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中國新聞獎國際傳播獎的十年變遷之路

2020-11-06 04:16:17李曉娟韓信
新聞傳播 2020年15期
關鍵詞:自信

李曉娟 韓信

[摘要]作為全國優秀新聞作品最高獎的中國新聞獎,其每年頒獎都成為新聞界年度盛事,而設立于2010年的國際傳播獎,已然走過十個年頭。在這十年中,中央媒體與地方媒體歷經變動,在保證報道主題價值意義的基礎上,協作共促,經歷了探索階段、調整階段、發展階段,不斷通過理念和行動創新,向成熟邁進。在探索階段的敘事層次上,由宏大國家敘事逐漸走向多元敘事;敘事語態上,凸顯人文理念;敘事視角上,“自我”轉向“他我”。在調整階段的報道方式上,突破固有報道理念;報道風格上,開拓平等視角;報道模式上,提升可看度。在發展階段的話語表達方式上,重塑國人形象;話語報道形式上,講好中國故事;話語呈現模式上,強化新聞多元與回歸。諸多的創新表達手法,體現了中國媒體話語形態的重大轉變;而話語自信的綜合提升,正是國家話語權和文化軟實力提升的明證。

[關鍵詞]國際傳播獎十年變遷;自信;探索階段;調整階段;發展階段

在中國經濟崛起的同時,提升中國國際話語權也成為必然要求。“傳播力決定影響力,話語權決定主動.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話語體系是由一系列具有內在邏輯關系要素構成的系統,包括話語基礎、話語核心、話語體系、話語方式、話語自信、話語傳播、話語權和話語創新等八個層面。第五個層次是話語自信,言之有信,就是說話的人在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時有底氣,“能充滿自信地講”。"話語自信既包括話語內容,也包括話語方式,這是一項綜合實力的外在表現形式。“在很長一段時間中,中國的發展被賦予歷史語境,往往進行縱向比較。”西方人囿于原有歷史思維,對中國的認識片面化、刻板化,甚至帶有抵觸情緒和污名化印象。一個國家的國際形象,與其國際傳播能力密不可分,所以中國媒體的國際傳播任務更加具有迫切感和使命感。

一、總體概況

2000年,中國政府提出“中國文化走出去”戰略;2004年,中國提出“中國傳媒走出去”戰略;2008年開始建設中國國際傳播規劃第一個五年計劃(2008-2013)。所以這個階段的中國媒體開始正視中國對外傳播的重要性,由話語自信開始探索中國對外傳播話語權的提升。

2009年是新中國成立60周年的重要年份,經過了60年發展的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也有能力代表第三世界國家在全球追求更高的話語權。這一年中國重大新聞頻出,并且都獲得了較高的國際影響。在此背景下,2010年作為中國新聞風向標的中國新聞獎增設了“國際傳播獎”,并首先在6大主流中央媒體試點: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臺、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中國日報、中國新聞社。最終共選出一等獎2個,二等獎4個,三等獎5個,共計11個。

試水成功的國際傳播獎在2011年正式設立,將報獎資格擴充到了全部有資格參與評選中國新聞獎的媒體,給予地方媒體以平等的參與機會。國際傳播獎評選辦法要求是“對外報道、并且有效影響了國際輿論”,“從理論上來看,涉外加落地是國際傳播獎作品入圍的充分必要條件——首先要涉外,這是申請國際傳播獎的充分條件;其次要落地,這是獲國際傳播獎的必要條件””。

同時明確國際傳播作品評選辦法,在評委會中設立專門評選小組。評選辦法規定國際傳播獎設40個獎,不分媒體和體裁。其中一等獎6個,二等獎12個,三等獎22個。為了保證首次評獎的質量,中國記協和評委會提出了“嚴格把關”“寧缺毋濫”“經得起檢驗”的工作原則。在以后各界獎項評選中,會經常出現空額獎項,這代表了節目質量的至上性。因為三等獎往往有平衡地區獲獎的原因,所以在質量上不一定有足夠的代表性,因此本次的數據統計只包含一、二等獎。

