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文章主要針對小學美術教學中審美能力的培養展開深入研究,結合美術教學中培養小學生審美能力的重要性,闡述了小學美術教師在教學中培養學生審美能力存在不足之處,如教師培養學生審美能力重視度不夠、教師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方式比較單一化等等,然后又提出幾點切實可行的培養策略,如構建審美能力培養體系,做到因材施教、加強美術基礎知識教育,促使學生扎實審美基礎、開展美術鑒賞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精心設計教學情景,增強學生的美術素養、營造藝術作品欣賞環境,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情趣、融入設計元素,提高美術教學效果,通過以上幾點培養措施,使學生的審美能力獲得提高。
關鍵詞: 小學美術教學;審美能力;培養
一、 引言
中國迅速發展,這也促使教育事業不斷地改革,在新課改標準下,要求促使學生全面的發展,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在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美術素養成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美術的審美能力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分別為審美的去向、衡量審美的標準等。對于小學美術教師來說,可以從學生不同特點入手,有針對性地展開教學,進而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促使學生對美更好地體會。基于此,文章深入研究了小學美術教學中審美能力的培養。
二、 美術教學中培養小學生審美能力的重要性
審美能力的發展和形成主要是在學生的學習、實踐、藝術訓練、創造思維等發展中形成的。與此同時,對學生的學習和生活起到反作用。基于此,小學美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其有著重要的意義。首先,審美能力和學生的審美經驗有著密切的聯系,有利于學生塑造良好的自身形象。其次,審美能力的形成,來源于學生的對生活經驗的感悟。在小學階段中,美術教師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促使學生的審美感受力得到強化,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最后,提高審美能力,使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和藝術鑒賞能力獲得提高。
三、 小學美術教師在教學中培養學生審美能力存在不足之處
(一)教師培養學生審美能力重視度不夠
在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有的教師仍然采取傳統的教學模式,機械為學生講解美術的相關知識和繪畫的技巧,對培養學生審美能力重視程度不夠,長此以往,學生會失去學習興趣,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二)教師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方式比較單一化
從培養學生審美能力角度上來看,應該將其完整性和系統性體現出來。但是有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重點培養學生繪畫相關技巧,忽視了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這種教學方式相對來說比較單一化。通過這種教學方式,不利于師生之間的互動,教師缺少相關的教學情景,不能夠更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這對教學質量的提高會產生直接的影響。
四、 小學美術教學中審美能力的培養策略
(一)構建審美能力培養體系,做到因材施教
首先,樹立先進的教學理念,有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仍采取傳統的教學模式,機械地為學生講解美術知識,忽略了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其主要的目的就是完成教學任務。這種教學方式不利于學生全面發展。基于此,學校領導和教師要樹立先進的教學理念,并高度重視小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對于小學美術教師來說,要在新課改的標準下,來展開教學,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并結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實際情況,因材施教。
(二)加強美術基礎知識教育,促使學生扎實審美基礎
掌握相關的美術基礎知識也是審美欣賞的重要前提。基于此,小學美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在培養學生審美能力時,可以從學生審美基礎入手,來教育學生基礎美術知識。比如:教師在教學生繪畫時,先讓學生進行欣賞,可先為學生引進著名的素描和油畫等相關作品,之后為學生講解繪畫基礎知識和相關理論,如審美欣賞理論,不斷提高學生的欣賞能力。當學生欣賞繪畫作品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學習繪畫理論知識,如圖畫的色彩運用、構圖特點和表現技巧等等。
小學美術教學有著豐富的藝術形式,包括繪畫還有建筑、書法、設計等等。基于此,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對這些藝術形式的基礎理論和知識點掌握好。
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可以采取各種各樣教學方式,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審美的理論知識,比如:可為學生播放美術電影,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可為學生播放《瘋狂購物城》這部動畫電影。通過這個電影的畫面,使學生能夠更好地認知色彩、背景構圖和光線的變化,使學生的審美能力獲得提高。
(三)開展美術鑒賞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
小學美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將審美理論和實踐相結合,促使學生的審美能力得到培養。基于此。小學美術教師在開展實踐活動時,可開展鑒賞實踐活動,使學生具有一定的審美意識,靈活運用審美知識。
