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婷
[摘要]當前我國高職院校境外辦學既處在大有可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又處在爬坡過坎的改革攻堅期,機遇和困難并存。文章通過采用SWOT分析法,從戰略規劃角度對我國高職院校境外辦學的內部條件和外部環境進行系統性分析,總結自身優勢和不足,找出發展機遇和威脅,并在此基礎上從突出政府引導、爭取企業支持、注重內涵發展、加強師資建設、做好風險管控、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六個維度提出了新時期高職院校境外辦學的推進策略。
[關鍵詞]SWOT分析;高職院校;境外辦學
[作者簡介]吳婷(1980- ),女,江蘇無錫人,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助理研究員。(江蘇 ?無錫 ?214153)
[基金項目]本文系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職業技術教育國際交流分會2018年度研究課題“關于‘一帶一路背景下高職教育校企協同境外辦學:困境與推進策略的研究”(課題編號:際協研GJZJ2018-04)和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2018年度職業教育類課題“‘一帶一路背景下高職教育校企協同境外辦學:現實困境與推進策略”(課題編號:KJXJ18403)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717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4-3985(2020)20-0045-06
近年來,在“一帶一路”倡議的推動下,我國高職院校不斷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密切合作,積極探索境外辦學。據不完全統計,“2012年至今,全國共有43所高職院校在境外開設了48所不同形式的分校,為‘一帶一路建設培養輸送技術技能人才、實現文化交流發揮了重要作用” ①。從現實情況來看,“我國高職院校境外辦學既處在大有可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又處在爬坡過坎的改革攻堅期”②。本文立足現有的研究成果,采用SWOT分析方法,將高職院校境外辦學的內部優勢、劣勢和外部機會、威脅進行整體思考,為我國高職院校開展境外辦學提供參考。
一、SWOT戰略分析方法
SWOT分析法又稱態勢分析法,是由Mckinsey咨詢公司提出的一種戰略規劃工具。開展SWOT分析就是通過調查,將研究對象密切相關的各種主要的內部優勢(strengths)、內部劣勢(weaknisses)、外部機會(opportunities)和外部威脅(threats)一一列舉出來,并按照矩陣形式進行排列,再運用系統思維把各項因素相互匹配,加以分析,從而得出一系列相應的結論,以便于領導者或管理層做出較為正確的決策。
SWOT分析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SW分析,主要針對內部條件來分析自身的實際情況,以及與潛在競爭對手的差距;第二部分是OT分析,主要針對外部條件來分析外部環境,以及外部環境的變化對自身有可能產生的重大影響。利用SWOT分析法可以從戰略規劃角度總結提煉對自身有利和不利的因素,然后借助外部力量來對這些因素進行評估,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并找出解決辦法,進而明確后續的發展方向。
SWOT分析法具有系統性和嚴謹性的特點,可以把對問題的分析、診斷和試圖解決問題的辦法緊密結合,條理清楚,便于檢驗,對當前我國高職院校境外辦學的戰略規劃有著重要的借鑒意義。高職院校境外辦學是一項復雜的系統性工程,通過開展SWOT分析可以幫助高職院校系統、嚴謹地認識自身所具有的優勢和劣勢,分析推進過程中所面臨的機會和威脅,從而有針對性地制定相應的戰略。
二、高職教育境外辦學的SWOT分析
(一)內部優勢分析
1.我國高職教育在快速發展中積累了豐富經驗。經過四十多年的快速發展,我國高職教育由規模擴張轉向內涵發展,在辦學條件改善、體制機制改革、專業建設、師資隊伍建設、人才培養、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社會服務等方面不斷創新,整體競爭實力有了明顯的提升,在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撐的同時,也為高職教育自身發展積累了大量經驗,教育質量越來越受到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認可。對此,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干事伊琳娜·博科娃認為“規模大、就業率高的中國職教為世界提供了經驗”③,而這種經驗也正為當前我國高職院校開展境外辦學創造了有利條件。
