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子靖
摘要:在經數十年的數學教學經驗的積累中,很多教師形成了自己的教學知識系統,而在不斷變化的時代大背景下,該模式的弊端不斷顯露,缺乏靈活性,課堂沉悶,教學效率低下,而此時教師大多已熟練掌握原有教學方法,定式思維使其難以改變目前教學難題,一節課的教學收益寥寥無幾,進步鮮少,學生卻更多產生糊弄及厭煩該科的心理,使該課堂得不償失,這正是下面所要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教學方法;靈活性;創建積極氛圍;創新性思維;正向評價
如何系統整理規范知識,劃分所教重點,如何在課堂,以何種方式教授給學生等等,已成型的穩固的授學模式因在實際教學中有所建樹而持續被下任教師接受并使用。過度穩固的狀態在擁有跳躍式思維的學生身上必須被打破更新,允許發言,鼓勵創新,拒絕定式,大膽構想,突破表象,更重要的是,教師在其中也不再維持課堂食物鏈頂端角色,學會接受學生思維及意見,調動學生積極學習的內因,同時提供積極創新的獎勵或評價機制,貼近學生心理。
一、創建積極進取氛圍
從進入課堂伊始,數學在學生心中被塑造為亟須腦力學科,其重要程度大于所有其他學科,這從一開始便給學生創造了內心壓力與精神緊張的氛圍,過于單一的教學方式與數學所需的高度抽象性與極嚴密的邏輯性沖突明顯,又如何希望學生在倍感枯燥的心態下對這門感性與理性結合的高難度學科中的知識極限反殺。無味便難懂,難懂便脫節,一次課拉隊,次次便如此。究其根本,教師也在晦澀知識中漸漸喪失帶領學生沖鋒陷陣的激情勇氣與力氣,而真正的良好課堂氣氛,在互相給予中不斷搭建美化,直至完美生活化。
例如,在“多位數乘—位數”中,教師是否能真正調動小學生聯想出數字,理解何為加法,何為乘法,一開始過于虛擬的數學總是會讓學生感到難以理解,去機動捕捉學生對此的疑問與不解,合理設置生活情景,將問題數學化,數學生活化。比如,在商場中購買鉛筆,商家辦活動,滿十元減一元,一根鉛筆一元,高級鉛筆兩元,自動鉛筆三元,怎么購買,花多少錢去購買,或給予一定錢數,要如何購買,教學生計算簡便,使學習過程更有趣些,可以告訴學生學會便可以自己去買鉛筆。教他們運用加減乘除運算律到應用題中去,學生總是對枯燥課堂外的生動應用更感興趣,提高學生對數學的興趣,有興趣便有動力,學的也更快。
二、善于利用學生所犯學術錯誤
顯然,現實教學中,學生因不熟練掌握知識而算錯數值屢見不鮮,有些錯誤也在所難免,學生不懂,也不知如何解決,甚至產生挫敗感,關鍵在于教師如何處理與引導,盧梭說:“ 最好的教育就是無所作為的教育:學生看不到教育的發生,卻實實在在地影響著他們的心靈,幫助他們發揮了潛能,這才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教師更重要的本領不僅僅是傳授知識,還有去進行有價值的引導,去觀察喚醒鼓勵學生。
比如,在“整數乘法運算定律推廣到小數”一節中,放映出一張圖片,讓學生在題中提取信息來解答題目,很多同學便會齊心協力把圖中關鍵要點找出,如,圖中共有5個箱子,箱子標明12瓶,每瓶1.3元,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并解答,一位說;“一共要花多少元才能買所有的水?”學生相繼列出式子,解出共需78元,但每人獅子不同,12*5*1.3,12*1.3*5教師向學生提問能從中得出什么結論,通過他們的討論,統一出一個正確的意見,由此提出先將整數運算再運算小數會更簡單也會更快,整數運算定律也同樣適用于小數中。通過這個例子來產生互動,暴露學生平時會犯的小錯誤,卻又不打擊他們,讓學生自己討論發現解決,還能總結出一個新知,一舉兩得。
三、建立正向評價機制
教師應該使用一切可以的方法,把孩子求知與求學的欲望激勵出來。在新課標中,有很多新方法出現,都一直在鼓勵課堂教學應實施多樣全面積極的評價,拒絕一再指出負面錯誤,不斷打擊學生信心。教師可以通過語言、手勢演示、教學工具演示、去多方面傳授知識,并給學生機會自己主動展示學習成果,學會去觀察接納學生,靈活區分不同性格及類型的學生如何去給予評價,激發學生去創造新思維的潛能,不小瞧每一個小問題,有針對性地去說話,引導使學生的體驗可以更加成功,同時也極具可能打破教師的原有認知,這正是建立學生自信的第一步,不打擊而要鼓勵。
再例如,在“綜合與實踐”一節中,教師列出題目,每輛汽車平均每千米排放二氧化碳55g,那一輛汽車6個月會排放多少二氧化碳?3000萬輛轎車一年行駛16800千米,會排放多少?在這種題目中,給出數據較多,數值也較大,學生解題中很容易便出現算數錯誤,或者乘法定律使用方面的錯誤,在這時,正向評價便產生作用,如果一味緊抓學生小錯誤不放,產生的負面效應會很嚴重。正向評價與負向皆需要度,不為表揚而表揚,同樣,也不可為批評而批評,正確的做法是去關注學生思考的過程,提高他們的參與度與興趣度,一個小錯誤不可怕,可怕的是以小化大。去促進學生自己反思,與同伴交流,認識自己的問題出在哪里,而非被指出哪里不對,那樣是不會形成持久記憶的。
綜上所述,教師應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做到,去努力構建積極氛圍,有效幫助學生提高聽課質量;善于利用學生的思維,理解學生思考過程;作出激勵評價。在與學生的互動中,增強其實踐的信心與能力,并培養創新意識,才能真正使之受益。高效教學與學習方法是無窮的,只等我們探索,不斷探索是我們應行之策。
參考文獻:
[1]汪勝奎.探究新課改下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創新[J].西部素質教育,2016,2(13)
[2]唐敏.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J].教育教學論壇,20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