自2010年首次設立國際傳播獎以來,極大促進了媒體進行國際報道的動力,中國國際新聞報道質量大幅提升,成為對外新聞傳播尖兵,“讓中國走向世界,讓世界了解中國”,極大提升了中國話語權。2019年正值國際傳播獎設立十年,有必要從總體上進行宏觀把控和梳理,總結中國媒體對外傳播的策略變動,為今后的國際傳播把脈建議。同時,通過梳理,也可以看出中國媒體話語自信的搭建過程經歷了探索階段、調整階段和發展階段,逐步走向成熟。

二、探索階段(2010-2013)

在國際傳播獎設立的最初幾年,報道主題的重要性和重大性成為衡量優秀節目的重要標準。本階段的國際傳播報道更加注重宏觀形態,重大主題、空前傳播效果、莊重的語態和表達方式都成為必備條件,并且也由此引領了此階段報道評價的價值體系。

從此階段的柱狀圖對比可以看出,中央媒體占了一、二等獎的大壁江山,這反映出地方媒體在自身認識和作品質量上都存在些許問題。評委郭慶光老師也提到了這一點:一些地方媒體認為國際傳播主要是央媒或涉外媒體的任務,開展國際報道的自覺性不夠,對參評國際傳播獎也不太積極。但是在不斷地發展過程中,地方媒體面對重大題材競爭不平衡的窘境,認清現實,另辟蹊徑,反而從不同角度創新敘事策略話語語態和話語報道者,話語自信理念開始深入。

(一)敘事層次創新:由宏大國家敘事轉向多元敘事

“研究中國新聞獎……幾乎每一屆的一等獎或者榮譽獎和特等獎都集中在當年的某一宣傳熱點、國家大事之中,重要性與政治性呈現出某種天然的聯系。”作為報道初期的國際傳播獲獎節目,敘事層次以宏大國家敘事為主,具有報道主題重大、報道層次豐富、影響力深遠等特點,體現出了現代化的大國風范。

2010年第20屆中國新聞獎評選出一等獎作品2部,都是屬于國家宏大敘事范疇。中央電視臺的《“盛典”國慶60周年特別節目》,多方位介紹國慶閱兵的感受和見證國慶盛典的榮幸驕傲,突出重點報道了當年全國的這一重大報道熱點,突出了國家勵精圖強、奮發有為的60年,取得了國內外空前的傳播效果;《中國日報》的文字消息《商務部官員:中國將繼續成為全球貿易保護主義的最大受害者》,以自揭傷痕的報道形式,第一個報道了中國將面臨更加頻繁、重壓的國際貿易保護主義的攻擊,引起了國內外主流媒體的高度關注,也顯示出了中國國際傳播的的話語自信和國家發展自信。但是單一的敘事題材,顯示出敘事層次的單薄和自信不足,多元化的敘事層次亟須開拓。

2011年是國際傳播獎正式常規化評選的第一年,共設獎項40個,最終選出36件獲獎作品,一二三等獎各有空額,可見優秀作品質量有待繼續提升。但這一年的獲獎作品,體裁多樣、題材豐富,多面開花,并且體現了明顯的國家宏觀敘事到多元敘事的策略轉變。比如一等獎作品既有宏觀層面的新華社報紙通訊《從“芭比”到“蘋果”:籠罩在數據迷霧下的“中國制造”》,正面反擊西方對中美貿易順差的歪曲性報道;也有微觀層面的國際電臺廣播系列《中國人的一天》,將普通中國人的一天生活凝縮在5至8分鐘內,在海外落地調頻中播出;節目紀實風格明顯,聲音層次豐富,容易為國外聽眾所接受,增強落地的傳播效果。另外既有《中國日報》獨家文字消息硬新聞《China?readytoendHIV/AIDSentryban》(中國擬取消外國艾滋病感染者入境禁令),令法新社、CNN等境外多家主流媒體紛紛轉載;也有地方媒體寧波電視臺的電視專題軟新聞《來吧,來吧》,用一個中國農民的世博會情緣來反映中國普通公民的現代參與意識。百花齊放的體裁和題材,多元化的落地效果,表明了這一階段的國際傳播題材創新由國家敘述轉向多元敘事的必要性和重要價值,也是中國媒體國際傳播策略轉變的先機。