2.我國高職教育在對外開放中形成了輸出能力。21世紀以來,我國高職教育積極實施國際化戰略,進一步加大對外開放力度,國際合作取得了豐碩成果。在中外合作辦學方面,“2017年度全國共有329所高職院校在國(境)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開展了351項國際合作”④,其中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聯合紅豆集團在柬埔寨共建西哈努克港工商學院、寧波職業技術學院在斯里蘭卡職業技術大學設立的中斯絲路學院等項目各具特色,逐漸形成品牌。通過國際化戰略實施,我國高職院校已初步建立起與國際接軌的課程體系、師資團隊等,為進一步推進高職院校境外辦學奠定了基礎。
(二)內部劣勢分析
1.境外辦學定位不夠明確。從目前我國高職院校的境外辦學實際情況來看,定位不夠明確是一個共性問題,具體表現為專業設置缺乏長遠發展的規劃。很多高職院校受中外文化差異的影響,在現階段很難從境外文化的視角來了解當地的實際情況,開設適應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所急需的專業。有的高職院校在境外辦學實踐中往往將漢語教學作為一門專業來進行設置,境外分校實際承擔的是語言培訓任務,而這一任務與孔子學院有較多的重疊,造成資源的過度投入。如果不能從專業設置的角度考慮辦學定位的問題,高職院校境外辦學就缺乏持久性的動力支持。
2.境外辦學經費投入不足。高職院校是校企協同境外辦學的經費投入主體,但目前我國高職院校辦學經費有限,來源也比較單一,主要依賴于財政性撥款。隨著全國高水平高職院校建設的深入推進,很多高職院校不得不將大量的經費投入在國內辦學上,以期在激烈的競爭中贏得先機,相應投入到境外辦學的經費就更少。與此同時,“走出去”企業的資金和設備投入存在一定的管理難度和政策制約,如何按照國內有關資金管理要求使用好企業投入的資金,避免一系列的后續問題,校企雙方都面臨著考驗。此外,企業捐贈的設備和款項,“還會面臨海外投資的高征稅問題”⑤。
3.資金和資產出境存在困難。2012年財政部頒發的《事業單位財務規則》明確規定“事業單位不得使用財政撥款及其結余進行對外投資,不得從事股票、期貨、基金、企業債券等投資”,同時也強調“國家另有規定的除外”,但我國沒有出臺專門針對高職院校境外辦學資金和資產管理的指導性政策法規,導致“一些地方財政管理部門由于擔心高校境外辦學存在風險、不愿擔責而對高校境外辦學資金和資產出境申請從嚴監管或不予審批”⑥。高職院校大多在“一帶一路”沿線教育欠發達國家和地區開展境外辦學,而這些國家和地區的教育服務價格相對較低,很難維持境外辦學的成本,導致境外辦學難以得到進一步發展。
4.國際化師資匱乏。近年來,我國高職院校通過開展教師境外交流訪學等方式,著力提升師資隊伍國際化建設水平,但離高職院校境外辦學的實際需求仍有不小差距,表現為具備雙語教學能力和國際化視野的教師人數偏少。很多專業水平高、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在使用外語授課方面存在不足,無法適應跨境教學的要求。同時,與本科院校師資力量相比,高職院校教師在國際化視野方面也存在很大不足,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相關產業動向、技術革新、行業標準和教育理念、教學設計、課程開發等都不夠了解。
(三)外部機會分析
1.經濟社會的發展為境外辦學帶來機遇。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投資正成為我國對外經濟合作的亮點。“根據商務部統計,2018年1—9月,我國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新增投資107.8億美元,同比增長12.3%,增速比對外投資整體增速高出一倍以上。”⑦經濟領域的廣泛合作,為我國高職教育“走出去”創造了友好的外部環境,也為我國高職院校開展境外辦學實踐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發展環境。
