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俊平
摘要: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一直廣受社會關注。如何幫助學生塑造良好的心理,使學生擁有健全、完整的人格,是每一個教師應當思考的問題。筆者在英語學科教學中利用心理彈性的有關內容,歸納現階段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并提出解決這些問題合理有效的對策。
關鍵詞:心理彈性;高中英語;教學;應用;自主
英語作為一門基礎學科,貫穿了學生們的整個學生時代。使所有學生在英語學習上都能取得優秀成績是所有英語教師的美好愿望。但是,太多時候卻事與愿違,一些高中生學習英語不是出于興趣,而是為了應付考試。將心理彈性及其干預方式引用到高中英語教學工作中,既是對相關理論及實踐研究的豐富,亦是對英語教學手段的豐富與驗證,拓展出更加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提升學生心理彈性的同時也激發了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這無疑為高中英語教學開辟了一條捷徑。
一、心理彈性概述
心理彈性是個體在面對諸如生活中的逆境、創傷或其他重大生活壓力的良好適應過程,是一種面對挫折和壓力的反彈能力和動態過程。研究發現,心理彈性與學校適應、師生關系存在顯著正相關關系。同時,也有研究發現,中學生的情緒智力對師生關系具有顯著的預測作用。心理彈性強調個體正向、積極的能力與特質,重視個體自身的內在能量與潛能。因此,如果能在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心理彈性,使學生具有更多上文所列的這些心理彈性特質,解決高中學生英語學習中的這些問題,如不自信、課上不敢發言、不敢提問、對教學活動不積極參與、課后自主學習不主動等。
二、心理彈性與英語教學
1.培養學生積極、樂觀的學習態度
根據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的觀點,每個人都有尊重與被愛的需要,明確學生學習主體地位就是使學生的這種需要得到滿足,即從心理彈性的樂觀角度對學生進行心理干預,使之產生信心,從而更有興趣,相信自己具有學好英語的能力。具體措施是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在教學中關注正向動態,多表揚、少強壓,忽略小問題,這樣會激起學生積極向上的學習情緒,也會因為教師的因材施教提高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在教學中,教師對學生每一次的考試成績要細心分析,對學生的錯誤要引導,不可在全體學生面前點名批評某些低分學生。研究證明,在教師的教學能力和專業水平基本相當的前提下,對學生尊重與熱愛的教師會在教學過程中引發“羅森塔爾效應”,不僅學生學習興趣高昂,教師的教學水平也會相應提高,這是一種相互促進的成長與進步。對教師而言,首先要學會激勵學生。對于學優生和中等生,教師可以鼓勵其保持現有的狀態并盡可能地再進一步。對于學后生教師需多給予關心,提高其課堂教學活動的參與度,有針對性地提問,提高其回答問題的正確率,使他們更相信自己,并能在課下指出其學習過程中的不恰當之處,培養學生尋找適合自己學習特征的學習方法。
2.在力量上,培養學生的學習動力
英語學習的障礙在“聽、說、讀、寫”四個方面都有所表現。要克服學習過程中的種種障礙,首先得從意識層面上讓學生知道英語學不好不是因為自己的學習能力不行,而是因為自己的學習方法不正確。其次,讓學生在學習英語過程中體會到成功的快樂,使每一次的小小成就成為下次學習的動力,從心理上進行正面干預。在教學、布置家庭作業的過程中,題目的難度既不能高于也不能低于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這樣可以使學生在付出一定努力后得到滿意的結果,滿足了自身成功的需要。再者,目標永遠是學習的動力,潛移默化地使學生明白學習英語不僅僅是為了高考,任何一門外語學習都是打開另一種文化之門的鑰匙,為了自己親身去體驗異域文化,必須掌握這門語言。因此,教師要耐心引導學生在英語學習中培養自己的恒心與毅力使學生有足夠的動力、毅力去完成必要的英語學習。
3.在堅韌上,培養學生弱視個人挫折、擺脫對英語的無能為力感
正如前面提到的阿爾伯特·艾里斯的ABC理論,我們將學英語看做刺激事件(A),將學不好看做不合理信念(B),將英語學習成績差看做結果(C)。我們需要做的是將“學不好”變成“我能行”,這樣就會產生一個新的結果“我英語學得好”。我們都知道心理暗示的作用,如果我們反復強調“你不行”,其結果是一定不行,但是如果我們反復告訴自己“我能行”,其結果是“我們完全行”“我們行”“我們還行”,不一定是“我們不行”。因此,要培養學生進行積極、正面的思考,要從解決問題的角度出發,發音不好去練發音,詞匯量小去記單詞……解決了一個個的具體問題,學生就會感受到變化,就會有成就感,逐步擺脫對英語學習無能為力的感覺,越早進行心理干預學習效果越會明顯。教學中,可對學后生布置有針對性的作業,針對其薄弱處進行彌補性練習,使之學習盡快趕上大家。
三、總結
總之,從心理彈性角度出發,設計正向的、積極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從各個方面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是提高高中英語學習能力的最佳途徑。幽默感是人生第一要素,可使人笑對挫折和挑戰,置身挫折時能弱視挫折,從而戰勝自我,擺脫對英語學習的無能為力感。因此,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如果能在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心理彈性,對學生心理彈性進行積極干預,使之具有更多積極的心理彈性特質,會解決高中學生英語學習中的許多常見問題,提高學習動力,促進學生對自主學習能力的認同和提升,有效地完成高中階段的英語學習。
參考文獻:
[1]唐丕才. 高中英語教學中情感教育的滲透研究[J].中華少年. 2019(25).
[2]曾潤紅. 教師開展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J].新課程(中). 2019(04).
[3]尚海麗. 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及有效途徑[J].林區教學. 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