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新型城鎮化建設進程中城鄉文明的融合與共生研究

2020-11-02 02:54:38向丹
現代營銷·學苑版 2020年9期
關鍵詞:新型城鎮化

摘? ? ? ? ? 要:城市文明與鄉村文明是人類文明的兩種重要形態,隨著社會的發展,城市文明逐漸顯現出自身難以解決的問題和弊端,而鄉村文明在解決城市文明的痼疾和社會矛盾中體現出了越來越重要的價值。“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提出為城鄉文明的共同發展提供了一個重要契機,它從理念、制度、途徑等方面將城市文明與鄉村文明融合起來,從滿足人的物質需求與精神需求兩方面出發,既高效有序地推進城鎮化建設,又能將鄉村文明的優秀文化傳承下去,實現城鄉文明的融合與共生,最終實現人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新型城鎮化;城鄉文明;融合與共生

基金項目:湖南省教育廳一般項目:新型城鎮化進程中湖湘古村鎮民俗文化價值創新研究(編號:16C0250)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中國進入了城鎮化的高速發展期,大規模的城市擴建和人口遷徙,使得中國的城鎮化率在30多年的時間內從25%提升到53.73%,城鎮化帶動了經濟的騰飛和社會的發展,但快速單一的城鎮化推進造成了諸多的社會問題。2012年11月,黨的十八大提出“新型城鎮化”的概念,它最顯著的特點就是李克強總理提出的“人的城鎮化”,城鎮化不僅是城市的擴張,現代化進程的加快,生活方式的改變,物質生活的豐富等,它更應體現為宜居的生活環境,和諧的社會環境,以及不斷提升的居民幸福指數。在新型城鎮化進程中,不僅強調了城鎮化的全面推進,更注重在這一過程中主體的和諧發展,正是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城鄉文明從對立走向融合與共生,在實現人的原生態價值回歸的過程中呈現出一種張力,推進了符合中國國情的城鎮化建設的高效有序進行。

1.城市文明的弊端導致的人主體困境及反思

城市文明代表了更高的生產力水平,因此成為人類社會發展的總體趨勢。然而,在這個過程中,城市文明的種種弊端也逐漸顯現出來,導致了不可調和的社會矛盾和生存困境,這已經成為人類社會發展進程中無法忽視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工業化生產方式導致人的異化

城市文明以工業化作為主導,工業生產是一種高度集中化、統一化、規范化的生產方式,它規模大、效率高,能最大限度地滿足城市經濟發展的需求和人們的生活需要,因此,在以往的城鎮化建設中,其重心就是大力推動城市工業化。但是,工業生產在自身的發展過程中逐漸顯現出很多弊端,其中最為典型的就是高強度、超負荷、機械化、單一化的勞動最終導致“人的異化”,這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第一,工業化生產使勞動失去了“自由”的性質,導致了人自身的異化;第二,工業生產的勞動分工造成的階級對立,導致了人與人關系的異化。

“人的異化”是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提出的,馬克思指出:資本主義機械化大生產是與人的本質特征,即“自由自覺的活動”背道而馳的,它以犧牲人的自由為代價,極大地制約了人的創造性,將勞動者“異化”為自己的對立面。勞動理應是最能體現人的智慧和創造性的,但是工業化生產的模式通過流水化、單一化的勞動限制的人的創造性和才能的發揮,長時間單調、枯燥的勞作很難讓人能夠全面發展,無論從身體方面還是精神方面對人都是一種壓抑,導致了諸多生理和心理問題。

另外,社會分工的出現導致了階級的產生,這種分工在現代社會愈演愈烈,帶來的直接后果就是財富、資源分配的不平衡,貧富懸殊逐漸擴大。工業化生產必然存在社會分工,這種社會分工就像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它能提高生產力,創造最大的財富;另一方面導致了人的兩極分化。階級對立、貧富懸殊、資源分配的不均衡使得人與人的關系逐漸異化為單純的利益關系。

1.2城市生活方式導致人的機械化

根據社會學理論,城市最為顯著的特征之一就是區域人口的密度非常大,而且具有異質性的特點。這導致了兩個結果:首先,是人們居住環境的變化;其次,是人際關系的變化。正是這些變化導致了人的機械化,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第一,城市建設尤其是城市中心城區的建設通常會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土地資源,人口密度的增大必然導致人們生活空間的縮小,所以無論是商業區還是居住區都以高樓建筑為主,鱗次櫛比的高樓將人們的工作和生活限制在一個狹小的區域,無論是工作環境還是在居住環境都極大地限制了人們的活動空間,導致了人的機械化。