2.利好政策的出臺為境外辦學創造條件。在政策理念上,《教育部關于推進高等職業教育改革創新引領職業教育科學發展的若干意見》(教職成〔2011〕12號)提出了高職院校“要服務國家‘走出去戰略,服務大型跨國集團和企業的境外合作”;在政策目標上,《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14〕19號)提出了“探索和規范職業院校到國(境)外辦學”的國際化方針;在政策路徑上,《教育部關于深入推進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的意見》(教職成〔2015〕4號)提出了“鼓勵和支持職業院校、行業企業、科研院所等組成職業教育集團‘走出去,通過在國外獨立辦學或合作辦學,提升中國職業教育國際影響力和產業國際競爭力”。一系列利好政策的相繼出臺,為高職院校開展境外辦學創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
3.“走出去”企業的需要為境外辦學提供動力。隨著“一帶一路”倡議不斷推進,我國企業“走出去”步伐也在不斷加快,相應所面臨的挑戰與風險隨之更加復雜,迫切需要我國職業教育一起“走出去”。只有推動我國職業教育“走出去”,立足于沿線國家和地區,為“走出去”企業培養大批懂漢語、有技能、熟悉設備,且能融入“走出去”企業管理文化的當地雇員隊伍,才能切實提高勞動生產率,扭轉競爭劣勢,增強“走出去”企業的經濟效益,確保“走出去”企業真正扎根沿線國家和地區,走得好、走得穩。
(四)外部威脅分析
1.面臨傳統教育強國和國內本科高校的競爭。從國際環境來看,美國、英國等傳統教育強國正日益面臨其他國家的競爭,但其在國際教育市場的優勢仍然較大,“據C-BERT統計,截至2016年,全球共有32個國家的大學在海外建立分校,其中美國、英國、俄羅斯、法國、澳大利亞的海外分校數量位居前五名”⑧。這些國家的境外辦學活動起步早、經驗豐富,形成了完善的質量保障體系,對我國包括高職教育在內的整體高等教育輸出造成一定的影響。從國內環境來看,與本科高校相比,高職院校開展境外辦學起步晚、規模小,發展相對滯后,在國際競爭的綜合實力和教育品牌的吸引力等方面都有著不小的差距。
2.面臨環境復雜導致的合作困境。“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社會經濟環境比較復雜,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發布的2015年版《“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風險分析報告》綜合了政治、風險、商業環境及法律等因素,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風險進行了評級。數據顯示,“風險水平較低的國家僅占6.35%;一般的占68.25%。而有16個國家的信用風險水平較高,占比25.4%”⑨。復雜的社會經濟環境,以及跨境辦學的監管政策和政策的執行差異是高職院校境外辦學推進過程中不可忽視的風險要素,同時也構成了高職院校境外辦學必須面對的外部風險。
三、高職院校境外辦學推進策略
(一)政府參與是高職院校境外辦學的重要前提
1.加強對高職院校境外辦學的引導與激勵。政府應當從擴大職業教育輸出、服務國家經濟發展戰略的高度出發,積極加強對高職院校境外辦學的政策支持和規劃指導。一方面,通過制定境外辦學指南等指導性文件,對高職院校境外辦學的基本條件、教學管理、質量評估等進行宏觀規劃,幫助高職院校境外辦學厘清思路,避免走彎路、錯路;另一方面,通過出臺精準扶持政策,如江蘇省允許境外辦學高校根據實際需要,申請在一年內多次外派相關工作人員赴境外辦學所在地,切實鼓勵和推動高職院校結合自身實際積極開展境外辦學。
2.加強對高職院校境外辦學的統籌與協調。鑒于境外辦學的復雜性,政府應當切實發揮好統籌與協調作用。具體來說,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積極加強與其他行政部門和地方政府之間的溝通聯絡,將國內的教育、文化、外交、經濟等方面的資源進行充分整合,形成支持和推動高職院校境外辦學的合力,切實幫助高職院校解決境外辦學工作中面臨的各種實際困難。
3.加強對高職院校境外辦學的評估與考核。為了確保高職院校境外辦學的可持續發展,政府應當加強對高職院校境外辦學的過程評估與結果考核。一方面,通過出臺相關政策,委托第三方單位對高職院校境外辦學的專業設置、課程開發、教學組織等情況定期開展評估,并提供專業的咨詢意見;另一方面,結合高職院校境外辦學的目標、定位等,對高職院校境外辦學實踐進行跟蹤調查和階段性考核,及時發現問題并探索解決辦法。
(二)企業支持是高職院校境外辦學的根本保障
