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暉
摘? ? ? ? ? ?要:市場的需求與央行的政策,使得更多的銀行更加重銀行承兌匯票業務,匯票銀行承兌匯票業務的發展給銀行帶來了更大的業務機會與豐厚的回報。但在業務快速發展的同時,銀行承兌匯票業務引發的各類案件與問題也非常突出。本文從銀行管理角度出發,研究銀行承兌匯票業務的簽發、貼現、流程管理三個方面存在的問題,試析銀行承兌匯票業務的風險防范。
關鍵詞:銀行承兌匯票;銀行;風險防范
銀行承兌匯票作為資金鏈條中的應收應付憑證和重要依據,其支付、結算、資金融通的綜合性、流通的普遍性、變現的快捷性等特點,使之被越來越廣泛的客戶群體應用;近期人民銀行全面深化電子銀行承兌業務的推進,更將銀行承兌匯票貼現業務納入了普惠的范疇。針對銀行承兌匯票業務發展的時機及廣闊前景,各家商業銀行紛紛發力。銀行承兌匯票業務引發的各類案件與問題也非常突出,自2015年起,多家銀行發生了票據風險案件,從票據真實性核查、業務合規管理、貸后盡職等方面存在的問題相繼暴露,涉案金額累計高達數十億。
在業務快速發展的同時,如何防范風險?筆者現從銀行承兌匯票的簽發環節、貼現、流程管理三個方面進行分析。
一、銀行承兌匯票的簽發環節
簽發環節最根本的在于客戶的準入審查與交易數據的采集等環節,面在這一環節容易出現的風險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申請人信用與支付能力
存量客戶數據有內部系統支撐,相對可控,但客戶本身出于結算的簡便與信貸融資的渴求,通過內部人員或第三方中對企業的經營情況、財務狀況進行數據包裝,從而導致銀行工作人員無法準確判斷其資金實力;新客戶的營銷相對數據的采集、分析、運用更加困難,行業、區域、交易對手的信息有可能出現調查不全面的情況。
2.交易背景的真實性
真實性是信貸管理的最核心內容,需多方采集報表數據、經營記錄、貨物流轉的渠道等信息。同時,當前的經營環境更加多樣多變,互聯網技術與數據的大量應用,加大了對交易背景的核實難度。
風險產生的根源:銀行機構基于降低風險敞口及增加存款沉淀等因素考慮,希望客戶繳存較高比例的保證金作為風險緩釋措施;企業希望則自有資金加快周轉,請求銀行機構可以提供信用支持,增加其風險敞口或信用額度,或通過其他擔保方式來替代保證金的繳存,盡量避免自有資金的占用。
因此,銀行承兌匯票簽發的主要風險集中體現在申請人信用的審核與交易背景的真實性上。在此應把握以下幾方面:
(1)必須嚴格審核申請人的信用狀況。要按規定審查申請人的資信狀況、財務狀況與經營情況,客觀公正地評價申請人的信用狀況。嚴格執行“親見申請人法人代表本人、親見申請人簽字、親見申請人財力及其他證明材料原件”三親見原則。要提高對轄內區域形勢發展的預判意識與能力,及時采集各類信息,研究應對措施;密切關注轄內區域同類企業的經營狀況,特別注意重點企業、關聯客戶、關聯產品。
(2)認真審核交易數據、交易背景的真實性。各銀行業務人員必須堅持和執行“票據用途的真實性”原則,嚴格調查客戶銀行承兌匯票申請的真實目的,嚴格核查佐證銀行承兌匯票的購銷合同、發票等的真實性,嚴格檢查銀行承兌匯票是否按合同約定流向規定的對象,確保票據用途和流向的真實性。票據簽發人員必須嚴格落實貸款條件,對授信申報方案和審批結論約定的條件逐一核對,一一落實,杜絕出現未落實審批條件的放款行為。
二、貼現過程的風險防范
近年來的貼現主要集中在電票上,紙票的流通受到了很大的制約。貼現是銀行買入匯票的行為,在具體操作方面也會產生風險因素。因電票貼現已成社會主流,貼現風險主要集中在申請人的資格與真實意圖、金融機構的同業競爭、銀行操作的合規性、中小銀行的資金實力與經營能力等方面:
1.申請人的資格與真實意圖問題
問題表現:一是票據行為人成立空殼公司,進行票據買賣,從而形成金融套利;二是個別企業開具虛假交易背景的銀行承兌匯票,通過關聯企業貼現后資金回流,從而達到騙取銀行資金的目的。
2.無序的市場行為形成惡意的同業競爭
無序的市場行為源于對票源的爭奪,直接導致銀行機構之間、甚至是機構內部之間的惡意競爭,出現了貼現利率的對標降低(有些機構一天多次降利率,緊盯多個同業利率與再貼現利率)、審查標準的有意放寬等不理性現象。
3.不合規的操作引發銀行內部經營風險
一是業務指標的完成率考核壓力使得部分銀行加速貼現的擴張,造成經營的不合規;二是操作人員的業務能力與素質不強,形成差錯,造成操作的不合規;三是操作人員的職業道德出現問題,串通企業作假,從而非法套利,造成管理的不合規。
4.中小銀行的資金實力與經營能力
針對銀行承兌匯票業務發展的時機及廣闊前景,各家商業銀行紛紛發力,中小銀行也紛紛加入。隨著金融市場化的腳步加快,競爭更為激烈,中小銀行的經營風險也隨之加大。中小銀行的票據兌現與兌付能力不足,也將成為銀行承兌匯票貼現的一大風險點。
