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秋菊
[摘要]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時代治國理政的重大舉措,能夠重塑縣級媒體的傳播力、公信力、引導力、影響力,從而推進媒體融合進程。本文通過對河南縣級融媒中心建設現狀進行考察,找出成績與經驗,發現問題與不足,以期給出相關建議。河南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可從加強頂層設計、立足本土因地制宜與創新用人機制等方面入手,加快媒體融合進程,發揮縣級融媒體中心的最大功能與價值。
[關鍵詞]縣級融媒體中心;鄭州模式;項城模式;建設路徑
隨著新媒體技術不斷創新,媒體傳播格局也悄然發生了重大變化,融合進程逐漸加快,網絡融合、技術融合、內容融合程度等不斷加深。“在2018年8月召開的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要扎實抓好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更好地引導群眾、服務群眾。同年11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五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加強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的意見》,會議強調,組建縣級融媒體中心,有利于整合縣級媒體資源,鞏固壯大主流思想輿論。”在基本完成中央、省市媒體融合建設的基礎上,建立縣級融媒體中心是我國進一步推動媒體融合的重要舉措,實現媒體上下貫通、全面融合,真正打通媒體融合的“最后一公里"。河南積極響應國家媒體融合號召,推進縣級融媒中心建設。
一、河南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分析
(一)河南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實踐
繼2014年國家提出中央級省市融媒體中心建設后,2018年3月,河南8報報業集團在對全省縣區考察之后,搭建了融媒體平臺,安陽縣、鄲城縣和永城市率先使用。目前,河南大象融媒體技術有限公司承接了河南省104個縣市進行融媒體中心建設,從整個融媒體中心的設計、施工、軟硬件部署,到后期運維。
有關資料顯示,大象融媒依靠自身原有優勢,于2016年在省級廣電系統完成了融合。之后,與焦作、安陽、平頂山開展合作,建設了三個地市級的融媒體平臺。遵照中央“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戰略方針,大象融媒以全媒體平臺為核心,對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進行二次整合、深度融合、一體發展,真正實現信息的“一次采集、多種生成、多元傳播”。在2018年2月份就開始規劃建設覆蓋全省18個地市的融媒體聯盟平臺,2018年6月-9月在河南省委宣傳部評審過程中指定由河南廣播電視臺承建全省的縣級融媒體中心技術支撐平臺工作,成立了“河南省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辦公室",臺領導掛帥,調動全省18個地市記者站配合,協調市委宣傳部、各縣委宣傳部。目前,河南縣級融媒中心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通過指揮系統,進行縣級融媒體中心業務總體規劃。在本地大象融媒部署了省級平臺的各縣級節點,采用私有云全融合方式部署,以分布式存儲組建制作網,利用原有制作工作站,配套安全設備。例如:防火墻、單向網閘、在線編碼器、專線互通等。通過各業務系統的探針服務以專線直連方式實現與省平臺的對接。目前省級平臺通過和省大數據局、省信息產業投資集團合作,已開通了28個政務生活服務接口。之后,將繼續與相關單位合作,進行技術對接,開發更多服務功能,滿足用戶需要。
(二)河南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問題分析
1.新媒體平臺重數輕質,缺乏運營能力
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的最終落腳點在于能夠持續良性地運營起來。在相應國建建設縣級融媒體中心的同時,一些縣級新媒體諸如微博、微信、客戶端、網站等數量增長迅速。據調研,有些縣的新聞網站更新緩慢。在調研當中,筆者還發現有時一個縣會有十幾個官方性質的新媒體平臺,但其內容卻乏善可陳,粉絲數量寥寥,還有一些是“僵尸粉”。
