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敏
摘 要:隨著互聯網的普及,電子商務在農村迅速崛起。加快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壯大鄉村產業、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具有重大意義。國家大力支持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實施“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農村電子商務逐漸成為鄉村振興、脫貧攻堅的利器。論述了三門峽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關對策,以供參考。
關鍵詞:鄉村振興;脫貧攻堅;“互聯網+”;農村電子商務
文章編號:1004-7026(2020)17-0063-02?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F724.6;F323.8? ? ? ? 文獻標志碼:A
近些年,國家大力支持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尤其是2019年2月19日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做好“三農”工作的若干意見》提出,深入推進“互聯網+農業”,擴大農業物聯網示范應用,推進重要農產品全產業鏈大數據建設,繼續開展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實施“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全面推進信息進村入戶,依托“互聯網+”推動各項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為加快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步伐,三門峽響應國家號召,大力推動農村農村電子商務發展,農村淘寶服務站迅速發展,各類網店和微信公眾號不斷涌現。搶抓當前發展機遇,加快三門峽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對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脫貧攻堅、壯大鄉村產業和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具有重要意義[1]。
1? 三門峽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存在的問題
1.1? 農村物流體系不健全
從三門峽具體情況來看,農村物流基礎建設落后,農村物流發展遲緩,與城市物流相比仍有較大差距。從農產品上行來看,相當一部分村鎮交通不便,保障設備匱乏,缺少現代化農產品專用運輸車輛,農產品集中成熟時過多依賴收購商收購運輸,物流運輸粗放。從線上產品下行來看,順豐、中通、圓通、中通、韻達、百世匯通、EMS等多家快遞公司落戶三門峽,但除EMS依靠郵政支持實現全域覆蓋外,其余均未實現村村覆蓋,甚至部分鄉鎮的物流服務為空白。物流運輸密度小,無法很好地體現出電子商務便捷的特點,農民無法享受到網購的便利,不能及時挖掘龐大的農村市場需求[2]。
1.2? 農村需求差異性較大
從商品下行來看,農村居民人口較多但居住較為分散;農村消費市場分布廣,服務對象大部分是個體農戶,且數量龐大;產品涉及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品種繁多,但具體到每家后需求數量和規模較小。農戶網購商品主要集中在衣著及日用品方面,雖對大件家用電器有一定需求,但擔心售后服務問題,因此網購人數有限。農戶對生產資料的需求量大,但基于眼見為實的傳統觀念和消費慣性,村民對無法提供實物的網絡電子商務產品信任度低[3]。
1.3? 農產品網貨化不夠
一方面是缺乏特色農產品品牌。三門峽以丘陵山地為主,擁有蘋果、梨、大棗、葡萄、香菇、木耳、核桃、花椒等品質優良的特色農產品,具有無可比擬的農特產品資源優勢,但是當地多年來擁有農產品大市場的優勢,卻始終未能創造出與資源相配的“大牌”,缺乏知名度高的龍頭企業和品牌產品。另一方面是特色農產品生產粗放,市場化運作程度低。由于生產粗放,市場化運作程度低,精深加工不足,農民只能被動銷售鮮貨和毛貨等初級產品,無法提供符合線上市場需求的商品,導致無法打通農副產品的上行渠道。
2? 三門峽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對策及經驗
2.1? 以線上商品下行為主
2015年,三門峽在靈寶、盧氏引入農村淘寶后,線上商品下行銷售量猛增。以東橋村農村淘寶服務站為例,該服務站是靈寶第一批農村淘寶服務站,也是靈寶乃至三門峽的樣板站、明星站、旗艦站。2015年12月30日開業后,首月銷售額近40萬元,每月銷售額均保持在30萬元以上,穩居靈寶村淘首位。2016年1月6日成功拿下靈寶農村淘寶網購汽車第1單,半年累計銷售汽車5輛。在2016年6月的年中大促中,東橋村農村淘寶服務站月銷售額為101.6萬元,取得靈寶第1、三門峽第1、豫西第1、河南第2、全國40強的好成績。
2.2? 本土特色農產品借力電子商務遠銷
通過多樣化的網絡運作,三門峽特色農產品抱團“上網”,大幅提升了特色農產品的銷售價格和利潤空間。其中,靈寶寺河山蘋果樹認養活動是最具典型的代表。主要方式是:線上通過在微信上注冊公眾號,以微信推廣的形式發布蘋果樹認養消息,按程序操作下單交費;果樹不同,價格不同;線下農戶提供果樹并為認養戶掛牌,按客戶要求管理果樹;蘋果成熟后,客戶前來采摘或農戶采摘后快遞給認養客戶。新穎的電子商務銷售手段把零散的果農串聯起來抱團在網上營銷,在滿足客戶“私家果園”夢想的同時,將靈寶寺河山蘋果這一特色農產品遠銷全國各地。
2.3? 農村電子商務龍頭企業帶動明顯
面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三門峽農業龍頭企業抓住“互聯網+”機遇,利用優勢政策探索電子商務,打造高端、知名、特色農產品品牌,培育、發展一批高附加值產品。