(二)敘事語態創新:凸顯人文理念

在敘事層次創新的基礎上,探索階段的國際新聞獎,在敘事語態上也具有了重大革新。由單一理性的思考,及對硬新聞的宏觀報道,轉向人文理念的探討,體現了對“人”的關懷和重視,話語自信日漸明朗。

第22、23屆的國際傳播獎,繼續央媒領跑,地方緊隨的格局。兩屆情況相仿,一等獎均由中央媒體摘得4項,地方媒體摘得1項,各空缺1項;二等獎中央媒體6項,地方媒體6項和5項(空缺1項)。比如第22屆一等獎獲獎作品南方日報的通訊《中國遠征軍老兵楊劍達:回家的路走了70年》,選題獨特,聚焦已存世不多的遠征軍群體;主題鮮明,采訪深刻,刻畫了中國老兵思鄉和愛國的情意;訪談到位,細節真摯感人,在國內外引起了對抗戰老兵的關愛活動。

地方媒體在權衡重大事件競爭力不如央媒之后,轉而另辟蹊徑,打造人文專題,通過獨到的報道,體現人文價值力度。

(三)敘事視角創新:“自我”轉向“他我”

以往的國際新聞選材都是從國人視角展開,由“自我”進行以“我”為中心的報道,是個體對自己存在狀態的認知和報道。這種報道形式的出發點還是主觀的“我",對有不同預期心理的他人來說,顯得不夠客觀、可信。而國際新聞傳播的目的是要通過讓國際認同來獲得國際社會的認知。所以展開“他我”敘事視角,從國際社會的視角來展開對中國的報道,將更容易獲得國際認可和增強國際宣傳力度。

第23屆一等獎獲獎作品上海廣播電視臺的《中國面臨的挑戰》第一次將紀錄片形式引入中國新聞獎國際傳播獎的獲獎名錄,而且是國際傳播獎中首次采用中美合作方式制作的節目。作為“國內首部以西方人視角觀察、研究、分析中國現狀的社會現實題材紀錄片”,《中國面臨的挑戰》邀請中國問題專家羅伯特.勞倫斯.庫恩先生擔任主持人和策劃,與美方節目團隊共同討論選題,直面中國崛起面臨的問題和挑戰。節目以海外存疑的問題為導向,既呈現中國的發展和進步,又不回避中國現代化進程中面臨的霧霾、住房、教育等多項西方感興趣的話題,運用國際主流電視紀錄片的理念和技巧,對西方觀眾呈現了一個客觀、真實的中國世界。外國人的視角使該片收獲了數量眾多的國外觀眾。2015年《中國面臨的挑戰》第二季在獲得第25屆中國新聞獎二等獎之外,還被美方同步播出的PBS電視臺“主動”拿去參評美國電視界的最高獎艾美獎,并成功獲獎,這也是國外對該片極大的肯定。而出品方上海廣播電視臺也成為在國際上獲此重要獎項的首家中國主流媒體機構。由此可見,以“正反兩面”“客觀中立”的態度、以“西方視角”“信息平衡”的手法呈現中國,消除西方受眾對中國發展話題的壁壘乃至反感,由此保證中國話題與中國影像切實抵達并呈現在西方受眾眼前。該節目在國外落地率極高和播出率極高。這也是中國大陸制作的電視節目第一次達到如此廣泛的影響力,可以稱為一次非常成功的國際傳播。

經過四年的探索階段,國際傳播在選材策略上經歷了重大調整,敘事層次、敘事語態、敘事視角等方面都有了重大創新價值;在央媒領跑之下,地方媒體也逐步探索出了適合自己的新路,與央媒一起共同為提高中國國際傳播話語權貢獻力量。

三、調整階段(2014-2015)

這段時間,正好是國家第二個國際傳播五年計劃(2014-2019)開始執行時期,有了成功對外傳播經驗的中國媒體在前期探索基礎上開始進一步調整。此階段的報道在主題等宏觀形態之外,開始注重具體報道形態上的創新,方式、風格、模式等方面均有了重大提升和調整。

2013年3月的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選舉產生了新一屆國家領導人,習近平當選為國家主席,李克強當選國務院總理。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8.19的重要講話中提出“要創新對外宣傳方式,加強話語體系建設,著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疇和新表述,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增強在國際上的話語權。”8·19講話的重要內容在國際傳播獎作品中得到了很好的貫徹執行。第24屆、25屆的政治報道獲獎作品,尤其體現出“創新對外宣傳方式”的重要特點,體現了全新的開放格局和表達方式。而地方媒體則在“巧”字上繼續深入,以精巧的選題和設計共同打造中國對外傳播的話語力量。

