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露晨
摘要:隨著新時代的發展進程不斷加快,高校黨建思政工作也正在不斷優化和改進。近年來,高校黨建思政工作正在極力倡導進入學生社區,學生社區是第二課堂的演變,是現代社會高等教育的產物。現就針對新時代形勢下,高校黨建與思政工作進學生社區的展開深入研究討論,首先對高校黨建思政工作進學生社區的必要性及模式進行詳細闡述分析,其次探究剖析高校黨建思政工作進學生社區存在的問題,最后在找出問題的基礎上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新時代;高校黨建;思政工作;學生社區
在高校教育事業不斷上升發展的背景下,黨建思政教育工作顯得愈發重要。學生社區作為高校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將黨建思政工作與學生社區相結合,有利于推動高校教育教學的整體發展。
一、開展高校黨建思政工作進學生社區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維護社區穩定
社區是高校學生活動的主要場所,在日常的社區活動中,學生難免會發生一些矛盾口角,這對社區的穩定非常不利。因此,將黨建思政工作加入到學生社區中去,能夠端正學生思想上的認識,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培養學生正確判斷是非對錯的能力,學生在接受思政教育之后,自身的思想素養會受到良好的教育,發揮學生在黨建工作中的示范帶頭作用。在學生社區活動中開展黨建和思政教育工作,可以讓學生在開展活動的過程中更好地相處交往,更好維護學生社區的安全及穩定,還有利于高校教師更加深入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加強與他們的溝通交流。
(二)有利于建設社區良好學風
在學校的學習環境中,良好的學風是學生更好開展學習活動的外部基礎條件,同時這也是高校辦學內涵的代表性特征,對高校學生的全面發展有著重要影響。學風建設關乎到高校建設的方方面面,學生社區建設作為高校建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校學風建設有著關鍵性的作用。在學生社區中經常舉辦的閱讀、學習類專題活動、辯論賽等,不僅可以激起學生對學習活動的興趣和熱情,同時可以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從而達到強化社區學風的目的。由此可見,在學生社區中開展黨建和思政教育,對建設社區良好學風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夠進一步促進社區良好學風的建設與形成[1]。
(三)有利于塑造學生正確價值觀
當代高校大學生的思想狀況整體上是積極健康的,對祖國有著熱愛之情、全力支持黨的政策方針,高度認同社會主義發展道路。但是,隨著社會的進步、時代的發展,文化越來越多元化,高校學生受到多元文化的影響,導致部分學生出現信仰模糊、政治立場模糊和缺乏社會責任感的不良現象。在學生經常活動的社區開展黨建和思政教育工作,可以讓學生學習到更多關于黨的精神和理論知識,有利于引導高校學生進一步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并且學生社區黨建與思政教育工作是培養學生正確三觀的主要途徑,通過加強學生社區黨建與思政教育工作,促使高校學生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得到充分實現,并且有利于將學生的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進行高度結合,培養學生高度的自覺性,讓學生在日常生活和學習活動中也能自覺主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二、新時代高校黨建與思政工作進學生社區模式分析
(一)本科生院制模式
本科生院制模式是新時代高校黨建與思政工作進學生社區的主要模式之一,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其一,黨建與思政工作進學生宿舍,在一些院系成立了宿舍黨小組,在宿舍定期開展關于黨的理論知識以及思政教育的學習活動,讓黨員擔任宿舍長和信息員,這樣不僅能夠發揮黨員的帶頭示范作用,同時又可以幫助黨小組做好平時的教育管理;其二,黨建與思政工作進班級進課堂,可以在班級課堂上組織關于黨建與思政教育工作的座談會、班級活動等,讓學校的領導干部黨員面對面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其三,黨建與思政工作進食堂,組織優秀黨員教師走進食堂與學生進行餐敘活動,在吃飯聊天的過程中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同時還可組織學生黨員在食堂規范學生不排隊、插隊、喧嘩等不好行為。
