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菲 徐寧
摘 要:在新農村發展背景下,從與基層崗位的職能和資本分配狀況相關的公共管理與經濟建設配套政策等方面入手,對現階段農村公共管理狀況進行分析與研究,提出可行的公共管理策略,希望能夠為農村的經濟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新農村;經濟建設;公共管理
文章編號:1004-7026(2020)17-0024-02?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D422.6? ? ? ? 文獻標志碼:A
新農村建設是社會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公共管理在新農村建設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公共管理既是對農村公共設施的管理,又是對農村投資資本的管理與應用。
在經濟建設過程中,公共管理既需要充足的人力資源,還需要投入和規劃建設資本。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資源為人們創造更加優化的生活環境,提高農村居民的生活水平,逐漸成為新農村經濟建設的重要研究內容[1]。
1? 新農村發展背景下經濟建設中公共管理存在問題
1.1? 基層崗位職能分配不科學
新農村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在對農村進行建設的過程中,基層崗位干部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而現階段農村地區存在干部崗位職能分配不科學的問題[2]。例如部分地區干部崗位缺失,導致現有的崗位職能不足以支撐新農村的經濟建設工作。
同時,在公共管理方面,需要對農村目前的公共設施基本狀況進行統計,根據建設需求計算需要添加的公共設施,但是現有的干部體系難以支撐該部分建設工作的進行。
此外,部分基層干部對于公共事業發展的認識不足,不了解甚至根本不知道公共管理的目標,難以充分執行上級部門的管理任務,不能充分發揮崗位職能和實現新農村公共管理的目標[3]。因此,在未來的經濟發展實踐中,需要進一步針對經濟建設與公共管理職能的實際需要,優化農村基層干部的職能分配,助力農村經濟發展。
1.2? 公共事業資本投入過高
現階段農村公共管理中還存在與城市公共事業建設趨同的問題。這主要是由于農村建設方面沒有可用經驗,部分地區直接借鑒城市公共管理內容,進行農村經濟建設中的公共管理工作[4]。這就使得農村在公共事業方面的資本投入過高。
除此之外,農村與城市的公共管理目標存在較大差異,這種資本投入方式影響了經濟建設的投資效益,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農村居民整體生活水平的提升。
在農村公共管理資本投入中,一部分是帶有扶貧性質的投資,需要利用現有資本幫助農民發展并提升整體生活水平。照搬城市的管理經驗,將該部分資本投入到公共娛樂設施的建設中,對于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以及經濟發展會產生不利影響。農民難以從該部分資本投入中獲益,甚至會導致農民對于公共管理工作不理解,影響經濟建設的步伐。因此需要合理規劃農村建設資本的使用,使之在農村建設中能夠發揮更多實質性作用。
1.3? 公共管理政策基礎不夠完善
我國現階段出臺了諸多關于新農村建設的政策措施,但主要集中在指導新農村建設。這是對農村建設提出的要求和目標,而關于如何具體進行建設與公共管理方面的政策或者法律規定相對較少[5]。過多的指導思想可能使得農村的經濟建設存在盲目冒進的問題,導致在農村建設過程中存在過多的形象工程,不能真正讓農民受益,進而造成投資建設資本的浪費,影響農村經濟建設成果。在農村的經濟建設過程中會涉及到土地占用問題,可能會涉及到個人利益,例如征用、占用農田等。其中如何進行賠償或補償成為爭議性問題,目前還沒有出臺明確的政策對該問題進行解決[6-7]。
1.4? 缺乏專業的公共管理人才
人才缺乏一直是農村發展與建設的關鍵問題之一。本地人才匱乏以及人才引進工作開展困難等,使得新農村經濟建設中依舊存在專業人才缺乏的問題。要想發展公共事業,就需要具有專業管理知識的人才進行公共管理的規劃,制定具體的實施方案。由于我國地域廣博,不同區域的農村建設需要制定針對性的發展方案,因此需要不同領域的專業人才進行農村公共管理工作[8-9]。
由于農村的發展機遇較少,薪資待遇相對于城市較差,農村的工作崗位缺乏競爭力,很難吸引和留住人才。
2? 新農村發展背景下經濟建設的公共管理策略
2.1? 優化農村基層崗位配置
針對農村基層崗位職能分配不科學的問題,需要進一步優化崗位配置,為新農村經濟建設以及公共事業發展服務。
首先,加快政府部門結構改革,根據新農村建設的實際情況對現有的部門結構進行優化,例如按照資源規劃、資本管理等方面的職能需求構建部門,從政府部門結構層面解決職能分配不科學的問題。