第二,城市人口具有異質性的特點,也就是說城市人口類別豐富,人際交往大多發生在互不相識的個體之間,這決定了維系人與人之間關系的不再是傳統農業社會中的“血緣關系”和“地緣關系”,而是“契約關系”和“業緣關系”,淡化了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關聯,導致了人的機械化。

這就是我們在城市文明中感受到的現狀:人們居住的樓房越來越高,卻離自然越來越遠;人口密度越來越大,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卻日漸疏離;人們的收入越來越高,但生活卻變得日益單調蒼白。正如有學者所言:當前城鎮化面臨的重要問題之一就是城鎮作為人類存在的時空環境成了與人之本真、性情相違背的物化存在物。一旦遠離自然,相互疏離,精神貧瘠必然會導致身體和心理的疾病,這些現象伴隨著城市化的發展日趨嚴重,以至于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已經與人自身的發展相悖離,極大地限制了人的自由發展。

1.3激烈競爭導致主體價值的功利化

對于城市工業文明而言,競爭是不可避免的,正是在相互競爭的過程中,人們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激發潛能和智慧,勇于開拓和創新,對生產力水平的提高和整個社會的進步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是,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競爭愈演愈烈,在這種情勢下,人們想要獲得的一切都是通過競爭的手段達到的,城市越發展這種競爭的現象就越突出,長此以往,良性競爭極有可能演變為惡性的、乃至于不公平的競爭。

通過這種競爭不僅實現社會分層和資源分配,而且還建構起一套新的秩序和標準用以判斷主體價值的高低,即個體價值不再體現為崇高的人格、深邃的思想、高尚的情操以及對人類社會的貢獻,而是看他占有多少社會資源、擁有多少財富,掌握多大權力以及占據什么樣的社會地位。由此導致了主體價值的功利化,具體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過于追求物質生活的滿足,忽略人格精神的塑造;第二,注重利益的最大化,忽略道德倫理的規范;第三,以“工具理性”為導向,導致整個社會價值觀念的偏離。日趨激烈的競爭造成了資源壟斷,擴大了貧富差距,由此導致的主體價值的功利化造成人的心理失衡,這種價值功利化的傾向不僅會導致集體價值觀的偏離,而且還會增加社會的不穩定因素,最終會導致不可調和的社會矛盾。

1.4資源過度消耗導致人類生存環境的惡化

高速發展的工業生產是以過度的能源消耗,不可逆的環境污染為代價的,看似經濟發展了,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卻帶來了無法估量的損失,甚至直接威脅到了人的生存。

工業生產對環境的破壞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工業越是發展,對環境的破壞就越加劇,過度開采資源,任意排放污水,工業垃圾處理不當,這對于整個生態系統而言是不可逆的傷害,不僅如此,由于環境的破壞引發的自然災害同樣給人類帶來無法估量的損失。人類已經走上了一條與自然相對立的道路,而且是以犧牲人類自身的發展為代價的。

對于工業生產導致的自然環境和生存環境的破壞帶來的后果,恩格斯早就向人們發出了警告:“我們不要過分陶醉于我們人類對自然的勝利,對于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會對我們進行著報復。”工業生產對資源的過度消耗以及盲目發展而導致的環境惡化實際上已經嚴重影響了人類自身的生存。

20世紀中葉,西方興起的“生態運動”提出了許多富有價值的觀點,這些觀點的提出,表明了西方學者已經逐漸重視環境問題,但也從另一個側面說明這種破壞已經到了一個非常嚴重的地步了,西方學者寄希望于通過對人類生存現狀的考察與昭示,為人類敲響一記警鐘:當人類無限向自然索取、破壞卻又不懂得尊重自然、敬畏自然的時候,人類的命運即將走向自我毀滅的邊緣,而這也正是工業文明難以解決的問題。

2.鄉村文明的價值呈現及其啟示

中國數千年以來的鄉村文明以農耕文明為主,這是中國傳統社會的典型形態,不僅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文化,更是奠定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然而,隨著社會的發展,鄉村農耕文明被視為落后的象征逐漸為城市工業文明所取代。直到現在,隨著城市文明弊端日趨嚴重,中國傳統農耕文明再一次進入到人們的視野,并顯示出其不可替代的價值。

