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國家對職業教育的發展越來越重視,在2019年出臺的職業教育改革方案中,明確提出要不斷完善職業教育體制,多舉措擴大職業教育規模,在這樣的背景下高職學生的數量將與日俱增。高職院校的學生作為高校學生的重要組成部分,心理健康問題的優化管理也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關注。鑒于此,文章結合筆者多年工作經驗,對健康管理背景下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問題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議,僅供參考。
關鍵詞:健康管理背景下;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問題研究
0引言
當今,向我國社會輸送人才的主要途徑之一是高職院校,所以高職院校確保學生綜合方面的優質性顯得尤為重要。對于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來說,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是開展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載體和媒介,開展心理健康課程,讓學生學會用合理的方式去調節自己的心理,使其身心得以放松,同時學生還可以在這一過程中獲取積極向上的樂觀態度,這樣一來學生的心理狀況就可以實現更加健康的發展。現在大部分高職院校中心理健康教育相關教師的教學方法相對來說尚未完善,這對學生未來的發展也會產生相應的影響,所以教師應改變教學方法,做到與時俱進,同時對整個教學體系進行補充和完善,以保證開展心理健康課程教學的順利性。
1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
近年來,高職院校作為最低批次的高等教育,錄取分數線低到幾乎沒有門檻,高職學生與同齡的大學本科生相比,在社會大眾眼中是不折不扣的失敗者。有研究者曾分別對高職院校大學生和普通院校的大學生施測,結果發現:這兩個群體無論在自我效能感、學習沉浸度、人際關系、社會疏離感方面還是在生活滿意度和未來希望感的量表得分都存在顯著性差異,但是目前我國大部分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普通高校在課程設置和目標體系上幾乎沒有差別。在筆者工作的高職院校,高職學生大多介于16至 21歲之間,他們處于重要的“心理斷乳期”,心理特點復雜且矛盾,容易受到大環境的影響,而且這些學生中大部分家庭支持系統都存在缺陷,或單親家庭或經濟困難家庭,父母文化程度本身不高,對他們的期望和要求也不高,僅僅希望他們通過幾年的技術學習獲得基本謀生的手段,因此這些學生大多自卑、缺乏自信、主動性差,常表現出性格不佳、品行不良、情感波動、學習困難等,因此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緩。
2高職學生心理健康現狀
2.1? 不能正確處理好人際關系
有些學生由于人際關系不好,總認為別人都在背后議論自己,覺得別人在鄙視自己,導致學生自我封閉,出現恐懼、焦慮、狂躁、抑郁等問題癥狀。鑒于此,在職業學校開展對心理健康教育已經成為職業學校學生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內容。
2.2? 學業、情感、資金、時間的失衡
職業學校的學生在錄取之前的學習及生活方式基本是家長安排,老師指導,學生服從。提倡同學之間的相處和諧友愛但不過于親密,對金錢不需要考慮,大多數時間處于聽課和學習當中。然而,學生進入職業學校之后,原本維持了多年的規律性的行為和生活方式被打亂。課堂授課不再是應試型的教育,而更多的是倡導學生自主學習,學生感到忽然被“松綁”。學生與室友、同學、朋友間的情感維系需要付出時間和精力去經營,帶來了很多感情的困擾。而且,一旦生活花銷處理不好,會嚴重影響生活質量。
3健康管理背景下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現存的問題
3.1? 心理健康教育仍未形成有效的體系
系統分析當前高職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會發現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實質是缺乏連續性的,通常是出現什么問題采取什么措施,缺少前置性的心理問題排查流程,針對這些問題的應對及解決機制也亟需建立。在國家高度重視高職院校發展的發背景下,教學、實踐及就業往往是多數高職院校最為關心和關注的方面,對學生群體心理層面出現的一些問題關注度往往顯得不足,缺乏對于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動引導意識和及時排解的措施,尚未形成結合預防、發現、引導、糾正、監督等各環節為一體的良性運轉體系。
3.2? 缺乏心理健康輔導技能
當前高職院校輔導員的專業知識結構十分復雜,有專職輔導員也有兼職輔導員,雖然輔導員在上崗之前多多少少經歷過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培訓,但是由于非科班出生,導致輔導員自身業務能力有限,并未具備心理學相關技能。雖然在日常工作中能夠起到一定的疏導作用,但是真正面對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卻很難進行有效心理干預,無法直接解決問題。從輔導員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培養的角度來看,大部分高職院校并未針對輔導員進行專門的心理健康培訓,只是一味布置心理健康教育任務,卻忽略了教師自身的心理健康素養,這不僅不利于激發輔導員工作熱情,甚至打壓了輔導員的工作積極性
3.3? 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定位不清晰
在國家大力支持職業教育發展的大環境下高職院校的招生規模不斷擴大,學校往往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了招生、實訓和就業等方面,沒有真正地把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作為一項影響深遠的事業來看待。同時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機構的設置通常存在著不規范和不科學的問題,有的學校將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作為學生日常生活管理的一部分歸屬于學生處,有的將其作為教學的一部分設在思政部,專門設置單獨的心理健康教育部門的院校較少。
4健康管理背景下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發展對策研究
4.1? 心理健康教育針對不同類型學生群體要有所側重
