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良
摘 ?要:語文學科具有鮮明的人文素養和精神內涵,是引領學生精神文明建設,樹立正確人生價值觀的重要途徑。在強調素質教育的今天,借助語文教學內容,引導學生的情感教育,從而學會尊重生命,學會生存,感悟生活,這對于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響。本文將圍繞著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問題展開分析探討。
關鍵詞:初中語文;情感教育;策略研究
在語文教學中進行情感教育,可以幫助學生樹立健康的情感認知,認識和發現自我的價值和意義。這不僅有利于學生語文知識和語文素養的培養與提高,對其他的學科學習和日常生活都有積極的作用。教師需要徹底改變單一的成績教學目標,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創造條件和提供支持。
一、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現狀
雖然“三生教育”的理念得到推廣,教師們也意識到情感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還是存在很多的問題需要解決。首先,教師長期受到應試教育思想的滲透,導致教師習慣性無地忽視情感教育,陷入到單純的知識點學習活動中,以考試為根本導向。另外,教師情感教育的偏離現象也很嚴重,由于缺乏對這方面教育的豐富認知,導致隨機、隨意的情況時常發生。還有部分教育內容是教師的主觀判斷,更多的是站在教師立場、考試立場等方面,難以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也就無法發揮教育價值。還有大部分教師容易把這部分內容變成簡單的“說教課”,缺乏正確的情感引導方法,無法使學生在體驗認知的過程中獲得情感感受。
二、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培養策略
教材文本是學生進行語文學習的主要內容。文本是作者借助一定的事件描述來表達思想情感的媒介。無論是現代文還是古詩詞,都反映了作者對社會、對國家、對自然等方面的關注和希冀。這是學生獲得豐富情感認知的重要途徑。傳統的教學方式往往以教師的理論灌輸為主,學生對作者情感的認知缺乏獨立的思考和體會,只能導致人云亦云的結果。還有,教師的教學范圍狹隘,對文本背后的文化背景缺乏延伸拓展,影響學生的深入理解和體會。基于此,教師要引導學生解讀文本,對事件和思想產生獨立的體會和感受,豐富相關的情感認知。
比如在《春》的文本學習中,教師要讓學生獨自去閱讀文本,欣賞春回大地的動人景象,同時感受到自然界生機勃勃的無限希望,從而深化對自然對生活的熱愛之情。語文文本的情感之美需要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細細品味,仔細琢磨,這是實現深度體會和理解的重要基礎。另外,作者朱自清的創作背景也可以引入其中,引導學生感受到當時人們對自由的歌頌和向往,深化愛國主義和頑強不屈、抗爭到底的民族精神。又比如在《紫藤蘿瀑布》的文本學習中,以“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這一人生哲理的解讀為例,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生活經驗談感受和認知,避免標準答案帶來的形式認知主義,進而實現有效的情感教育。總之,教師要重視學生獨立的文本思想解讀,結合生活、聯系經驗,從文字吟詠當中感受到情感。
學生的情感教育,除了借助文本來豐富之外,還可以在直觀的情境中得到培養和升華。初中階段的學生,形象思維占據主要地位,強烈的環境氛圍能夠帶動他們的綜合感官感受,進而實現思想上的認同,情感上的升華。語文的教學內容本身就具有鮮明的人文情懷,借助情境化的表現方式,可以達到一舉數得的教育目的。
比如在《背影》的學習活動中,教師就可以借助多媒體播放父子送別時的場面,讓學生去直觀感受這樣的一個父親形象,從而深化對父子情深的理解和感受。由于時代差距等因素的原因,學生們對文本語言表達和對父親形象體會都容易遇到困難。情境氛圍的創設,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也可以幫助學生化抽象為具體,實現良好的情感教育,提高對文本的解讀效果。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語言表達藝術,對學生的情感調動,代入感培養也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實踐是一切理論認知和情感深化的根本來源。在情感教育環節,教師應當引導學生關注社會與自然,實現以愛育情與以情激情,教師要適當激勵學生,以此來活躍課堂氣氛。一個好的課堂,好的作業完成情況,都應該得到老師的獎勵,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語文課堂教學中,應當讓課堂充滿人文情懷,引導學生自然抒發感情。其中關注自我是必不可少的,以實現以情生情。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應當本著以生為本的理念,關注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構建和諧師生關系,賞識與尊重學生,推動學生全面發展。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當注意聆聽學生想法,尊重其閱讀感受,更要引導學生結合自身生活體驗或情感體驗等,說出內心真實想法,拓展其思維空間,促使其在理解鑒賞中有所發展與感悟。如在《皇帝的新裝》的教學中,讓學生分享從皇帝、大臣、騙子等人物身上獲得的感悟,學生之間互相補充。組織學生角色扮演,進一步區分小孩與皇帝等人物性格的差異,以此凸顯童話的神奇色彩與現實意義,更利于自身品行端正[3]。
傳統教學理念與模式下的弊端和問題逐漸顯現,教師應當積極營造開放性的教學氛圍,實現情感教育與理論傳授合理交叉,貫穿學生學習全程,豐富學生情感體驗的同時,完善知識結構體系,快速實現整體教學目標,推動初中語文教學改革。教師應當充分發揮以身作則的作用,用真摯情感打動與感染學生,發展學生個性,健全學生人格,全面實現素質教育目標。
參考文獻:
[1]讓“三生教育”在語文教學中無聲進行[J]. 陳長華.西部素質教育.2016(24).
[2]情感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作用及具體運用[J]. 魏孔旺.中國校外教育.20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