建立縣級融媒體中心意在盤活縣級媒體資源,聚集用戶,連接上下,打通媒介融合,進而形成宣傳輿論強勢,打造具有影響力的主流媒體方陣。一味地擴張不同的平臺,追求不同平臺數量,而忽略了生產優質內容,也就沒有相應的運營能力。這與建立縣級融媒體中心的初衷是不符的。
2.表達方式創新不夠,內容生產手法陳舊
筆者對相關縣級新媒體生產內容進行了調研發現,縣級融媒體在表達方式創新不夠,內容生產手法陳舊,沒有真正做到以用戶為中心,可以說是運用新媒體平臺傳播了傳統的內容。新媒體平臺需要創新表達方式,H5、數據可視化、動畫等新媒體手段目前沒有在縣級融媒體平臺上得到很好地運用。
筆者對比了一些縣級新聞網站和APP傳播的內容,發現這些內容大多是簡單的重復,表達形式單一,表現手法東舊,原創環節缺失,主要靠從其他渠道獲得相應的資訊。有些新媒體平臺還不能很好運用新媒體技術,這也就導致了不同渠道發布的內容同質化嚴重。相比縣級融媒體中心建立之前,其傳播內容和表達方式沒有得到根本性創新。因此,傳播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多元化的傳播體系建立也還有一段距離。
3.體制機制不夠靈活,專業人才缺乏
據調研,由于用人機制存在一定問題,導致了目前一些縣級融媒體中心雖然建成,其運營不力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專業人才缺乏。據業內人士介紹,目前縣級廣電系統人員充足,依靠財政撥款,負擔過重,人員雖多,但掌握新媒體技術、具有互聯網思維的人員卻是少之又少。
一方面,原有的工作人員不懂新媒體技術,諸如視頻拍攝與制作,新媒體編輯、新媒體圖文生產、數據可視化等技術,這些原有工作人員相當一部分沒有掌握這些方法,靠著財政撥款生活。另一方面,由于縣級融媒中心處于初步建設階段,還沒有到運營順暢、盈利能力強的階段,剛畢業的大學生又不愿意到基層媒體單位工作。這就造成了“老人做不了,新人進不去”的困境。
河南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路徑探索
(一)具備融合思維,加強頂層設計
推進媒體融合進程,建立縣級融媒體中心,不僅僅是一場傳媒的變革,更是一種思維方式的變革。具備融合思維,要求頂層設計者具有互聯網思維,高屋建瓴,站在時代前沿,視野更加宏觀,目光更為長遠,把新聞傳播融于時代發展的大背景下,進行傳播格局大框架設計。
建立縣級融媒體中心,具備融合思維意識,要能夠將“現在”融于未來。整合現有媒體資源,盤活當前困局,結合傳媒發展趨勢,將最新發展成果融入到發展過程中。比如運用人工智能,實現視頻剪輯,進行AI主播等,要敢于領先。經過調研發現,目前縣級融媒中心建設流于形式,還在用傳統的新聞方式進行新聞產品的生產,鑒于資金、人才等方面的限制,對于前沿科技不能很好地引進與運用。前文提到的項城縣級融媒體中心,大膽進行技術創新,具有前瞻眼光。
建立縣級融媒體中心,具備融合思維意識,要能夠將新聞傳播與其他領域相融合。“新聞+”模式,能夠拓寬新聞產品的內涵與外延,新聞產品價值實現倍增效應。項城模式“新聞+政務(服務)”“新聞+文化”“新聞+產業”“新聞+項目”,不但實現了新聞本身的價值,還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應,使媒體的盈利能力不斷增強,從而形成良性發展態勢。鄭州模式的“內容+”模式,在提升媒體自身傳播“四力”的同時,以副業反哺主業,更是走出了一條可持續發展道路。
具備融合思維,要求建立縣級融媒體中心要加強頂層設計。建立縣級融媒體中心,最終的落腳點在于能夠良性運營,在實現打通媒介融合最后一公里目的的同時,擴大主流媒體輿論影響力的同時,也能夠具有企業發展的盈利能力。縣級融媒體中心在初期發展階段,必然面臨一系列的問題,不能一蹴而就。因此,加強頂層設計,做好長期發展規劃,是建立縣級融媒體中心首先要考慮的重要問題。發展初期,著力打通平臺,聚集用戶,增強服務功能,培養用戶的黏性與忠誠度。在用戶相對穩定的基礎上,探索新聞產品的多形態化,創新表達方式,形成輿論強勢,引導主流輿論導向,進而提高用戶政治文明和文化修養。
(二)把握因地制宜,筑牢融合根基
建立縣級融媒體中心,應根據不同情況,采取因地制宜策略,而不是一刀切。據最新發布的《中國新媒體發展報告(2019年)》藍皮書顯示,各地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以建設的主導權限分配為依據劃分,目前的融媒體中心建設實踐主要存在三種模式,分別為“省域統籌”“市域聯動”“縣域自主”。
目前,河南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根據各縣市不同情況,采取了不同策略。據了解,既有省域統籌模式,也有鄭州模式的市域聯動,還有項城模式的縣域自主。不同模式在運作方式上也存在一定的差異,基于目前媒體融合的大背景,結合本地發展的實際情況,縣級融媒體中心應打牢融合根基,實現可持續發展,成為主流輿論陣地的同時,也將成為治理主體。
