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脆音

【摘 要】 課程改革提出:我們要從小培養孩子的數學核心素養,學“有用的數學”,能將課堂中學到的數學知識應用在日常生活中。數學作業是數學課堂的延伸,它的內容與形式是數學價值的風向標。然而,反觀我們數學作業,只有大量的練習題鞏固,不可否認,這樣的作業造就了一批批數學“尖子生”。但是這些“尖子生”一旦離開課堂,告別考試,就會感到自己學了數學有何用?擁有的無非就是一些熟練公式的能力與解題的技巧,絲毫無用于生活,這樣的作業切斷了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這種介于適應考試與用于生活之間的矛盾,迫使我們重新審視數學作業的布置。
【關鍵詞】 小學數學 ?“融作業”設計 ?思考
目前大部分學校的數學作業都是以訂購作業為主,這些作業設計重在訓練孩子的解題技能與技巧,大多數孩子對這樣的書面作業也是不溫不火,甚至小部分學生出現了厭倦的情緒,直呼“作業,想說愛你不容易!”
為了進一步了解,筆者對學校教育集團內全體數學教師和部分學生進行關于作業的問卷調查。發現存在以下情況:
學生層面存在“應試感”: 覺得寫數學作業當然是為了考試,試卷上很多題目差不多都是作業里面做過的。
教師層面存在“零設計”:教師去設計一份作業需要花費大量時間與精力,手頭上有這么多現成的作業資料,直接拿來用很方便!
作業自身層面存在“機械化”:數學作業基本是每課一練之類訂購作業,且基本以書面作業為主,完全失去了與生活的聯系。
因而,我們提出了小學數學“融作業”設計的研究。
一、什么是“融作業”?
小學數學“融作業”是指學生親臨問題“現場”,使用現有的材料或者工具,綜合運用知識、經驗和技能,經過一系列的操作、計算、推理等,使問題得到解決的作業。
小學數學“融作業”源于身邊的數學問題,所以作業設計的首要任務是教師要從適當的角度去設計一個活動任務,再讓學生通過一系列操作、思考得出結論,然后師生共同評價交流再發現新問題,最后實踐解決產生的新問題。課題組在研究初期就制訂了課題研究的思路與框架:作業設計——作業實施——作業評價——作業反思——發現新問題……這是一個循環的作業設計機制,隨著知識的增長,師生可以不斷從新的角度去發現新的挑戰任務并解決,師生始終參與過程中,都得到可持續性成長。
二、小學數學“融作業”的特性。
小學數學“融作業”具有真實性、綜合性、體驗性和挑戰性的特性。
三、小學數學“融作業”的設計類型
根據學生完成需要的時間長短分為長作業與短作業兩大類。又將長作業根據數學知識縱向與橫向之間的聯系分為兩類;將短作業根據布置的時間不同分為課前體驗作業、課中挑戰作業與課后實踐作業三類。
有操作實踐的,還有探索和驗證等。顯然,單純的分數評價和教師一人評價的方式是不合理的,所以我們課題組研究出了小學數學“融作業”的評價策略,見下圖:
四、“融作業”的成效
經過研究,我們的學生得到了鍛煉,提升了數學素養;我們教師改變了教學理念,提升了作業設計能力;我們也積累了小學數學“融作業”設計題庫,并已在各個年級推廣。
(一)學生的變化:會用數學眼光看待世界,會用數學語言表達世界
1. 提高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以往的數學作業常有學生忘寫、漏寫,有些班級甚至有同學連續幾天出現不寫數學作業的情況。自從開展“融作業”活動以來學生慢慢地愛上了數學作業。
甚至有部分學生對數學喜愛可以用“癡狂”來形容也不為過。例如:三年級“融作業”《測量物體的長度與寬度》實施后,學生瘋狂地對所見物體進行估測再測量。
2. 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
(1)提升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能力。在學生實施“融作業”的過程中,很多學習材料都需要自己去獲得,這就需要通過教材、校園檔案室和自身動手測量獲取信息和數據。
(2)提升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我們設計的體驗與挑戰作業學生是無法一下子完成的,需要學生花時間去思考,去活動,去探究,讓學生真正參與到知識生成中去,主動去發現知識,應用數學知識,在這樣的活動過程中無形中培養了孩子的動手實踐能力。
(3)增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應用意識。學生在完成體驗與挑戰作業過程中,親歷了生活中問題的產生,問題的思考,實踐操作,問題的解決這樣一個過程,學生需要靈活地運用數學知識與技能,從不同的角度去尋求問題解決的方法,使得學生解決生活問題能力提高,應用意識普遍增強。
3. 提高了學生數學成績
自開展“融作業”活動以來,不僅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作業質量,培養了學生的綜合能力,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數學成績。班級中A類的學生明顯多起來了。
(二)教師的變化:“融”出了思想,提高了專業水平
1. 提高了教師設計作業的水平,豐富了設計策略
我們的數學結合班級學生的特點,愛上了自己出作業題目,同時學生完成作業情況也為老師的再次出題提供了豐富的素材。教師編制試卷的能力也提升了。
2. 改變了教師的教育觀念,提高了教師的教科研水平
觀念是行動的引領,通過數學“融作業”的設計培訓,重要的是通過數學“融作業”的實踐引導,使得學校數學教師的教育觀念獲得更新,責任感明顯增強,進而改善教師教學、科研等方面的能力。
參考文獻
[1] 楊雪華.淺談數學課堂教學與各學科的整合[J].中國校外教育,2014(13):106+113
[2] 羅文.現代課堂教學理論和實踐[M].云南科技出版.1997.
[3]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學數學室.數學[M].人民教育社出版社.2004.
[4] 皮連生.現代教學設計[M].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5] 劉秘俠. 數學實踐作業的探索[J]. 閱讀與鑒賞(中旬),2011,04:2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