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時
摘要:隨著時代的多樣化發展和社會經濟的穩定增長,人們對于精神文明的需求更加強烈,國有企業也更需要展示良好的企業形象,在飛速發展的21世紀,如何處理好基層群眾精神文明需求,加強企業精神文明建設,展示企業對內對外良好形象,成為企業基層宣傳文化人才隊伍的一個重要任務。作為基層宣傳文化人才,要落實企業文化宣傳工作,結合基層群眾精神文明的實際需求,采取科學合理的建設措施,最大程度上貼合企業現代化發展理念。基于此,本文對加強企業基層宣傳文化人才隊伍建設的相關措施進行了一個較為詳細的說明。
關鍵詞:企業宣傳文化;人才隊伍;隊伍建設
進入21世紀,我國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已經基本實現,我國的發展逐漸趨于平穩,各個行業的發展都比較穩定,人們的物質需求都能得到一個有效的滿足,物質需求的滿足促進了人們對精神文明的追求,人們越來越重視精神上的滿足。面對時代新形勢,基層宣傳文化人才隊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很好地滿足人們對精神文明的需求,人才隊伍結構比較單一化、管理方式格式化、缺乏高層次的管理人才、宣傳工作沒有做到位等,這些都是需要解決的問題。基層的文化宣傳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作為基層宣傳文化的工作者,要根據時代發展趨勢有效推動宣傳事業的發展進程,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自覺為基層宣傳文化作出貢獻。
一、宣傳文化發展創新需要培養高素質的宣傳人才隊伍
隨著時代的多樣化發展,人們對精神文明的需求越來越強烈,國有企業也更需要展示良好的企業形象,在飛速發展的21世紀,如何處理好基層群眾精神文明需求,加強企業精神文明建設,展示企業對內對外良好形象,成為企業基層宣傳文化人才隊伍的一個重要任務。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9年1月25日十九屆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時指出:思想宣傳工作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隨著社交媒體的多樣化發展,目前網絡上存在各種各樣的社交媒體,年輕人有了更加多樣化的選擇,也正是因為媒體的多樣化發展,使得很多年輕人對主流媒體的關注度比較低,很多信息都是從小眾媒體上獲取的。這是一個社會現象,我們要重視各個問題,基于我國國情,要加大對主流媒體的資金投入力度,掌握媒體輿論的主動權,防止主流媒體邊緣化。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要想提高媒體的傳播效率,我們就要充分發揮現代化傳媒的應用優勢,人們每天接收的媒體信息非常多,新媒體已成為人們接觸的主要信息傳播源,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呈一個相輔相成的關系,兩者要充分融合發展,才能起到一個很好的輿論引導作用。我們廣大基層宣傳文化工作者應當正確認識時代發展帶來的新變化、新形勢,把目光聚焦在創新上。企業應當把新時期宣傳人才隊伍培養的方向放在與時俱進上,最大程度地貼近企業發展實際、貼近黨和中央最新的方針政策,貼近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正確方向。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總書記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宣傳思想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創新宣傳思想工作做出重要部署,鼓舞著廣大新聞工作者不忘初心、繼續前進。他指出:“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宣傳工作的創新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我們要抓住時代發展的規律,積極探索、宣傳新手段,要敢于挑戰難題,將創新作為工作重點。知常明變者贏,守正創新者進。對新聞媒體來說,內容創新、形式創新、手段創新都重要,但內容創新是最根本的。創新不是浮夸,更不是夸夸其談,它是在保證內容質量的基礎上進行創新,旨在能夠引起人們的共鳴,讓人們可以真正感受到宣傳文化的內涵,能夠從中感受到溫暖。企業新聞宣傳工作者要做好信息時代下的宣傳思想工作,就必須注重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對接,在做好傳統媒體的同時,引入新媒體做強,才能使兩者相得益彰,這是企業宣傳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和發展的大勢所趨。
因此,構建一支能創新、會融合、高素質的基層宣傳文化人才隊伍是非常有必要的,能夠更好的滿足基層群眾對精神文明的需求。要采取合適的方式加強對人才的培養力度,加強基層宣傳文化人才隊伍建設。宣傳人才隊伍的培養和建設要“把握主旋律”,充分認識和思考“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的宣傳文化工作思路,充分發揮暖人心、鼓干勁的作用,服務好人民群眾,服務好企業發展,服務好社會進步,積極弘揚正能量,為企業發展營造良好輿論氛圍。作為基層宣傳文化人才,要落實企業文化宣傳工作,結合基層群眾精神文明的實際需求,采取科學合理的建設措施,最大程度上貼合企業現代化發展理念。
二、創新人才選拔機制
