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閩江
摘 要: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和“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企業獲得了全新的發展機遇,跨境電商業務得到了迅猛發展。盡管電商法的頒布規范了一些代購行為,但是地域和文化的差異導致企業在跨境電商發展過程中遇到了很多知識產權糾紛。梳理現有的經常遇到的跨境電商知識產權糾紛問題,針對風險防控對策方面提出綜合意見和建議。
關鍵詞:“互聯網+”;跨境電商;知識產權;保護策略
中圖分類號:D923.4?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0)24-0150-02
隨著互聯網技術不斷提升,物流體系和支付體系不斷完善,跨境電子商務得到了迅猛的發展,促進了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自2014年以來,我國跨境電商規模一直保持20%以上的增幅,2020年我國跨境電商交易額有望突破12萬億元,極大地釋放了我國產能過剩的問題。與此同時,快速發展的跨境電商引發的各類問題層出不窮,其中知識產權保護問題尤為突出。而如何有效地保護跨境電商知識產權,是當下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知識產權在跨境電商中的現狀與特點
跨境電商中大多數企業有一定的OEM 加工能力,但是在產品研發和設計方面缺少優勢。業務初期開展時,中小企業主喜歡采用模仿、小改動的方式設計并生產產品,在銷售方面喜歡采用跟賣方式主動或被動地參與侵權行為,非常易導致企業將貨物出口銷售后被舉證為侵權商品,結果就是資金被凍結,庫存被沒收,嚴重的話則店鋪直接被封。前兩年跨境電商中的“平衡車”和“3D打印技術”項目產生了知識產權糾紛,歐美國家企業非常早地擁有了產品專利,國內很多中小企業認為這是成熟技術、成熟產品,于是就跟風生產和銷售,最后損失慘重。越來越多類似的知識產權案例發生,成為阻礙跨境電商發展的絆腳石。
與此同時,政府層面對于跨境電商的知識產權領域保護力度方面做得還不夠,很多地方值得改進和提升。作為國家職能部門負責監管進出口貨物的海關,由于跨境電商體量太大,品類繁雜,現有的人力物力跟不上日益增長的業務量,極大地阻礙了其監管職能的發揮,也無法更好地維護中國保護知識產權的大國形象。
二、知識產權在跨境電商中產生糾紛的原因
逐利性是商業貿易中的根本特性之一,跨境電商業務也屬于國際貿易的范疇。由于匯率方面的差異以及我國強大生產制造能力的優勢所在,跨境電商出口到歐美等發達國家市場的商品利潤還是非常豐厚的,逐利性觸發了部分商家侵犯知識產權的不法行為。隨著“互聯網+”和“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及發展,企業獲得了全新的發展機遇。先快速發展跨境電商,再來解決知識產權問題,還是先穩步梳理知識產權后再求發展,政府在政策引導方面需要有明確的思路。
跨境電商有B2B模式、B2C模式和C2C模式等。其中,B2B模式下由于數量多,金額大,一般都是通過規范合同的方式運作,這類模式下的跨境電商知識產權糾紛相對較小。B2C和C2C模式下的跨境電商網購貨物存在票數多、品種雜、重量和體積小的特性,而且主要以日用品和電子產品為主。盡管在跨境貿易過程中,海關有進行一定的檢查,但是其全程溯源監管能力有限,依據現有的人力資源和技術水平無法做到單單查驗是否侵權。各種高成本因素使海關在知識產權的專利權、商標權、版權的保護上,基本上無法采用主動保護的方式。
跨境電商低準入門檻、輕資產的特性使很多企業有機會在短期內通過侵權獲利。盡管目前國家有知識產權保護法,但低違法成本促使有些中小型企業選擇了漠視,通過濫用各種優惠政策出口假冒偽劣商品,從中獲取暴利。有些中小企業在監管較為寬松的口岸出口假冒偽劣商品后,即使某些訂單被海關查處,也可以換另一個關區繼續出口侵犯知識產權的商品。盡管國家出臺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對于代購和微商行為有所規范,但是此類主體較為多元化,有時候其侵權問題更為復雜。
三、跨境電商知識產權問題解決策略
跨境電商知識產權問題是一個系統性的工程問題,需要政府方方面面的配合。2019年出臺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從根源上全方位地針對知識產權方面給出了指導性建議,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人們對知識產權的困惑。該法的施行有利于阻礙侵權商品從快件渠道進出境,保障了消費者的合法利益。
首先,為了更好地實現對跨境電商中交易商品的監管職能,建立一個全新的針對跨境電商交易商品過程可溯源系統是非常有必要的。通過該系統對于跨境電商交易商品進行歸類管理,當每一件交易商品在跨境電商渠道流通時,將其商品編號、類別、物流等信息錄入該系統。同時,無論跨境電商運營企業規模大小,都將其的詳細注冊信息、信用等級等錄入系統,便于后期主體的違法行為追溯。通過“互聯網+”與大數據應用技術來解決查驗難、追溯主體難的問題,加大侵犯知識產權的違法成本。
其次,建立和完善知識產權收益分享機制。盡管個人知識產權是屬于個人,但從社會角度來看,個人創造的財富也是其為社會創造的財富。因此以政府為主導,構建一個合理的產權收益分享機制尤為重要。該產權收益分享機制可以合理引導更多企業主體的參與,通過及時地把知識產權轉讓出去,為社會和個體創造更大的財富。特別在當前國家對科研院校投入巨大,但科研轉換成果效率低下。有效的成果轉換知識產權收益分享機制可以大大提升高校教師的積極性和能動性,從而更好地為社會創造財富。企業可以從合法的、廣泛的渠道獲取新的知識產權,研發個體的核心利益可以得到更好的保護,從而可以促進社會整體有序發展。
最后,知識產權對于每一個企業的長效發展來說是繞不開的門檻。如果某個行業存在眾多企業主體的違法行為,那么勢必會影響到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政府可以通過加大對侵犯知識產權舉報者的獎勵來及時調控整個行業的發展方向。同時,跨境電商企業主應樹立共同保護知識產權、嚴格遵守法律法規的意識,加大對于產品市場調研和新品開發方面的投入。可通過聘請熟悉當地市場的律師,設立分公司,組建獨立的團隊來主動迎戰知識產權問題。
綜上所述,2019年電商法的施行給跨境電商知識產權發展奠定了基礎。政府、企業和個體都應充分地認識到知識產權對于國家、企業和個體長效發展的重要性。通過政府主導、體系創新、政策匹配、個體鼓勵等多種方式,多渠道、全方位地貫徹施行,從而促進知識產權進入一個良性和快速的發展通道。
參考文獻:
[1]? 林曉怡.跨境電商出口的知識產權侵權風險及對策研究[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18,(5):60-62.
[2]? 鄭鋇丹,楊益涵,劉昭婷.談跨境電商知識產權保護[J].智庫時代,2019,(3):6-7.
[3]? 韓旭.跨境電商企業知識產權戰略的建構與實施[J].長春師范大學學報,2019,(1):67-70.
[4]? 齊秩.跨境電商商務知識產權保護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9,(3):14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