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軍科 談軍艷
摘?要:隨著知識經濟的來臨,家長對子女教育工作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其具體表現不僅在加大對子女的教育經費的投入,更有許多家長付諸實際行動中,加入了轟轟烈烈的“陪讀”隊伍之中。尤其是農村地區,越來越多的家長為了讓子女能夠接受到更好的教育,紛紛將子女送往城鎮學校就讀,并在校外進行陪讀,這就使得農村小學校外陪讀現象日益凸顯。文章通過分析農村小學校外陪讀學生的現狀以及校外陪讀產生的原因進行分析,探究其相應的解決對策,以促進國家教育體系向著更加完善的角度發展。
關鍵詞:農村小學;校外陪讀;現狀分析;對策研究
一、 引言
從定義來看,農村家庭校外陪讀是指農村家庭的學生家長從原住地搬到城鎮中,在孩子讀書學校附近租房子安家,以更好地照顧子女的學習以及生活。通過實際調查可以得知,這種校外陪讀的目的是不為了更好地就業,也是不為了增加家庭收入,其最初源動力是為了更好地對子女進行教育。隨著時代的發展,陪讀已經成為一種非常普遍的社會現象,這也從無形之中暴露出我國教育體系中存在的問題,反映出傳統應試型教育理念仍然存在人們的意識之中。
二、 農村小學校外陪讀學生的現狀
農村階段的小學教育過程中,許多家長將學生送到城鎮地區的學校以希望子女能夠在更好的學校受到更好的教育。由于農村家長本身的教育理念使得他們認為自己的子女由于從小生活在農村,很可能無法適應城鎮學校的生活,更不懂如何與其他城市學生交往。再加上農村與城市之間的距離較遠,農村小學生進入城鎮讀書只能寄宿,這就可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為了更好地讓子女健康學習、生活,許多家長選擇了校外陪讀,以更好地照顧自己的孩子,讓他們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之中。殊不知,家中的這種做法在無形之中也對自己的孩子產生不利的影響。小學階段的學生本身年齡比較小,他們對于外界的事物的認知水平較低,無法正確地判斷外界事物的好壞,這一時期正是他們逐漸摸索,獲取寶貴人生經驗的關鍵時期。而家長校外陪讀使得小學生過度依賴自己的父母,一旦在學習、生活中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他們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尋找父母加以解決,而不是通過自己的努力來解決問題。小學階段學生的這種想法,使得他們不懂得如何去向他人尋求幫助,不懂得如何主動地開口,這對小學生日后的進一步發展是非常不利的。
農村小學校外陪讀的家長希望通過對孩子學習、生活上的照顧讓自己的子女能夠受到更好的教育,獲得更加長遠的發展,這些陪讀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夠“成龍、成鳳”。家長的這一想法使得他們在照顧子女的同時也會無意識地傳遞這種思想,使得小學生認為只有學習才是唯一的出路,如果不好好學習未來就沒有好的前途,久而久之,學生的學習壓力就會不斷加重。小學階段本就是學生抒發天性,展現個性的時期,家長的校外陪讀使得學生在校內學習之后還要到家中繼續學習,盲目的課程學習極大程度地降低了小學生的學習興趣,甚至會對學習產生厭倦心理,產生反效果。除此之外,家長的陪讀目的是為了更好地照顧子女,使得陪讀家長將大部分的精力以及時間放置到照顧子女身上,對孩子進行全方位的照顧,從洗衣做飯、鋪床疊被等,家長都希望全部做好,以讓孩子更好地進行學習,為他們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家長的這一出發點固然是好的,但是家長過度照顧使得小學生養成了極強的依賴心理,不知道如何獨立地面對生活,導致子女一遇到問題就退縮,從而不利于小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 農村小學校外陪讀現象出現的原因
從整體的角度分析,城鄉二元結構使得城市與農村地區之間的經濟發展出現嚴重的失衡,農村與城市之間的貧富差距變得越來越大,再加上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上漲,使得學生接受教育的形式越來越現代化。但由于農村地區的經濟結構非常單一,人們主要的收入來源還是種地,學生的受教育形式也主要是以口頭知識講解為主,農村地區的教學設備非常匱乏,更無法展開多樣化的教學策略。而城市地區的學校在硬件方面有著較大的優勢,無論是從學校的校舍基礎設施建設,還是課堂教學設備的配備,都要遠遠高于農村地區。一些農村地區的校舍僅僅只是幾間平房,信息技術教學設備更是非常罕見,由于資源的限制以及條件的缺乏,使得家長更愿意將自己的子女送入城鎮學校。此外,農村地區本身的教育條件限制使得一些年輕的教師也不愿意走進農村,而是選擇條件更加優越的城鎮學校。這使得農村地區的教師大都是一些年齡較大的教師,雖然這些教師有著豐富的教學經驗,但是這些老教師缺乏創新意識,無法對課堂教學模式進行優化創新,使得學生只能接受單一的灌輸式教學形式。
從學校寄宿制度方面進行分析,由于我國提出了新的教育方針,使得農村學校的數量不斷減少,這使得越來越多的農村學生要去城鎮接受教育,這就使得這些學生必須要面對寄宿,并成為農村家長以及孩子的首要選擇。但是由于學校寄宿制度方面的存在的問題,使得許多學生家長選擇校外陪讀。其主要從兩方面進行分析:第一,由于寄宿制學校的數量比較小,競爭壓力非常大,使得許多想要寄宿學生不能住校。而家長考慮到小學階段學生年齡較小,自身獨立意識不強,無法獨立生活,便在校外租房子選擇陪讀。