例如:在小學美術學習中,學生學的最多的藝術形式就是繪畫。小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開展繪畫比賽,制定一個主題,如可以以“遲到的春天”為主題,組織班級每一名學生都參加,當學生繪畫完之后,可讓學生之間互相評價,教師進行打分,最后由教師總結出比賽的結果。通過學生繪畫,更好地感受自身審美,通過學生之間的互評,促使學生的藝術欣賞能力獲得提高。在學生參加繪畫比賽過程中,鍛煉學生的欣賞能力和創造能力,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除此之外,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到室外進行實踐活動,比如:到室外寫生,促使學生對大自然能夠更好地感受和欣賞,并獲得一定的創作靈感,可充分利用于自己的創作作品中。當寫生完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欣賞自己的寫生感受,這時,教師進行點評,如果有存在不足之處,教師給予引導。通過以上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
(四)精心設計教學情景,增強學生的美術素養
美術來源于生活,小學美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對身邊的事物要學會觀察,進而能夠更好地感受和表達身邊存在的美。比如:在為學生講解“走進大自然”這一部分內容時,可以為學生精心設計教學情景,可以帶領學生去校園中,來引導學生對校園美的感受,促使學生的審美能力得到培養。之后,在課堂上,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繪畫,可結合在校園中所觀察到的內容,進而營造出良好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繪畫興趣,促使學生之間更好地交流和溝通,使學生的審美能力得到培養。
(五)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開展審美教學活動
在當今社會,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也改變了教學中的技術,在先進的教學技術背景下,多媒體技術起著重要的作用。在多媒體技術沒有出現之前,教師在給學生講解美術內容時,只能將自己的所聞描述給學生聽。但是現在有了多媒體技術,將美術內容以文字、圖片、視頻的形式展現在學生面前,抽象知識具體化,有利于學生更好理解美術內容,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
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好奇心比較強,教師在教學中對學生這一特點要充分利用,這對于學生的學習有一定的幫助。基于此,小學美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講解課堂中的知識,滿足學生的好奇心,促使學生對不同事物的美麗能夠更加清晰地認識,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印象。之后,根據自己的相關經驗,引導學生結合自己對事物的認識,以畫筆的形式,呈現出來。通過這樣的方式,使學生能夠養成好的學習習慣,促使學生更加深入理解知識,逐漸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六)營造藝術作品欣賞環境,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情趣
小學美術教師要為學生營造出良好的藝術作品欣賞環境,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審美活動中,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藝術修養,通過藝術環境,使學生受益匪淺,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基于此,學校和美術教師要加大力度,為學生開展各種各樣的審美活動,比如:可以不定期帶領學生去陶瓷館,去欣賞陶瓷的藝術,或者是去博物館,對博物館里的藝術作品和藝術文化進行感受。通過以上實踐活動,促使學生對美術知識產生學習上的興趣,營造出良好的藝術作品欣賞環境,還豐富了學生的藝術形式,擴大學生的審美知識,使學生的審美情趣得到培養。除此之外,教師可以在教室內為學生創立一個美術角,將班級學生平常所畫的繪畫放到藝術角中,班級同學互相欣賞,互相交流,共同進步,有利于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
(七)融入設計元素,提高美術教學效果
小學美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為學生融入設計元素,促使學生對現實世界充滿好奇心,并以美術的思維來解決實際問題。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對美術作品進行欣賞,在欣賞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要以點、線、面的形式,促使學生對畫面的美更好地感受,更好地了解空間結構,對美術作品設計元素充分掌握,提高學生的審美觀念。
例如:小學美術教師為學生準備《出水芙蓉》這幅作品,來引導學生對這幅作品的鑒賞,首先,可以讓學生先對這幅作品大致了解一下,之后對畫面結果搭配進行分析,結合這首作品的提詩,來體會作者所要傳遞什么樣的思想感情。學生在對這幅畫鑒賞過程中,可以從設計元素角度出發。
五、 結束語
總而言之,小學美術教師在教學中,通過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增強學生的審美意識,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促使學生能夠主動參與教學活動中。基于此,教師對自身的教學經驗還要不斷豐富,采取有效的培養策略,營造出良好的教學氛圍,提高教學效果,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馬貞.小學美術教學中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研究[J].學周刊,2020(22):147-148.
[2]王麗娟.淺析小學美術教學中審美能力的培養[J].黑河教育,2020(5):66-68.
[3]王海睿.淺析小學美術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5):183.
[4]崔常英.利用小學美術教學 培養學生審美能力[J].中國農村教育,2020(8):46-47.
[5]吳敬敏.小學美術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J].黑河教育,2020(3):75-76.
[6]金倉.淺談小學美術教學中審美能力的培養[J].才智,2020(8):115.
作者簡介:
李軍,甘肅省白銀市,甘肅省白銀市白銀區第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