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風英
【摘 ?要】幼兒園作為幼兒健康發展的重要場所,對幼兒的基礎教育、素質培養、認知發展等方面起到積極作用。同時,幼兒時期是個體成長與發展的重要階段,其良好的指導和管理,將有助于提升個體的整體素養。然而,在當前的學前教育管理中,大多數教師缺乏有效的管理方法,導致幼兒的受教育水平產生影響,不利于幼兒的主體發展。因此,本文筆者結合自身教育管理經驗,對新時期幼兒園創新管理的有效性方法展開研究。
【關鍵詞】幼兒園;學前教育;創新管理
目前,在學前教育管理中,大多數教師依然沿用傳統的教育模式,忽視幼兒的主體性和發展性,導致幼兒在認知發展過程中存在被動接受的教育狀態,進而影響幼兒的發展效果。同時,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部分教師在德育培養方面缺乏細節性管理,導致幼兒的內在素養發展不足。因此,針對這一問題,本文從當前幼兒園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開展幼兒園創新管理的有效方法兩個方面出發對此進行探究。
一、當前幼兒園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通過對當前幼兒園管理工作的開展情況進行分析,發現大多數教師在教育引導中存在以下幾點問題:
第一,主體發揮不足。幼兒作為受教育的主體,構建以幼兒為主體的課堂活動,有助于提升幼兒的學習質量和發展效果,但在當前的教育管理中,部分教師受本位思想影響,缺乏對幼兒主體的深入觀察和了解,導致幼兒在主體學習中呈現出被動的發展狀態。
第二,方法運用不當。管理方法的有效實施,不僅能保證課堂整體的有效進行,還能針對不同的教育情況,采取個性化的教育策略,進而確保幼兒個體的發展效果。但在實際的教育管理中,大多數教師沿用“老套路”“舊方法”,缺乏多元化的培養方法,導致幼兒的素質培養存在不足。
二、開展幼兒園創新管理的有效方法
(一)轉變思想,樹立生本思想
針對當前學前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其管理思想的轉變尤為重要。在學前教育管理中,教師應摒棄傳統教育思想,樹立以生為本的管理理念,深入了解幼兒的發展狀態和心理問題,把握幼兒的主體思想,并針對不同的主體狀態采取多樣化的管理策略,進而實現其主體發展的目標。如在合作意識的培養過程中,幼兒受家庭環境、認知發展等因素的影響,普遍存在合作意識不強的現象,針對這一問題,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實際情況,制定不同的培養目標,使不同階段的幼兒形成正確的合作意識。如小班幼兒管理中,重點創設合作的氛圍,使幼兒逐漸意識到合作的重要性;中班幼兒管理中,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布置或設計有關合作的任務活動,促使幼兒合作解決問題;大班幼兒管理中,教師可以運用實踐活動的方式,讓幼兒以小組為單位展開學習,進而幫助幼兒獲取知識、培養意識,從而達到主體發展的效果。
(二)注重細節,把握教育環節
俗話說:細節決定成敗。在學前教育管理中,教師還應注重幼兒的日常細節,把握教育環節,切實制定和完善管理策略,正確引導幼兒的發展方向,從而保證德育的有效滲透。在入園、離園環節中,教師可以引導幼兒說出“早上好”“老師好”“你好”“再見”等禮貌性語言,幫助幼兒建立正確的交際意識,營造良好的成長氛圍。在就餐活動中,教師可以將珍惜糧食、粒粒皆辛苦等故事滲透其中,培養幼兒節約糧食、文明就餐的良好習慣。同時,在日常活動環境中,教師還可以結合幼兒的發展情況,創設主題式培養環境,開展貼近幼兒生活的教育主題,如“今天我學知識了”“我要做家務”“勤勞的孩子”等主題,使幼兒在主題環境的引導下,逐漸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發展意識,有助于提升幼兒的整體素養。此外,在活動細節中,教師還應考慮到幼兒的認知基礎,靈活設計活動的內容和流程,以幼兒的主體為導向,及時糾正幼兒的不良行為,端正幼兒的主體狀態,進而保證幼兒健康、積極發展。
(三)家校合作,構建發展環境
幼兒的健康發展始終離不開家長的關心與照顧,但在當前的家庭教育中,大多數家長缺乏正確的育兒理念和教育方法,忽視其家長行為對幼兒成長的直接影響,導致幼兒的主體發展陷入“5+2=0”的教育現象。因此,在學前教育管理中,教師應積極協調家庭和學校之間的教育工作,正確指導家長的教育方式,構建和完善幼兒的發展環境,確保幼兒在認知發展中獲得良好的培養效果。同時,教師還可以利用微信、QQ等信息化工具,及時向家長反饋孩子在園的教育情況,并了解幼兒在家的發展狀態。此外,教師還可以利用家長會、座談會、開放日等活動,組織家長分享一些有效的育兒經驗,提升家長整體的教育水平。另外,教師還可以結合實際情況,組織多樣化的親子活動,讓幼兒在活動中形成良好的家庭觀念,這對幼兒的健康發展具有積極作用。
綜上所述,通過對思想的轉變、細節的把握、家校的構建,不僅能提升教育管理的質量,還能構建適合幼兒學習和發展的主體環境,使幼兒能夠得到充分、有效的發展效果。
參考文獻:
[1]王靜.關于幼兒園管理工作創新的對策研究[J].中華少年,201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