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明
摘 要 古詩詞凝聚了中華民族無數文人雅士的心血和付出,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結晶,更是我國不斷進步過程中需要中華兒女傳承發展的精神糧食。當今時代信息瞬息萬變,人們獲得信息的渠道多樣化,但缺乏對古詩詞的專業學習及欣賞能力,導致李白、蘇軾等古代詩人的作品得不到很好的傳承。而群文閱讀能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使學生的古詩詞學習能力和閱讀能力更上一個臺階,古詩詞閱讀思維能力和理解能力不斷強化。本文將高中語文古詩詞與群文閱讀教學相結合推進古詩詞的教學學習。
關鍵詞 高中語文 古詩詞 群文閱讀 實踐思考
中圖分類號:G424?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z.2020.09.071
Practice and Thinking on Reading Teaching of Ancient Poems
and Words in Senior High School
LI Liming
(Gansu Zhenyuan No.2 Middle School, Qingyang, Gansu 744500)
Abstract Ancient poetry embodies the painstaking efforts and efforts of countless literati and scholars of the Chinese nation. It is the crystallization of China's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the spiritual food for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people in the process of continuous progress. In today's era, information is changing rapidly, and the channels for people to obtain information are diversified. However, the lack of professional learning and appreciation ability of ancient poetry leads to the works of Li Bai, Su Shi and other ancient poets not to be well inherited. Group reading can give full play to students' autonomy in learning, make students' learning ability and reading ability to a higher level, and strengthen the ability of thinking and understanding of ancient poetry reading. In this paper, high school Chinese ancient poetry and group reading teaching combined to promote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of ancient poetry.
Keywords high school Chinese; ancient poetry; group reading; practice and thinking
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引導,才能使學生學到真本領,真正做到“授之以漁”。高中語文古詩詞的閱讀學習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難點,由于古詩詞篇幅長、內容多、一詞多意,學生學習起來難度大,加之教學方式比較單一,無法激起學生對古詩詞的興趣,久而久之,使學生喪失了對古詩詞學習的積極性,學生的思維也得不到提高。群文閱讀是教學方式的創新,對于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以及語文閱讀的技巧水平有著積極的作用。
1對題材內容進行有效劃分是開展古詩詞群文閱讀的基礎
古詩詞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其內容豐富多彩,題材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國的古詩歌可以說是卷帙浩繁。但是,古詩詞的題材卻是比較局限的,概括的來說大體可劃分成描寫愛情、閨中哀怨、山水田園、邊塞邊關、思念家鄉、送別以及詠物、詠史等多種類型的詩句。這其中詩人有浪漫派、現實派、婉約派、豪放派等。能很好的區分題材不僅有利于學生考試時的正確作答,提高學生對古詩詞的鑒賞和審美水平,還是可以鍛煉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1]因此,在高中語文教材中,并沒有按照相似題材的古詩詞編排在一起,而是分散在教材的各個章節。這樣的教學設計又對我們的教師教學過程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古詩詞群文閱讀教學中,教師需要不斷提升自己對古詩詞的閱讀理解能力,創新教學方式,在學習完一種題材的古詩詞之后,讓學生從課本中找出相同題材的古詩詞進行自學,最終老師再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系統的集中講解,特別是對重點難點要仔細講述,感受相同題材中不同詩歌的異同,使學生在此過程當中,能夠充分體會到詩人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以及詩歌所創設的意境,從而不斷加強學習的古詩詞學習能力。例如,對于山水田園詩來說,可選擇人教版高中語文中經典的田園詩《歸園田居(其一)》與一些描寫田園的拓展詩集如《夜歸鹿門歌》以及《春江花月夜》和《積雨輞川莊作》、《新城道中(其一)》等,將經典田園詩以及拓展的田園詩集在教學的過程當中有機結合,并有效地開展古詩詞的群文閱讀教學。《歸園田居(其一)》表現出作者對官場黑暗生活的厭惡之情,表達出了作者對純潔思想以及美好生活的追求。而辭官歸隱之后的田園生活,讓詩人舒心愉快,如釋重負,享受著田園生活的樂趣,表達出詩人對美好田園生活的向往和熱愛。而《夜歸鹿門歌》通過描寫詩人夜歸鹿門山的所見所聞所感,分別描寫了江邊和山中兩個場景,從日落黃昏到月懸夜空,從漢江舟到鹿門山等景物,構成的意境優美恬淡,同樣表達出對歸隱的向往和閑適自得的情懷,同時在清閑脫俗的隱逸情趣中也隱寓著孤寂無奈的情緒。[2]題材不同,分析問題的角度和方法不同,自然對詩歌思想情感的掌握程度也不同。結合題材開展群文閱讀教學,打破學生一看到古詩詞就怕的固有思想,解決學生對古詩詞題材區分難的問題。