其次,通過選舉方式推舉具有公信力的工作人員任職相應的崗位,該類職員既要了解村屯的實際發展情況,又能獲得村民的信任,能更好地開展工作。根據農村的實際情況進行職能規劃以及崗位安排,有利于農村更好地發展[10-11]。
再次,將更多權力下放到基層,例如將區域資本的調用權力下放,在農民監督下充分利用經濟建設資本,實現資本經濟與社會效益最大化,為新農村建設助力。
2.2? 完善農村公共事業投資體系
針對由于公共管理與城市管理過于趨同造成的農村經濟建設中在公共事業方面資本投入過高的問題,需要在科學的管理理念指導下構建完善的農村公共事業資本投資體系,合理利用資本,促進農村發展。例如可以在投資體系中添加資本投資的評估環節,即在進行具體的資本投資行為之前,需要進行項目可行性分析與評估,確定資本投資的社會效益,確定是否需要進行資本投放[12]。
同時可以在該環節征求相關利益主體的意見,例如合理分配農村中用于娛樂、教育以及基礎設施等方面的資本比例,在充分了解農民的需求以及意見后進行資本分配,根據集體的決策意見科學合理地確定是否對公共事業進行投資。在資本投資評估環節充分參考群眾對于農村建設與公共管理的意見,有利于完善農村建設資本運用體系,能夠提升經濟建設資本的經濟效益,將更多的農村建設資本應用到提升農村生活水平方面。
2.3? 健全農村公共管理政策結構
針對新農村經濟建設中公共管理方面政策體系不夠完善的問題,需要根據實際需求完善政策體系。在后續的管理實踐活動中,根據新農村的公共管理實踐狀況健全政策結構,從而為公共管理提供堅實的政策基礎。
首先,對新農村建設中的公共管理環節進行明確,制定對應的操作規范,使基層干部明確新農村建設舉措。使農村公共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既能夠推進公共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又能夠保障在管理過程中不發生惡意管理行為,實現對基層干部和農民利益的雙重保護。
其次,解決公共管理過程中的公共物品供給問題,并制定資源占用的補償措施,避免因資源占用問題引發矛盾,給新農村建設帶來不利影響。
再次,構建農村公共管理的監督環節,監督政府部門工作人員的管理行為,規范農村經濟建設的措施,為新農村的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助力。
2.4? 培育農村公共管理人才
針對新農村經濟建設中缺乏專業的公共管理人員的問題,需要培育能促進農村發展的公共管理人才。引進專業人才,能夠快速彌補現階段農村的專業人才缺口,在短時間內為新農村建設快速提供助力。利用專業人才帶動現有的農村管理干部學習專業知識,快速提升農村基層人員的綜合素質,推進新農村公共管理事業的發展。
3? 結束語
新農村經濟建設是中國社會發展的關鍵部分之一,而公共管理是解決經濟建設中農村基礎設施問題、經濟發展矛盾問題的措施,也是將經濟建設成果反映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方式之一。利用科學合理的公共管理策略改善農村環境,讓更多人享受新農村發展帶來的社會效益,鼓勵更多人參與新農村建設,形成良性循環,構建和諧文明的新農村。
參考文獻:
[1]朱海琴.論新農村經濟建設中的公共管理[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8(6):180-181.
[2]陳德旭.社會治理視域下我國農村公共體育服務體系建設與運行研究[D].上海:上海體育學院,2017.
[3]賀志武.論新農村經濟建設中的公共管理[J].科技經濟市場,2015(6):152-153.
[4]于禮.新農村經濟建設的公共管理[J].現代營銷(下旬刊),2020(5):32-33.
[5]付文靜.公共管理視角下拉薩農牧民合作經濟組織發展研究[D].拉薩:西藏大學,2016.
[6]張玉漫.新農村建設背景下農村公共管理體系的優化[J].農業經濟,2014(10):127-128.
[7]李良智,吳佳偉.江西新農村建設中農村公共管理優化研究——基于7縣35村的實地調查[J].求實,2012(6):
86-89.
[8]張亞林,劉炳茹.公共管理視角下新農村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優化研究[J].農業經濟,2019(11):33-34.
[9]劉浩洋.芻議新農村建設背景下的農村經濟發展對策[J].消費導刊,2012(10):36.
[10]鞏玉濤,賈海薇.新農村建設背景下的農村公共事業問題探析[J].改革與戰略,2008(5):81-83.
[11]付太山.新農村建設背景下的農村居民體育活動發展狀況研究——以山東省6市為例[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
2012(5):29-31.
[12]喻維虎.新農村建設背景下的農業經濟管理研究[J].農技服務,2016(4):43.
(編輯:周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