2.1生產方式:遵循自然,彰顯人性

在中國傳統的農業社會,人們的勞作所依循的是自然規律,所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中國國土幅員遼闊,因為地理環境的差異而形成了豐富多樣、形態各異的生產方式,這些生產方式都是與這一區域獨特的地理環境和自然環境相適應的,它們幾乎都有一個共同特征,那就是符合自然規律。正是這種生產方式導致了華夏先民們對時間的敏感,進而感悟到生命的特質,在此基礎上形成了中國傳統哲學獨特的思維模式——“天人合一”。

在傳統的農業社會,人類的生產活動是與自然合節拍的,在長期與自然打交道的過程中,形成了一種和諧的關系,同時也強化了對人自身的關注,這種對現世的人的關注,對生命的感知、對自然的親和構成了一種集體無意識,融入中國傳統文化的血脈之中,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和根基,彰顯了一種完整和諧的人性。

反觀現代社會,人們的工作方式是與工業生產模式相適應的,封閉的工作空間,恒溫的工作環境,不變的工作場景,固定的工作程序,工作效率非常高,但是長期處于這種工作狀態下的人則會逐漸失去對外部事物的感知能力和對時間與生命的體驗能力。他們無須關注時節變換與季節更替,割裂了人與自然的關聯,瓦解了“天人合一”觀念下人的和諧狀態,這種生產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是與自然規律相違背的,長時間超負荷的工作一方面導致身體過度的損耗,另一方面也導致心理的抗拒,生產勞動一旦失去了自由的性質,就會極大限度地限制人的發展,必然會導致從身體到心理的病態。

在中國傳統哲學觀念中,人的活動是與宇宙自然息息相關的,只有遵循自然規律,人自身才得以和諧運轉,這種觀念融入人們的生產勞動中,不僅使得生產勞動本身符合規律,同時也使得這一生產過程中的主體獲得了身心的滿足。

2.2生活方式:安定和諧,社會保障

我國明顯的區域性地理特征造就了獨特的生活環境和生活方式,這種豐富多彩的生活方式本身就是文化最為重要的載體,傳統農業社會沿襲了數千年的地緣關系和鄉土情結正是在這里形成并凝聚在每個人的觀念之中。農耕文明的生活方式最為突出的特征就是它的穩定性,這種穩定性是社會和諧的基礎,人與人之間很少存在激烈的競爭,也較少出現尖銳的矛盾沖突,自給自足的生活讓人際關系相對比較簡單,在一般情況下都是處于和諧安定的狀態。

鄉村生活對于現代社會的和諧穩定所起到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鄉村生活的價值也逐漸呈現出來,一旦社會發生重大事件的時候,鄉村就成為緩和矛盾、解決問題最得力的緩沖區。關于這各方面,在近期爆發的全國范圍內的新型冠狀病毒傳播的過程中,中國廣大農村在控制疫情發展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一個典型例證。作為災難之前最得力的緩沖區,鄉村給予了一個國家得以穩定的最有力的保障,從而彰顯出不可替代的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自然村落成為阻斷和隔離病毒的天然屏障。此次疫情以湖北武漢為中心蔓延至周邊城市,繼而分散至全國各地,湖北以外的地方大多為輸入型病例,對此,各地政府積極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做好相應的防控工作。在各級鄉鎮由各基層單位在重要路段實施交通管制與往來人員檢查登記,并通過宣傳車向民眾普及疾控知識及相關要求。在各方努力下,我國鄉村的防控效果明顯較之城市好,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因為中國農村很多地區地廣人稀,村落與村落之間有一定距離,相對封閉,這種環境就像一個天然屏障,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人際傳播的可能性。

第二,家庭式小規模種植為人們提供充足的物資,在一段時期內能基本維持正常生活,避免因食物短缺、資源匱乏引發的恐慌。雖然從20世紀90年代末鄉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但留守村民依然保留了一定程度的自給自足,這種生活方式成為社會穩定的重要保障。