2 古詩詞意象的掌握是打開古詩詞大門的鑰匙
古詩詞的美不僅在于其詞美含蓄,更重要的是詩人采用意象來展示詩歌的美,將詩人的情感表達的淋漓盡致。學好古詩詞的難點就是將意象理解透徹,懂意象才會懂古詩詞。古詩詞中的意象內容比較豐富,總體可以概括為6類:樹木類、花草類、鳥獸類、自然現象類、時令節日類、地點類。其中古詩詞中對于樹木的描寫主要代表類型有松柏以及竹子和梧桐等,而花草類的描寫以蓮花、梅花、菊花、牡丹等為代表;鳥獸類有烏鴉、燕子、青鳥等;自然現象類有月亮、夕陽等;時令節日有我國傳統節日重陽節和清明節等;地點類的古詩詞描寫主要以長亭以及南山為主,人教版的高中語文教材中必修三中的《蜀道難》與《揚州慢》《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馬嵬》《登岳陽樓》可以開展有效的群文閱讀設計,《蜀道難》是我國著名的唐代詩人李白的主要代表作品,其寫作手法主要運用了浪漫主義,并結合作者自身的豐富想象力,從詩詞中充分展現出了蜀道的突兀以及崎嶇崢嶸的磅礴氣勢,表達出了對蜀地山川氣勢的贊美之情,并從側面反映出了李白的浪漫主義色彩以及對大自然的熱愛敬畏之情。《揚州慢》是宋代詞人姜夔的代表作,在詩詞中“杜郎”成為詞人的化身,表面上是對歷史的頌揚,對古人的敬仰,實則是寫己與嘆今。全詩表露出詩人對金朝統治者發動掠奪戰爭所造成災難的無奈,也是對南宋王朝偏安政策的譴責,有一定的積極意義。[3]《馬嵬》詩詞的內容借鑒了李隆基和楊玉環悲慘的愛情故事,表達出了對國家衰敗滅亡的痛恨心理,具有諷喻之意。再比如《愛蓮說》中的蓮含義就是君子之花。而王昌齡的《采蓮曲二首(其二)》中的“蓮”代表的卻是佳人。《西洲曲》中的“蓮”為愛情之花,表達了一個女子對所愛男子的思念。比如楊柳、長亭等都可以表示離別。結合意象開展群文閱讀,可以讓學生加深對古詩詞的了解,體會古詩詞的奇特,學會用不同的意象表達情感,促進個人思維能力的提升。
3 思想情感的掌握是開展群文閱讀教學的重點
好的詩歌情感需要讀者仔細閱讀,了解每個詞的意象,這就要求我們有豐富的知識儲備,有較強的詩歌鑒賞能力。常見的古詩詞情感類型主要包括憂國憂民、建功立業以及思念家鄉和離別緒、生活有感等內容。在古詩詞的群文閱讀當中,可以根據思想情感進行群文設計、細化區分。有效加強學生在古詩詞閱讀領域的情感區分能力以及鑒賞能力,從而提升學生對于古詩詞閱讀的整體學習水平。在對《詠懷古跡(其三)》這篇古詩詞進行全文閱讀訓練設計時,可以拓展詩詞《過華清宮》以及《春望》和《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等古詩詞進行學習。《詠懷古跡》充分總結了古代人物的一生,借以抒發自我的情感以及對人生的感慨和悲哀,杜牧的《過華清宮》則是揭露出統治者的腐朽昏庸;《春望》是唐代大詩人杜甫創作的一首詩。[5]此詩通過描寫春日長安凄慘落魄景象,表達出對國家的興衰感慨;后四句描繪出詩人對親人的思念之情、對國家大事的擔憂,充溢著凄涼痛苦。全詩以“感時花濺淚”表達對國事的擔憂,又以“恨別鳥驚心”表達思親之情,強調憂思之深以致頭發斑白稀疏,充分地表現出詩人愛國之情。《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表現出詩人對人民疾苦的同情,流露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可結合范仲淹《漁家傲·秋思》、王昌齡《閨怨》進行群文閱讀學習。唐代詩人王維撰寫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是高中古詩詞必須學習的名篇之一。此詩表達出了出門在外游子對家鄉至親的思念之情。詩伊始便緊扣主題,描寫了在異鄉異土的生活狀態,沒有親人在身邊是孤獨凄涼的,常常想念自己的家人。特別是在遇到佳節良辰時,思念之情越更加濃厚。接著在寫到和遠在家鄉的兄弟一起過重陽節登高時,懷念過去也在懷念當時的自己。而北宋詞人范仲淹創作的《漁家傲·秋思》,詞人用近乎白描的手法,先描摹出了一幅荒僻、凄慘悲傷的邊塞鳥瞰圖,緊接著抒發出邊關將士壯志難酬以及思念家鄉擔憂國家的情懷。整首詞表現將士們在艱苦生活下的不屈不撓,在眼下外患未平,功不成名不就的情況下,依然堅守邊關,表現出壯士們的英雄氣概。王昌齡的《閨怨》表達出閨中少婦未曾有過相思離別之苦。晴朗的天空,精心打扮之后登上高樓眺望遠方。忽然看到春意盎然的柳枝景象,思親之情涌上心頭。她后悔一開始沒有阻擋丈夫從軍邊塞,建功封侯。[6]對于每一種情感類別的古詩詞在教授的過程中都需要舉3個以上的例子,讓學生更加系統的學習,掌握詩歌情感。
4 結語
綜上所述,想要破解高中古詩詞學習難題,就需要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做到:了解古詩詞題材內容基礎要打牢,意象要記牢,思想情感要用心體會,群文閱讀選擇要科學合理,只有這樣,群文閱讀教學才能高效開展,學生的古詩詞鑒賞能力、教學效果才能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 詹碧容.高中古詩詞群文閱讀的策略探微——以“感悟杜甫的孤月情懷”教學為例[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9(5):5-8.
[2] 賀琳玲.高中古文群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長江叢刊,2019(8):61-62.
[3] 楊艷麗.高中“群文閱讀”教學實踐探索[J].中學語文,2017(24):12-13.
[4] 王文東.高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實施策略探析[J].課外語文,2019(7):130-130.
[5] 杜立春.閱讀綻光彩——群文閱讀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幾點應用方略[J].家長,2019(4):143-144.
[6] 張超.“群文閱讀”教學法在高中古代詩文教學中的應用[D].華中師范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