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亮
摘要:在技能型人才培養過程,現代學徒制是比較常見的模式。在中職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積極思考“如何應用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培養出高素質的人才”這一問題。在本篇文章中,筆者基于智能制造專業人才培養現狀,分析了現代學徒制在智能制造專業人才培養活動中的應用意義和具體的應用策略。
關鍵詞:智能制造專業;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策略
現代學徒制是基于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理念而提出的一種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在該育人機制下,學校通過與企業之間建立密切起密切的聯系,從而實現聯合辦學。相比于以往的人才培養模式,現代學徒制更加強調對技能的傳承和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校企合作模式下的現代學徒制,有效彌補了傳統人才培養模式中的不足,使得企業課程標準更加規范,考核方案更加完善。但能否發揮出該模式的價值,成為中職教師需要重點和深入思考的問題。
一、智能制造專業人才培養現狀
圍繞當下中職智能制造專業人才培養狀況展開分析,可了解到:在國家大力支持職業教育發展的形勢下,各中等職業學校也著手進行了教學改革,并且不斷加強對智能制造專業復合型人才的重視程度。但從細節處來看,智能制造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具體表現于:教師未全面分析社會對于智能制造專業人才提出的新要求,也未積極進行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創新;師生之間缺乏有效的互動,導致學生的自主性學習思維難以得到有效發揮;理論與實踐教學相互脫節的現象比較常見,如此就使得學生的專業技能水平難以得到有效提升。[1]
二、現代學徒制在智能制造專業人才培養活動中的應用價值
在中職智能制造專業人才培養過程,引入現代學徒制,有著重大意義。首先,現代學徒制教育模式下,學校能夠與企業之間實現有效對接,從而了解用人單位對智能制造專業人才的素質需求,以此制定更具針對性的教學計劃;其次,在現代學徒制教育模式下,企業為中職學生提供了實踐機會,這對于學生技能水平的提升很有利;再者,現代學徒制教育模式下,終身學習理念貫穿到了職業教育教學過程,這對于提升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非常有利,同時還有助于滿足市場經濟發展對人才提出的要求,促進職業教育體系的不斷完善和職業教育水平的進一步發展。此外,在現代學徒制教育模式下,職業學校能夠更好的實施素質教育,并且有效落實工學結合、產教融合教育思想,從而提升中職學生的職業素養,促進學生社會責任感和實踐能力的增強。
三、現代學徒制在智能制造專業人才培養活動中的應用問題
(一)人才培養體系不夠完善
健全的人才培養體系,是保障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圍繞目前中職智能制造專業人才培養體系展開分析,可了解到:該項體系中還存在諸多不完善的地方,如在市場經濟快速發展和崗位工作需求不斷變化的情況下,中職學校教學管理者并未注重對內部人才培養體系的更新與完善,導致學校內部的整體教育理念,無法跟上時代發展潮流,這直接阻礙了學校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對學校的整體發展都會造成不良影響,進而影響到智能制造人才培養計劃的順利落實。[2]
(二)人才培養方式不夠科學
不少中職教師在落實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的過程中,并未全面把握該模式的應用技巧,也未真正理解現代學徒制的內涵,導致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采取的人才培養方式不夠科學,具體表現于:教師仍然強調對學生理論知識點的灌輸,忽視了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教師未注重與企業取得聯系,導致產教融合模式無法得到有效落實;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采取的教學方式過于單一,造成課堂教學氣氛過于沉悶,學生無法提起對課堂的興趣。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和引導者,其采取的教學方式,將直接影響到最終的教學質量。在教學方式不夠科學的情況下,中職智能制造專業人才培養效果就會大打折扣,這對于學生專業技能水平的提升很不利。
