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汝佳 高凱 陳妍妍
摘要:高校學生干部是學生中的特殊群體,是大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中間力量,是在高校學生群體或組織中擔任管理工作或領導工作的學生群體。隨著新時代的發展,高校學生干部面臨的各方誘惑逐漸增多,自律性培養也成為了高校教育的重要研究課題。本文通過研究高校學生干部及其自律性的認識與意義、高校學生干部自律性的現狀和面臨的挑戰,以大連大學學生干部問卷調查結果為依據,探究高校學生干部自律性培養的路徑。
關鍵詞:高校學生干部;自律性;培養路徑
本文對高校學生干部及其自律性的認識與意義進行說明,以大連地區高校的521名學生干部為樣本做了關于“高校學生干部自律性”的問卷調查并對調查結果進行分析,總結當前高校學生干部在自律性方面的現狀和面臨的挑戰,探究高校學生干部自律性養成的有效路徑。
一、高校學生干部及其自律性的認識與意義
(一)高校學生干部及其隊伍的認識
高校學生干部主要包括黨團組織兼職學生干部、各級學聯和學生會(研究生會)、學生社團干部、班級干部,是學校教育、管理、服務等各項工作在學生中的組織者、協調者和執行者。他們是學生組織的成員,是實施組織“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實施者。
(二)自律性的認識
“自律”出自《左傳·哀公十六年》,是指在沒有人現場監督的情況下,通過自己要求自己,變被動為主動,自覺地遵循法度,拿它來約束自己的一言一行。指不受外界約束和感情支配,據自己善良意志按自己頒布的道德規律而行事的道德原則。
(三)高校學生干部自律性培養的必要性意義
高校學生干部肩負著“服務作用、楷模作用、管理作用、教學作用”四個重要作用,有助于規范學生事務管理,充分發揮學生組織工作的效能,以點帶面深刻影響和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素質,加強高校學生干部自律修養能力,是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重要助推載體,在規范大學生的生活和學習、提高大學生的社會競爭力、促進高校德育教育的發展和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二、高校學生干部自律性的現狀和面臨的挑戰
當前大多數的高校學生干部為“90后”甚至“00后”,他們大多是獨生子女,他們思維活躍,興趣愛好廣泛,且參與和表現意識強烈,但同時普遍存在自信心不足,自律意識薄弱。
本次問卷采用調查法的研究方式依托“問卷星”的線上功能制定詳細的調查內容,對大連地區高校的521名學生干部進行了調查,具體總結如下。
(一)工作動機正確,任職滿意度高,但仍有機械思考盲目服從式干部
92.1%的學生干部對目前的工作,學習,生活方面的現狀表示滿意;基本所有學生干部的工作動機是正確的,占比最多的是為了服務同學的同時鍛煉自己的能力;關于“在你所在的學生組織里,你是否能夠充分施展自身的才能?”這一問題,62%的學生干部的回答是“可以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才干”,而33.4%的學生干部回答“沒有完全挖掘自己的潛力,幾乎只是服從上級組織”。
(二)自律認識正確,生活學習要求高,但仍有難以抵制干擾和拖延癥的干部
基本全部的學生干部對“自律”的認識是正確的;關于學生干部的日常作息和學習方面,大多數的學生干部能夠做到合理安排作息和飲食,安排好每天的學習內容,但是這其中有61.4%的學生干部是很難做好不受外界因素的干擾;有66.8%的學生干部能夠以一個學生干部的準則嚴格的要求自己,發揮模范帶頭的作用,但是基本上大部分的學生干部都有拖延癥,這其中有81.6%的學生干部嘗試改掉拖延癥,但是只有近一半的學生干部成功了;關于“開會或上課學生干部如果玩手機的原因是什么?”這一問題,有48%近一半的學生干部的回答是“開會或上課內容無吸引力”。
(三)自律意識深刻,問題查找剖析準確,但仍有需要自律和他律等形式培養的干部
關于“是否介意有個人或者組織或者制度監督并約束你自律?”這一問題,95.6%的學生干部表示不排斥;關于學生干部存在自律性問題的原因,大部分認為是自身意志力弱,自控能力差,習慣被安排,部分認為受身邊環境和社會不良風氣影響,以及團隊或組織的管理和培訓機制不足;關于“應如何提高學生干部的自律意識?”這一問題,85.8%的學生干部的回答是“自我培養”,50.3%的學生干部的回答是“傳幫帶,榜樣引領教育”,40.1%的學生干部回答是“教師指導或組織他律”,36.1%的學生干部回答是“理論學習”;關于“大學生自律教育中,哪些是迫切需要開展和加強的?”這一問題,回答占比由多到少分別是思政教育(含心理健康教育)(69.9%),榜樣引領教育(58.7%),課堂教育(55.7%),宣傳活動等第二課堂教育(45.9%);
三、高校學生干部自律性培養的路徑分析
(一)注重發揮思想政治教育學習的作用
