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著博大精深的思想精髓,而思想政治教育是開啟大學生未來發展的心靈之門。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是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現實需要,對增強思想政治教學實效性大有裨益,通過創設教學情境、建構“體驗式”教學場域、整合教學資源,創新教學體系探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路徑。
關鍵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融合
思想政治教育是開啟大學生未來發展的心靈之門,是“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教育,關乎國家命運,民族未來?!按髮W階段,應增強學生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責任感和使命感[1]。為新形勢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發展提供了契機,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改革明確了方向。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既有益于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增強思想政治教學實效性大有裨益。
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于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種文化形態,也是一個文化傳承創新的過程[2]。”新時代,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在關聯性為切入點,結合思想政治理論課自身特征,分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多元化傳承的可能性與可行性。
(一)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現實關切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具備極強的現實意義。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著博大精深的思想,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寶貴的教學資源,融入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是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現實需要。借助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平臺,宣傳介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僅有利于拓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路徑,又有利于塑造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潛移默化其思維方式、行為準則,堅定大學生的文化自覺與文化認同,提升文化自信。
(二)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現實訴求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主流意識形態傳播的主陣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典型的育人功能。因此,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人才培養目標“培養能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培養合格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具有相通性。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充分利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資源優勢,增強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實效性。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歷史延續性和群體潛意識性,傳統文化的精神意蘊一脈相承,根植在每個中國人的血液之中,極易喚起人們的情感認同[3]?!蓖诰騼炐銈鹘y文化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創新話語體系,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輸入“新”的文化元素,豐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設定和路徑選擇,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拓寬思政課的廣度和深度,豐富教學方法和手段,真正讓學生做到入腦入心、知行合一,使思想政治教育達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目的。
(三)是弘揚“中國精神”的現實需要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盵4]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豐富的人文精神和豐富多彩的藝術表現形式,在思想政治理論課中引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使思想政治教育更符合中國人的文化基因,進而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魅力,使思想政治理論課更具有說服力、親和力。借助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拓寬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路徑,引領大學生通過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堅定文化認同感與文化自信心,增強民族自信心和民族凝聚力,弘揚“中國精神”,增強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能夠為治國理政、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注入強大精神力量。
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概論課”的可行性研究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以下簡稱“概論”課)作為高校的一門公共必修課,其課時長、內容龐雜,多學科,涉及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內政外交、治黨治國治軍等多方面理論。在整個高校課程設置中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沃土中,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經世致用的精神體現。
“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親和力和針對性,要求教學內容必須與學生的思想情感、認知內容產生有效銜接,讓他們能夠有所觸動、有所感發?!盵5]從“概論”課的教學內容來看,其基本概念、理論基礎、實踐經驗等都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的結合,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題中應有之義。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民為邦本”、“仁者愛人”的民本思想、“勤政愛民”的施政理念與新時代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與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等,更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倡導的體現。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民族英雄們“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報國情懷,“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英雄氣概,都是愛國主義精神的生動表達,設計到弘揚中國精神中,以真實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生動形象地敘事,運用于“中國夢”的教學中,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鮮活度,增強學生的文化認同感。
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養分,提供可資借鑒的治國理政的智慧和經驗。作為中國精神的內核的社會主義核心價觀包含著豐富的傳統文化元素,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倡導的“仁愛”、“自強不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兼愛非攻”等思想的體現,因此,將其相關哲理和典故設計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里,賦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歷史厚重感和文化的深度,發揮時代典范的示范引領作用,堅定“四個自信”。
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路徑
“我們要善于把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和發展現實文化有機統一起來,在繼承中發展,在發展中繼承[6]?!毙聲r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任務更需要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資源融入“概論課”中,以展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應有的思想魅力與時代風采。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是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具體國情相結合,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因此,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中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教學設計中,有助于深入理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基本規律和經驗,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是要制定一套符合思想政治課程要求的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案。以“概論課”為例,整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資源,探尋融入“概論課”的切入點。
(一)創設教學情境,營造具有優秀傳統文化底蘊的“文化場”
在校園內,舉辦主題社團活動,如“茶藝社”、“國學社”等形式社團活動,弘揚傳統文化。利用社會資源,邀請非遺傳承人,傳統文化研究專家、學者開展知識講座,在豐富大學生文化生活的同時,形成自覺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氛圍。在課堂上,既可以運用案例教學法、經典文獻著作選讀、課堂討論等傳統教學方法啟發學生思維,又可以開展以紅色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主旨的寫作創意比賽、手抄報辯論賽展示等,以詩詞朗誦、致敬經典等積極引導學生思考。構造良好的教學氛圍。首先,加大對融合教育的宣傳力度,幫助高校內部教學師生明確融合高校思政課教學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為融合思政課教學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創造良好條件。其次,鼓勵教育者創新教學方式,利用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升華高校思政課教育,使之具備立體性、能夠引導學生更好地體驗感受優秀中國傳統文化魅力。
(二)建構“體驗式”教學場域,感受鄉賢文化
思想政治理論課不是簡單的說教,最終要回歸實踐,為了更好的調動學生學習興趣,開展豐富多樣的文化藝術表達形式,培養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知和理解。在實踐教學環節,讓學生走出課堂,走進社會,深入農村,充分利用本土文化資源,開展紅色之旅、民間藝術文化社會調查和服務等富有時代氣息的活動,把實踐教學打造成學生喜愛、樂于參加的第二課堂,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含金量。了解民間藝術制作工藝,親身體驗制作傳統手工,通過參觀博物館、紀念館、展覽館、文化古跡等靜態場館,了解當地的歷史文化傳統,增強民族自豪感。
利用網絡平臺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通過觀看紅色文化影片、經典節目《經典詠流傳》《中國詩詞大會》、《百家講壇》等、開展創辦《朗讀者》等延伸拓展對傳統文化的了解和認識。實現理論與實踐教學的完美對接,增強思想政治理論學習的實效性。
(三)整合教學資源,創新教學體系
新時代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神圣使命?!耙訌妼χ腥A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和闡發,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把跨越時空、超越國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7]。”把傳統文化專題實踐活動引入課程,在整合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內容的基礎上,把中華傳統文化融入“概論課”教學內容體系,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共性轉化為我們的價值觀、道德觀中的組成部分,并將其與個性特點和時代特征相結合,使其實現創新性發展。既體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概論課”的融合,又實現了中華傳統文化的價值歸宿。
四、結語
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結合時代精神要求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構建符合思想政治教育,形成的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滿足學生需要的話語體系,增強思想政治教育話語體系的親和力、感染力、影響力,引領大學生通過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堅定文化認同感與文化自信心,清醒的認識國家民族文化價值。
參考文獻
[1]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N].人民日報,2017-01-26(6).
[2] 遲成勇.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融合[J].思想政治教育.2014.12:64.
[3] 黃巖,朱楊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課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9.02:82.
[4] 中央宣傳部.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學習讀本[M].北京:學習出版社,2015:28.
[5]習近平.在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暨國際儒學聯合會第五屆會員大會開幕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4-09-25.
[6]? 習近平.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5-18.
基金項目:本文西安工業大學教改項目(19JGY41),思想政治研究會(XGSY2019022),渭河流域紅色資源研究中心項目(19WHYJ13)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劉紀英(1980- ),女,陜西西安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教學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