從年齡層次來看,大一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點在于幫助他們提高心理適應能力,增強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對于大二學生,教育的重點應該是幫助他們建立積極的自我概念,良好的人際關系,同時加以對戀愛心理和性心理的適當輔導;對于大三畢業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重點在于培養他們抗壓力和抗挫折的能力,幫助他們消除焦慮和恐懼,樹立起正確的擇業、就業觀。對于學困生、問題學生、貧困生,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切入點也不同,要結合學生自身的特點,長期的教養環境以及表現出來的行為習慣,予以不同的指導和教育策略。同時可以充分發揮出團體心理輔導的優勢,盡可能多的定期開展不同主題的團體輔導活動,將有共同心理特質的學生凝聚在一起,通過實踐活動促進學生彼此間的分享、討論、體驗,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實現積極有效的互動,達到共同克服心理障礙,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目的。
4.2? 明確教學目的
高職院校在開設心理健康課程之前,一定要對開設目標以及教學目的有一個明確的了解,相關教師也應該建立起正確的教學觀念。因為心理健康課程對于心理學教學來說是不一樣的,心理學教學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掌握相關的理論知識,而心理健康課程的目標則是學生不但要掌握基本知識,更重要的是學生要學會調節心理問題以及宣泄情緒的方法,教師在該課程中也要引導學生去正確的面對自己的心理健康狀態,同時也要及時引導學生對自己的心理狀態做出一定程度的調節,以保證學生在生活中面對一些事情時,都可以對自己的情緒有一個正確的調控。
4.3? 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相關設施
心理健康教育所需的設施是保障心理教育工作順利開展的物質基礎,高職院校在學校發展規劃過程中,應當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相關的資金投入,通過建立咨詢室、規劃心理健康活動區域等多種形式,逐步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所需的硬件設施。從心理健康文化宣傳的角度來看,輔導員還應建立相關的心理健康宣傳制度,通過粘貼海報、開展活動等形式幫助學生轉變觀念。在信息技術高度發展的現代社會,高職院校還應通過網絡平臺等渠道完善學生心理咨詢途徑,通過網絡平臺預約給學生更貼心的心理咨詢體驗。在軟硬件設施齊全的情況下,學校還應組織各相關單位對輔導員的心理健康教育設施的使用方式進行培訓,如此輔導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將更加得心應手。
4.4? 重視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教學質量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職院校具有非常重大的教育意義。輔導員應轉變以往的教育理念,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將此滲透到各個教學環節,健全學生心理,促進課堂教學活動的順利推進。首先,輔導員要樹立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識,將其與日常工作結合起來,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教學水平。高職院校管理人員應加強對輔導員的培訓,提升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認識,并在實際工作中落實。其次,高職院校可組織相關的培訓活動,如交流會、講座等,引導輔導員積極參與,并在實踐中提升自身的教育能力,為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開展提供基礎。最后,高職院校可建立心理咨詢室,由輔導員負責咨詢工作,為學生健康心理的培養奠定基礎。
5結束語
作為高校學生的重要組成部分,高職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至關重要。立足健康管理的視角下從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層面,對這一群體的綜合健康進行監督和調控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我們應當充分認識到這一群體的特殊性,從其心理健康問題的不同角度去分析探討,結合高職學生的教育背景、成長環境、性格特質、發展困境等多層面去思考,力求真正了解這一群體的心理特質,把握普遍性的心理健康問題,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路徑。
參考文獻:
[1]?? 汪鳳娟.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的創新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9,6(23):241-242.
[2]?? 楊坤.高職學生心理健康團體咨詢實踐活動探究[J].現代職業教育,2018(36):57-59.
[3]?? 章斌,王學才.民辦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問題及對策[J].農家參謀,2018(24):171.
[4]?? 王秋芳,田申,簡嘉,張維田,于中華.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危機應對相關問題概述[J].教育觀察,2018,7(12):101-103.
[5]?? 張佳寧.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面臨的問題和對策[J].知識文庫,2018(07):174.
[6]?? 嚴雅萍.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2018(09):228-229.
[7]?? 毛勇.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問題與對策探析[J].現代經濟信息,2018(04):434.
[8]?? 楊曉潔.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及改革路徑[J].現代職業教育,2018(05):65
作者簡介:
王晨,女,漢族,就讀于東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研究方向:經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