由此可見,農耕文明的生活方式不僅為緩解社會突發性事件提供有效保障,而且以獨特的方式呼吁人們向原生態生活的回歸。

2.3民俗文化:凝聚人心,精神皈依

民俗文化是中華文化中最核心的部分,它深深地植根于整個民族的發展歷史之中,融入一個民族所有成員的血脈之中,民俗文化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理解:首先,就其內在屬性而言,民俗文化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它是人們長期以來在對社會、自然、人自身的理解和認知過程中形成的感觀思想,包括觀念、觀點、概念、思想、價值觀等要素。其次,就其外在表現而言,民俗文化體現為人們的風俗習慣、節日慶典、禮儀制度、村落建筑、服飾工藝等。從某種層面上說,民俗文化是人向原生態價值回歸的精神向導。

傳統的中國社會是典型的農業社會,維系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依靠血緣和地緣,正因為如此,民俗文化能夠在社會團體中體現出強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而在工業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更多地體現為業緣關系和契約關系,從而導致人際關系的變化,人際關系和社會結構的變化導致了民俗文化在一定時期內淡出中心,走向邊緣。民俗文化是在人類發展的歷史中逐漸形成的,為這一文化語境內所有成員所共同約定和遵守,并在這一文化氛圍中代代傳承,在長期的實踐過程中形成了一種強大的精神力量,它通過潛移默化、代代相傳融入每個成員的血脈之中,成為一種“信仰”,使他們自覺遵從并延續下去,不僅維系整個家族、宗族和氏族的團結,而且成為社會和諧的基本保障。

2.4生活觀念:樸素生態,詩意棲居

中國傳統農耕文明中蘊含著極為樸素的生態意識,這種生態意識是沿襲了數千年的觀念形態在人們心靈和生活中的無意識積淀,因此有著更高的價值,也更富啟發性。在農耕時代,人們對于自然有一種發自內心的熱愛與敬畏,即便是生產、生活資料的獲得也同樣遵循規律,從不過度索取:“子釣而不綱,弋不射宿。”(《論語·述而》)“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孟子·梁惠王》)人們在發展生產力的同時最大限度地保持自身需求與自然生態之間的平衡狀態,因而實現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而現代化的工業生產是以過度消耗自然資源為代價的,為當前的利益不顧未來的發展,人則以居身于生態鏈的高端為傲,將自然作為一個征服的對象和利用的對象,以至于違背自然規律從而導致災難性后果,當意識到這一點以后西方哲學家們才提出了“生態革命”,強調“生態意識”,但就其出發點和理念來看,這種“生態觀”是一種消極的策略,其主要思想就是:如果人類違背自然規律,將會遭到自然加倍的報復。相比之下,植根于農耕文明的中國傳統的生態規則是一種積極的喚醒,它秉承的是這樣的理念:如果人類尊重自然、敬畏自然,將會得到自然更大的饋贈。兩相比較之下,孰優孰劣一目了然。

傳統的農耕文明樸素的生態觀表達出了這樣一種理念:它從不執著于當前物質利益的滿足,而是出于本能和自覺的狀態下構建了一個完整平衡的生態模式,既關注人的身心發展,同時也保持了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的發展,實現詩意棲居。

3.城鄉文明在新型城鎮化形勢下的融合與共生

城市文明與鄉村文明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文明形態,它們各自的特征明顯,也各有利弊,工業文明注重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經濟的發展,忽略了主體精神層面的訴求;鄉村文明滿足了人們精神層面的需求,卻因為生產力落后導致了人們生活水平低下。在以往的城鎮化建設中,大多試圖以城市文明取代鄉村文明,但事實證明這種方式帶來很多弊端,因此必須尋找一條新的路徑,既能在物質層面實現經濟的增長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又能在精神層面滿足內在需求和價值實現,推動整個人類社會的發展。“新型城鎮化”的提出正是一個新的契機,相對于以往的城鎮化,它有一個核心理念:“以人為本。”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將物質需求與精神需求結合起來,實現人的全面發展。而城鄉文明正是在這一雙重需求基礎上實現融合互補,實現共生。

3.1實現群體價值與個體價值的交融

城市文明以工業化生產生活方式為主導,倡導的是一種集體價值觀,它所強調的是高效、有序和一致,這種理念在促進經濟發展和城市建設方面的確體現出了它的優勢,但是在強調集體價值觀的同時忽略了個體價值,導致人們的生活、消費呈現出千篇一律的現象,逐漸喪失了自由選擇的可能性,工業生產制造出什么,人們就消費什么,社會潮流引導至何處,人們就趨向何處,城市建設也呈現出“千城一面”的格局,以至于身處城市的人們逐漸喪失了自身的文化屬性,日益被人為制造出來的“都市文化”所同化,喪失了精神的自由與獨立。

