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智惠
◆摘? 要:小學數學教學,是培養小學生數學學習能力與理性思維的重要學科。數學作業的設置,是為了促進學生全面復習課堂所學內容,加強課堂教學成果的延伸,更是教師了解小學生具體學習能力的重要方法。有效的課堂作業設計,會讓學生的能力提高更有效率。有效的課堂評價,會給予學生數學學習的力量,明確自身的不足與優勢。在新課程改革環境下,對小學數學作業的設計與評價問題進行全新思考,讓作業發揮出其本身積極的教育意義,有利于促進小學生數學學習態度的端正,也有利于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小學數學;有效性;設計與探究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快速實施,小學數學教學也有了一定創新。但是,小學數學作業的設計與評價的改革力度明顯不足,沒有跟上小學數學學科的改革速度。在傳統教學思想的影響下,題海戰術是許多教師與家長認可的提高小學生數學能力的作業形式,但傳統的作業形式往往會限制小學生的思維發展。在教學發展的新時期,開發更多創新有效的小學數學作業的設計與評價方法,才能讓小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得到滿足,才能促進小學數學教學成果的圓滿化。
一、作業設計要能體現應用性
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要讓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在設計課后作業時應從學生實際出發,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設計不同的作業,使學生體驗到成功,從而培養學生解題的樂趣和學習數學的熱情與信心。例如:有一塊長方形空地,長9米,寬7米,現要在這塊空地上建造一個花圃,使種植花草部分的面積占整塊空地面積的一半,你打算如何設計花圃的建造方案?這樣的問題既能體現出層次性又有一定的應用性。再如學習了兩位數加減,為了鞏固知識點,把計算變成有趣的猜數游戲,如:35+16=51,不一定非要寫,可以這樣猜一猜:我比55大16,我是誰?這樣的猜數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興趣,而且連思維能力稍差的同學,計算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如果我們的作業內容拘泥于課堂知識、拘泥于教材,總是以試卷中出現的形式作為作業的模式,完成同步練習,機械重復的較多,內容就是乏味的,使學生埋頭于繁瑣重復的練習,就嚴重影響了學生的發展。
二、精心選材,設計趣味性作業
學生對作業是否感興趣,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作業的內容選擇是否新穎、開放、有趣,富有挑戰性;取決于作業呈現的方式是否多樣化和同一內容的多變性,以便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求。為此,布置作業既要有效,又不增加學生過重負擔,必須做到少而精且有趣味。
作業的設計要從學生的年齡特征、生活經驗出發,選擇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事物穿插在數學作業之中,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動機。教師要精心選材,力求形式多樣,內容豐富,體現趣味性、開放性。如低年級可以設計美麗的繪畫式作業、有趣的游戲式作業、生動的情境式作業等,給數學作業賦予一定的人文色彩,用生動有趣的語言記錄數學問題,使作業變得富有情感,貼近生活實際需要;還可以設計一些選擇題、填空題、改錯題、操作題等不同題型的多樣化作業;也可以設計一些一題多變、一題多解、一題多問等多變性的作業,使得同一內容的題目,有著不同形式的變化,有效引導學生向知識的高點攀升,向思維的深層進發。如在教學“1億有多大”時,教師可以從高度、質量、長度、面積、時間等不同維度,以文字和圖片的形式設計與生活密切聯系,并能激發學生探索興趣的練習題,使他們對大數形成鮮明的表象,對1億產生深刻的體驗和感悟,從而建立數感。不僅豐富了數學知識,還提升了數學素養。
三、聯系生活,設計自主性作業
著名數學教育家波利亞認為:“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都是由自己去發現、探究,因為這種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律、性質和聯系。”因此,作業設計不僅要引導學生鞏固所學知識,形成技能,同時也要使學生經歷觀察、操作、猜想、驗證等數學活動過程,發展思維能力。
當學生學習的內容和學生熟悉的生活貼近,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就越高。生活中有許多問題,都可以和數學教材內容鏈接而進入課堂或課外作業的設計。教師可以安排一些操作性實踐作業、調查性實踐作業、探究性實踐作業、應用性實踐作業等,使學生成為一個問題發現探索者。
如在教學“復式統計表”后,讓學生去調查班級同學最喜歡看的電視節目,最喜歡參加的社團活動等,根據收集的信息,制成統計表,寫成小論文,這樣的實踐活動,不僅培養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而且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又如教學“升與毫升”時,讓學生隨家長購物時,注意觀察1盒牛奶、1瓶果汁、1瓶醬油、1瓶眼藥水等商品外包裝的標注,看一看、估一估、掂一掂,形成初步的容量概念,豐富生活常識,積累生活經驗。
當一個單元學習結束時,還可以安排一個周末,讓學生自主設計作業,總結反思所學內容。如可以讓學生用文字描述、思維導圖、表格整理等方式自主整理所學內容,也可以編數學小報、出單元試卷、寫數學日記,還可以查閱與本單元所學內容相關的數學家的故事等。這樣把教材“冰冷的美麗”變成學生“火熱的思考”,使學生深刻感受到數學在社會生活中的意義和價值、既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自信,又促使他們對練習設計充滿向往和期待,讓教和學充滿生長的力量。
總之,設計富有成效的數學作業要綜合考慮教材編排和學生學力,使我們的作業面向全體學生,讓不同的人在數學學習上得到不同的發展。讓處于不同水平、不同層次的孩子都體驗到數學學習的愉悅。作為教師,努力引導學生在作業實踐中張開智慧的翅膀,盡情展示自我風采,使數學作業成為他們放飛智慧的天空!
參考文獻
[1]王增韓.數學作業設計的新思考[J].教育科研論壇,2007(09):13-14.
[2]趙登煜.淺談小學數學作業設計[J].學周刊,2013(1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