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論述在小學數學課堂中運用微課教學的策略,建議教師從豐富課堂教學資源、打造智趣課堂、自主探究學習、課上課下有效翻轉等四個方面展開教學,促進小學數學教學多樣化、高效化、信息化發展。
【關鍵詞】小學數學 微課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0)33-0137-02
傳統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由于教學資源有限、形式單一、時間緊迫,導致課堂教學效果差強人意,無法真正發揮數學課堂教學的價值。而微課教學以微視頻為核心構建信息化數學課堂,借助信息技術的優勢,呈現出高質量、立體式的數學課堂,賦予數學課堂更多的智慧與趣味性。那么,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中運用微課進行教學呢?筆者談四點做法。
一、以生為本,豐富課堂教學資源
傳統教育觀念影響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主要以教師為主,注重理論知識傳授,將教材作為教學唯一的素材。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的數學思維受到限制,既無法在教師的帶動下進行數學思考,也無法實現課外數學知識的拓展。眾所周知,數學是一門邏輯性較強的學科,需要學生掌握數學知識要點,并且能夠解決不同的數學問題,僅僅依靠數學教材顯然無法做到,導致數學課堂教學存在“先天不足”。基于此,教師可以借助微課這種新型的教學模式開展教學,豐富課堂教學內容,讓數學教學突破教材的局限性。
教師運用微課教學時,要堅持以生為本的原則,科學選擇數學教學素材。具體方法如下:第一,教材為綱。借助互聯網優選數學教學素材,首先要慎重考慮素材的教學價值,堅持以教材為綱領,強化數學教材的指向性。第二,生本教育。小學生數學能力有限,選擇微課素材時需要堅持生本教育的原則,讓數學素材難度與學生的學習能力相匹配,避免超綱。第三,趣智兼備。課堂趣味性是驅動學生數學學習的主要動力,有智、有趣的多樣性課堂才能真正讓學生愛上數學課。
例如,在講解《年、月、日》一課時,教師可以收集相關數學資料制作微課,以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課堂參與熱情。
師:同學們,你們注意看,大屏幕上展示的是什么物品?
生1:日歷。
生2:也有掛歷。
生3:有日期的手表。
……
師:你們能說一說日歷、掛歷等不同日期展示物品的作用是什么嗎?
生3:記錄時間。
生4:記錄年、月、日。
師:請看屏幕,掛歷上圈的紅圈數字“14”表示什么意思?
生5:14號表示14日。
生2:根據上面的年和月份,“14”表示2017年5月14日。
師:非常棒,老師現在將大屏幕上的所展示的掛歷發給各個學習小組,大家仔細觀察年、月、日之間的關系。
(各學習小組開始研究掛歷的月份以及每個月有多少天)
……
上述案例,教師利用微課教學模式收集日歷、掛歷等常見物品,通過多媒體信息技術展示,并以此為素材開展微課教學,能夠豐富課堂教學形式,讓小學數學課堂更加益智有趣。
二、創新教法,智趣兼備打造教學新路徑
傳統的教學方式多是從知識點的教學入手,教學效果欠佳。教師在新授課時可采用微課教學改變數學課堂構建形式,讓數學課堂智趣兼備,打造教學新路徑。在利用微課重新打造數學課堂時,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第一,數學課堂呈現形式。教師可以通過微課視頻呈現數學知識點,創設更加豐富、立體、趣味的多樣化數學課堂,讓學生在微課教學中有全新的數學體驗。第二,數學課堂互動方法。微課教學模式優勢眾多,不僅能夠讓學生從形式上獲得更多的學習體驗,也能夠增強師生互動體驗,幫助學生深度參與數學課堂,強化數學課堂互動效果。第三,圖形結合教學新知。教師可以借助微課開展多樣化的圖形結合教學模式,賦予在具體圖形中承載抽象的數學知識,真正提升數學課堂教學價值。
例如,在教學《認識小數》一課時,教師可以利用微課教學模式為學生呈現全新的數學課堂,將圓、角、分的小數表示法融入微課視頻中,著重講解新知,幫助學生明確知識重點。同時借助游戲教學模式,讓課堂教學智趣兼備。
師:同學們!你們認識屏幕上的圖案嗎?