(一)報道方式創新:突破固有報道理念

此階段突破主要體現在報道方式的極大改進上,尤其是常規的會議新聞突破政治特稿固有寫作模式,深挖細掘,以別具一格的方式對新當選的國家領導人進行了報道。比如24屆國際傳播獎一等獎獲獎作品新華社文字通訊《為了13億人的中國夢一記中國國家主席、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習近平》是最早向全球介紹習近平總書記人生經歷、執政理念的媒體,尤其是其中涉及到很多第一次批露的細節,展示了新一代國家領導人包容的開放心態和堅定的治國理念。同獲一等獎的《中國日報》作品《總理的歉意》則成為中國新聞獎國際傳播獎設立以來第一個獲得一等獎的攝影作品。作品以抓拍的形式再現了歡樂的政務現場,表現了新一代國家領導人謙遜、隨和的風格;豐富傳神的鏡頭語言,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國領導人的新氣象。

2013年3月25日下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出席“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3”年會的外方代表。李克強抵達會場時指著自己的手表,用流利的英語向在現場等待的與會代表歉意地解釋:由于前一場外事活動延時,造成本次會見推遲……

會議新聞報道方式的創新,體現了國家執政理念的變化和對外傳播思路的調整,更是打造全球命運共同體和塑造親切大國形象的重要表現形式,真正從國家角度邁出了大國崛起和話語自信的堅定步伐。

(二)報道風格創新:開拓平等視角

以新媒體傳播為特點,此階段新聞報道的一大創新之處是對新媒體的廣泛運用。這種運用不僅僅體現在技術水平和媒介形態上,更是體現在報道風格上,以平等化、親近式的報道視角,維護用戶生態圈層,打造“粉絲”效應,提高關注度。

比如24屆中國新聞獎國際傳播獎三等獎獲獎作品是新華社的報紙副刊作品《月球車日記:我的奔月之旅》,以擬人化、第一人稱日記體的形式在新浪微博開通認證名為@月球車玉兔的微博,實時報道嫦娥登月過程。情感式的報道手法,收獲了國內外群體對月兔命運的廣泛關注,美國CNN、美聯社、《紐約時報》、英國《每日電訊報》等多家世界主流外媒都對玉兔的月球之旅進行了跟蹤報道,并且進行了比較正面的評價。越重大越敏感的事件越需要借助符號的力量、采取容易引發共鳴的敘事和話語方式,來弱化事件本身的矛盾和沖突。

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8.18講話提出:著力打造一批形態多樣的新型主流媒體,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要努力提高國際話語權。要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精心構建對外話語體系,發揮好新興媒體作用,增強對外話語的創造力、感召力、公信力,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闡釋好中國特色。

25屆新華網《習近平的大外交》是第一次由網絡媒體摘得國際傳播獎一等獎的作品,以文字、圖片、視頻、動畫、H5等多種形式的融媒表現方式,強化了全球網民的參與性,互動化的傳播方式為國際傳播探索了一條新路。集納式的網絡專題模式、中英文多終端的形式,介紹了新一代國家領導人的外交新理念和新舉措,增強了國際傳播力度。

通過新媒體的表現形式和平易化的網絡語言,中國的對外傳播以“巧”度融入國際、增添話語自信。

(三)報道模式創新:提升可看度

此階段中有兩家地方媒體以報道模式創新的思路,突破央媒圍攻,順獲國際傳播獎一等獎。它們延續之前的取勝策略,提升報道的可看度和傳播價值,以選題獨特、采訪深入感人而獲勝。

《長江日報》的文字系列報道《武漢上空的鷹——尋訪蘇聯空軍志愿隊烈士》,抓住紀念武漢會戰75周年的契機,組織大型跨國尋訪報道活動,講述了一段段鮮為人知的抗戰故事。報道長達四個月,成功吸引了俄羅斯媒體跟進,在密切了中俄國家間外交關系的同時,增強了中俄人民民間友誼,給國際傳播以新的推動力。而黑龍江電視臺制作的《東北虎“串門”》則從動物界的小趣事入手,講述了兩只俄羅斯東北虎來黑龍江“串門”的故事,反映我國“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實施近二十年來,我國環境資源保護的成績,也為日益鞏固的中俄友誼做了良好注解。

