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馬克思主義誕生以來,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在發展過程中,馬克思主義既保留了基本內涵和精神實質,也與時代背景相結合,呈現出不同的特點和更加豐富的內容。當代青年,肩負著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更要學好馬克思主義發展史,運用馬克思主義解決實際問題。青年在學習馬克思主義發展史的過程中,要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相統一、歷史性和時代性相統一的原則,把握馬克思主義本真精神和時代意義。
關鍵詞:青年;學習;馬克思主義發展史
一、馬克思主義的發展歷程
從《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馬克思主義的繼承和創新,馬克思主義的發展已經歷經一百多年的風雨。從剛誕生初期遭到詆毀和非議,到成為當代中國的指導思想,推動社會主義國家的發展,馬克思主義中所蘊含的科學原理展現出其獨特的魅力。馬克思在其晚年時期。針對共產主義第二國際所提出的歪曲馬克思主義的機會主義與修正主義進行了抨擊和批判。在馬克思逝世之后,恩格斯發表多篇文章,傳承馬克思未完成的事業。
此后,列寧作為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為馬克思主義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列寧帶領俄國人民進行十月革命,建立起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聯,成功地將馬克思主義原理實踐相結合,繼承和發揚了馬克思主義。繼蘇聯建立之后,中國的知識分子將目光轉向馬克思主義。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高舉馬克思主義的旗幟,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的革命、建設與改革相結合。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主義思想則是馬克思主義在當代中國的最新發展。一些資本主義國家也開始注意到馬克思主義,開始運用其中原理解決一些實際的問題。研究馬克思主義的熱潮經久不衰,馬克思主義在研究熱潮中不斷的發展。
二、馬克思主義發展史的內涵
馬克思主義發展史研究著重于分析發展中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產生的歷史必然性和時代背景以及馬克思主義產生、發展的歷史規律和歷程,總結馬克思主義指導實踐和自身發展的歷史經驗,考察馬克思主義發展的歷史階段及其歷史過程,闡釋馬克思主義在不同歷史階段上發展的特殊規律和發展中的一般規律,尤其是在發展中與各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并開拓創新的路徑。
1.??? 研究領域
馬克思主義發展史從宏觀方面來看,是研究馬克思主義整個發展歷史及其規律。從馬克思主義的誕生起到列寧主義階段,再到當代中國的特色社會主義階段以及國外對馬克思主義的研究。從微觀方面來看,馬克思主義發展史是對馬克思主義某個思想領域或對專門問題研究發展的歷史及其規律進行研究。從動態方面來看,馬克思主義發展史研究馬克思主義在不同時期在世界各個國家和地區的傳播歷史以及規律。從靜態方面來看,馬克思主義發展史是對各個階段的不同國家和地區的發展歷程和規律的研究,同時基于對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文獻的科學研究而再現和把握馬克思主義的精神實質以及歷史進程,進而更好地把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將其運用于實踐活動中。
2.??? 學科體系
從馬克思主義發展史的研究領域來看,馬克思主義發展史可以細分為五個研究學科:馬克思主義通史、馬克思主義國別史、馬克思主義階段史、馬克思主義傳播史和馬克思主義文獻學。這五個研究學科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相互補充,形成了馬克思主義發展史嚴謹完整的學科體系。馬克思主義通史是整個馬克思主義發展史的主體框架,主要研究馬克思主義整個發展歷程中的規律體現和問題總結,其包含的內容最為豐富。馬克思主義國別史和馬克思主義階段史是對某個國家或者地區和某個階段的馬克思主義發展過程中的歷史經驗總結和問題研究。馬克思主義傳播史側重于研究馬克思主義在全世界范圍內的傳播的歷史過程。馬克思主義文獻學主要研究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文獻形成和發展的歷史,是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中必不可少的分支學科。馬克思主義文獻學是馬克思主義發展史的學科基礎,從根本上說,馬克思主義發展史就是馬克思主義文獻學形成與發展的歷史。
三、當代青年學習與對待馬克思主義發展史的原則
當代青年不僅僅只是指我國的大學生群體,而是指各行各業處于青年這個階段的群體。青年這個階段,是人生發展的一個重要年齡階段。處于青年階段的人,身心發生系列突變并日漸成熟,并開始以實踐活動介入社會,逐步建立和完善自我獨立的各種社會關系。我國青年因其本質的特殊性,肩負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使命。要成為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學好馬克思主義發展史是必不可少的。
1.??? 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
馬克思主義發展史是一門研究馬克思主義產生以及發展的科學。青年在學習過程中,要注意著重抓住其主要矛盾,仔細研究在馬克思主義的發展歷程中一直不變的馬克思主義的精神內核和本質屬性,重視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作為馬克思主義發展史的結果和結晶在整個發展過程中所占據的重要地位。同時,要側重研究馬克思主義在社會主義國家的發展與實踐,以及研讀主要的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文獻。
