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正林
摘 要 為解決互聯網普及中高校意識形態安全中面臨的思想腐蝕、外來思想侵襲等問題,本文結合高校意識形態安全基本概念,通過分析大數據時代高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現狀,對當前時期高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策略展開研究。借此幫助高校打造意識形態安全防線,增強高校學生對非社會主流意識形態的抵抗能力。
關鍵詞 大數據 高校 意識形態 安全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z.2020.09.007
Research on Ideological Security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Era of Big Data
ZHU Zhenglin
(School of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Nan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anjing, Jiangsu 211167)
Abstract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ideological corrosion and invasion of foreign ideas in the ideological security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popularization of the Internet, this paper combines the basic concept of Ideological Securit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alyzes the status quo of Ideological security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era of big data, and studies the strategies of Ideological security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current period. To help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build ideological security lines, enhance the resistance of college students to non social mainstream ideology.
Keywords big data; college; ideology; security education
大數據在社會領域滲透中,高校意識形態安全問題突出,原本網絡輿論斗爭轉變為意識形態斗爭,而高校在爭奪意識形態話語權時卻面臨著學生認同、校內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困境。因此,為在黨的領導下,應對高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困境,推進意識形態安全建設,本文對大數據時代如何開展高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展開討論,落實高校社會主流意識形態滲透工作。
1 高校意識形態安全基本概述
高校意識形態安全具體指高校師生對我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基本認知,及其觀念認同、行為實踐程度,并且能夠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滲透中,有效抵御社會不良思潮、西方思想侵蝕,鞏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導地位,為我國社會大局穩定奠定基礎。大數據時代中,高校意識形態安全主要包括院校信息安全、學生社會主義主流觀念認同感、高校意識形態安全外部環境、意識形態安全工作開展等內容。[1]在大數據滲透下,高校教育環境產生改變,使得院校內意識形態安全教育難度增加,外部環境對社會主流意識影響無法忽視,若不積極推進高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將直接導致高校師生思想領域中產生個體思想混亂問題。
另外,大數據時代中,高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工作開展是社會人才建設基本需求,符合社會發展大趨勢。一方面,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可為學生樹立正常人生、價值觀念,幫助學生解決思想問題,抵御西方意識形態、網絡不良意識形態侵蝕,使學生成長為符合時代發展的應用型人才。另一方面,高校作為社會人才培養的主要場所,安全意識形態教育是在育人過程中融合主流意識形態,給予學生正確意識引導,實現高校現代化建設目標。
2 大數據時代高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現狀分析
高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是大數據時代教育體系完善的前提條件,要求高校在教育實踐中堅持“以人為本,與時俱進”等原則,提升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感,調動學生時刻踐行社會主流意識形態主動性。結合當前高校內部學生意識形態分析,多數學生愛國意識強烈,且對中國特色主義道路持續發展信念不斷深化。但由于大數據時代高校外部環境復雜性,其意識形態安全仍存在較多問題。
其一,思政教育手段單一。高校思政教育課程作為意識形態安全教育主要渠道,高校采用傳統“滿堂灌”教育模式,將影響學生學習興趣、意識形態安全教育質量。
其二,社會實踐模式化。社會實踐是學生體會社會主流意識形態,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信心的基礎性工作,但高校在學生寒暑假所設計、布置實踐任務,存在走過場、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內容少等現象,導致高校內部意識形態安全建設進展不明顯。
其三,意識形態安全宣傳力度不足。大數據時代中,微博、博客、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平臺影響作用強大,而高校未能意識到新媒體平臺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宣傳功能,導致高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針對不強。
其四,大數據背景下,高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環境復雜性、外部意識形態多樣性的特點,對教育工作者提出更高要求,但高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師資隊伍匱乏、教師綜合素質有待提升,其在教育實踐中未能主動分析學生個性化需求,滿足現代教育機制中意識形態安全教育要求。[2]
3 大數據時代高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策略
3.1 優化意識形態安全教育手段
