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順江
摘 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進步,國家逐漸重視生態環境的發展與保護,進而提出了可持續發展戰略。由于工業污染、人們砍伐樹木的影響,我國林業資源逐漸減少,空氣環境受到了較大影響,經常會出現霧霾天氣以及沙塵暴。因此,加強對林業生態環境的保護也是對人們生活質量的保證。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提高國民素質,進一步保護林業資源。文章針對林業資源的重要性、林業保護的問題進行分析研究,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促進林業資源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林業;生態保護;可持續發展
林業資源對于地球來說就像人的肺一樣,可以凈化空氣,減少環境污染,提高國民生活質量。近年來,工業污染以及人為污染都比較嚴重,繼而導致生態環境受到威脅,人們的空氣不再新鮮,嚴重影響了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因此,文章針對加強林業生態保護,實現資源可持續發展進行了深刻分析。
1、林業資源在生態環境中的重要性
1.1防止水土流失
在生態環境中,林業資源不僅可以保證其周邊水資源充足,也具有涵養水源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能防止水土流失,保證資源富足。林木可以有效防止暴雨的沖刷,保持土壤質量,減少土壤因暴雨產生流失,進一步促進地表植被的枝繁葉茂。
1.2減少沙塵暴天氣
林業資源中樹木種類繁多,其根部能固定沙土,減少沙塵暴現象的發生。樹木根部深入地下后向周邊延展,進一步保持水資源充足,固定土壤,減少風沙天氣的出現,具有保持水土的作用。
1.3有效調節氣候
林木對于生長環境有一定要求,需要具備充足的水資源以及陽光照射,使其可以實現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散發氧氣。樹木在生長期間還需要一定熱量作為基礎條件,進一步為周邊環境調節溫度。并且,林木還可以在水循環時散發較多的水蒸氣,進一步加強空氣濕度。
1.4凈化空氣作用
樹木在生長過程中不僅需要水循環,還會進行光合作用,降低空氣的污染程度。比如吸收二氧化碳,光合作用使森林逐步產生氧氣,促進人們身心健康,提升大氣中的氧氣含量。
2、實施林業資源保護遇到的問題
2.1林業保護部門設置不合理
加強林業保護是國民整體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基礎。相關部門應當建立健全監督保護機制,明確林業資源保護工作職責,落實工作到實處。在進行生態環境建設時,大多數相關部門沒有進行實際規劃以及資金預算。由于政府在資金項目支持方面較為薄弱、相關法律法規不夠健全,導致林業資源保護工作難以真正實行下去。并且,越來越多的人不重視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大量的砍伐樹木導致生態環境受到嚴重影響,相關機構的規章制度不夠完善,使得林業資源保護效果不理想。
2.2相關部門監管不到位
林業資源的保護不僅需要國民共同努力,還需要相關部門及時監督和管理。相關部門需要確定工作職責,依據實際標準落實工作[1]。然而,在實際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中,部門機構沒有全面的保護計劃,沒有真正的保護好林業資源,監管水平低下,部門綜合管理能力一般,導致生態環境越來越惡劣。
2.3投資不到位
林業生態工程建設需要較大的資金支持,其建設工程的范圍較廣,且建設環境任務工作繁瑣。然而,大多數實際建設工程的資金都難以滿足生態工程的需求,進而導致工程質量下降,生態建設效果不理想。政府所投放的資金零散,沒有相關工作人員進行統計以及預算,導致生態工程建設中資金使用不透明,影響工程建設的實施,一些重點工程的資金不到位不僅影響此工程建設效果,還嚴重影響了其他項目活動的正常開展。
3、實現林業資源可持續發展的具體方法
3.1提高國民綜合素質,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知識普及
生態環境保護需要國民從基層做起,提高個人綜合素質,加強對環境保護知識的了解,進一步提升林業資源保護效果。相關部門需要引導人們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林業資源保護,防止出現供不應求的現象,導致可持續發展戰略難以實現。國民積極參與到生態環境保護中,進一步豐富人們的環保知識,提高國民整體素質水平[2]。
3.2農林結合方式
生態環境保護不僅是對林業資源保護,也需要對農業資源進行保護,促進人們保護環境意識的提升,將農業有林業有機結合。加強對林業資源保護的重視,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進一步實現林業資源保護的目標。并且,相關部門人員進行農林結合時需要依據當地的區域情況深度分析,應用科學合理的方式規劃農林用地,使其二者可以相輔相成、共同發展。促進農林用地可持續發展,將部分特殊藥材種植在林中,進而減少耕地面積,增加其他產品的耕種。工作人員可以因地制宜,在林地種植適宜的農作物,降低經濟風險,促進農林結合可持續發展。
3.3利用先進技術完成生態環境保護目標
相關工作人員進行林業資源保護規劃設計時,應當根據區域環境差異選擇不同的保護方法,應用先進技術種植樹木,進一步促進環境保護效果的提升,增加林業種植面積,促進林業資源可持續發展[3]?,F代高科技培育技術可以根據地區氣候,科研出適合干旱地區或是潮濕地區的樹種,促進林業資源多元化,減少因氣候原因荒廢土地,防止該區域空氣凈化功能下降。
3.4多樣化種種
工作人員在進行林業資源優化時,可以利用種植技術進行多品種結合耕種,使特殊環境地理條件都可以有樹木生存。多種林木混合種植不僅可以提高各區域的環境保護效果,還能減少病蟲害的侵害,更有利于林業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多元化林木種植可以考慮該區域的多種影響因素,例如病蟲害現象、氣候條件以及土地質量等方面。這種環境保護方式有利于生態環境自然保護區的建設,豐富了林業資源品種,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優化當地人民生活。
3.5加強政府的扶持力度
生態林業的建設不僅需要相關部門的監督和管理,政府的支持力度也是極其重要的[4]。政府應當積極滿足林業資源建設工程的需求,依據地區發展的實際情況進行扶持,建立健全環境保護機制,制定林業資源工程建設規劃,促進林業可持續發展。政府工作人員需要將林業建設工作落實到底,加強對林業資源保護的重視。并且,政府需要加大扶持力度,為生態林業建設準備充足的資金以及人力支持,明確政府工作人員的職責,做好啟動資金的系統預算,進一步提升林業資源環境保護的效果。
結束語:林業資源作為生態環境保護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國家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促進生態資源的良好發展。在進行林業資源保護時,應當提高國民整體綜合素質,進而在基礎上加強對環境的保護。并且,政府應當加大扶持力度,滿足生態林業資源建設的需求,促進林業資源保護效果的提高。相關部門需要建立健全監督管理制度,明確各部門的工作職能,提高工作人員的責任感,使得林業資源監管效果作用明顯。并且,由于氣候以及地質條件的影響,相關工作人員可以依據各地區的實際情況進行多元化林木種植,進一步改善生態環境,促進國家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林壽珣.林業生態保護的可持續發展及實現策略闡釋[J].綠色科技,2018(05):137-138.
[2]張虎林,王冬梅.加強林業生態保護? 實現林業可持續發展[J].吉林農業,2016(17):105.
[3]樊德玉.加強森林資源保護? 實現林業資源可持續發展[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3(26):289.
[4]張秋華,李實.加強林業生態工程建設? 實現林業可持續發展[J].中國園藝文摘,2011,27(03):18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