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健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初中歷史教學需要從新的角度和觀念進行創新性教學,并按照新的教學理念,教師需要繼續探索、總結現代教學方法,進而不斷豐富課堂教學活動,充分貫徹以學生為教學的主體。本文主要是從傳統初中歷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來看,并分析和探索在新課程改革下的初中歷史教學新理念探析,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新課程;初中歷史;探析;教學新理念
新課程標準的引入對傳統教學方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新課改的教學理念是充分貫徹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創新教育中不斷提高學生的創新性思想和能力,并采用全新的教育方式來改變學生的學習觀念,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實現教學課堂的高效性。
一、傳統初中歷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資源的不充分使用
對于歷史課而言,其具有豐富多彩的課堂教學資源。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很多教師并不能夠充分了解到歷史教學的資源,例如,采用一些教學輔助設備來進行教學,但是過度依賴會嚴重忽視了對于歷史教學資源的開發和應用。雖然現代化的多媒體技術可以有效豐富教學內容,但是過度依賴PPT教學會讓整個教學變得枯燥,因為PPT上的文案只是一些簡單的文字和圖畫,所以并不能更好地展示出歷史資源,也不能夠積極地引導學生更好地學習歷史。
(二)教學觀念落后,目標不清晰
部分歷史教師在制作教學文案時,并沒有結合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來制定教學目標。現階段,很多教師教學活動的教學意識非常模糊,對于教學目標的把握不夠準確,甚至出現教學大綱的簡單性。歷史教學內容的單一會造成學生對于教學內容的理解性變得非常弱。以上兩種因素都會造成學生對于歷史學習的片面化,進而影響教學的實際效果。
二、新課程下初中歷史教學新理念探析
(一)確立并優化教學目標
對于初中的歷史教師來說,在上歷史課時應注意闡明學習的目標。經過多年的實踐改革和教學研究,我們發現制定科學和精確的學習目標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果和學習效率。在新的教學改革下,要對目前的歷史教材內容進行有效的優化和創新,從而對傳統的教材中的一些不足之處進行改進。此外,在新課程改革下,歷史教師需要不斷明確教學目標,并適當做出調整,因為歷史教學并不是要求學生對于知識點的單一性記憶,而是要明白整個教學的過程,從而讓學生能夠將所學的歷史知識與現實社會進行有機結合,所以說,新課程改革下的教學目標可以有效改變學生對于歷史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提升歷史課的教學效率。
(二)創新課堂活動,提升學生的參與度
創新的教學方法可以有效豐富教學課堂,并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其中。因此,教師需要繼續探索新的并且更具有吸引力的教學方法,從而不斷增加學生的參與度,讓更多的學生能夠愛上歷史課。教師還可以使用現代化信息技術來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例如“微課”翻轉課堂,這就是現代教育中以信息技術為主的一種教學手段,它打破了傳統歷史教育的局限性。此外,“微課”的教學形式,讓整個教學的過程變得簡單,而且能夠在原有的基礎上提升學生的認知水平,從而不斷完善和構建學生學習的知識體系。與此同時,歷史教師在制作微課時,要科學合理地制訂學習的計劃,并以視頻、課程、練習等為學習主線,從而在實際的歷史教學中明確學生的學習目標。例如在學習歷史課《中國人民站起來了》中,歷史教師就可以充分結合PPT和視頻的教學,從而在實際的教學中插入一些重要的歷史影像,并且伴隨著《義勇軍進行曲》,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在這種氣氛下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熱血情懷。
(三)創新教學情境,提高學習熱情
情境學習可以幫助學生對故事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創建情境可以幫助學生在動手實踐活動中充分利用多感官參與學習活動,并在學習過程中學會獨立探索。例如,歷史教師可以創造問題形式的教學情境,并幫助學生解決更多的疑問。在學到《三國鼎立》時教師可以營造一個三國鼎立的局面,歷史教師還可以通過設計一些問題來增加學生學習的熱情,也可以在創新性的教學情境中讓學生通過故事更好地了解到更多歷史人物的特點,進而激發學生對于歷史的學習積極性。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課改的教育背景下,初中的歷史教學需要教師不斷發揮創新性思維,對教學的觀念進行不斷改革,從而讓整個的歷史課堂變得更加豐富和高效。根據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教師必須積極引導學生融入學習中,將歷史學活,并且在創新性的課堂活動中不斷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為學生奠定全面綜合發展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盧翰.新課程下初中歷史教學新理念探析[J].中學教學參考,2017(07).
[2]東野光霞,季立玉.新課程下初中歷史教學新理念探析[J].中華少年,2018(08).
[3]劉靜.新課程下初中歷史教學新理念探析[J].讀寫算:教研版,20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