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元平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與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國教育界為了確保初中生在數學課堂學習中獲得更多的知識,對當前初中教學模式進行了相應的改革。為了提高教學質量以及學生的學習成績,教師可以將信息技術融入教學中,創新數學教學情境,促使學生在信息環境下更好地接受初中數學知識,幫助學生解決在數學學習中所遇到的難題。
【關鍵詞】信息環境;初中數學;有效性
隨著我國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國當前各大行業已經逐漸將信息技術融入自身行業的發展中。目前,學生缺乏數學學習興趣成為數學教學的主要難題。在素質教育的推行下,教師在數學教學中要能在信息技術的幫助下,不斷創新初中數學教學模式,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本文探討了如何在信息環境下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初中數學教學現狀
當前,初中數學教學質量已經較以往高出許多,數學學科的教學質量也備受關注和重視。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教師也在不斷地探究、發掘更加有效的教學手段,以期能進一步提升初中數學教學的有效性。但對學生而言,數學知識所特有的抽象性依舊沒能減少,隨著年級的增長,學生所要學習的數學知識難度也愈高,這對學生開展學習活動造成了一定的困難。因此,在初中數學學習時,一些學生注意力不集中、對學習難以產生濃厚的興趣、不愿意積極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這樣的問題都會對學生的學習水平和學習質量造成一定的消極影響。不僅如此,部分教師目前并未認識到信息技術為數學教學帶來的巨大改變,在開展教學活動時對信息技術的應用也僅僅處于淺層階段,這樣也很難充分地凸顯出信息環境對教育事業的輔助效果,從而難以達到更加理想的教學效果。這些問題都是現階段初中數學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實質性問題,并且這些因素也都是學生難以獲得理想學習效果的關鍵,因此,教師要對這些問題予以更多的關注和重視。
二、信息環境對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輔助價值
信息時代的到來給各個領域都帶來了極大的幫助,無論是生產、生活都離不開信息技術的支持和輔助,教育領域也是如此。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有著十分重要的價值,結合實際的教學情況具體可以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首先,信息環境能改變以往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枯燥性。信息環境能改變傳統教學模式中單一、乏味的教學形式,給教師提供更多創新教學的理念和手段,給學生帶來煥然一新的學習體驗,促使學生更加積極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不僅如此,信息環境還能使靜態的知識動態化,以圖片、視頻來開展教學活動更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且可以幫助學生輕松地理解數學知識。其次,信息環境下的初中數學教學有利于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基于信息環境,教師可以聯系教學內容,運用信息技術搜尋到更多與知識點相關的拓展信息,以此再來開展教學活動則能幫助學生輕松地獲取到更多有趣的數學知識,這樣也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自主開展學習活動、探究數學的奧秘。由此可見,在初中數學教學活動中應用信息技術、利用好信息環境的教學是十分必要的。這樣的教學形式更加符合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需求,因此,是值得深入探究的一項課題。
三、信息環境下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一)靜態圖片提升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能通過當前網絡信息技術,將所授課的內容以圖片的方式展示在學生面前,從而引起學生的好奇心,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初中數學靜態圖片相對于動態圖片而言,能更加合理地將學生所遇到的數學問題展現出來。例如,在全等圖形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在大屏幕中放映不同的交通標示以及等同的交通標示,并對學生提問:在以上的交通標示中,是否有等同的圖形,并且形狀大小能否完全重合。學生被教師的教學模式所吸引,不斷地查找等同的圖形,并紛紛舉手,回答教師的問題。教師利用信息技術的作用創設了全新的教學情境,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學中,利用學生的心理特點,尋找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將數學教學融入學生的生活中,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提升了教師的教學素養。在靜態圖片的作用下,學生的學習情緒也不斷地被喚醒,而且能在課堂上更加專注地學習,在提高學習專注度的同時,也不斷提升了學習成績。
(二)動態演示提升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初中生對動態的事物以及動畫更能產生興趣。動態演示能演示物體運動模式以及運動規律,能將書本中的圖形變化過程進行動畫演繹,從而吸引學生的視覺神經,使學生能將注意力轉移到數學教學中。例如,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將“圓與直線的關系”這一課題融入動態演示中。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設置了太陽與地平線的動態演示,使學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動態演示中。隨后,教師提問:在動態演示的過程中,你們能得到太陽與地平線的幾種位置關系么?誰能在黑板中試畫出來?學生被激發出學習興趣,運用圓規與直尺在黑板上畫出了不同的圖案,并且其余的學生對其所畫的圖案進行了相應的補充。教師充分地利用動態演示對不同的數學課題進行演示,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動手操作以及深入探究的機會。教師要能通過動態演示,并且在課題的背景狀態下,使學生的感知能力有所提升,讓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對課題的認知越加清晰,使學生更加容易了解該課題的知識,并最終在演示中找出數學答案。
(三)數學游戲對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游戲對數學教學具有重要價值。美國著名作家加德納曾經對游戲教學進行了相應的分析,并指出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最好方式就是“數學游戲”。對初中生而言,游戲能大幅度引起學生的關注,并且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但并非所有的游戲對數學教學都能產生積極影響。因此,在數學教學中,如何將游戲融入課堂教學中也成為教師的主要問題之一。為了保障教師充分利用數學游戲,筆者通過案例對其進行分析研究。例如,在“勾股定理”教學中,教師可將趙爽弦圖作為本次的研究圖案,并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小組進行探討。教師為學生講述該圖案的由來,通過故事的形式,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讓學生與教師一起進行互動研究,從而發現“勾股定理”,使學生能體驗到學習的興趣。最后,教師為學生講述“勾股定理的由來”,開闊學生的視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讓其在日后學習中找到更多的學習樂趣。
四、結語
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想合理運用信息技術,就必須掌握學生的心理特點以及相關愛好,從而合理地將信息技術融入教學中,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也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本文從靜態圖片、動態演示以及數學游戲幾方面,闡述了信息技術如何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望此次的研究能幫助初中教師更好地運用信息技術,從而提高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闕建華.中學數學課堂教學環境的有效性研究[J].教學與管理,2011(03).
[2]楊永旭.網絡環境下高校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有效性分析[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22).
[3]李相形.基于信息技術環境下初中數學實驗教學的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