相對于城市文明對群體價值的重視,鄉村文明則更偏向于個體價值的呈現,它更加強調自由、自律、自然。中國幾千年來的鄉村文明的發展一直沿襲著自身的規律,并形成了與之相適應的生產生活模式,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格局讓人們習慣了家庭和家族式的生活,很少有團體生活,這種生產生活方式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它在保持社會穩定的同時也阻礙了生產力的快速發展,因為缺乏群體觀念,因此便失去了共同合作的基礎,從而導致生活水平的落后。

新時期的城鎮化建設,首先從建設理念上明確了人的核心地位,由此實現群體價值與個體價值的交融,既彰顯了群體價值的優勢,又保障了個體價值的實現,在這一基礎上實現人的全方位發展。

3.2“就地城鎮化”實現生活環境與自然環境的融合

2013年12月,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中提到:“讓城市融入大自然,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這是在上層聲音中第一次用充滿詩性的語言表達了對新型城鎮化的美好愿景。新型城鎮化提出的要使人們“記得住鄉愁”,實際上就是在倡導一種新的生活理念,將生活環境與自然環境融為一體,實現“詩意的棲居”與“心靈的皈依”。

從數據表明中國的城鎮化建設速度快、覆蓋廣,在整個過程中,都是以鄉村改造城鎮化,農村居民市民化為主,有的地方甚至將本來居于自然村落的各戶村民集中起來建房,通過這種方式提高城鎮化率。其效果明顯,但帶來的問題也不容忽視。首先,這種城鎮化是以粗放型發展為主,大改大建、合并村落,試圖完全改變鄉村原有的生活環境。其次,這種“去鄉村化”的方式導致原有的鄉村人口驟減,日趨凋敝,很多的鄉村居民改變了居住環境和生活方式,但是卻越來越發現自己成為游離在城市與鄉村之間的邊緣人。

針對這種情形,“新型城鎮化”提出了一個新的政策——“就地城鎮化”,這個觀點的提出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之前的城鎮化所面臨的問題,在改善當地生活條件的同時最大限度地保持原有的生活方式,這不僅使得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得以提高,而且使人們從精神上“留住了鄉愁”,實現了身體與心靈的雙重皈依。

3.3保護民俗文化滿足物質與精神的雙重需求

就整個人類的發展而言,既有物質層面的需求也有精神層面的需求,二者和諧統一,不可偏廢。城市文明滿足了人們物質需求,但忽略了精神需求;鄉村文明則與之相反。新型城鎮提出“以人為本”的理念正是要將二者結合起來,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在這個過程中,民俗文化的價值和功能開始彰顯出來。

2013年的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強調了:“要傳承文化,發展有歷史記憶、地域特色、民族特點的美麗城鎮。”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仇保興在談到新型城鎮化時提出“要傳承自身的文脈,重塑自身的特色。”2014年3月16日,新華社發布的《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在闡明新型城鎮化規劃的意義時提出“文化傳承,彰顯特色”。由此可見,正是基于對人的關注,新型城鎮化尤其重視“民俗文化”在社會發展中的功能與價值,在此基礎上滿足了人們物質與精神的雙重需求:一方面通過對民俗文化的宣傳和保護,如發展文化旅游、創建“特色小鎮”、傳承民俗工藝等方式創造經濟利益;另一方面又能通過共同參與、恢復職能、再現民俗文化的凝聚力喚起人們的集體情結。

在城鎮化的發展進程中,人們越來越意識到,所謂的城鎮化并非簡單的人為地去“造城”,而是以文化為根基進行建設和發展,民俗文化是人創造的,反過來民俗文化也是人賴以生存的心靈依托和歸宿,它引領人們向一種原生態價值的詩性回歸,這種回歸從精神層面強化了人們對自身的價值認同和生命體驗。民俗文化中最重要的就是民俗文化主體,他們是民俗文化的創造者和參與者,在一次又一次儀式化、程序化的操作中,反復感知民俗文化帶來的身心的滿足感和歸屬感,這種在鮮活生動的體驗中建立起來的心理認同具有不可替代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它能使所有的成員通過自覺的方式緊密地團結起來,成為一個民俗文化共同體。

結語

城市文明與鄉村文明作為兩種不同的文明形態,在人類文明發展的進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它們之間有矛盾沖突,也有融合交織。從整個人類的發展而言,物質與精神不可偏廢,這也是城鄉文明能夠融合互補的基本前提。新時期黨和國家“新型城鎮化”決策的提出是一個新的契機,“新型城鎮化”在關注經濟發展的同時,更是提出了“人的城鎮化”的新理念,正是在這一理念指導下,城鄉文明才能從同時滿足人的物質需求與精神需求兩方面融合互補,走向共生,最終實現社會的和諧與人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國家統計局編.中國統計摘要·2014[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104:16.

