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如皋中專農業專業學生普遍表現出學習動機水平低,學習動力不足,學習興趣低,情緒易波動,意志力薄弱,自我意識水平低,注意力不集中,缺乏自信等特征,對教育效能的提高形成明顯阻礙。這些特征按照之前的研究,應歸類于學習困難問題。學習困難是當前教育成效研究的一個重要內容,不良社會處境對學生行為習慣和心理特征有重要影響,本文側重從社會因素和心理因素視角,分析學習困難學生的行為習慣和心理特征,尋找干預機制。
關鍵詞:農業中職學校;社會處境不良學生;行為習慣;心理特征
一、前言
如皋中專農業專業學生普遍存在學生學習困難問題,集中表現在學生缺乏學習興趣、學習能力不強、自我意識水平低等現象。從對學習困難形成的環境因素分析,由于歷史、自然、地理和人文環境等條件的影響,如皋市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迅速,制造業、信息產業等二三產業發達,而大多數人有厭農的心理。影響了農業的發展。農村地區的兒童在成長過程中長期處于輕視農業生產,農村以老年人從事生產為主等不利的社會環境,不良社會處境對學生行為習慣和心理特征有重要影響,由于本地產業發展的不均衡,學生的成長無時無刻不受環境影響,與教育直接相關的家庭成員、學校教師、同學伙伴等也在受不良處境影響。長期在不良環境中生活的學生表現出行為退縮、目光短淺、得過且過等為主的消極心理特征,對學生的成長極為不利,由此累積的社會問題較多,是阻礙社會和諧發展的一大因素。從教育要面向未來的角度出發,有必要審視現實教育中的問題,不斷對其進行改進和完善,以此促進社會的發展,推動人類文明的進步。
二、問卷調查結果分析
按本次問卷調查統計,如皋中專農業專業學生中:68.5%的父母在家務農,79.1%的家庭年收入低于50000元,86.6%的學生父母學歷在初中及以下,79.5%的學生在農村生活成長。綜合以上信息,可以將學生作為社會處境不良對象進行研究。考慮性別影響,男生和女生分卷作答,分別統計比較。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190份,其中男生卷115份,女生卷75份,問卷內容無差別,回收率100%。
1. 心理特征方面
性格特征方面,除41.1%的學生沒有表現明顯的抑郁特征外,其余學生不同程度有抑郁特征,其中長期情緒低落和厭世悲觀的學生分別為35.3%和21.6%;63.2%的學生表現出不同程度孤獨特征;64.2%的學生表現出易怒情緒;69.0%的學生更喜歡做性情溫和的人,其余學生都有一定程度粗暴特征。40.5%的學生表現出怯懦心理特征;49.5~65.8%的學生表現出自卑特征。
心理特征方面,46.84%的學生肯定客觀認識事物的觀點;36.3%的學生選擇保持積極心態應對環境;25.8%的學生選擇積極改變社會不良現象,9.5%的學生心態消極;7.9%的學生選擇漠視不良社會現象。遇到挫折時,學生處理焦慮的方式,45.3%選擇自己默默承受,39%選擇找朋友幫助,17.4%選擇告訴父母,12.6%選擇借助煙酒;在信任方面,53.7%的學生選擇父母,36.3%的學生選擇老師,32.6%選擇聰明的朋友。
2. 行為習慣方面
有抽煙習慣的男生占33.9%,有喝酒習慣的男生為10.7%,女生為8%;上網成癮的男生占42.9%,女生占13.3%;喜歡用打架解決問題的男生為12.5%,女生1.3%;喜歡睡懶覺的男生為47.3%,女生為66.7%;隨意踐踏草坪的學生占45.3%;曾經偷拿實驗室東西的學生為4.7%;有夜不歸宿經歷的男生占37.5%,女生占20%;12.1%的學生曾當眾高聲喧嘩;25.8%的學生故意折斷過樹木;71.1%的學生有過遲到經歷;17.9%的學生有早退經歷;52.6%的學生上課發短信或看小說;60%的學生上課愛講小話;曾上課睡覺的學生占38.4%。
3. 環境因素的影響
家庭環境方面,68.5%的學生父母在家務農,為農民子女;79.1%的學生家庭年收入低于50000元,86.6%的學生父母學歷在初中及以下;79.5%的學生居住在農村。60%的家庭在子女的教育上沒有明確的獎懲制度,但58.4%的學生在完成父母期望的工作后會得到父母的夸獎;59.5%的家庭主題討論內容是學生的學習,其次45.8%的主題是家庭經濟;家庭關系方面,父母從不吵架的僅占14.2%,父母經常吵架占11%,10%的父母有時候會打架,社會和學校環境方面,57.4%的學生喜歡參加班集體活動。
三、結論與建議
1. 結論
通過對問卷的綜合分析,首先如皋中專農業專業學生學習能力不強,不注重總結自己的學習方法,學習主動性較弱,復習意識淡薄,學習效率低。學習成績會以挫折的形式成為學生的一大心理困擾,長期累積會表現出焦慮心理特征,可能是一部分學生學習興趣低的根源。學生當然不會選擇長期讓自己有失敗體驗的學習,如果學習本身和評價方式不改變的話。學習上不愉快的體驗應當會促進學生選擇更多的行為來進行補償,以應對家庭、學校和自我心理的壓力。
2. 建議
一是提高學校課堂教學質量,幫助學生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另外加強課后輔導,開辟更多對學習能力不強學生有幫助的學習渠道。關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在矯正學生心理方面多投入精力,建立健全相關的機制和制度。
二是加強日常管理和引導,營造親和學生的文化氛圍。通過培養學生良好習慣替代不良習慣,利用豐富的校園文化生活內容,引導學生以積極健康的方式生活,改良學生不完整的亞文化行為模式。
參考文獻:
[1]王力.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習慣養成教育路徑研究——以重慶市渝北職業教育中心為例[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9(12):184-185.
[2]周秉偉.閱讀在職業學校學生職業素養培養中的作用的探索[J].職業,2019(06):62-63.
作者簡介:
肖國慶(1972-),男,漢族,江蘇如皋人,大學本科, 江蘇省如皋中等專業學校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中等職業教育。
課題項目:
皋市2019~2020學年度立項微型課題《中職農業專業學生學習習慣問題與對策的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