生1:是錢的圖案。
生2:有圓、角、分等一些錢幣圖案。
……
師:非常棒,圓、角、分是不同的貨幣表示單位,為了統一標注商品價格單位,人們會采用小數的表示方法,也就是超市常見的商品價格表示方法。現在我們一起觀看微課視頻,學習小數的相關知識。
(教師為學生播放微課視頻)
師:通過微課視頻大家已經知道了小數的定義、作用,現在我們做個簡單的游戲。老師在大屏幕上展示不同的商品及其價格,大家順次快速回答用小數表示的方法,哪個同學中斷了就給大家表演一個節目。
(學生按照教師的指導開展小數練習游戲,課堂氣氛十分活躍)
分析上述案例,教師將微課教學與游戲教學進行深度融合,既能檢驗學生新知掌握情況,也能強化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提升課堂互動的效果。
三、小組合作,自主探究強化效果
微課教學模式是一種以為學生為本的教學模式,能夠通過微課視頻提升學生的數學課堂體驗感,增強數學課堂教學效果。從客觀應用效果來說,微課視頻屬于教輔工具,僅為學生播放微課視頻并不能夠真正構建微課數學課堂,只有學生真正參與其中,才能夠實現微課視頻教學價值。如果教師只是利用微課視頻為學生播放數學知識點,很難達成數學教學目標。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小組合作引導學生自主實踐,強化微課教學效果。
教師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可以采用數學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強化微課教學模式應用效果,具體方法如下:第一,精選組員。教師讓學生以數學小組的方式開展自主探究時,需要組員具備一定的探究能力才能夠完成探究過程,但學生的數學能力參差不齊,教師要幫助學生精選自主探究組員,確保每個小組都有數學探究的引領者,能夠帶領組內其他成員完成自主探究活動。第二,提供平臺。在微課教學模式下開展小組合作,教師要為學生提供探究平臺,讓學生能夠在智趣兼備的數學探究中完成數學學習過程。
例如,在《分數的意義》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微課教學。
師:今天我們共同學習《分數的意義》,了解分數與小數、整數有什么不同。現在老師將大家分成幾個學習小組,再次深入研究分數的意義。
生1:老師我們可以隨意分組嗎?
師:可以,但是各組組員的數學能力必須有強有弱,男女性別大致平衡。
生2:我們快按老師的要求開始自由分組吧!
(學生分組完畢)
師:現在我們一起觀看微課視頻中的“分餅法”,觀察每塊餅與分數之間的關系,然后各個小組對“單位1”“平均分配”等幾個問題進行討論。
……
上述案例,教師讓學生在微課教學模式下進行小組討論探究,既能夠實現多樣化教學,又能夠讓學生根據知識點進行自我探究,真正發揮微課教學的價值。
四、突破壁壘,課上課下有效翻轉
數學課堂教學主要是知識點教學,僅依靠數學課堂完成全部教學任務是不可行的,這就要求數學教師善于挖掘課下教學價值,無限延伸數學課堂。信息技術突破了信息傳播時空限制,微課教學模式打破了傳統數學課堂教學壁壘,師生兩大主體可以隨時隨地進行信息交流,讓課上、課下學習有效翻轉,無限延伸數學課堂教學價值,突破教學限制,滿足教師的教學需求,也能夠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及時表達個人見解,真正參與到數學教學中。教師利用微課教學模式構建課上課下立體課堂時,可以根據“課前→課中→課后”教學流程進行微課教學。
例如,在《比的認識》課上課下教學過程中,課前教師精心制作關于比的知識的數學微課教學視頻,并在班級微信群中轉發給學生,學生在獲取微課視頻后進行課前預習,按照微課視頻指導完成各項比的知識的預習內容。在預習過程中,學生若遇上預習困難,可以立即與教師、同學進行線上交流,共同解決預習中出現的難題。課中,教師按部就班地開展《比的認識》教學,以“比的認識”微課視頻為教學核心,分步講解知識點。課后,學生可以通過回看《比的認識》微課視頻復習課堂內容,回憶教師所講知識點,并將微課視頻進行集中整理,作為復習的主要工具。可見,在課前、課中、課后微課教學中,教師可以隨時利用信息技術與學生進行交流,調整數學教學計劃,實現動態化、智能化的課上、課下教學。
微課教學促進了小學數學教學多元化、高效化、信息化發展。教師在運用微課開展數學教學時,要正視小學數學教學現狀,結合信息技術優勢,從教學內容、方法、形式等多個方面優化數學課堂,構建多樣化的數學課堂,幫助學生在微課中收獲新授知識。
作者簡介:熊花(1981— ),女,廣西灌陽人,大學本科學歷,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課堂的深度融合。
(責編 林 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