社會的智能化程度日益提高,智慧城市運營、智慧政務不斷發展,大數據的重要性愈發顯現出來。因此,縣級融媒中心建設應立足本地資源,切合時代發展,構建智能媒體新平臺,實現智慧政務功能,促進智慧城市運營,利用自身優勢,及時抓取大數據,為進一步提升社會治理提供依據。通過不斷發展,逐步實現縣級融媒體的四大功能一主流輿論陣地功能、綜合服務平臺功能、社區信息樞紐功能、智慧城市功能。
技術的進步,促使媒介迭代變化,但內容始終是新聞呈現的基底,而技術也始終要為內容服務,加速促進媒體更加先進、更加適應用戶需求。抓住本土用戶需求變化,以用戶需求為動力,以技術為加速器,鄭報集團指導鄭州縣級融媒體在“內容+”上下功夫,深耕本土市場。內容+議題,策劃民生系列報道提升媒體公信力,民生問題始終是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大事,做好本地民生報道,回應市民關切,是主流媒體提升公信力,引導主流輿論的突破口。內容+運營,開發本土文化"IP”試水文創產業。比如,從2018年黃帝故里拜祖大典開始,鄭報集團旗下中原網對黃帝文化進行發掘與探索,開創式地承接了拜祖文創產品的設計與制作工作,今年更是以“黃帝”為核心元素,推出了“軒轅黃帝有熊氏”系列文創產品,包含福牌、姓氏胸章、帆布袋、筆記本、鑰匙鏈、筆等產品類型,大典現場受到好評,在互聯網上也掀起宣傳熱潮,央視主播直播手持“軒轅黃帝有熊氏”的文創產品,推動“軒轅黃帝有熊氏”IP深入人心。
(三)創新用人機制,造就人才隊伍
當前,縣級融媒體中心建立后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是如何運營起來。這其中的關鍵就是人才問題。通過調研,筆者發現,新媒體人才的欠缺是一大問題。就當前的縣級融媒體工作人員而言,他們幾乎都是從原來的電視臺、電臺、新聞網站轉崗而來,對于新媒體領域還不甚熟悉。一方面,對于新媒體產品生產環節及相關技術,這部分人員還不能很好把握,視頻的拍攝、剪輯、新媒體編輯等技術的學習需要一個過程。另一方面,對于新媒體運營過程中要把握的要點還不能運用自如,新媒體策劃、新媒體項目運營等,都還需要進一步優化。用人問題導致了目前一部分縣級融媒體中心雖然建成,但流于形式,沒有真正發揮作用。這就需要創新用人機制,打破層級壁壘,培養或引進一批能夠生產新媒體產品、運營新媒體項目的人才,為縣級融媒體中心的內容生產和項目運營注入活力。
目前,全國已有200多所高校開設了網絡與新媒體專k,這將為縣級融媒體中心輸入一部分人才。網絡與新媒體專業學生的學習以新聞傳播相關學科為基礎,加上新媒體技術及運營的相關學科的學習,畢業生能夠很好地做好新媒體相關工作。
在縣級融媒體中心運營過程中,還可以通過原來工作人員的轉化,來適應新媒體的發展。具體來說,單位可以通過內部培訓,提升內容生產技能,提高新媒體運營能力,深化融合認識。河南的縣級融媒體中心可借鑒河南報業集團的大河學院,對本單位人員進行內部培訓。
網絡學習是一種重要途徑,作為縣級融媒體中心的員工而言要具有互聯網思維意識,在網上制定一定的學習課程。根據自己的短板及需要,有計劃、有步驟、有策略地學習和完善新媒體知識和技能。除此之外,還可以與相關高校聯合,派出業務骨干進行培訓等。
參考文獻:
[1]方提,尹韻公.論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的重大意義與實現路徑[J].現代傳播,2019(4).
[2]http://www.dxhmt.cn.
[3]http://www.hnr.cn/news/live/lt/201410/t20141028_1683796.html.
[4]http://www.ttacc.net/a/news/2019/1025/58823.html
[5]http://data.chinaxwshinaxb.com/epaper2019/epaper/d7070/d5b/201909/100661.html.
[6]http:/data.chinaxwcb.com/epaper2019/epaper/d7070/d5b/201909/100661.html.
[7]陳國權,付莎莎.傳播力建設的最后一公里——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路徑[J].新聞與寫作,2018(11).
[8]林光明.“融媒體”對縣級媒體發展的作用[J].科技傳播,2015(11).
[9]鄒儀.縣級融媒體中心發展模式探索[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8(9).
[10]謝新洲,朱垚穎,宋琢.縣級媒體融合的現狀、路徑與問題研究——基于全國問卷調查和四縣融媒體中心實地調研[J].新聞記者,2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