[2]李克強: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DB/OL].(2013-07-10)http://www.cusdn.org.cn/news_detail.php?id=261173.

[3]陸貴山,張忠厚.馬克思主義文藝論著選講(第五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8.

[4]閏彩霞.文明城鎮化:理論內涵、現實選擇和建設路徑[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6):67-72.

[5]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378.

[6]2013年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DB/OL].(2013-12-15)http://news.12371.cn/2013/12/15/ARTI1387057117696375.shtml

[7]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DB/OL].(2014-03-16)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4/content_2644805.htm?76p

作者簡介:

向丹(1976.4-? ),女,土家族,湖北恩施,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民俗文化、美學。

猜你喜歡
新型城鎮化
新型城鎮化背景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機制研究
新型城鎮化路徑選擇
城市權利:從大衛·哈維到中國城鎮化問題
價值工程(2016年29期)2016-11-14 02:58:33
用新發展理念引領民族地區城鎮化發展
國內各大城市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對比研究
新型城鎮化是經典城市化的回歸和升級
江淮論壇(2016年5期)2016-10-31 16:23:41
以協調的發展理念助推新型城鎮化建設研究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4:33:03
農村基層團建工作如何變革
人民論壇(2016年27期)2016-10-14 13:17:39
新型城鎮化背景下職業農民培養意愿研究
企業導報(2016年11期)2016-06-16 15:31:09
優化河南新型城鎮化格局的方法初探
商情(2016年11期)2016-04-15 21:51:24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免费激情网站| 国产精品亚洲片在线va| 麻豆AV网站免费进入| 一级香蕉人体视频| 国产理论一区| 婷婷色婷婷| 欧美狠狠干| 国产一级二级在线观看| 91国内视频在线观看| 香蕉久久永久视频| 日本高清免费一本在线观看| 在线国产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永久免费视频| 国产乱子伦视频三区| 国模沟沟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精品福利影院| 毛片大全免费观看| 日韩精品高清自在线| 五月婷婷丁香综合| 五月激情婷婷综合| 国产精品专区第1页| 内射人妻无套中出无码| 中文毛片无遮挡播放免费| 青青热久麻豆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精品午夜国产福利观看| 72种姿势欧美久久久久大黄蕉| 天堂亚洲网| 国产精品永久久久久| 中日无码在线观看| 日本91视频| 日韩小视频在线观看| 色综合激情网| 亚洲国产亚综合在线区| 日韩乱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日本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无码av中文字幕|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在线线| 国产成人精品在线1区| 国产成人凹凸视频在线| 国产1区2区在线观看| 91成人在线免费视频| 2020国产精品视频| 青青久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色婷婷亚洲十月十月色天| 国产午夜无码片在线观看网站| 91香蕉国产亚洲一二三区| 精品伊人久久久香线蕉| 亚洲成人免费在线| 女同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观看 | 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6| 8090成人午夜精品| 久久美女精品| 日本少妇又色又爽又高潮| 国产成人区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亚洲精久久久久久久91| 色悠久久综合| 精品第一国产综合精品Aⅴ| 操国产美女| 激情六月丁香婷婷四房播| 亚洲一级毛片在线播放| AV无码无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你懂得| 久热这里只有精品6| 国产一级α片| 欧美日韩福利| 9啪在线视频| 日韩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 久久成人免费| 色网在线视频|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孕妇大杂乱 | 婷婷中文在线| 99在线观看视频免费| 国产成年女人特黄特色毛片免 | 美女无遮挡拍拍拍免费视频| 国产不卡国语在线| 久久6免费视频| 黄色a一级视频| 欧美亚洲香蕉| 99热这里只有精品久久免费| 午夜视频在线观看免费网站| 日韩欧美色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