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會的快速發展帶動了科技的進步,將信息技術合理應用到小學數學教育中成為了眾多教師所面臨的難題。在小學課程學習階段,小學數學是一個重要科目,其可以有效開發學生智力,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與其他學科相比,小學數學難度更大,因此要積極借助現代科學技術手段的力量來提升數學的學習效率。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數學;教學革新
一、 引言
小學數學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邏輯性,更側重對學生計算能力和推理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充分認知數據概念與空間概念,進而全面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可以自主解決數學問題,養成全新的數學意識。在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更注重于對數學知識結果的講解,導致學生處于被動性學習的狀態,為學生布置了大量的課后任務,為學生的學習帶來了一定負擔。以信息化與網絡化為時代背景,電子書包和電子白板逐漸出現在數學課堂上,高效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為學生的數學學習帶來了一定便利。為此,小學數學課堂應該大力引入信息技術,做好課堂教學的創新工作,選擇小學生最感興趣的方式,助力于小學生數學成績的穩步提升。
二、 小學數學結合信息化教學的特征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進行,信息化教學手段為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提供了更好的教育模式。在進行實際的課堂教學過程當中,結合信息化教學手段,能夠為學生有效拓寬數學資源,幫助教師能夠掌握更多的教學模式,加強在課堂當中教師與學生的互動,使抽象的數學知識逐漸變得生動形象。在目前階段的多媒體課件一般都是由多媒體技術以及電子白板等組成,通過這樣的新型教育模式,有效提高了教學氛圍,讓學生能夠在輕松活躍的課堂教學氣氛當中進行有效的學習,使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以及運算能力得到加強。
在新課程改革的推進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逐漸由傳統的教學模式轉變過來,對學生數學綜合素養的培養逐漸進入到人們的視野當中,以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為主要觀點,展開全面的多元化教學。在這個基礎上,教師要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當中,結合信息化技術手段,將數學知識轉變為生動形象的形式,向學生展現出來,讓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當中,有效地理解數學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在學習數學過程當中逐步培養自身的學習習慣、數學學習思維以及良好的學習效率。通過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環境,為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 小學年齡階段學生,對數學的思想認知
小學年齡階段的學生,他們的思維能力相對比較薄弱,對自身各個方面的發展也只是處于基礎階段,因此,小學階段的學生進行數學學習時,不能有效地理解數學知識,這就需要教師采取一些新穎的教學模式,以此來激發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在實際課堂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可以結合信息化教學手段,將抽象的數學知識逐漸轉變為生動形象的內容,讓學生能夠有效理解數學知識。
另外,小學階段學生的心理特征相對比較發散,小學生的一些想法,以及解決問題的思維模式都需要教師進行長期的觀察,教師要對小學生加以引導,讓小學生能夠健康的成長,教師在這一過程中一定要注重細節問題,把控好學生的成長狀態,進一步加強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讓學生能夠進行自主思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還有小學階段的學生相對而言,正是記憶力較好的黃金時段,教師要利用這一特點,使學生能夠有效掌握數學學習過程中的知識點,在這一過程當中,教師要對學生的記憶力進行有效的引導,幫助學生鍛煉記憶力,讓學生能夠更加高效地參與到課堂教學當中,進一步引導學生,對一些題型產生印象,有效地激發學生,使學生的學習效率有效提高。
四、 應用信息技術預設學情
在信息爆炸式發展的社會背景下,學生的數學學習或多或少都受到了一定影響,學生的腦海中開始出現越來越多的知識碎片。小學生的生理年齡尚未成熟,對事物沒有耐心,教師需要摒棄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法,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訂教學方案。以學生的認知經驗為出發點,引導學生以現有的經驗去探索更深層次的問題。基于此,信息技術模式下的數學課堂需要做好學情預設準備,避免數學課堂出現按部就班的教學情況,正確引導學生在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進行自主推想、自主分析與自主歸納。對學情進行充分的預設,可以保障后續課堂的教學工作能夠順利進行下去,進而打造更為精彩的數學課堂。
五、 應用信息技術增加前置學習
