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軍事訓練是高校實踐育人的重要形式,而傳統軍訓模式由于軍訓時間短,軍訓效果不突出,針對性不強,軍訓成果難以鞏固和延伸,而且增加了帶訓部隊的負擔。高校自主軍訓充分尊重學生主體地位,依靠學生骨干力量,使軍訓質量得到了保障,不僅鍛煉了軍事教員隊伍,而且使軍訓效果得到了延續,學生管理力量得到了補充。高校自主育人應加強組織、隊伍、制度建設和經費保障,完善獎懲機制,抓好軍訓工作實施。高校自主軍訓應注意處理好軍事理論教學與軍事技能訓練并重、學生和軍事教員的雙重身份以及共性和個性兼顧等問題,從而進一步實現軍訓育人效果的最大化。
關鍵詞:高校;自主軍訓;實踐育人;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 ?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916(2020)17-0078-03
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指出:“高校要堅持理論教育與實踐養成相結合,整合各類實踐資源,強化項目管理,豐富實踐內容,創新實踐形式,拓展實踐平臺,完善支持機制,教育引導師生在親身參與中增強實踐能力、樹立家國情懷。”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校實踐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見》也指出:“軍事訓練是實踐育人的主要形式,高校應通過開展軍事訓練,使學生掌握基本軍事技能和軍事理論,增強國防觀念、國家安全意識,弘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培養艱苦奮斗、吃苦耐勞的作風。”可見,軍訓不僅是大學第一課,更是高校實踐育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一環。軍事訓練是高校實踐育人的重要形式,而傳統軍訓模式由于自身的局限性,無法真正實現高校的育人目標,高校做好新生自主軍訓工作勢在必行。
一、高校傳統軍訓模式存在的主要問題
目前,高校新生軍事訓練主要采取部隊教官帶訓的方式進行。不可否認,部隊教官具備專業的教學能力和較強的軍事技能,能夠在短時間內強化大一新生的組織性、紀律性。但是,高校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新生軍訓更是實踐育人的一個重要環節,育人工作的長期性、復雜性、系統性、艱巨性等特征,決定了部隊帶訓這一傳統軍訓模式存在自身的局限性。
(一)軍訓時間短,軍訓效果不突出
2019年,教育部和中央軍委國防動員部聯合印發《普通高等學校軍事課建設標準》,要求高校軍事技能訓練時間為2-3周,實際訓練時間不得少于14天或112學時。在如此短暫的時間里,只能保證基本的軍事科目訓練,學生的意志品質難以有效磨煉,良好的行為習慣也無法真正形成。
(二)部隊教官對育人工作不了解,軍訓針對性不強
新生軍訓工作,首先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載體,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抓手。軍訓的目的絕不僅僅是讓學生達到整齊劃一、令行禁止,而是要在思想認識、養成教育、道德品質上達到育人的效果。由于部隊教官對學生特點不熟悉、對育人目標不了解,教育效果難以真正實現。
(三)軍訓成果難以鞏固和延伸
育人是長期性、系統性工程,軍訓結束后,由于高校缺乏系統設計、科學引導,為期2-3周訓練的行為方式無法得到有效鞏固,軍訓效果難以保持,大學生在軍訓形成的好習慣、好品質難以成為整個大學期間,乃至終身受益的財富。
(四)增加了帶訓部隊的負擔
一般情況下,高校軍訓時間比較集中,對部隊教官數量的需求較大。近年來,由于訓練場所和部隊教官人數的限制,傳統軍訓模式給部隊造成了一定的負擔,如果遇到特殊時期,如部隊肩負演習等任務,則難以保障高校軍訓工作正常開展。
二、高校自主軍訓理念的確立
發揮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作用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是增強學生自主、自立、自強的重要渠道,更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平臺。基于此,高校開展自主軍訓育人體系的研究與構建,對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拓展實踐育人工作載體具有重要意義。
基于上述原因,高校應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出發,圍繞增強軍訓針對性、強化軍訓效果、鞏固軍訓成果這些難點問題,精心策劃、整體設計、改革創新軍訓模式,充分發揮高校軍訓的實踐育人功能。
所謂自主軍訓,就是高校不再由部隊教官帶訓,而是依靠本校學生骨干組成學生軍事教員隊伍承擔新生的軍訓任務。自主軍訓總體工作思路應把軍訓作為學生素質教育和實踐育人的重要抓手,作為學校思政工作的重要載體,通過從退役士官中擇優聘用軍事教官、從在校學生中擇優選拔學生軍事教員,組成高校自主軍訓隊伍,按照軍訓計劃自主完成軍訓工作。軍訓結束后,這支學生骨干隊伍可以繼續鞏固和延伸軍訓成果,成為學生管理工作的重要力量。同時,通過學生軍事教員這支隊伍的標桿效應帶動高校學生整體素質的提升,促進和引領校風、學風及校園文化建設,構建平安、和諧、穩定的校園環境。