堅持問題導向,堅持解決思想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的雙重培養模式,加強高校學生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學習,注重愛國愛校、社會核心價值觀的培養和學習,切實提高學生自律學習和生活的主動意識和主動作為,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將思想政治學習的內涵、自律性的意識應用到學生干部的學習、生活和工作中,有效激發學生干部自律性培養的內驅動力。
(二)挖掘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培養的內涵
自律指自我控制(規范)的能力。一方面,自控力來源于前額葉皮層,而冷認知系統位于大腦前額葉皮層的中心位置,冷認知系統發育得十分緩慢,在小學前幾年才逐漸變得活躍,直到20多歲完全發育成熟。因此,自律人格發展與心理因素和心理發展特點有關。另一方面,這與教育管理模式有關,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整個大學生群體而存在的時代話題,心理學研究者一直致力于研究如何更好地為大學生身心健康服務。積極心理學的誕生為高校學生心理問題的解決找到了突破口,我們應轉變以“疾病模式”為主導的傳統思想,開展積極心理學教育,激發學生心理潛能,使其不斷完善自身性格優勢,養成高度自律的良好習慣,達成高校學生干部自律性培養的全面目標。
(三)扎實推進以“雙課程”為主教育宣傳活動
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了解學生干部群體現階段存在的問題和需求,在自律方面存在的實際問題和急需解決的問題,了解需求,設計服務和教育培養方案。主抓“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的雙向教育載體,嚴格設計“第一課堂”教育教學內容,嚴格要求課堂紀律及相關學習要求;設計多樣“第二課堂”為主的自律性主題講座、知識競賽、演講比賽、自律問答活動等,依托“第二課堂”的形式,豐富學生干部課外生活,培養其自律性認識和自我約束和計劃的意識,深入挖掘學生干部自律性成長路徑背后的切入點和契合點。
(四)構建形成以“雙自律”為主教育機制模式
戴志偉認為:“能否踐行,知行合一。”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干部的作風和道德修養,學生干部群體更需要這種“知行合一”的雙律結合。自律與他律需要切實的制度保證。切實建設“自律”和“他律”結合的“雙自律”教育機制,制定鼓勵和激發學生干部內化形成自我約束意識的相關制度,含有鼓勵機制、培訓機制、素質提高培養機制等;制定組織領導機制、指導教師培養機制、學生干部隊伍約束機制等,發揮組織機構、培養教師、隊伍人員多層約束的“他律”形培養機制,立足學生干部自律性培養的根本目標,不斷形成并完善嚴格約束學生干部相關制度,逐步構建系統、科學、可持續性的“雙自律”主題教育培養制度。
(五)開拓實現以“傳幫帶”為主引領培養格局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活動中注意總結典型,及時起示范推動作用。”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離不開榜樣的力量。好的榜樣是好的引領,更是好的傳承。深入學生干部的日常學習、生活和學習,廣泛調研,選樹學生干部優秀自律性典型,評選“學習自律性”“生活自律性”“工作自律性”和“綜合自律性”優秀學生干部典型,并對其進行多形式表彰和受眾性宣傳,構建榜樣孵化、榜樣遴選、榜樣推介和榜樣踐行等有效平臺,用典型影響其他學生干部,在學生干部群體中形成“自律性”榜樣引領教育的長期性學習氛圍,發揮“傳幫帶”教育載體背景下的有效作用,實現點面結合發散式的“傳幫帶”榜樣引領教育培養格局。
四、結語
綜上所述,高校學生干部是高校學生教育的重要抓手,承載著重要的教育帶動作用,學生干部的自律性培養也是高校大學生自律性培養的關鍵方面,針對當前高校學生干部在自律方面存在的系列問題,探究出培養高校學生干部自律性的新路徑和方法是尤為重要的。可在學生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榜樣引領教育、制度教育等方面探尋出可靠路徑,為高校學生干部的自律性培養和成長成才提供強有力支撐。
參考文獻:
[1]張樂敏.大學生自律素質教育的思考[J].立信會計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1(1):62-63.
[2]孫暢.高校學生干部培養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才智,2018(26):24.
[3]張宏熙.高校學生干部綜合素質的現狀分析及改善方法初探[J].江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31(5):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