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玲
摘 要:針對醫院項目績效評價現狀,結合最新的《項目績效評價管理辦法》,通過分析風險成因,探索如何改善醫院項目評價工作,從而提高醫院資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率。
關鍵詞:項目績效評價? 現狀? 管理建議
2020年3月財政部印發了《項目支出績效評價管理辦法》(財預〔2020〕10號,以下簡稱《辦法》),隨著預算績效管理改革的不斷深入,績效管理的廣度和深度大幅度擴展,新辦法的頒布無疑對進一步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建立科學、合理的項目支出績效評價管理體系,提高財政資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有巨大的推動作用。
一、公立醫院項目績效評價現狀
(一)項目績效體系尚未完全建立
目前公立醫院項目績效評價工作總體還是處于摸索階段,基本還沒有建立自己的績效評價辦法,績效評價小組,以及規范的績效評價的程序。相關的職能型工作基本放在財務部門,全員參與,全過程參與意識薄弱,領導和業務部門主要關心項目投入,項目的建設階段,對建設后的評價工作不夠重視,對產出指標,效益指標和滿意度指標缺乏關注。
(二)業務部門項目績效評價參與度較低
公立醫院每年一季度會對上年度的重點項目進行評價,目前醫院基本把項目績效評價工作當做一種任務,簡單上報幾個表格,交幾個報告交差,有些直接由財務部門簡單拼湊,部分業務部門會參與的,但也僅限形式上報,不會真正考慮項目投入、產出等真實情況,再加上業務部門對項目績效評價的認知較淺,對相關的指標理解也不夠透徹,很多指標很難量化,也讓評價工作流于形式,評價效果不佳。
(三)項目績效評價結果缺乏約束力
根據新《辦法》要求,項目評價要進行單位自評,部門評價和財政評價,單位自評主要是由項目單位自主實施;部門評價主要是優先部門履職的重大改革發展項目,隨機選擇一般性項目;財政項目則主要根據工作需要,優先選擇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重大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的項目,部門評價和財政評價并不是百分百全面評價。項目投入基本已經進行,對于績效評價的結果如何進行約束,目前缺乏一個較為明確的思路和方法,有些部門對于績效評價的結果只作為存檔保管用,一些部門會將其用來作為新項目的參考或者借鑒,缺乏對項目自身的約束性。
(四)項目績效評價運用不夠
目前,新《辦法》對績效評價運用比較簡單,單位自評的結果主要作為本部門、本單位完善政策和改進管理的重要依據,對預算執行率偏低、自評結果較差的項目,要單獨說明原因,提出整改措施,除此之外對于自評結果運用沒有其他更細化的要求。部門評價結果的運用主要是安排本部門的預算、完善政策和改進管理的依據,因為項目評價基本是在項目完成之后,所以對安排預算等其實起不到很好的指引作用。而財政部門目前對部門評價結果主要是反饋評價結果,缺乏其他運用。在醫院實際運用中,由于本身單位自評工作就比價粗糙,所以在實踐操作中項目評價運用效果更不佳。
(五)項目績效評價責任追究制度不健全
未明確項目績效評價各相關人員的權責范圍,沒有建立責任追究制度,導致項目一旦正式上線,只要資金到位了,后續造成工期長,效率低,質量不高等管控不到位,有些機構為了讓項目績效評價的數字報告好看,存在人為違規環節,但因為目前責任追究制度還不健全,責任追究還不到位。
二、公立醫院項目績效評價管理的建議
(一)健全醫院項目績效評價體系,進一步完善績效評價指標
新《辦法》拓展了績效評價范圍,對績效評價范圍進行了進一步的明確,績效評價按照“科學公正、統籌兼顧、激勵約束、公開透明”的原則開展,要健全單位自評績效評價體系,同時充分運用部門評價和財政評價結果。建立醫院項目績效評價小組,以分管院長為組長,以財務科、采購科室、科技部門、負責基建的科室、醫務科、以及相關臨床科室為成員,全面全員參與到項目績效評價中來,而不是像現在這樣單純放在財務科總牽頭。要進一步完善項目績效評價指標,單位自評指標是指預算批復時確定的績效指標,包括產出、效益、滿意度等;優化項目績效評價方法,采用定量與定性評價相結合的比較法,對未完成績效目標或偏離績效目標較大的要分析并說明原因,研究提出改進措施,對由于年初指標值設定明顯偏低造成的,要按照偏離度適度調減分值;完善項目績效評價標準,包括計劃標準、行業標準、歷史標準等,為體現績效改進的原則,在可實現的條件下應當確定相對較高的評價標準。
(二)優化績效評價的全過程管理,提高績效評價的科學性
項目績效管理要建立長效機制,不能只是項目結束了之后簡單做個評價了事,要貫穿到預算編制、執行和監督的全過程,要做到事前、事中、事后的全過程跟蹤管理。要重視事前評價,要整體評估整個項目的投入產出社會效益等投資回報情況,必須要進行充分的事前評價,開展事前評價有利于將項目評價關口前移,從源頭開始管控投資風險,掌握投資回報情況;不能忽視事中評價,通過事中跟蹤評價,可以及時調整項目績效目標和預算,保證項目的順利完成;同時優化事后評價,事后評價可以對整個項目執行情況,運行效果,社會效益等進行比較全面的現實的評價。項目績效評價關鍵是如何提高績效評價的科學性,為便于評價結果相互比較,新《辦法》對單位自評的一級指標權重進行了統一設置,要求同類項目績效評價指標和標準應具有一致性,并對評價結果等級劃分標準進行了明確規定,提高了績效評價的科學性,提升績效評價結果的運用。如何提升評價的科學性:一是要按照新《辦法》的評價工作程序進行評價,有更細致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參考框架和評價報告參考提綱,可以提高績效評價工作質量和可操作性。二是重要項目可委托第三方機構和專家實施,對于重要的項目,資金投入較大的項目,復雜性較高,因為醫院自身可能缺乏相應專業人員,專業技術,引入專業的第三方機構和專家,可提高績效評價的科學性,同時增強獨立性,當然也要加強對第三方的指導和監督管理,防止“花錢買好”,一定要保證第三方的獨立客觀性。
(三)強化績效評價結果運用,提高醫院資源配置效率
新《辦法》通過建立評價結果掛鉤機制,健全評價結果反饋制度和整改責任制,完善評價結果公開機制,進一步強化了績效評價結果的約束力。同時,將績效評價結果應用于改善預算管理、優化資金使用效益,事后的通報,對項目績效進行綜合評價,不僅可以監督預算資金的使用,同時能增加項目預算管理的透明度。同時要加強項目評價責任追究機制,一是使用嚴重低效無效并造成重大損失的項目責任人,要按照相關規定追責問責;二是對于在績效評價管理工作中存在違規行為,以及其他違法違紀行為的,要依法依規追究相應責任。
參考文獻
[1]于俊紅.公立醫院預算績效管理實施困境與探索[J].衛生經濟研究,2020.