第二,從寄宿制學校的質量來看,許多寄宿制學校的食堂飯菜以及宿舍環境中存在的問題較多,農村學生與城市地區的學生在生活習慣上本身便有著一定的區別,許多學生如果沒有養成一個好的生活習慣,將直接影響到其他學生。且一些學生會由于外部環境的陌生、封閉而對學習、對學校產生一定的抵觸心理,進而影響正常的學習、生活,家長為了孩子的健康以及學習只能選擇校外陪讀。
從家長的角度進行分析,許多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在教學環境好、教學質量高的學校里接受教育,與城鎮地區相比農村地區的學校在各個方面都非常落后,這對孩子全方面的發展無法起到一個有利的影響,不能推動其學習活動的進一步開展。所以,大多的農村小學家長更加傾向于陪同孩子去城鎮學習,以不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此外,農村地區的家長本身受教育的水平非常有限,在他們意識之中學習就是唯一的出路,他們本身無法給予子女更好的生活條件,那就要保證他們的教育條件,這使得學生家長出現了一定的從眾心理以及從眾行為。在農村家長看來,他們要想子女接受到與其他的孩子相同的學習條件,接受到同質量的教育,就必須向其他家長進行校外陪讀,以更好地了解、關心、照顧孩子。
從學生本身的角度來看,當下許多學生都是獨生子女,他們的自主能力較差,缺乏基本的生活能力,獨立意識非常差。農村小學生在進入城鎮學校進行學習后無法適應學校的管理手段,尤其是一些學校為了提高升學率采用不同于常規的管理措施,在教學以及管理上較為嚴格,使得小學生會感到“不習慣”“不自由”,導致一部分學生畏懼學習,希望自己的家長能夠來陪讀。除此之外,小學階段的學生玩心較大,他們都非常渴望能夠自由、快樂地成長,再加上一些外部因素的影響使得少數學生本身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出現一定的偏差,導致他們的學習態度不端正、學習目的不夠明確,缺乏文化知識的學習的興趣,家長得知這一情況之后為了更好地監管學生便選擇了陪讀。
四、 農村小學校外陪讀策略分析
(一)政府加大扶持力度,縮小城鄉差距
為了更好地解決農村小學校外陪讀中出現的一系列問題,政府方面需要堅持城鄉教育協調發展理念,從根本上轉變城鄉教育分治、重城輕鄉的趨勢,依據城鄉協調發展的基本原則,加大對農村教育的扶持力度,縮小城鄉之間的差距。政府要逐步取消一系列的不平等醫療、戶籍、教育制度,用同樣的態度以及理念對待農村教育。政府要從多方面入手提高當下農村教育水平,其重點任務是
提高農村經濟實力,借助多樣性的扶持政策讓農村獲得更多的經濟利益,以幫助家長將更多的精力放置到教育子女身上。
與此同時,政府要促進公平教育,合理配置教育資源,在幫助困難家庭提高收入的同時對一些困難學生進行資助,使得農村子女都能夠受到平等的教育,讓每個孩子成為有用之才。政府需要加大資金投入來改善農村學校的環境以及設施,強化師資力量建設,給予農村地區教育工作者更高的福利待遇,以盡可能地留住人才,讓農村家長意識到政府對促進公平教育的決心以及力度。此外,政府方面還可以定期組織交流、學習活動,或是邀請一些知名學校的教師來農村展開講座,提高教師的素質以及能力,制定更為完善的教師激勵制度。促進教育公平、強化教師隊伍建設是減少校外陪讀現象的重要措施,而適當地鼓勵民辦教育對于緩沖學生教育扎堆現象也有著積極作用,并對緩解校外陪讀有著一定的作用。
(二)增加寄宿制學校數量、質量
從農村小學校外陪讀現狀分析,許多家長選擇寄宿的原因是農村小學寄宿條件太差。所以,相關部門應當增加財政投入以幫助農村學校建立新的宿舍以及食堂,并給予家庭困難的學生一定的保障,使得小學生能夠有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并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家庭負擔。從質量上來進行分析,宿舍樓以及食堂應當設置專門的管理人員,定期進行衛生、安全檢查,以提高小學生的生活環境,讓更多的學生家長放心地將孩子寄宿在學校,有效地減少家長校外陪讀現象。
(三)發展農村文化事業,完善小學人才培養體系
當今社會上一些具有高學歷、高能力的人才為了謀求更好的發展,往往選擇去經濟發達的地區開展工作,這種現象使得大量的人才流失,制約當地經濟發展水平。而通過大力發展農村經濟可以為農村文化事業的發展奠定基礎,提供外部的物質保證,以更好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為此,農村應當大力施行人才回歸策略,鼓勵高等人才回鄉發展,以利于本省教育事業的進一步開展。并且這些高素質的人才在學習過程中會吸取一些先進的思想以及方法,如果能夠將這些經驗應用到實際教學過程中,將對本地區的發展形成積極的促進作用,使得農村地區的孩子享受到優質的教育資源。
五、 結語
由于當下時代經濟的快速發展,使得城鄉之間的經濟差距越來越大,農村小學校外陪讀現狀也越來越明顯。為了更好地解決這一問題,促進教育公平,相關領導人以及教育工作者應當給予其充分重視,通過多樣化的策略實施有效減少農村小學校外陪讀中出現的一系列問題,以更好地幫助小學生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劉瑞紅.關于農村小學陪讀現象的思考[J].文學教育,2019(4):141.
[2]許加明.農村中小學陪讀現象的形成機制及其社會后果[J].湖北社會科學,2018(12):49-55.
[3]喬桂娟,趙欣茹.農村家長陪讀現象利弊探析:黑龍江省福利鎮兩所高中的陪讀現象調研[J].基礎教育參考,2018(20):19-22.
作者簡介:喬軍科,談軍艷,甘肅省平涼市,甘肅省平涼市靈臺縣城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