(二)建立學生社區黨組織模式
建立學生社區黨組織模式也是高校黨建與思政教育工作進學生社區的主要模式之一,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成立新生黨建導師制,也就是借鑒研究生導師制的模式應用到黨建工作中,采取一對一的教學模式,每位黨員教師需要帶一名本科生黨員和一名新生黨員,在這種組織模式下能夠培養出更多優秀的黨員學生;其次,成立學生社區黨支部,由教師輔導員勝任支部書記這一崗位,優秀學生黨員勝任支部委員這一角色,通過項目化建設、管理考核等模式的應用,實行黨員片區管理制;最后,開設學生黨員活動室,成為宣傳黨建和思政教育工作的主陣地[2]。
(三)其他模式
關于高校黨建與思政工作進學生社區的其他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其一,教工黨員聯系學生宿舍制度,每位教工黨員按照規定時間進入學生宿舍,了解學生平時的生活狀態,包括思想動態、心理健康等方面,致力于幫助他們解決遇到的問題和困難;其二,實施學生黨員明示制度,公開學生的黨員身份,讓學生平時的行為舉止接受廣大群眾的監督,培養學生的黨員意識;其三,成立學生社區自委會,也就所謂的自主委員管理會,對學生宿舍平時的衛生、紀律、安全等方面進行檢查,評比出優秀宿舍,對其進行表彰。
三、新時代高校黨建與思政工作進學生社區存在問題分析
(一)管理機制不健全
管理機制不健全是目前新時代高校黨建與思政工作進學生社區存在的主要問題之一[3]。在時代不斷進步發展的過程中,科學技術的發展也在不斷優化和改進。新時代的發展模式下,信息網絡技術應用程度較高。但是從目前高校黨建思政工作的開展情況來看,在黨建思政工作開展的實際過程中,對這些先進信息網絡方式的應用還是比較少,沒有充分利用好當下新時代的資源。同時,缺乏與時俱進的創新精神,會延緩高校黨建思政教育工作的進程,增加高校黨建思政教育工作進學生社區的壓力和負擔,不能吸引更多學生來學習黨的先進思想和理論精神。
(二)黨建功能內涵建設不夠完善
黨建內涵建設是高校開展黨建與思政工作的重要內容,但是目前大多數高校在黨建思政工作的開展過程中,在黨建功能內涵建設方面還有待加強。黨建功能內涵建設的不完善,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在學生社區舉辦的文化活動中,社區的文明和文化建設還比較欠缺計劃性,并且規模范圍也比較小,文化層次還有待進一步提高,學生主體性比相對比較缺乏,學生社區開展的黨建活動缺少自主文化品牌的建設,為校園文化建設所做的貢獻占比較小;其次,反饋機制建設不完善,高校在學生社區中開展黨建思政教育工作的過程中,對于黨員在教育活動中的表現沒有健全的反饋機制,體現出對社區學生黨員教育的欠缺薄弱性。
(三)組織架構松散
很多高校在組織架構的建設上依然還存在一些問題,如復雜性、流動性和短缺性等問題。高校不同社區的學生住宿條件存在差距,例如多種層次、環境設施和住宿費用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異,二級學院之間的宿舍層次不一樣,這樣就會使得同一個院系的學生住在不同的社區,會直接影響黨員的分布,對學生黨員開展社區工作非常不利。學校一般是一學年調整一次宿舍,會有較多同學在宿舍調整期間進行搬遷,其中就包括了大量的學生黨員。學生黨員在社區的流動性比較大,這就使得原先形成的黨員架構被打亂,黨員架構就需要進行重新分配,黨員組織架構的不穩定對高校黨建思政工作的開展會產生不利影響。
(四)黨務思政教師隊伍能力有待提高
目前高校的編制崗位比較稀缺,這就使得黨務思政課教師出現短缺的現象,黨務思政課教師隊伍數量嚴重不足。大多數高校的黨務思政課教師都是輔導員進行兼職,而這種現象在高校黨務思政課程的開展中比比皆是,高校黨務思政課程缺少專職的教師進行任課,并且黨務思政教師人員流動比較頻繁,教師穩定性較差,專業化職業化水平還有待進一步提升。高校黨務思政教師隊伍建設在目前這種現狀下,非常不利于高校黨建思政教育工作的順利實施。專職教師的匱乏會直接影響教學質量的高低,兼職教師不論是從教學能力還是專業知識方面都相對專職教師要弱一些。因此,必須加強高校黨務思政教師隊伍能力的培養,組建一支專業的黨務思政教師隊伍。
四、新時代高校黨建與思政工作進學生社區創新途徑
(一)優化管理機制