1.加強對高職院校境外辦學的硬件投入。在高職院校境外辦學初期,“走出去”的中國企業可以利用自身體制機制和熟悉境外環境上的優勢,在辦學場地設置、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對高職院校給予充分的支持,為高職院校開展境外辦學創造良好的硬件環境。以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與紅豆集團聯合申辦的柬埔寨西哈努克港工商學院為例,紅豆集團作為典型的中資企業在柬埔寨經營了十多年,與柬埔寨政府建立起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熟悉柬埔寨國情、教育需求及教育運作模式等,這些優勢最終轉化為行動,為我國首個高職院校獨立設置的海外應用本科大學成立奠定了基礎。
2.加強對高職院校境外辦學的教育參與。隨著中國經濟的蓬勃發展,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走出國門,特別是在“一帶一路”建設背景下,中國企業在全球化進程中的作用越來越大,對具有國際化視野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多。基于對人才需求的了解,在高職教育境外辦學實踐中,企業就應當積極參與到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共同制訂職業人才培養方案,共同開發針對性教材,共同建設教學資源,共同實施教學管理,實現高職教育境外辦學人才培養的成果共享。
3.加強對高職院校境外辦學的實踐教學管理。高職院校境外辦學以“走出去”企業的需求為導向,為“走出去”企業培養技能人才。因此,“走出去”企業應當協同高職院校加強對實踐教學的組織,推動境外辦學的產教深度融合。在具體實施層面上,高職院校和“走出去”企業要把理論學習和生產實踐緊密結合起來,將“走出去”企業的生產車間和生產線作為實踐教學的場所,確保“走出去”企業的產業發展需求和教學內容更新調整緊密對接。
(三)內涵發展是高職院校境外辦學的成敗核心
1.合理規劃,做好頂層設計。實踐證明,高職院校境外辦學能否良好運行發展與高職院校對境外辦學的目標定位是否科學合理有著密切聯系。因此,高職院校境外辦學必須先做好科學謀劃和頂層設計,統籌國內和境外兩方面的資源,明確境外辦學的目標,開展境外社會環境和人才需求調研,并結合自身的專業優勢做出科學評估。同時,高職院校還要結合自身“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的雙重屬性,圍繞技能培養、學歷教育、文化交流和語言培訓“四位一體”的整體目標,從校園建設、專業設置、教學安排、設備投入等方面科學合理地制定好境外辦學規劃,主導境外辦學的內涵建設與日常運行。
2.揚長避短,打造特色品牌。高職院校境外辦學實踐中需要著力打造特色和品牌,避免同質化競爭,造成整體性的資源浪費。一方面,高職院校境外辦學應緊緊圍繞中長期目標,充分整合自身優勢,堅持高質量發展,切實提升境外辦學的影響力,進而擴大輻射力;另一方面,高職院校應當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和高職教育發展訴求,以及國內其他高職院校在這些國家和地區的境外辦學情況進行合理的分析,從而對境外辦學所在國的選擇和辦學專業的布局等做出科學研判,以差異化、特色化的方式推進境外辦學。
(四)師資建設是高職院校境外辦學的關鍵環節
1.堅持剛性要求與彈性激勵相結合。高職院校在人才引進或教師職稱晉升過程中應當提出一些剛性條件,可以要求新入職教師到境外承擔一年的教學任務,也可以明確具有境外教學經歷的教師在職稱晉升中享有優先權。此外,高職院校還可以通過提高薪酬標準,激勵高水平教師和管理人員參與境外辦學工作,或通過設置特別貢獻獎等方式,吸引優秀的專業教學師資團隊主動承擔境外教學任務。
2.堅持國內師資短期服務與當地師資長期聘用相結合。高職院校必須立足境外辦學所在國家和地區的專業設置現狀,著手國際化、復合型師資的選拔、培養和儲備,“構建母體校區與境外辦學結構之間的師資互動”⑩,組建既通曉外語又業務精湛的專兼職教師并存的隊伍,打造境外辦學的精干團隊。與此同時,高職院校還可以采取以聘用境外辦學所在國家和地區的教師為主、定期派出國內教師為輔的方式,通過開展項目合作,形成穩定的專兼職相結合的境外辦學師資團隊,解決高水平師資短缺問題。
3.堅持線下教學與線上教學相結合。對于一般專業課程的授課,以線下教學為主,而對于一些特殊專業課程,高職院校在短時間內無法外派或在當地無法選聘合適的教師,則可以采取線上教學的方式解決師資力量不足的問題。課前充分準備教學課件,向學生推送電子書、錄制教學課件;課中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有效組織課堂教學,調動學生參與課堂互動活動的積極性;課后進行在線答疑輔導,批閱作業,及時反饋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及時推送學習課件,全過程保證教學質量。