調整期的國際傳播獎,在報道方式、報道風格、報道模式上都體現出了改革動向,踐行著習總書記創新對外宣傳方式、報道思路的思想,為國際報道話語權的爭取做著嘗試和努力。

四、發展階段(2016-2019)

經過調整期的磨練,中國媒體各自找到了發展方向,自信養成,尤其是地方媒體在此中的表現可圈可點。隨著2015年人民日報全媒體平臺(中央廚房)模式的推行和各地融媒中心的打造和運用,地方媒體開始具有了與央媒同臺競技的機會和能力,在一等獎的數量和質量上開始與央媒平分秋色。對外報道質量提升,對外傳播的主動性隨之增強,中國媒體開始直接將節目刊播到國外媒體,進行直接傳播,接受全球人民的直接品評,真正體現了大國對外傳播的話語自信。

(一)話語表達方式創新:重塑國人形象

“構建對話態的文風是當代國際傳播類作品的一個發展趨勢。”“要突破以往外宣單向的宣傳體系,轉而從中外差異,甚至從外國人的角度來考慮新聞報道,構建雙方平和的對話系統。只有通過對話,才能打消外國人對中國以往的理解偏差,才能重塑中國的現代形象。

2015年2月,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啟動,隨即用于當年的兩會報道,用融媒方式向世界介紹中國。第26屆國際傳播獎一等獎作品《WhoisXiDada?》(習主席來了)即是中央廚房的成果。2015年9月2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開始對美國進行國事訪問。此次訪問前,中央廚房通過走訪北京高校,邀請來自15個國家的留學生評價他們眼中的習近平,并直接將外國留學生的原話剪輯視頻上傳到YouTube上,接受全球網友觀看。視頻播出當天,英國廣播公司等國際主流媒體紛紛對視頻進行報道。英國路透社還派駐中國記者對視頻中部分采訪對象進行二次采訪,并于3天后推出長篇報道,稱這是迄今為止已知的第一部采訪外國留學生評價國家領導人的視頻,這種方式“讓視頻呈現出一種時尚感、‘時髦感以及酷酷的感覺”。12通過中外媒體的互動形式,作品得到廣泛傳播,以習總書記為代表的中國國家形象也開始成為討論熱點。

對中國領導人為代表的中國國家形象的重塑,打破了國際社會對中國的固有偏見,使他們開始以全新的、開放的目光和語態重新看待這個崛起中的自信中國。

(二)話語報道形式創新:講好中國故事

習近平總書記于2018年8月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指出,“要精心做好對外宣傳工作,創新對外宣傳方式,著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發展期的國際傳播,忠實踐行了這一目標和策略。

地方媒體上海廣播電視臺以紀錄片《中國面臨的挑戰》打開國際傳播獎缺口后,地方媒體各據所長,以高質量、國際化的紀錄片撐起一片天。26屆上海廣播電視臺的紀錄片《生命的記憶:猶太人在上海》獲得一等獎,再現了猶太難民避難上海的故事。該紀錄片在美國等地引起了強烈反響,不僅再現了歷史,更是讓美國人民和世界看到了中國文化的包容和平等,展現了中國對和平的渴望和支持。二等獎中地方媒體有兩家,分別是江蘇廣播電視臺的紀錄片《你所不知道的中國(第二季)》和山東廣播電視臺與中央電視臺合拍的紀錄片《孔府檔案》,從專題報道的主觀性話語方式,轉向客觀式的紀錄片形態,以真實的風格、扎實的影像質量取得了國際傳播的可喜效果。27屆海南廣播電視臺《我們的更簿路:——三沙屬于中國的歷史證據》、上海廣播電視臺的《東京審判》,用歷史資料、影像記錄等方式,客觀呈現了歷史,也推廣了中國。28屆上海廣播電視臺《中國面臨的挑戰特別節目》和江蘇廣播電視臺《你所不知道的中國》(第三季)都是由地方媒體與英美媒體合作完成,從選題、拍攝、制作、宣傳、播出也都是由二者共同完成,在美國PBS旗下各媒體和英國BBC各旗下媒體播出后,均在國外引起強烈反響,創造了講述中國故事的成功方式。