但也不能忽視次要矛盾。不能只一味關注其精神內核與本質屬性,對于在馬克思主義發展過程中所遇到的一些小現象和問題同樣不能忽略。在馬克思主義剛誕生初期,共產主義第二國際出現了修正主義和機會主義,歪曲理解馬克思主義,使得一些馬克思主義的堅定擁護者和傳播者誤入歧途。一些青年對此存在誤解,認為這段歷史是對馬克思主義的錯誤理解,可以直接跳過這段歷史,不去進行相關研究。這違背了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相統一的原則。不可否認,機會主義與修正主義不可取,但分析其時代背景,可以發現,有其產生的必然性。當時正值資本主義國家進入帝國主義階段,階級矛盾有所緩和。一些馬克思主義信仰者出現了思想偏差。再加上各國工人政黨因為在長期的合法斗爭中取得了很大成就,使得第二國際各國工人黨的大部分領導人認為通過和平改良的途徑和議會斗爭,無產階級也能掌握國家機器,取得政權,讓國家走上社會主義道路。同時,隨著許多破產的小生產者加入面的擴大,各式各樣的世界觀和思想影響了工人群眾,才導致各種機會主義思想在工人隊伍中泛濫。
從時代背景的分析研究中,可以得到寶貴的經驗教訓。盡管在某個階段,資本主義有一定的發展壯大,但根據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資本主義之所以會有一定的發展,是因為資本主義的社會生產力未能得到完全解放。資本主義必然會滅亡,社會主義必然會代替資本主義。在資本主義國家,資產階級作為執政黨,為了維護其自身的利益,只會不斷的調和階級矛盾,并不會站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立場上。無產階級只有通過暴力革命才能打碎舊的國家機器,獲得政權。那么,當代青年必須堅定不移地擁護與信仰馬克思主義,并且深入學習馬克思主義原理,以科學的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作為國家的骨干力量進行理論的宣傳深化。在學習馬克思主義發展史時,青年只有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才能對馬克思主義進行全面整體的研究,并能夠正確地抓住重點問題。
2.??? 堅持歷史性和時代性的統一
馬克思主義是隨著時代、實踐、科學發展而不斷發展的開放的理論體系,它并沒有結束真理,而是開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恩格斯早就說過,我們的理論是發展著的理論,而不是必須背得爛熟并機械地加以重復的教條。這是馬克思主義創始人關于怎樣對待馬克思主義的權威論斷。在歷史發展進程中,許多有識之士進一步發展了馬克思主義,豐富了馬克思主義的內涵。一些青年則認為之前時期的馬克思主義已經不能適應現在變化的形勢,因此沒有學習的必要。不論怎樣發展,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內涵和本真精神沒有變化,只是一些細節的部分因為歷史環境的變化而有所改變。在任何時候,青年一定要注重馬克思主義最基本內涵和本真精神的學習,夯實理論基礎。馬克思主義經典文本是馬克思主義的原生形態,是其本真精神。文本與相應的歷史背景進行結合,把握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內涵和精神實質。
青年不僅需要把握馬克思主義的本真精神,還需將基本原理與所處時代背景相結合,賦予馬克思主義時代性。馬克思、恩格斯多次指出,他們的理論不是教條而是行動的指南,是發展著的理論而不是必須背得爛熟并機械地加以重復的教條;對他們理論中一般原理的實際運用,隨時隨地都要以當時的歷史條件為轉移。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能放棄。青年要堅持馬克思主義一元指導思想,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但堅持決不是死記硬背、照抄照搬,而是對馬克思主義精神實質的準確把握和堅定信仰。馬克思主義只有與本國國情相結合、與時代發展同進步、與人民群眾共命運,才能煥發出強大的生命力、創造力、感召力。而發展馬克思主義就要求青年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準確把握當今世界發展大勢,準確把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準確把握改革發展實際,及時總結黨領導人民創造的新鮮經驗,在回答和解決新的矛盾和問題中推動理論創新,自覺把思想認識從那些不合時宜的觀念、做法和體制的束縛中解放出來,從對馬克思主義的錯誤的和教條式的理解中解放出來,從主觀主義和形而上學的桎梏中解放出來,用不斷發展著、豐富著的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掌握群眾、指導新的實踐,把馬克思主義時代化的理論成果能動地轉化為謀劃工作的科學思路、促進科學發展的有力措施和領導工作的實際本領,不斷開拓馬克思主義發展的新境界。
四、結語
馬克思主義發展史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既是馬克思主義本真精神建構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價值體現,也是馬克思主義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歷史性的彰顯,更是馬克思主義本真精神在與當代實踐結合中獲得當代意義、彰顯生機和活力的歷史進程。青年作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學習和研究馬克思主義發展史,并且把握馬克思主義本真精神和時代意義,是必不可少的。
參考文獻:
[1]?? 董德兵.對待科學的理論必須有科學的態度[N].中國日報,2018,(6).
[2]?? 闞玉雙.馬克思世界歷史理論及其當代意義[D].遼寧大學.2017.
[3]?? 吳潛濤.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偉大貢獻[N].光明日報.2015(007)
[4]?? 周書俊.用“根”的營養,豐富馬克思主義之“本”[N].解放日報.2017(009)
作者簡介:
牟秋亞(1997—),女,漢族,籍貫:四川達州,單位:西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2019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會思潮與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