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隨著新課改政策的不斷深入,人們對于初中學生的素質要求也在逐步提升。為了能夠全面增強學生的思想道德認知觀念,以及其對法律法規知識的理解,教師需要從現實的角度出發,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指導學生學習道德與法治知識,希望能夠借此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此外,教師應從現實的角度出發,結合學生感興趣的教學內容,使初中階段的道德與法治教學更加具有吸引力,切實幫助學生增強相應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多種教法;初中課堂;道德與法治;教學質量
在初中階段的道德與法治知識教學期間,教師需重點幫助學生提升其道德與法治知識水平。教師通過長期的教學研究,決定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以指導學生更有效的理解道德與法治知識。為此,教師引入多媒體教學內容,希望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設計探究性任務,借此培養學生的知識探索精神。此外,教師將學生劃分為合作學習小組,意在提升學生的學習合作能力。
一、結合多媒體教學,提升學生學習興趣
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說,興趣是支撐其學習道德與法治知識的根本。在教師看來,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學生對相應的學習內容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便可在興趣的引導下進行深入細致的知識鉆研。為此,教師決定采用多媒體教學法對學生講解道德與法治知識,以期通過引入趣味性的教學內容,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故而,教師在為學生創編教學課件的過程中,需要認真研究相應的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當前的學習生活現狀,設計與之契合的教學內容。通過教師對學生當前學習內容的深度研究,并結合大量趣味性的教學元素,使得教學課程變得充滿知識性和趣味性,同時也使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有效提升。
例如,教師教授學生學習《親情之愛》的知識時,就可結合多媒體教學法為學生創編合適的教學內容。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說,青春期正是其獨立思維和意識覺醒的關鍵時期,也是其最容易和家庭產生矛盾的時期。教師在教授學生關于家庭觀念和親情的知識時,需要采用多媒體教學,為學生展示相應的視頻片段,教導學生如何有效處理自己和父母之間的矛盾,并向父母進行有效的情感傾訴。同時,教師需采用趣味性的視頻元素,來完成相關內容的穿插和轉換,使學生的課堂學習變得更加順暢自然。通過教師采用多媒體教學法進行教學指導,使得學生對道德與法治知識的學習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二、運用探究性任務,培養學生探索意識
在教師指導學生學習道德與法治知識的過程中,應當下意識培養學生的知識探索意識。為此,教師需要在日常教學中為學生設計相應的探究性教學任務,以此指導學生進行綜合性的知識探索。在教師為學生設計相關探究任務時,需對學生的學習習慣和興趣有充分的了解,這樣教師設計的探索性學習任務,就可以對學生產生極強的吸引力。此外,教師需要教授學生有效的知識探究學習方法。從指導學生進行最基礎的教材閱讀和理解,到培養學生有效查閱相關資料,再到引導學生聯系相關知識進行拓展學習等。在教師的教學指導下,學生認真學習和探究有效的學習內容,最終有效解決教師設計的學習任務。
三、進行社會實踐延伸,強化學生社會責任
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而言,學習的知識內容需要進行相應的社會實踐,這樣才能夠切實提升學生自身的社會責任意識。故而,教師在教授學生學習道德與法制的知識后,需要結合教學內容,指導學生進行相應的社會實踐,從而使學生能夠有效加強自己的責任意識,全面提升學生的社會責任認知水平。所以,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而言,必要的社會實踐能夠起到良好的磨煉作用,切實提升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
例如,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需要為學生設計相應的社會實踐活動,以全面提升學生的社會責任感。特別是學生在學習“法律為我們護航”的知識后,決定開展相應的實踐活動。
四、創設相關生活情境,培養學生體驗興趣
初中階段的道德與法治知識教學期間,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需要,設計體驗式教學策略,用以深化學生們的道德與法治學習體驗。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研究發現若是教師的教學內容可以迎合學生們的學習興趣,便可使其在較長時間內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并有效強化學生的知識理解能力。因此,教師決定為學生們設計生活化教學情境,希望可以借此不斷模擬學生相對熟悉的環境和事跡,使之能夠有效吸引學生們的學習注意力。而后,教師適時開展體驗式教學指導,使學生能夠真正感受相應的生活化情境,并逐步深化對所學道德與法治知識的理解,從而切實提升學生們的綜合學習質量。
綜上所述,教師在指導學生們學習道德與法治知識期間,需要設計綜合有效的教學策略,使之能夠全面提升學生們的知識學習質量。
參考文獻
[1]陳羅華.新課改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新思路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8(40):66-67.
[2]曾敏.初中《道德與法治》教材中的學生觀與價值觀[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8,19(09):81-82.
濟南市歷城區柳埠一中 王召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