風險產生的根源:主要在于客戶收到銀行承兌匯票后,對票據的審核能力不足,或存在主動的造假行為;另外,銀行業務經辦員的審核能力、業務管理能力與主動管理的意愿等事項也很大程度影響風險的大小。
在此環節應嚴格把握:
一是申請人的資格與真實意圖。申請人的資格一定要嚴格把控,這是貼現是否真實成立的第一關口。申請人的真實意圖是商品交易是否真實存在的基礎,是貼現風險管理的核心,要審核的事項包括但不限于:票據來源是否真實,有無關聯交易,申請人是否提供真實有效的交易背景資料,貼現后資金是否回流前手等。
二是從維護正常的市場秩序入手,確定合理的定價機制。定價時應由上級機構進行區域的分析,整合市場利率合理水平,統一制訂所轄機構的貼現利率,所轄機構可以依據當地的情況進行優惠價格申報,同意后才可執行,從而避免無序的市場行為所形成惡意的同業競爭。
三是樹立全面風險意識,加大對合規經營的考核力度。要自上而下形成統一的風險考核體系,從制度入手,加大在風險評價、內部控制、行為管理等方面的考核與監督力度,培育良好的經營氛圍。
四是對貼現的銀行承兌票據的承兌銀行分區分類,進行風險評估,專業的管理機構來審慎確定合作額度,更加謹慎地辦理中小銀行所承兌的銀行承兌匯票貼現業務。
三、流程管理
票據從最初的支付結算工具也逐步演變成支付結算工具與信貸范圍的資金融通工具相結合的新型跨界工具,本節主要從信貸管理的角度出發,從信貸流程方面來試析如何加強管理,做好銀行承兌匯票的風險防范。
流程管理是內部控制的主要環節,制度規則的建設情況、從業人員的素質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業務的風險防范能力,因此必須強化流程管理,筆者從實際工作操作層面,從地級分行角度試析相應措施。
1.加強內部管理,提升執行力,確保各項制度落到實處
①建立責權明晰互相制約的組織機構及相關崗位責任,確保了運行程序的正常、穩定執行。
②在確保上級行各項管理制度執行的前提下,要結合各行的實際情況制訂行之有效的操作規程,將貸后管理提升到業務辦理的各個環節,要求各分支機構、各客戶經理嚴格按有關制度和操作程序辦理業務,嚴禁逆程序操作。
③每月召開業務風險例會。每一個月的第一個星期對上一個月的業務運行情況進行分析,分析企業的生產經營、財務狀況、資產負債變化、資金使用效果及可能出現的風險進行集體診視,以采取措施規避風險。
④強化客戶經理管理,推行客戶經理風險例會制度。為了防范風險,應對突發性事件規定每一筆業務的經營主責任人、經營崗位責任人,對各自管理的客戶按期寫出詳盡的貸后檢查報告,風險例會上要有書面材料。
⑤定期走訪約見客戶法人代表,定期召集法人代表座談會,及時了解、答復客戶的服務需求,介紹我行的信貸政策、業務產品,增強客戶對我行的綜合貢獻度和忠誠度。
2.管好資金鏈,防范兌付風險
①精確了解客戶自有資金,嚴把“準入關”。準入條件的制訂,為我們選擇客戶提供了標準。其中自有資金實際到位情況,不能只看“注冊資本”,應作詳盡的了解,如:自有資金到位方式、到位金額、到位時間。
②跟蹤管理,準確掌握客戶的經營情況和資金流向,把握資金鏈主要從以下方面入手:1)是按期到客戶的上下游單位核實我行承兌匯票企業的銷售情況或原料供應情況,并取得銷售碼單或運輸大票作為憑據,與企業自行提供的損益表核對,掌握真實的經營情況;2)是定期到企業調查、了解財務狀況、經營狀況、產品銷售情況、存貨情況、貨款回籠情況,寫出書面報告;3)每周客戶經理與會計部門進行現金流勾對,掌握流向。
3.完善擔保、抵押,構筑第二道防線
銀行的部分保證金銀行承兌匯票的簽發,都必須打入相對足額的保證金,單筆一一對應,會計部門出票把關的主要風險點。差額部分都要求客戶提出有效的擔保或抵押。對私營公司要求其股東出具個人財產無限責任保證。
4.加強員工隊伍建設,提高銀行整體戰斗力
支行人員的業務操作技能素質直接影響每一筆業務的質量和效率。員工要熟悉相關業務,具有廣博的學識和較強的分析能力,還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銀行應加強對員工的培訓,使他們跟上業務發展的需要。
綜上所述,銀行機構從票據簽發到票據貼現,從業務管理到貸后管理,均要形成統一的、有針對性的風險防范機制,形成全領域、全流程的銀行承兌匯票業務管理體系,確保銀行匯票承兌業務的可持續、良性發展。
參考文獻:
[1]馮梅霞.淺談電子銀行承兌匯票的風險及應對措施[J].現代經濟信息,2019(12)
[2]裴云蘭.淺談電子銀行承兌匯票的風險識別及防范[J].財經界(學術版),2019(14)
[3]靳艷萍.銀行承兌匯票詐騙案例分析及防范措施[J].商業會計,2017(01)
[4]崔曉麗.淺談企業對銀行承兌匯票風險的防范[J].現代商業,2015(02)
[5]喬健.淺談票據業務風險防范措施[J].中外企業家,2015(19)
[6]呂曉.銀行承兌匯票業務貿易背景真實性亟待關注[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