三、高校自主軍訓的實踐育人價值
高校自主軍訓充分尊重學生主體地位,依靠學生骨干力量,使軍訓主體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充分發揮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作用,對實踐育人起到重要的促進意義。
(一)軍訓質量得到了保障
自主軍訓立足學生特點,突顯軍訓的育人功能,相較于傳統軍訓更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不僅強化了國防意識,磨煉了意志品質,還從行為習慣、道德品行、人文素養等方面對大學生進行了規范和教育,軍訓質量得以保障。
(二)鍛煉了軍事教員隊伍
通過自主軍訓,學校建立了一支能力強、作風硬、素質高的學生軍事教員隊伍。在嚴格的選拔、全方位的培養、肩負軍訓任務的磨煉、班級助理的提升中,這些學生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得到加強,組織紀律性得到了強化,組織管理、協調溝通能力得到了提升,吃苦耐勞、奉獻進取的品質得以養成。
(三)軍訓效果得到了延續
學生軍事教員轉變成班主任助理后,通過榜樣的力量,將軍訓期間養成的好作風、好品格較好地延續下去,進而鞏固和延伸了軍訓效果,有效引領了校風學風建設和平安校園建設。
(四)學生管理力量得到了補充
學生軍事教員轉變為班級助理,參與學生日常管理,指導班級建設,成為學生管理力量的重要補充。同時,學生軍事教員憑借良好的軍事素養,還可以參與到學校應急保障中,參與校園執勤、安全巡邏、重大活動禮儀任務等工作,還可以配合學校處置緊急突發事件、完成升旗儀式、參加軍事競賽等工作,成為平安校園建設不可缺少的力量。
四、高校自主軍訓實施路徑
(一)組織建設
學生軍訓工作作為強化學生國防觀念、弘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推進高校實踐育人的重要舉措,應切實加強組織領導,成立軍訓工作領導組、軍訓工作辦公室(軍事教研室)、院(系)軍訓工作領導小組,形成了自上而下的組織領導體系,推動自主軍訓工作扎實有序開展。軍訓工作領導組主要負責自主軍訓工作的整體設計、統籌領導、全面指導;軍訓工作辦公室一般設在軍事教研室,要負責軍事教官的選聘管理、學生軍事教員的選拔培養以及全校軍事理論課和軍事訓練的組織實施;院(系)軍訓工作領導小組主要協助軍訓工作辦公室做好學生軍事教員的推薦和自主軍訓中新生的組織工作。
(二)制度建設
高校在執行《普通高等學校軍事課建設標準》的基礎上,應結合自身實際,制定《自主軍訓實施大綱》《軍事教官選聘和管理辦法》《學生軍事教員管理辦法》《班主任助理管理辦法》等系列制度性文件,對自主軍訓工作內容和實施步驟、軍事教官的選聘辦法和考核要求、學生軍事教員的選拔培養等進行具體規范,實現自主軍訓工作的制度化、科學化和規范化。同時,為了保障自主軍訓工作的持續扎實開展,還應制定學生軍事教員生活補助制度、軍訓先進個人和先進集體獎勵制度等,形成有效的激勵機制。
(三)經費保障
自主軍訓作為高校實踐育人的重要環節,應融入學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高校應設置專項工作經費,為軍事教員配備日常訓練設施,購置必備的軍訓服裝、訓練物資、相應藥品,積極改善訓練環境,為學生軍訓提供豐實的物質基礎。同時,為了推進自主軍訓工作持續、有序開展,應制定軍事教員培訓計劃,劃撥培訓經費,建立軍事教員專項生活補助,推動自主軍訓工作的順利開展。
(四)具體實施
自主軍訓育人工作的實施分為集中軍訓和效果保持兩個階段,兩個階段各有側重。第一階段為集中軍訓,即新生軍訓期間,學生軍事教員主要負責軍事技能訓練的組織實施。同時,還可以交叉開展高校的特色育人活動,通過軍事教員(即學長)的以身示范,在規范新生行為習慣、增強組織紀律、磨煉意志品質的同時,還能讓新生一入學就能接觸和領悟學校的育人理念,實現入學教育效果的最大化。第二階段,即在新生軍訓結束后,主要進行軍訓效果保持,學生軍事教員身份轉換為班級助理,憑借與新生深厚的情感和良好的組織管理能力,輔助輔導員、班主任開展班級工作,在學生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中,將軍訓的理念、要求、標準融入其中,鞏固和延伸軍訓成果,以達到軍訓效果的長久化。
(五)隊伍建設
自主軍訓隊伍由軍事教官和學生軍事教員組成,共同承擔新生軍訓任務,并在軍訓結束后融入學生教育管理隊伍之中。
1.軍事教官隊伍
為了確保軍訓工作的科學規范性,高校應從大學生退役士兵中擇優招聘軍事教官,在高校軍事教研室的領導下,負責自主軍訓的組織實施。原則上,每個院(系)應當配備至少一名軍事教官,以便于對本系自主軍訓工作的組織協調。
軍事教官應具備三重身份:一是軍事技能訓練的組織者,負責學生軍事教員的培養培訓,負責新生軍事訓練的組織指導。二是軍事理論課程的講授者,承擔本系軍事理論教育教學任務。三是學生日常教育管理者,在軍訓結束后,軍事教官便融入到學生管理隊伍或專兼職輔導員隊伍,參與到大一新生的操行管理、養成教育、安全和法制教育之中,確保軍訓成果的保持和鞏固。
2.學生軍事教員
學生軍事教員隊伍的建設和培養主要分為三個階段:
一是選拔階段。大一第二學期,院(系)軍訓工作領導小組可以根據大一學生半年的思想和行為表現,推薦學習好、品行端、作風正、能力強的優秀學生,由軍事教官進生嚴格的軍事理論考核、基本軍事素質測試,組建自主軍訓隊伍。除此之外,具備一定軍事素養的退役復學學生也是自主軍訓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是培養階段。自主軍訓隊伍組建后,由軍事教官組織開展日常訓練和暑期集訓,訓練內容包括軍事理論、基本軍事技能、施訓方法、學校育人理念、心理健康教育等,全方位提升學生軍事教員的軍事素質和綜合能力。培訓結束后,向考核合格的成員頒發聘書,正式成為學生軍事教員,并承擔本年度新生自主軍訓任務。
三是轉崗階段。軍訓結束后,學生軍事教員根據本人意愿,可轉聘為輔導員、班主任助理,參與班級管理,在思想、學業、人際、課余生活等方面,對學弟學妹進行指導,配合輔導員、班主任開展教育管理工作;也可以參與學校應急管理,組建學生應急分隊,在維護校園安全穩定工作中貢獻力量;同時還可以加入學生干部隊伍,輔助做好學生的日常管理工作,成為示范典型,繼續發揮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作用。
(六)獎懲機制
科學的獎懲機制是提高學生軍事教官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的重要途徑。日常訓練和軍訓期間,學生軍事教員可享受一定的生活補助,軍訓結束后,學生軍事教員在評獎評優方面,同等條件下享有優先權。在聘期內,如果出現學業考試不及格或者嚴重違紀行為,將取消學生軍事教員資格。
五、高校自主軍訓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一)處理好軍事理論教學與軍事技能訓練并重的問題
自主軍訓的內容不僅指高校獨立完成軍事技能訓練,同時還應加強軍事理論課教學,強化學生國防意識和軍事素質。高校應從實際出發,加強軍事教官的選聘和培養,明確選配標準、配備原則、培訓方式、考評辦法,建立一支專職軍事教師隊伍,并納入學校師資隊伍建設的總體規劃,不斷提高其教學能力水平。
(二)處理好學生和軍事教員的雙重身份問題
毫無疑問,學生軍事教員首先是一名高校大學生,按要求完成規定的學習任務是其最基本的職責。然而在自主軍訓中,尤其是在新生軍訓期間,學生軍事教員因擔負軍訓任務,勢必會暫時性影響學業。因而,高校一方面要做好學生軍事教員的選拔工作,要在思想、知識、學業、能力等方面有較高要求,確保訓練與學業并重;另一方面,高校要采取措施,通過開放線上教學資源、課堂錄播、線下輔導等方式,為學生軍事教員提供學習的平臺。
(三)處理好共性和個性兼顧的問題
自主軍訓的特點在于高校能夠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更有針對性、實效性地開展軍訓工作。所以,校方要按照政策要求,認真落實好規定的訓練和教學任務,完成具有共性的軍訓內容。另一方面,高校要結合實際,將學校特色的育人理念、育人舉措融入軍訓當中,形成富有個性化的軍訓內容體系。例如,在軍訓中可以融入中華經典誦讀活動,讓學生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獲取力量,培養學生深厚的家國情懷。又如,在軍訓中可以開展新生養成教育,形成日后的行為標準和考核標準,從新生入學開始就確定一種良好的生活和行為習慣,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
六、結語
綜上所述,高校自主軍訓既是對軍訓模式的突破創新,更是高校從學生特點和人才培養目標出發,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舉措,是大力開展實踐育人工作的重要載體。自主軍訓有效解決了傳統軍訓模式下針對性不強、育人效果不突出、軍訓成果難以保持等問題,同時還充分發揮了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作用,為提升學生綜合素質開辟了新的途徑,為促進學生全面健康成長創造了新空間,實現了國防教育與素質教育、思政工作的有機結合。
參考文獻:
[1]沈國俊.我國普通高校學生軍訓模式的回顧與展望[J].成都中醫藥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7(4).
[2]商建華,梁旭光,柳振國.高校軍訓學生教官帶訓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現代教育管理,2012(6).
[3]劉梟.自主軍訓模式下大學生教官選拔培養的思考[J].科學咨詢,2019(42).
[4]向江.如何在“自訓”模式的大學生軍訓中做好新生思想政治工作[J].教育教學論壇,2013(31).
[5]周文欽.論改革當前中國學生軍事訓練模式的現實意義[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7(36).
作者簡介:田媛媛(1980—),女,漢族,山西臨汾人,山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學生處講師,研究方向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責任編輯:王寶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