Step 2:Q--Questioning設疑,讓學生帶著問題進入Story板塊學習
粵人版教材中主題式Story板塊的設計均有故事發生的背景,由此,筆者通常拋給學生的第一個問題是:Where are they? 先讓學生明確Story發生的背景,在特定的背景下再展開故事,猜測有可能發生的故事情節,由此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與創新能力。有時,學生天馬行空的猜測非常有意思,課堂氣氛一下活躍了起來,學生更愿意參與Story的課堂學習。
【課堂片段】
T: Which month is it now?
And which month is it now in the story?
What does Gogo want to do at that time?
本課story的主題是Months,筆者設計與Story主題相關的問題,讓學生帶著疑問有目的地聽Story。在沒有字幕輔助,僅借助動畫的幫助下整體感知Story。引導學生從現實的月份,到對比文中的月份,找出關鍵詞“May” ,鍛煉學生“聽”和抓住核心詞的能力。
Step 3:L&.R——Listening and Reading聽、讀細節關注,為制作思維導圖確定關鍵詞
【課堂片段】
T: Listen again with lyrics,make sure the answers.
Then read after the video,focus on the pronunciation and the tone.
Then,role play in big groups.
第一次的整體感知Story只能讓學生獲取個別重要的信息點,對Story的細節來不及一一把握。因此,很有必要在這一環節設計再重現一次配字幕的Story,讓學生確認問題的答案,同時跟進Story的細節。
英語課堂還關注學生“讀”的能力。學生的閱讀、朗讀能力會在每一節英語課堂的積累中不斷提升。學生在模仿跟讀課文的過程中注重英文的語音語調,把握Story的細節,在執教老師的引導下找出Story的重點Key Points,為下一環節的思維導圖繪制做好準備。
Step 4:M——Mind Mapping為Story制作思維導圖,回歸全文整體
使用圖形或者使用關鍵詞(單詞)組織信息、理清思路;使用代碼,如勾√,叉×,問號?,圓圈○,三角形△,或者下劃線等快速明晰各部分之間的聯系;使用彩色粉筆突出重點,避免單色的乏味等方式,根據學生的 “幫助”繪制不拘一格的思維導圖板書,引導學生快速記憶、復述Story。(如圖)
【課堂片段】Homework:
Try to draw your own Mind Map after class,and then share with your classmates.
本課的學習拓展就是繪制屬于自己的思維導圖,并與同學分享。在與同學分享的過程,其實也是很重要的一個學習過程。每欣賞一位同學的Story“導圖”作品,學生就復習了一遍Story。在看他人作品時,自己也在進行習得、模仿學習,下次作品可能就會用上他覺得“更好”的方式方法;當學生作品在課堂上被展出時,學生體會興奮、激動與成功感。有些學生的圖片繪制得很有趣,學生在“樂”中學。學生通過自己的思維加工出來的東西記憶深刻。這,不是被迫學習,而是一種由內而外的,進過思考而呈現出來的學習結果。(學生優秀思維導圖作業,如下圖)
思維導圖增進了學生對Story的理解和記憶能力,自然地也成倍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讓Story形成了清晰的結構。筆者希望通過思維導圖輔助Story的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養成“圖形—思維—獨特記憶—思維習慣”的話題Story學習模式,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反思能力和思維能力,讓學生在“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吉桂鳳,2008)從而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 廣東人民出版社. 義務教育教科書. 英語(三年級起點)五年級上冊 [T]. 廣東佛山. 廣東人民出版,2013
[3] 托尼·巴贊. 思維導圖. 北京:作家出版社,2000
[4] 托尼·巴贊. 思維導圖——喚醒創造天才的10種方法.[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5.4.
[5] 盧煥玲. 小學英語故事教學的實踐與探索. [M]. 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