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子夜
摘 ?要:發展學生的體能素質是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的重要教育任務之一,這一教育目標要求教師聚焦于學生深層次的身體素質培養,是助力學生身體素質健康發展的重要教育要求。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為了實現促進學生體能素質得到高效發展的教學目的,教師在教學中應該首先制定合理的教學策略,對課堂中原有的體能訓練環節進行符合學生運動心理與運動實踐條件的創新,以此優化體育課程中體能訓練的實效性,為學生創造出良好的體能素質發展環境。
關鍵詞:體能素質;小學體育;教學策略
體能訓練是在小學體育教學中與技能訓練同等重要的課堂活動組織形式,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組織學生參與并完成體能訓練,往往能夠使學生在體能訓練中得到自身身體機能的有效提升,以此為學生的身體健康發展與運動活動有效參與提供必要的驅動力。為了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實現發展學生體能素質這一教學目標,教師應該以創新體能訓練形式作為具體方向,并在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這一方法論的指導下,圍繞學生的實際體能訓練參與情況做好體能訓練的模式優化與創新活動,以此為學生的體能訓練有效參與創造適宜的條件。
一、注重體能訓練趣味化,激發學生訓練參與興趣
在以往的教學實踐中,教師常常忽視了對體能訓練模式的設計性,導致體能訓練在課堂中過于機械化并缺乏靈活性,這使得學生在體能訓練的實際參與過程中難以在枯燥的訓練模式中感受到訓練環節的樂趣,進而產生消極的訓練情緒,致使學生的訓練實效性較低,難以實現發展學生體能素質的教學目標。基于這一現狀,教師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應該首先認識到學生主觀心理在訓練過程中的重要性,注重對體能訓練做好趣味化設計,以靈活多變兼具趣味性的訓練形式激發學生的訓練參與興趣,以此使學生能夠更加積極與專注地融入訓練環節之中,促使學生體能訓練實效性的發展。
筆者在小學體育課堂中,為了使小學學生能夠更加積極地參與到體能訓練過程中,常常利用創設趣味化情境的方式強化體能訓練的趣味性。例如,在組織學生發展下肢力量的蛙跳訓練組織過程中,筆者首先帶領學生進行了對自己認知中青蛙這一動物形象的描述,利用倡導學生積極發言的方式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興趣。之后,筆者提議學生開展青蛙模仿活動,并向學生講述了蛙跳訓練的開展方式,學生在青蛙模擬活動的情境下能夠十分積極地開展蛙跳活動,并按照教師的引導完成了訓練任務,得到了自身下肢體能力量的強化。通過教師創設符合學生興趣情境的方式,往往能夠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使學生能在積極參與的過程中實現體能訓練效益的增強。
二、推動體能訓練合作化,發揮學生訓練相互作用
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為了使學生的體能素質能夠得到更進一步的增強,教師還應推動體能訓練形式的合作化,以此使學生在訓練過程中發揮出相互之間的作用力,促成學生體能訓練參與有效性的提高。合作化訓練的形式一方面能夠使學生在訓練的過程中相互監督防止小學學生在訓練過程中出現訓練狀態不集中等問題,并使學生在相互之間的激勵之下更加積極地完成訓練活動。例如,在長跑訓練過程中,學生兩人一組的訓練形式,即可以使學生相互監督確保學生完成長跑任務,并使學生在相互激勵的過程中付出努力完成訓練過程。
另一方面,在合作小組中學生共同開展體能訓練的形式,還能使學生的體能訓練安全得到保障。例如,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筆者組織班級學生兩人一組共同開展仰臥起坐訓練,在訓練過程中一名小組成員進行訓練,而另一人則負責幫助學生壓住重心。在這一過程中,訓練的同學的訓練動作能夠及時地被觀測的同學所觀察到,并在學生出現動作不標準等存在危險的運動行為時及時指出同學的錯誤,幫助學生解決問題。這種交替式的合作訓練形式能夠使學生在相對安全的情況下實現核心力量的提升,保證體能訓練對學生體能素質發展的有效性。
三、促成體能訓練生活化,培養學生訓練終身意識
發展學生的體能素質教師不能僅僅關注到學生在課堂中的體能訓練時間,還應及時地認識到課外時間的體能訓練同樣也是學生體能素質發展的重要環節。為此,教師應該做好體能訓練的生活化創新工作,使學生能夠將體能訓練模式應用在自身生活中,在自主開展課外體能訓練的過程中形成終身運動意識,促成學生體能素質的長久發展。
例如,筆者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對鍛煉學生上肢體能力量的俯臥撐進行了符合學生自主開展的生活化設計,筆者在課堂中根據小學學生的實際運動能力,刻意地減少了一組俯臥撐的數量并同時增加了俯臥撐的組數,以此使得學生能夠在生活中自主開展俯臥撐訓練時確保自身運動的安全性與可行性,使其能夠切實地將體能訓練開展在自己的生活之中,使學生在堅持中養成終身訓練意識,帶動學生的體能素質持久發展。
綜上所述,教師應該將趣味化、合作化與生活化作為具體的體能訓練優化形式,協調好學生在參與體能訓練過程中的各項主觀與客觀因素,以此為學生的體能訓練有效參與提供良好的條件,使學生能夠切實地得到體能素質的發展,為未來的體育運動參與提供重要的保障。
參考文獻:
[1]葉海輝,楊芬.中小學體育"課課練"柔韌素質的體能游戲[J].青少年體育,2016(6).
[2]張明娟.小學體育技術體能運用策略探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