在大數據時代,為提高院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水平,需樹立“數據思維”,優化意識形態教育手段。高校應結合大數據時代特點,總結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契機、挑戰,強化教育工作者大數據意識,以此在數據思維驅動下,創新意識形態安全教育方法。具體來說,高校在強化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感時,可借助互聯網平臺,運用大數據分析原理,從學生社交言論、興趣愛好、網絡軌跡等方面,及時了解學生思想動態、意識形態變化、立場、觀點,繼而調整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為學生提供針對性思政教育。其次,高校應主動分享主流意識形態語言集錦,并利用大數據傳播功能,用新穎、趣味性方式將社會主流意識形態相關話語傳遞到師生群體中,借此通過融合政治話語、師生日常話語,擴大高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覆蓋面,增強教育實效性。最后,高校應基于大數據技術,監測、預警學生意識形態領域,以分析學生對網絡輿情熱點、突發性社會實踐的關注點,保障高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的主動性、預見性。[3]
3.2 推進意識形態安全教育隊伍建設
高校教育工作者作為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具體執行者,提高教育工作者綜合能力,可滿足大數據時代中高校意識形態安全建設要求。因此,相關院校應積極推進意識形態安全教育隊伍建設,組織內部教師隊伍適應大數據背景下時代發展潮流,主動學習數據篩選、分析、處理知識,積累大量知識儲備。再者,高校應大力培養教育工作者數據整合能力,強化其數據技術應用能力,使其學會運用互聯網、新媒體設備開展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工作,提高學生參與感,激發學生探究欲望。在促進高校意識形態教育、大數據技術有機融合時,相關教育工作者需整理學生校園信息數據,根據信息數據內規律性、科學性特點,影響學生思想狀態。除此之外,高校教育工作者需結合個人育人經驗,從課程教育活動中判斷學生思想觀念、意識形態變化,并將其作為高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實踐依據,對學生進行引導教育,幫助學生接收教育內容,達成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目標。[4]比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主動導入社會熱點話題,組織學生自由討論,討論期間教師可記錄學生語言、行為信息,同時及時給予學生指導、把握活動核心價值,然后通過數據分析明確學生心理需求,啟發學生關注主流意識形態。
3.3 打造特色化意識形態安全教育體系
意識形態安全教育中,高校應深入探究大數據時代教育環境變化規律,明確當前時期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價值、實踐優勢,打造特色化意識形態安全教育體系。首先,確立高校教育主陣地地位,以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相關課程為途徑,將課程教學活動作為意識形態安全教育主要場所,使學生正確認知社會主流思想,端正其思想教育形態,同時在教育內容滲透中,讓學生認識到防御不良意識形態、西方思想侵蝕的必要性。另外,教師可將生活化內容引進意識形態安全教育活動中,并利用多形式教育活動組織形式,堅定學生思想信念,保證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實效性。
其次,高校應根據學校辦學主旨,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借助涼亭、路標、花壇等景觀設計,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及形態意識教育主題內容,繼而利用院校基礎設施建設,展現高校精神內涵,影響學生道德品質、意識形態塑造。在此期間,高校還應確保文化建設全面性,通過“廉政文化主題墻”“雷鋒精神宣傳報”等信息載體,輔助高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活動開展。最后,大數據時代中,新媒體平臺為高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提供了宣傳平臺,為此,高校應充分發揮網絡平臺知識普及、宣傳作用,在堅持學生主體地位基礎上,與學生進行交流、互動,傳遞意識形態安全教育信息。[5]一方面,高校可申請經營特色化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公眾號,或在博客、微博平臺中定期推送社會熱點問題、政策信息。另一方面,高校應建立高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信息平臺,設計專題教育板塊,為學生思想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全面實施提供助力。
3.4 凝聚高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力量
由于大數據時代中高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難度較大,且教育工作復雜,要求高校在教育實踐中凝聚高校內部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力量,為社會主義主流思想意識滲透奠定基礎。其一,高校應發揮黨員干部、班級干部示范作用,提升其創新力、領導能力,使其善于發現校內意識形態領域學生思想傾向問題。其二,將思政教育教師作為意識形態安全教育核心人員,使其在學習大數據技術、樹立大數據思維前提下,學會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馬克思主義滲透中解決教育教學問題,繼而融合課程思政、思政課程教育,全方位落實高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掌握高校意識形態話語權。其三,高校應統籌各課程教師、輔導員等教育力量,形成多層次“輿論矩陣”,守衛高校意識形態安全,同時在意識形態安全教育中探索專業人才培養方向,為社會培養愛國、忠于黨的高素質人才。[6]
4 結語
綜上所述,大數據時代中,高校學生意識形態在互聯網影響下產生較多變化,為堅定學生社會信念,端正學生思想政治態度,高校應將課程教育作為意識形態安全教育主要方式,并通過優化意識形態安全教育手段、推進意識形態安全教育隊伍建設等路徑,對學生進行全方位意識形態安全教育,使學生形成正確、積極價值觀念,同時在社會主流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工作有效開展中,使其成為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新時期人才。
參考文獻
[1] 朱庭偉.大數據時代高校意識形態工作的新形勢與應對策略[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8(009):223-225.
[2] 李林.網絡微媒體環境下高校輔導員在大學生意識形態安全工作中的挑戰與對策[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8(07):166-167.
[3] 賀瑞虎.意識形態安全戰略視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應對探析[J].江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05):105-110.
[4] 陳匯川.互聯網時代高校意識形態風險分析與管控機制探討[J].阜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04):6-8.
[5] 黎遠波.大數據時代高校網絡意識形態工作的內涵與形式[J].社科縱橫,2018.033(002):7-10.
[6] 朱士濤.大數據背景下高校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教育探析[J].教育觀察,2019(0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