(三)教學考核機制不夠多樣
現代化教學模式下,學校應該注重對教學考核機制的更新,使之朝著更加多元化的方向發展。但事實上,不少中職學校并未針對智能制造專業人才培養這項工作,制定多樣化的教學考核機制,如此就導致教學考核結果不夠客觀、真實、全面,這對于教學水平的進一步提升很不利。要知道,教學考核是影響后續教學的重要因素。對此,中職學校要想培養出高素質的智能制造專業人才,就需要給予教學考核機制高度的重視。
四、現代學徒制在智能制造專業人才培養活動中的應用策略
(一)實施招生與招工一體化管理模式,落實現代學徒制
中職學校要想發揮出現代學徒制的教育價值,就需要實施招生與招工一體化管理模式,即:學校可以與企業進行聯合辦學,讓學生在入學的時候,就成為企業的員工,通過這種方式,實現產教融合式辦學。在現代學徒制教育模式下,中職學校可以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制定招生計劃和校企聯合辦學計劃,并且與企業聯合完成招生與招工方案的研制工作,一方面,根據企業生產需求確定招生規模,另一方面,結合教育部門發展職業教育的規劃,明確招生考核內容與考核方法,針對招生和招工工作,實施統一管理的制度。
(二)完善教學管理與運行機制,落實現代學徒制
健全的教學管理與運行機制,是促進現代學徒制得以有效順利落實的基礎,也是影響現代學徒制實施效果的關鍵。各地區應該基于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對已有教學管理與運行機制加以完善,實施企業與學校共同管理的機制。試點院校應該實施彈性的學分制管理模式,給予學生更多的自由發展空間。企業則應該給學生提供實習的機會,同時將各崗位人員“帶徒”情況,納入員工績效考核機制中。[3]
(三)強化建設師資隊伍,落實現代學徒制
在實施企業聯合辦學的模式下,中職學校為了充分發揮出現代學徒制的價值,就需要對師資隊伍進行強化建設。具體而言,學校應該實施“雙導師制度”,即:由學校教師和企業高級技術人員,共同擔任智能制造專業人才培養職責。而要想實現此目標,各地區就需要對現有教師編制制度和企業用工制度加以完善,打破以往的約束機制,引導學校與企業聯合共建“雙導師機制”。如,中職學校可以適當提升對優秀教師的薪資待遇,以此留住人才,同時還可以從外部聘請優秀的教師,以此充實內部師資隊伍;企業則可以在內部選拔高級技術人才,前往學校擔任“帶徒師傅”,與學校聯合推進現代學徒制,從而提升人才培養效果。
(四)深化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落實現代學徒制
在智能制造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中職學校要想真正落實現代學徒制,培養出高素質的學生,就需要對工學結合培養模式進行深化。首先,中職學校需要明確職能制造專業人才培養要求,了解崗位工作需求,明確人才培養目標和方向;其次,中職學校需要對教學環節進行優化設計,同時完善教學考核評價價值,給予教學研究工作高度的重視;再者,企業與學校之間需要針對工學結合人才培養問題,簽訂合作辦學協議,給學生提供參與專業化、系統化的技能技術訓練機會,如學校可以邀請企業高級技術人才前來“帶徒”,實施現場教學,以此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水平。
四、結束語
中職學校在落實現代學徒制的過程中,應該把握新時期智能制造專業人才培養需求,同時明確人才培養目標和方向,基于此,與企業展開密切的合作,共同完善教學管理與運行機制,強化建設師資隊伍,深化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提升人才培養水平。
參考文獻:
[1]?? 王曉慧,朱光苗,初航,張冬日.智能制造體系下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知與行[J].職教通訊,2019(08):24-28.
[2]?? 李艷芳,韓志引,趙松玲.基于新型現代學徒制的智能制造專業群人才培養體系構建研究[J].高等職業教育(天津職業大學學報),2019,28(04):48-51+90.
[3]?? 王春燕,高亮,王明哲.兩種學徒制有效融合的智能制造專業群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南方農機,2019,50(23):209.
項目基金:本文是2020年度濱州市社會科學規劃重點研究課題(課題編號:20-SKGH-16)的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