三門峽金秋股份有限公司在淘寶、天貓等電子商務平臺開設“山果演義”旗艦店和“太陽果”旗艦店等店鋪,主要經營三門峽及周邊地區的果蔬產品,組建了專業運營團隊,積極打造互聯網高山水果第一品牌,淘寶、天貓、1號店的蘋果銷售額穩居同行業前10名。
2.4? 農村電子商務人才孵化機制初步形成
依托三門峽職業技術學院、三門峽社會管理學院等高等職業院校的師資,借助新型農民培育、農村實用人才培訓、阿里巴巴淘寶項目等,組織新型經營主體負責人、農村青年、村級電子商務操作人員開展電子商務平臺使用、農產品網上經營策略技巧、農業物聯網應用和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等知識培訓,有計劃地培育了一批懂理論、能操作、會業務的農村電子商務人才,為三門峽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3? 脫貧攻堅背景下三門峽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的思考
3.1? 深刻把握農村電子商務政策體系
當前我國農村電子商務政策頂層設計基本形成,主要由7個主要文件組成,分別是《關于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加快培育經濟新動力的意見》《關于促進農村電子商務加快發展的指導意見》《關于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改革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的若干意見》《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關于深化農農商協作大力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的通知》《關于開展2018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工作的通知》《關于深入開展消費扶貧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指導意見》。
以上7個文件涵蓋了國家關于電子商務發展的總體安排、發展方向、政策支持,明確了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目標要求和推進措施,可視為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基礎性文件。各地區深入理解并準確把握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政策體系,是加快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前提和基礎。
3.2? 與脫貧攻堅相結合,開展電子商務扶貧
打贏脫貧攻堅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主要任務,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優先任務,而電子商務扶貧在扶貧攻堅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具體而言,要因地制宜發展當地具有比較優勢的特色農業,倡導“一村一品”,大力推進產業扶貧新模式,完善特色農產品質量標準體系,強化農產品地理標志和商標保護,打造一批“土字號”“鄉字號”的特色產品品牌。加強與京東、阿里、蘇寧、拼多多等互聯網公司的合作,打造特色農產品生產、加工、包裝、運輸、銷售產業鏈,使電子商務成為產業扶貧的主力軍。
3.3? 完善農村商貿物流體系
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的關鍵是建立物流體系。只有逐步完善物流體系,農村電子商務才可以實現“農產品出得去,工業品進得來”。
只有大力提升農村物流水平,加快農村客、貨運站場的基礎建設,大力發展農村快遞物流,適當減免涉農物流企業稅負,完善鄉村物流配套設施和農村配送服務體系,大力發展商貿冷鏈物流,才能進一步提高鄉村物流網絡的覆蓋度。
3.4? 因地制宜發展農村電子商務
針對農村需求分散的實際情況,立足農村淘寶服務站這一平臺,采取網購與實體店相結合的方式發展農村團購。把每戶的訂單匯總整合后給商家下訂單,方便商家發送和物流配送貨物,滿足農村用戶的需求。農產品上行應發展多元化的物流模式,依托農民合作社專門從事運銷,分享增值收益,也可委托經紀人或代理商與第三方物流企業簽訂合同,由專業物流公司負責物流業務,實現農產品進城和工業品下鄉的雙輪驅動。
3.5? 大力扶持和發展農產品加工企業及電子商務銷售服務體系
農產品的特殊性導致用戶體驗不穩定。農產品要想像工業品一樣大規模進入電子商務銷售渠道,就必須像工業品一樣實現標準化、品牌化。農產品加工是農產品標準化和品牌化的必由之路。
3.6? 引導農村電子商務人才創新創業
大力培養農村電子商務人才,提高農民應用電子商務的能力,推進區域電子商務公共服務平臺建設。進一步完善電子商務基礎教育、人才培養、網商培育、企業孵化等全鏈的公共服務體系,強化培訓孵化功能,提高培訓孵化質量。
鼓勵外出的農民工、高校畢業生、退伍軍人、城市各類人才返鄉創新創業,完善鄉村創新創業支持服務體系。落實好減稅降費政策,設立鄉村就業創業指導基金,解決用地和信貸等困難。創建返鄉人員創業園,激發區域電子商務培養雙創人員的內生動力,不斷推動農村電子商務創新發展。
參考文獻:
[1]周立.以“志智制立體扶貧”解決深度貧困[J].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18(14):14-19.
[2]武琪.于揚:“互聯網+”的締造者[J].財經界,2015(8):28-31.
[3]劉宇翔.欠發達地區農民合作扶貧模式研究[J].農業經濟問題,2015(7):37-45,110-111.
(編輯:郭? 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