講故事、講好中國故事,成為國際傳播的一個砝碼;也成功證實了習總書記對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的正確預測:“要推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向世界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

(三)話語呈現模式創新:強化新聞多元與回歸

在新技術傳播日漸成熟的背景下,發展期的國際新聞傳播創新和豐富了話語呈現模式,一方面以高質量的影視風格和媒體融合方式呈現出新聞表現形式的多元化,而另一方面消息類新聞的強勢回歸更體現出國際話語表達的自信。

29屆地方媒體一等獎獲獎作品,在連續多年紀錄片獲獎格局之外做了破局之路。湖南衛視芒果TV客戶端播出的《我的青春在絲路》運用了媒體融合創新的方式,以影視劇的技術風格來拍攝新聞,精美的畫面搭配充實的內容,多媒體多渠道多國家同時播出,并且擺脫了原來紀錄片以大格局、宏觀選題為主宰的模式,而是以中國青年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小故事為藍本,從微觀角度講述了新時代中國青年積極向上、勇于奉獻的精神風貌,宣傳了以人為本的大國形象。

更值得一提的是山東廣播電視臺電視消息作品《中東沙漠種植中國海水稻獲成功》,在29屆國際傳播獎中以消息類硬核新聞體裁獲得一等獎,可以說這是地方省級媒體第一次突破中央媒體對重大消息選題的壟斷,以及地方媒體靠紀錄片突破央媒瓶頸的缺憾。可以說,這個一等獎的獲得來之不易。在被媒體緊盯的青島海水稻基地富礦中找到突破口:由袁隆平院士帶領的中國科研團隊實現新的突破,全球首次在熱帶沙漠成功種植水稻,創造了讓世界贊嘆的中國“水稻奇跡”。節目精選切口,報道精煉,要素完備,同時運用多種報道模式,拓展了國際傳播的觸地口徑。另外地方媒體以“消息”這一新聞的最突出題材獲獎,更是地方媒體實力提升的重要體現,也是新聞語體回歸的重要明證,體現了國際傳播的話語自信達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

發展期的國際傳播獎,在話語表達方式、報道形式、呈現模式上均體現出了創新價值和創新精神,體現出了在融媒環境下精益求精的魄力和態度。媒體話語自信體現在了日益豐富的國際新聞報道中,中國在重大新聞事件的報道中不再缺席,并成為了不可或缺的一份子,話語權大幅提升。

綜上,自2010年第二十屆中國新聞獎國際傳播獎成立以來,各媒體在堅持正確報道價值觀的同時,協作共促,不斷通過理念和行動創新,經歷了探索階段、調整階段、發展階段,逐步走向成熟。具體表現在:在探索階段的敘事層次上,由宏大國家敘事逐漸走向多元敘事;敘事語態上,凸顯人文理念;敘事視角上,“自我”轉向“他我”。在調整階段的報道方式上,突破固有報道理念;報道風格上,開拓平等視角;報道模式上,提升可看度。在發展階段的話語表達方式上,重塑國人形象;話語報道形式上,講好中國故事;話語呈現模式上,強化新聞多元與回歸。諸多的創新表達,體現了中國媒體話語形態的重大轉變;而話語自信的綜合提升,正是國家話語權和文化軟實力提升的明證。

參考文獻:

[1]韓慶祥.中國話語體系的八個層次[J].社會科學戰線,2015年第3期,第1頁,

[2]周慶安.深度、角度、態度——從第26屆中國新聞獎評選看國際傳播作品的特點變化[J].中國記者,2016年第11月期、第3頁.

[3]姜飛。如何看待和申請中國新聞獎“國際傳播獎”[J].新聞戰線,2015年第21期(上),第25頁。

[4][5]郭慶光.打造國際傳播力——第二十一屆中國新聞獎國際傳播獎項評述[J].新聞戰線,2011年第11期,第35頁.

[6]趙志明.透過文本的新聞價值之觀照——中國新聞獎與普利策新聞獎比較研究U].新聞知識,2005年第7期,第5頁.