要做好宣傳創新工作,人才是關鍵。宣傳文化人才隊伍的建設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要綜合考慮各個方面的影響因素,基層宣傳單位要通過多樣化的方式不斷完善優化現有的宣傳體制,創新人才選拔機制。在宣傳文化方面,其文化宣傳內容要符合客觀規律,宣傳文化更多的是要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宣傳文化的工作人員,要正確認識到基層宣傳文化的重要性。要科學調控選拔人才、選拔流程,注重人才綜合能力水平,提供一個相對公平的競爭平臺,給予合理的待遇,為人才提供一個良好的工作氛圍,進一步加強人才對單位的歸屬感。制度的創新可以體現在各個方面,比如員工可以根據自己興趣愛好、特長優勢跨部門競聘崗位,打破傳統選拔制度的局限性,全面激發人才的個人潛能。對于用人單位來說,要正確認識到人才與單位之間的連接關系,人才推動單位的可持續發展,單位為人才提供了一個發展的平臺,兩者相輔相成。要給予人才充分的尊重,進行系統性的跟蹤培養,除了在任職期間的教育,還要對專業技術教育進行跟蹤培養,分化教育知識結構,制定人才導向方案,貼合人才個人發展需求。人才對單位的奉獻程度更多的是取決于單位上層的領導作用,行政領導要樹立良好的個人形象,加強自身能力的提升,領導要有領導的氣度和格局,不要將個人情緒施加在員工身上,這樣只會讓員工反感,降低領導在員工中的威懾力。建立績效評估系統,對人才的工作情況進行一個跟蹤性的分析。在現有的制度上進一步優化完善人才管理方案,以制度管人,建立激勵機制,在獎勵的基礎上,激發文化創新成果,讓人才能夠在崗位上充分發揮個人才能。打破平均制度的單一性,探索更加多元化的分配體制,作為宣傳文化的工作者,對精神文化的需求比較強烈,所以要重視精神獎勵,大力宣傳優秀工作者的先進事跡,對優秀工作者的高貴品質給予肯定,這也是作為宣傳文化工作者入黨、提拔等各個方面的一個數據參考,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三、打造載體強隊伍
要想保證基層宣傳文化人才隊伍建設的時效性,就要進一步加強對宣傳文化人才的培養力度,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宣傳文化人才的培養是構建文化人才隊伍的基石。宣傳文化人才的培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要打造一個合適的載體媒介,加強對人才的培訓力度,根據人才隊伍的整體水平制定科學合理的培訓方案,既要滿足團隊培訓標準,又要貼合人才個人需求,因材施教,充分發揮每個人的特長優勢。加強人才隊伍的理論教育,注重把握輿論導向,有效提高他們對形勢的審視能力,能夠在復雜的局勢中隨機應變。加快知識的更迭進度,時代的發展總是變幻莫測的,所以我國文化體制的改革是非常有必要的。文化體制的改革存在很多不穩定因素,但有一點可以確定的是,文化體制的改革會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發展進程,使文化知識的綜合性越來越強,在培訓過程中,要加強對人才的綜合性培訓,比如新聞、出版、文化、法律、管理、網絡等方面的內容,優化知識結構,加強對人才的專業性培訓。注重實踐培訓和文化的交流溝通,對綜合能力、發展潛力較為突出的人才重點培養。加快宣傳文化人才隊伍的建設進程。根據“四化”要求,對宣傳文化人才隊伍結構進行合理的調整,做好梯度建設工作,以層次性結構儲備青年人才,大力培養有潛力的年輕干部。探索更加多元化的分配體制。作為宣傳文化的工作者,對精神文化的需求比較強烈,所以要重視精神獎勵,大力宣傳優秀工作者的先進事跡,對優秀工作者的高貴品質給予肯定,也作為宣傳文化工作者入黨、提拔等各個方面的一個數據參考。
四、加強隊伍建設
為了基層文化宣傳工作能夠有序開展,我們要不斷加強對人才的培訓力度,建設一支高素質宣傳文化隊伍。培育宣傳人才隊伍要堅持“強服務、接地氣”的宣傳工作管理思路,服務基層通訊員、多扶持、多選拔、多培養,將新鮮血液補充上來,將骨干力量加入進來,將觸角深入到各項工作過程中去,圍繞工作中的難點、重點、亮點開展宣傳報道工作。加強宣傳報道隊伍建設,要以思想政治建設為培訓導向,以構建大宣傳網絡格局為核心,使基層宣傳文化人才能夠靈活應對文化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各種問題。要想保證文化宣傳的有效性,就要加強人才的流動性管理,選拔任用優秀的年輕干部,彼此相互探討學習,促進宣傳文化的可持續發展。打造一支高層次人才隊伍并不是那么容易的,要綜合考慮各個方面的影響因素,重點培養高層次人才,充實隊伍的建設,帶動隊伍的文化發展。進一步加強對優秀青年的培養力度,他們作為人才隊伍的儲備,對文化宣傳起到一個推動作用,隨著對人才的深度培養,他們在以后的發展中會逐漸成為文藝領域的中堅力量。要采用多樣化的方式提高人才的創新能力,創造成長的空間,讓他們的能力能夠得到充分的發揮,增強干事的工作熱情,比如文化精品、理論研究等工程,使項目活動具體化,鼓勵創造、實踐,為人才搭建一個實現人生價值的舞臺,實現事業發展和人才隊伍建設的“雙豐收”。人才隊伍建設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要從人才的需求角度出發,善用事業產業凝聚人才、吸引人才,推動宣傳人才隊伍建設,加強人才的互動交流,為人才創建一個成長的平臺。
參考文獻
[1]王雪玉,劉必渝,羅倫軍.加強基層群眾文化人才隊伍建設的思考[J].藝術時尚:理論版,2018(35):94–102.
[2]劉光輝,劉贊,彭可涵.強化基層宣傳文化人才隊伍建設的有效措施分析[J].人才隊伍建設,2018,25(12):52–53.
[3]劉馨澤,張永民,安琪飛.加強基層宣傳文化人才隊伍建設的相關探討[J].人才隊伍建設,2018(15):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