加強管理機制的建設、不斷優化管理機制是高校黨建思政工作進學生社區的必然要求,也是其發展的主要動力[4]。那么優化管理機制主要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其一,要實現高校與校外資源共享,改變原先各自為陣的模式,加強高校與校外黨建的資源的交換,包括場地、設備、人員還有教育陣地和教育模式這些資源,都可以進行合作共享;其二,促使高校黨建實現信息化、網絡化發展,擴大黨建思政教育在學生社區中的覆蓋面;其三,可以加強黨建思政教育在網站、校刊、微信等各個平臺上的信息推送,促使高校黨建思政教育工作實現線上向下相結合。
(二)完善制度建設
完善制度建設是高校開展黨建思政教育工作的必然要求,健全的制度建設能夠為高校黨建思政工作的開展提供可靠的保障,因此,必須完善制度建設。那么關于完善制度,主要可從以下方面落實。
首先,在完善制度的過程中,要堅持高效、系統的工作原則,可以通過會議研討、外出交流和專家指導這些形式,推動社區的黨建制度的完善和優化師,使得學生社區黨建制度能夠與學校黨建制度相結合;其次,在制度的確立上應該確保社區輔導員權責對等,形成系統的黨建信息數據庫,讓學生黨員的考核更加嚴格和標準,明確社區黨員獎懲制度;最后,優化社區黨建思政工作的頂層設計,從社區黨建工作的各個方面著手進行優化完善。
(三)加強鞏固組織架構
加強鞏固組織架構能夠增強黨員組織架構的穩定性,是高校開展黨建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因素[5]。加強鞏固組織架構主要可從以下方面落實:首先,學校黨委必須重視基層黨組織的工作,正確認識黨組織工作,為該工作的開展提供正確的指導,組建一支有紀律、有模式、有方向的學生社區黨支部,發揮黨支部在社區中的引導作用;其次,高校應加強與校外黨組織的往來交流,改變社區作為主要內陣地的局面,將社區內陣地往社區外陣地轉變,不斷壯大組織的規模,尋找更多開展學生社區黨建思政教育的渠道和途徑;最后,高校還應加大對硬件基礎設施設備的投入,改善學校的硬件條件,確保學生社區內部住宿的集中和穩定,提高社區黨建組織架構的穩定性和長久性。
(四)加強黨務思政教師隊伍能力培養
加強黨務思政教師隊伍建設是高校開展黨建思政工作的必然要求,教師教學能力和專業能力的提升,能夠大大提高教學質量。關于加強黨務思政教師隊伍能力培養,主要可從以下方面落實:首先,各大高校應該優化自身的薪資待遇條件,盡量滿足教師對社會地位和物質條件的需求,以此來吸引更多的專業優秀教師到校任職,吸引更多的外來優秀人才;其次,高校應該為現有的黨務思政教師提供培訓學習的機會,針對黨務思政教師定期開展相關的主題培訓活動,鼓勵教師積極參與,旨在提升黨務思政教師的專業能力和教學水平,為學生提供更好的教學服務;最后,教師自身也應樹立終生學習的理念,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斷學習和改進,不斷優化完善自己的教學方式。
五、結語
總之,新時代,高校黨建與思政工作進學生社區是一個復雜且艱巨的任務,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并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循序漸進。加強高校黨建思政工作進學生社區,不僅有利于維護社區穩定、建設社區良好學風,還有利于塑造學生正確價值觀。在新時代高校黨建與思政工作進學生社區模式中,主要包括本科生院制模式、建立學生社區黨組織模式和其他模式等,在不同模式下高校黨建思政工作具有不同的開展方式。通過對目前高校黨建思政工作開展現狀的分析,發現依然還是存在很多問題亟待解決,如管理機制不健全、黨建功能內涵建設不夠完善、組織架構松散及黨務思政教師隊伍能力有待提高等。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加快高校黨建思政工作進學生社區進程,可以采取優化管理機制、完善制度建設、加強鞏固組織架構及加強黨務思政教師隊伍能力培養等措施。
參考文獻:
[1]徐苗.黨建和思政工作進學生社區模式探析[J].區域治理,2019(32):139-141.
[2]唐倩.高校學生思政教育工作創新研究[J].農家參謀,2020(15):197.
[3]朱明侃 高校“黨建進社區”管理模式研究[J].韶關學院學報,2017,38(8):52-55.
[4]池厚新.高校學生公寓黨建工作探索[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19,32(11):77-79.
[5]閻威,馬誼平,李芳,張瀛.學生公寓黨建工作體系初探[J].北京教育(高教),2016(5):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