[7]新浪新聞.《中國面臨的挑戰(第二季)》研討會在滬召開[Eb/OL].http://news.sina.com.cn/o/2015-01-27/075931447883.shtml,2015年1月27日。

[8]記者網.講好中國故事成就新高度,SMG《中國面臨的挑戰》斬獲艾美獎,https://www.jzwcom.com/jzw/5c/14774.html,2016年9月5日.

[9]劉俊.平衡地滿足好奇心:探尋中國國家形象塑造的“巧實力”——基于對紀錄片《中國面臨的挑戰(第二季)》的分析[J].對外傳播,2015年第8期,第37頁,

[10]程曼麗.講好中國故事的角度與著力點——第二十四屆中國新聞獎國際傳播獎獲獎作品評述[J].新聞戰線,2015年第1期,第84頁.

[11]周慶安.深度、角度、態度——從第26屆中國新聞獎評選看國際傳播作品的特點變化[J].中國記者,2016年第11期,第37頁.

[12]中國新聞獎參評推薦表[EB/OL].http://www.xin一huanet.com//zgjx/2016-09/01/c_135651711.htm.

猜你喜歡
自信
如何培養智障學生的自信心
未來英才(2016年17期)2017-01-06 14:36:37
老師的贊美是陽光
未來英才(2016年18期)2017-01-05 21:58:31
新課程改革下的政治課教學創新
未來英才(2016年1期)2016-12-26 12:55:09
重塑中職學生自信的探索與實踐研究
青春歲月(2016年20期)2016-12-21 19:18:44
從學情出發,讓學生快樂學習英語
考試周刊(2016年21期)2016-12-16 10:49:34
穩定農村小學生學習情緒的策略
如何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習積極性
做一個自信的“小小音樂家”
考試周刊(2016年88期)2016-11-24 15:09:53
深化年輕化戰略108萬已是“小目標”
汽車生活(2016年9期)2016-11-03 18:11:07
基于快樂教學的投擲課教學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54:10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国黄色一级视频| 欧美一级大片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一品道久久精品| 国产欧美日韩视频怡春院| 国产好痛疼轻点好爽的视频| 亚洲一区二区日韩欧美gif| 国产精品手机视频| 亚洲成人福利网站| 成人免费视频一区| 蜜臀av性久久久久蜜臀aⅴ麻豆| 久久免费成人| 网友自拍视频精品区| 国产成人精品18| 精品欧美日韩国产日漫一区不卡| 亚洲香蕉在线| 国产精品分类视频分类一区| 91精品国产自产91精品资源|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2023| 在线观看精品自拍视频| 在线va视频| 亚洲欧美另类日本| 久久国产成人精品国产成人亚洲| 91精品在线视频观看| 伊人五月丁香综合AⅤ| 亚洲午夜福利在线| 在线无码九区| 国产综合色在线视频播放线视| 国产精品男人的天堂| 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视频观看| 91无码人妻精品一区| 欧洲成人在线观看| 久久国产高潮流白浆免费观看| 欧洲亚洲一区| 国产精品思思热在线| 中文字幕在线看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 凹凸精品免费精品视频| 国产特级毛片| av一区二区无码在线| 99精品影院| 免费黄色国产视频| 国产福利免费在线观看| 最新午夜男女福利片视频| 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不卡无码h在线观看| 国产一在线观看| 日本三级黄在线观看| 午夜视频免费试看| 久久综合九九亚洲一区| 久久精品亚洲专区| 国产精女同一区二区三区久| 国产欧美视频综合二区| 九九久久99精品| 国产一级裸网站|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88| 亚洲欧州色色免费AV| 欧美成人精品在线| 免费毛片全部不收费的| 噜噜噜综合亚洲| 免费在线观看av| 国产尹人香蕉综合在线电影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精品无码| 久久免费视频6| 国产亚洲精品无码专| 国产精品免费久久久久影院无码| 最新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 www.91在线播放| 国产一在线| 国产91九色在线播放| 婷婷成人综合| 亚洲热线99精品视频| 欧美性猛交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www在线观看| 欧美精品二区| 久久伊人色| 国产成人免费高清AⅤ| 欧美第一页在线| 国产一区免费在线观看| 天堂中文在线资源| 欧美一级高清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精品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