所謂的前置學習,其實就是根據多元化的學習內容進一步構建新知識。值得注意的一點,就是前置學習并非是課前預習。在小學數學課之前,學生需要學會應用信息技術,使用信息技術去搜索更多的數學知識,以自己的個性去構建新知識體系,在構建新知識的過程中學生可能會存在很多問題,學生帶著疑惑走進數學課堂,數學教師要給予學生足夠多的幫助,耐心幫助學生解決數學學習中的問題。在數學課堂上,數學教師要關注學生的易錯問題,從根源處幫助學生提高自身數學學習的技巧。
六、 應用信息技術創設教學環境,解決難點問題
小學階段的學生,由于年齡比較小,在思考問題的時候通常都以形象的思維去思考問題,無法真正的理解高難度的數學知識。
小學階段的學生由于活潑好動的天性,對一些事物都充滿了興趣,但是,這一階段的學生很容易分散注意力,不能夠有效地參與到課堂學習當中,逐漸對數學學習失去學習興趣。針對這種情況,數學教師需要應用信息技術加以輔助教學,進而保障學生可以全面了解抽象的數學知識。為此,教師要結合信息化技術手段進行教學,以此來增強數學課堂學習對學生的吸引力,在課堂教學當中,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轉變成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使學生的注意力有效集中,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能夠逐漸跟上教師的思路進行學習,逐步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讓學生能夠處于輕松和諧的學習環境當中,以此來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在實際數學教學中,多媒體技術的合理應用可以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轉化為生動形象的可視化內容,也就是說能讓靜態的數學知識動起來,消除學生對抽象高難度知識的畏懼。例如,在教學直線、射線和線段的知識內容時,為了可以避免學生將三者知識混淆,數學教師就可以應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與該知識相關的動畫片段,讓學生真正的產生對數學的興趣,在明確區分直線、射線和線段知識的同時,還可以自主去探索與此相關的數學知識。
七、 應用信息技術實現多向交流,提高評價實效
小學教學過程,其實就是教師、學生、教材內容和多媒體設備等各種因素相互融合的過程。在信息技術的指引下,教師可以設計多種互動形式,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鼓勵并且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更多數學難題。運用信息技術設計資源的互動交流,保障學生可以接觸與掌握更多的學習資源。與資源的互動交流,可以令學生在課前搜索資源時變得更加便捷,體驗過程也會愈加滿意。與此同時,還可以運用信息技術實現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互動交流,教師在交流之際不要處于高高在上的位置,要放下威嚴去聆聽學生的學習訴求,真正的參與到學生的探究學習中,為學生的數學學習提供高價值的指導建議。再者,應用信息技術還能實現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學生分組合作探究學習,最終將學習成果借助多媒體設備展示給教師與班里的其他同學。另外,信息技術的應用還有利于教師展開課堂教學評價工作。信息技術可以讓數學課堂的評價變得更加多元化,將學生的學習成果通過大屏幕直觀的呈現在學生面前,促使學生一目了然的去認知自己的學習情況。教師帶領學生通過信息技術進行全新的課堂練習,將課堂上的表現情況進行及時的反饋,通過各種相關軟件向學生反映問題,便于針對性的去解決問題。讓學生清晰認清自己的學習狀態,找出成績進步的原因或成績下滑的原因,找出自己與他人的差別所在,便于依據不同的問題制訂合理的解決措施。
八、 應用信息技術實現家校合作
對于小學生來說,家庭教學和學校教育同樣重要。小學生的自制能力稍弱,沒有強大的自主學習能力,在學校內有教師進行學習上的監督,在課下就需要有家長的監督。在信息技術的應用下,數學教師可以與學生家長進行密切的聯系,將學生的在校學習情況及時反映給家長,也便于數學教師掌握學生在家中的學習情況,進而發現學生的學情變化。家長通過應用信息技術,也可以進一步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展情況,從而可以做好學生家庭學習的指導工作,加大力度督促學生學習,保障學生可以按時地完成學習任務,并保障學習任務的完成質量。例如,很多學校都會應用教育平臺和教育軟件,實現家長與教師的線上溝通,這樣可以最大限度提升數學教學的質量。
九、 應用信息技術融入生活題材,開闊學習空間
在現實生活中,會接觸到大量與數學知識相關的事件。在學習數學知識之際,數學教師可以將其與現實生活進行關聯,讓學生從內心深處認知數學學習的必要價值,方便在日后的生活中能夠靈活應用數學知識,處理好各種生活中的實際數學問題。小學數學的教學需要采用針對性方式,引導學生將數學知識融入生活事件中,將學生從枯燥的數學教材中解放出來,全面拓展數學學習空間,進而收獲更為理想的數學教學成果。例如,數學教師可以將自己日積月累到的數學知識點發布到學校網絡平臺上,實現數學資源的實時共享。同時也可以選擇一些影響力較高的數學教師制作微課視頻,將數學微課視頻發布在學校公眾號或者是官網上,為其他教師和學生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在這種模式下家長在家中也可以輔導學生進行數學的學習,可謂是一舉多得的教學方法。
十、 結束語
總的來說,信息技術的發展為小學數學教育帶來全新的發展機遇,突破傳統數學教學模式,顯著提高小學數學的教學效率和質量,靈活應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創造展現的數學學習氛圍,足以充分調動小學生數學學習的積極性,促使小學生數學學習水平和能力得以穩定提升與發展。
參考文獻:
[1]王保生.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融合的教學應用研究[J].學周刊,2019(36):139.
[2]張杰.小學數學教學中信息技術的應用與研究[J].甘肅教育,2019(20):69.
作者簡介:王嘉彰,甘肅省武威市,武威市涼州區窯溝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