(五)風險管控是高職院校境外辦學的應有之舉
1.注意規避法律風險。高職院校境外辦學要摸清風險點,展開充分調研,并在考慮辦學規劃和制定推進措施時留有余地,對潛在各類風險及這些風險有可能產生的各種糾紛進行法律責任的界定。對于一些無法預計的風險點或法律責任界定不清的風險點,高職院校應當主動尋求相關政府部門的支持和專業法律機構的幫助,不能留有隱患。
2.注意規避資金風險。高職院校境外辦學要充分落實資金保障。政府部門應當在高職院校境外辦學初期為其提供一定的財政支持,如對一些辦學基礎較好的境外辦學項目直接進行經費撥款,對一般的境外辦學項目可以考慮通過多渠道融資的方式予以支持。高職院校也可以通過“抱團”的方式聯合開展境外辦學,合作院校發揮各自優勢和聚合效應,進一步降低財務風險。此外,高職院校還可以借鑒一些發達國家高校境外辦學的經驗,利用自身的教育資源和技術優勢吸引“走出去”企業以直接提供資金或以投入設備的方式參與境外辦學項目,并最終通過雙方的資源轉化,構建高職院校境外辦學經費保障的長效機制。
(六)創新人才培養是高職院校境外辦學的使命所在
1.精準對接辦學所在地需求,構建人才培養體系。高職院校境外辦學要精準對接所在地對技能人才的現實需求,著力化解所在地和“走出去”企業在技能人才方面的供需矛盾問題。由于國情與經濟社會發展環境不同,高職院校境外辦學的人才培養模式不能照搬國內,而應秉持互利共贏、互鑒互學、共同發展的理念,在招生錄取、培養方案制訂、考核方案確立等方面充分考慮境外辦學所在地的具體情況,多方參與,共同探討,形成一套新的人才培養體系。
2.兼顧國際化與本土化,明確人才培養目標。在國際化方面,要針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發展需要,通過構建國內資源與國外資源共享、專業學習與生產實踐融合的國際化人才教學模式,致力于培養既通曉相關國家語言、政治環境、經濟形勢、文化傳統,又熟悉國際貿易規則、法律法規、專業知識的國際化人才。在本土化方面,要在服務于中外人文交流和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的同時,充分結合“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文化和經濟社會發展的特殊性,培養“走出去”企業所需的管理精英和技術骨干。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實施,沿線國家和地區,以及“走出去”中資企業的人才需求更趨多元,更加迫切。因此,高職院校應當著眼培養推進“一帶一路”建設需要的境內外人才,認真總結高職院校境外辦學所取得的成功經驗,深刻分析高職院校境外辦學所面臨的復雜環境,順勢而為、借勢而進、造勢而起、乘勢而上,緊跟國家發展戰略和政策,整合各方力量和資源,推動具有中國特色的高職教育“走出去”,擴大我國高職教育的國際影響力。
[注釋]
① 唐佩,肖坤.我國職業教育國際化的時代之需、進展之實與發展之勢[J].職教論壇,2020(3):145.
②林金輝.新時代中外合作辦學的新特點、新問題、新趨勢[J].中國高教研究,2017(12):35.
③ 翟帆,時曉玲.寫在首屆職業教育活動周舉辦之際:大國尚技[N].中國教育報,2015-05-12(1).
④ 童衛軍.《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年)》2017年執行績效報告[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8(19):41.
⑤ 張慧波,祝蕾.“一帶一路”倡議下高職院校“走出去”的實踐探索與思考——以寧波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職教論壇,2018(2):129.
⑥ 蔣凱,夏紅衛.高校境外辦學的瓶頸問題與應對策略[J].江蘇高教,2019(11):20.
⑦ 李婕.中國企業“走出去”大勢未變[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8-10-19(3).
⑧ Cross-Border Education Research Team.Research and News about Transnational Higher Education[EB/OL].(2016-09-02)[2020-06-24].http://www.globalhighered.org.
⑨ 莫玉婉.高職院校參與“一帶一路”倡議的風險調控[J].高等職業教育探索,2018(1):23.
⑩ 倪好,周谷平,陳健.“一帶一路”倡議下中國高校境外辦學:態勢、障礙與出路[J].教育發展研究,2019(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